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购书专项经费支出绩效自评报告一、项目概况1、项目单位基本情况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是省级综合性公共图书馆,承担着为全省的党政机关、生产科研、教育、生产单位和社会公众提供文献信息服务的重任,每天服务读者近万人次,年接待读者超过300万人次,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为广东两个文明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做出了积极的贡献。2、项目的实施依据(1)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设文化大省的决定(粤发200315号)(2)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关于请求增拨我馆购书经费的请示(粤图字200337号)(3)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关于请求专款建立全省流动图书馆的请示(粤图字200303号)(4)2003年9月24日广东省省长黄华华在全省文化大省建设工作会议结束时的讲话(粤办通报第77期)(5)广东省文化厅关于追加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经费的通知(粤文计财2004143号)(6)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广东省委员会九届一次会议政协提案关于建立广东省流动图书馆的建议(383号文教类)(7)广东省文化厅对广东省政协九届一次会议第383号提案的答复(粤文函200347号(B)3、项目基本性质、用途和主要内容、涉及范围该项目属于省财政直接下拨的社会公益性事业单位事业经费,用于购置该馆的各种馆藏文献,具体包括中文图书、外文图书、中文报刊、外文报刊、音像资料、多媒体光碟、数据库、缩微文献等,涉及的范围包括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总馆、艺术分馆、大佛寺分馆、广东数字图书馆、广东流动图书馆、我馆与广东监狱系统合作建立的12个“求知图新”读书基地。二、项目申报绩效目标1、项目申报的可行性、必要性及其论证过程20世纪90年代末,我馆购书经费一直都在400万元左右徘徊,这既与经济大省省级图书馆的地位不符,也适应不了事业发展的需要。由于购书经费严重不足,新书入藏远远满足不了广大读者的需求,一方面阅览室座无虚席,一方面书架上新书不多,旧书一补再补,反差极大。读者留言中反映问题最多的是借不到想借的书。2000年9月,离休干部李僧佛同志致原省委书记李长春函,据实反映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图书资料未能满足读者要求的批评意见。在2001年两会期间,省人大代表提交两个提案关于增拨广东省中山图书馆年度购书经费的建议和关于增加广东省中山图书馆购书经费的建议,力陈购书经费不足的负面影响以及增加经费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缺乏购书经费的问题得到省委、省政府的重视,原省委书记李长春到馆视察后,多次指示要增加购书经费。2003年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建设文化大省的决议,给该馆发展带来契机,在10月15日全省文化大省建设工作会议结束时的讲话上,黄华华省长指出,从2004年起5年内,在省宣传文化发展专项资金和文化事业建设费中共安排省立中山图书馆购书经费1.2亿多元 (2004年安排2000万元,以后每年递增10%)。2003年,针对广东省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文化资源配置不合理的状况,多位政协委员提交了关于建立广东省流动图书馆的建议的议案。在广东流动图书馆显著效益推动下,2004年8月,省财厅追加500万元作为广东流动图书馆购书专项经费。2004年12月21日,中共广东省委副书记蔡东士在全省基层文化工作会议上表示,从2004年开始,省财政每年投入500万元用于建设广东流动图书馆。2、项目绩效总目标(阶段性目标)根据广东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科学地按比例地增加馆藏文献,尽可能满足不同类型读者的需求;每年新建15个广东流动图书馆分馆,以大力建设广东数字图书馆为依托,促进全省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推进;充分发挥图书馆社会教育职能,与广东省监狱局共建12个“求知图新”读书基地;加大社区读者服务力度,继续建设艺术分馆、大佛寺等分馆。3、项目预期投入情况2004年购书专项经费是1,117万元,8月省财厅追加2000万元专项经费,其中含流动图书馆购书专项经费500万元。4、预期主要的经济、政治和社会效益(1)建立文献保障体系,满足不同读者的信息需求项目实施后,在较充足的购书专项经费的支持下,建立起合理的广东省文献资源保障体系,不断满足全省党政机关、生产科研、教育、生产单位和社会公众的各种文献信息服务需求。健全的文献资源保障体系,对提高全省人民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思想道德素质和文化品位,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建设文化大省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2)实现文献资源共享,促进文化投入的最大利用按照“打破条块分割、资源整合共享”的精神,以广东数字图书馆、广东流动图书馆为抓手,逐步实现馆内纸质文献和电子文献全省范围内的资源共享,有力推进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实施,促进全省文化投入的最大利用。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的文献资源最大范围的实现共享,是少投入多办事的好办法,在做强省馆文献保障和信息服务龙头地位的同时,有力促进全省图书馆事业整体的超常规的、跨越式发展。(3)改善区域文化配置,促进和谐社会的建立在服务总馆读者的基础上,依靠丰富的文献资源将服务范围扩大到欠发达地区基层人民群众、劳教人员等弱势群体,不断满足他们的精神文化需求,从而有效改善全省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文化配置不合理的现象,使图书馆道德教化成果转化为感召力,知识创新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文化传播成果转化为软国力,最终实现全省社会经济文化各方面的协调发展。三、项目的执行情况1、财政总投入情况2004年,省财厅根据省财政预算安排,分月拨付给我馆购书经费1117.3万元,2004年8月份按照省委、省政府建设文化大省的战略部署,追加我馆购书经费2000万元(含流动图书馆500万元),至12月底,全年共拨给我馆购书经费3117.3万元,比2003年增加1900万元,增长1.56倍,2、项目执行过程中目标、计划调整情况,采取的相关措施我馆是广东省文献资源中心和文献资源协调中心,是本省出版物的样本库和最终查询点,所以我馆的采选工作必须坚持为人服务,为社会服务,为全省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古为今用,洋为今用的方针,对所有采购的图书资料都严格按我馆的采选条例执行,以预订为主、选购、邮购、补购、外购为辅、保证新书目预订的完整性和连续性,按全面入藏,重点选择入藏,一般选择入藏的采选原则,确定各类文献资源采选比例为:文献类型2003年2004年中文图书41.43%33%外文图书7.7%10%中文期刊16.26%10%外文期刊5%5%港台期刊3%3%视听资料数据库软盘网络服务费11.11%16%流动图书馆8.5%16%文献后续费7%7%合 计100%100%从采选经费比例可以看出,2004年加大了流动图书馆经费的投入,对现有的藏书结构进行整理分析,增加了外文书刊的购置和加大对数字图书馆及数据库资源的投入,从而使我馆的购书经费用得更合理、更科学、更先进。3、绩效(目标)完成情况2004年实际采购图书269610种,420146册,其中:采编部购中文书89605种,231905册,广东流动图书馆中文书177828种,186061册,外文部采购外文书2177种,2177册。全年采购中文报刊8191种,新入藏合订本报纸3126本,中文期刊20500本,光盘894张。新订购外文报刊304种,新增藏量合订本508册。全年采购音像资料977种,13889张,其中:CD187种,533张,DVD111种346张,VCD679种,12829张,多媒体光碟65种,181张。技术部扫描文献资料186590拍,制作光盘185张,缩微拍摄87261拍,登记入库缩微胶卷84种,106卷。全年征集图书13405种,18119册,征集视听资料图书189册,光盘1649张,录像带157盒,散报13120份,合订本302册,期刊杂志10672册,合订本28册,征集外文书刊5462册。地方文献收集硕果累累,全年整理广东地方文献图书、东南亚华侨资料、孙中山文献粤人文库、清史文献和音像资料2071种,3010册,完成270种广东期刊回溯编目,353种特种文献编目,装订收藏广东文献图书2719册,广东期刊10809册,广东报纸25000份,合订本274册,合订期刊24828册,开展民国平装书数据调查工作,核查民国平装书19902种。至12月底止,全馆总藏量4273808册(件、套),其中图书3188702册,当年新增藏量423.896册(件),其中:图书383905册。全年分编图书47579种,175914册,编目后中文图书平均复本率为3.71,比去年增加0.48个百分点。为了让建设文化大省惠及各个角落,我馆加大了流动图书馆的建设力度,先后在南澳、兴宁、雷州、南雄、梅县、澄海、郁南等15个欠发达县市建立了流动分馆,为每个分馆配备了图书资料约30-35万元,配备了书架、电脑、打印机、监测仪等设备约6万元,全年流动图书馆实际购书和设备支出468万元(未包括已购入未付款的52446册图书资料),加上7%的文献后续费32万元,已远远超过500万元,全年实际为流动图书馆采购图书资料177828种,186061册。2004年,我馆与广东省监狱局合作,在其属下监狱建立了13个服刑人员“求知图新”读书基地,共赠送图书33241册,价值近70万元,同时为监狱服刑人员,干警读书长期提供图书资源,并为干警提供网上信息服务,共享我馆超海量文献信息资源和专题服务。此外,我馆还为中山图书馆大佛寺分馆,阳江戒毒所赠送线装书211种,普通图书2165种,2789册,价值17万多元。为了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我馆进一步加强青少年儿童读者服务工作,通过多渠道努力构筑青少年儿童成长的社会平台,2004年3月份,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艺术分馆在南海正式对外开放,除调剂原图书馆的部分文献资料去分馆外,全年新采购图书4654种,6819册,2004年10月份,我馆在原借阅部少儿阅览室的基础上,辟出馆内环境最好的馆舍专门成立了少年儿童部,并为少儿部新购图书6000多册,提供了少儿图书借阅和少儿读者活动相结合的服务。4、项目的实际支出情况全年实际支出购书经费2423.83万元(不含已订购而未付款的图书资料购置费)其中:中文书953.18万元,外文书94.63万元,中文刊213.92万元,外文刊95.74万元,港台刊18.44万元,视听资料15.01万元,数据库软盘366.58万元,流动图书馆468.09万元,网络服务租赁费39.68万元,文献后续服务、流通整理费158.56万元。从上述数字可以看出,我馆尚有693万元购书经费没有支付,主要是由于财政追加给我馆的2000万元购书经费至8月底才到帐,给我馆采选工作带来一定的压力,同时有一部分图书资料已预订,在年底前才收货,或有部分年后才收货,而我们付款严格按照各项财务制度规定,通过各方核对把关,监察建档后才付款。并且我们目前采取的仍是收付实现制原则,对于已到货未付款的图书资料也未列入在支出的购书经费中。5、项目财务管理状况及制度的执行情况为了加强我馆购书经费的管理,2004年初,广东省财政厅、广东省文化厅联合制订广东省图书购置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试行),我馆严格按照管理办法执行,并按文件要求专门制订了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购书工作管理办法,“办法”对专项资金的来源,使用范围及专项资金的管理和监督进行了具体的规定,同时成立和明确了书刊领导小组的职能,及具体的采购管理办法,对采购、验收、付款的程序,除严格按财务管理制度的规定外,由入藏部门验收后加盖“入藏章”送监察室建档再由财务科长审核,馆长审批,方可办理报帐手续。对书刊的采购权限也专门制订了采选规程,一般采购金额每册在200元以上500元由组长根据采访条例决定购买,5001000元由部主任决定,1000元以上由书刊资源采购小组决定。我馆除严格执行各项财务制度,固定资产管理登记制度,采选条例等,对财务会计的监督机制也比较完善,除随时接受文化厅计财处、审计处、省财厅、省审计厅及文化厅指定的会计师事务所定期对我馆进行审计外,我馆内部也有完善的监督机制,于2001年成立了监察室,对购书经费的使用和合同订立都全过程监控,并为购书经费的开支专门建档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四、绩效目标实现的自我评价1、选用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的原则和依据根据省财政厅和省文化厅的有关文件精神,本项目严格按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经济性、效率性、有效性”即“3E”原则,结合图书馆业务工作的特点,选用ISO11620国际标准进行评估。ISO11620是国际标准组织(ISO)于一九九八年公布的ISO 11620信息与文献图书馆绩效指标标准,供各类型图书馆进行绩效评估参考使用。ISO 11620目前已完成的图书馆绩效指标分成三类,计二十九项指标。根据我馆文献采购、读者服务的实际业务需要,本项目评估参考选用了其中密切相关的部分指标标准,参考引用了若干国内著名图书馆的有关数据,采用标杆分析法和横向比较法进行统计分析。2、项目支出前项目(用款)单位的基本情况 2003年省财政拨给我馆购书费为1117.30万元,购买中文图书(含港澳台)80077种,209950册;外文图书1613种,1695册;中文报纸(含港澳台)295种,3853份;中文期刊(含港澳台)7910种,17874份;外文报纸17种,182份;外文期刊260种,1380份;视听资料2410种,12028件。 2003年我馆共接待进馆读者2815949人次,接待网络读者710万人次,文献流通6105283册次;图书外借501895册次,发放各类读者证件29071个,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3、项目支出后实际状况与主要业务增长量分析2003年、2004年入藏量统计年项 份目 2003年 2004年年增长率种数 册、件数 种数 册、件数 合 计 80218210091269610423896101.77中文图书(含港澳台)800772099508960523190510.46外文图书161316951923192313.45中文报纸(含港澳台)295385340038890.93中文期刊(含港澳台)79101787481912059415.22外文报纸171822017.65%外文期刊260138029111.92%视听资料2410120289771388915.47%流动图书馆1778281860642003年、2004年读者服务统计年项 份目 2003年 2004年年增长率全年平均每天 全年平均每天接待进馆读者 (人次)281594977153436057941422.02接待网络读者 (万人次)7101.951514.564.15113.32流通册次(指纸质文献)61052831672783046752275336.02外借册次(指纸质文献)5018951376792499217257.90发放各类证件 (个)290718029728822.26资源建设方面:2003年我馆购书经费1117.3万元,比2002年增长26.62%,2004年达3117.3万元,比同期增长179%,采购的种册数也达到了历史上的最高水平,各类文献的年增长率都在10%以上,2004年的入藏册数是2003年的2倍多。(见上表)。2004年,由于购书经费得到了保证,为了让读者看到更多好书、新书,我馆通过多渠道收集图书信息,转变购书方式,加大现场采购的比例,丰富优化馆藏结构,取得了以下成效:A、系统地保存了广东地方文化典籍。我馆是省级综合性公共图书馆,是服务性、学术性文化机构,是广东省的总书库。承担永久传承广东省地方历史、弘扬广东地方文化的职责,收藏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是文献资源检索与利用的最终保障。2004年接受文化部的评估,我馆地方出版物入藏率达96.24,多卷书、连续出版物入藏完整率也在90以上。B、纸质文献的品种、册数和复本率增加,电子资源的更新得到保障。2004年我馆共分编中文图书47579种、175914册,编目后中文图书平均复本率为3.71,比2003年增加0.48个百分点。我馆自2002年以来,已将电子资源的建设作为馆藏建设的重要部分,相继购买了维普、万方、清华同方、超星数字图书、书生之家等大型的数据库,2004年由于有经费保障,这些数据库得到了及时更新,而且还购买了读者需要的一些小型的专题数据库,如:法律数据库、标准数据库等。C、补购2000年以来我馆缺藏的中文图书。根据书目报预订图书是我馆中文图书采购的主要方式,由于图书发行和配送渠道方面的原因,预订图书的到书周期在24个月,少部分预订的图书还不能如期到馆。为了保证我馆藏书建设的系统性和完整性,2004年,我馆利用国家图书馆的馆藏书目返查我馆的馆藏书目,整理出2000年以来我馆缺藏中文图书的书目,委托市内实力较强的书商进行补购,现补购的图书已陆续到馆。D、补全美国化学文摘(CA)。CA是四大报告之一,是世界最大的化学文摘库,也是目前世界上应用最广泛,最为重要的化学、化工及相关学科的检索工具。每年订购费是20多万元,前几年由于购书经费不足,从2002年起我馆停订了CA,2004年购书经费增加了,我馆也将补全CA列入了计划。读者服务方面:2004年,在加强基础业务工作的同时,我馆不断完善读者服务质量,改善服务方式。将读者外借册数从2本扩大到3本,且不再要求一次性归还,新开展了“您尽管点书,我承诺付款”的读者购书建议活动,尽量满足读者的潜在需求,我馆还组织开展了一系列读者读书活动,引导读者多读书、读好书,学习中华传统文化,多出成果,如评选第二届“读书成果奖”活动;面向本馆、各流动图书馆分馆、读者基地的全体读者和职工的第二届“我与图书馆”征文活动;开展网上书刊宣传,利用我馆网站的新书推介与导读栏目每天推荐新书6种,2004年共计2190种;首届青少年硬笔书法比赛、“读者与文明”知识竞猜、期刊数据库读者免费培训等活动。借阅部、报刊部等一线部门继续开展“微笑馆员”评选活动,将读者服务工作迈上一个新台阶。读者表扬信纷至沓来,不少读者在读者咨询表上留下了“态度热情”、“工作认真”、“服务周到”、“体贴读者”等话语。中文外借出纳组更是以其优质的服务被评为广东省直属机关“青年文明号”。2004年我馆的读者服务工作,成绩斐然,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A、2004年全年共接待进馆读者3436057人次,比2003年增长了22.02%,达到了历史上的最高水平,这说明我馆良好的开放服务和多元化的服务方式获得社会的认同。B、2004年接待网络读者的人次比2003年翻了一番,这说明我馆用于数字资源建设的投入和网上服务的拓展较快地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也把握住了读者的网络阅读倾向。C、2004年外借册次明显增长,这说明我馆现有的藏书结构以及购书品种、册数的增加较好地滿足了读者的外借需求,读者对我馆的满意程度与文献保障是密切相关的。D、广东流动图书馆运行一年多来,全省各分馆共接待读者57万人次,阅览图书172万册次。这一建设文化大省的举措缓解了基层、山区和边远读者的文化饥渴,是一项民心工程。4、项目支出实施后主要的经济、政治和社会效益具体体现依据ISO 11620信息与文献图书馆绩效指标标准对图书馆基本业务的定量评价: 一、读者知觉类(user perception)指标1:读者满意度(user satisfaction)含义:读者对图书馆服务的满意程度。调查方式:由文化部评估组专家现场发放和回收读者意见表300份。调查结果:总满意率:99.6%。二、读者服务类(public services)指标2:图书馆使用率(percentage or target population reached)含义:读者全年使用图书馆的数量和频率(包括持证读者、流动图书馆读者和网络注册读者)数据比较分析:图书馆 进馆读者数流通册次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18,581,65714,304,675上海图书馆4,359,6125,424,511南京图书馆1,116,429854,144首都图书馆2,315,5571,507,065天津图书馆1,781,239 503,542浙江省图书馆2,431,1691,193,470 指标3:服务每位读者的平均成本(cost per user)含义:项目经费/读者总数(包括持证读者、流动图书馆读者和网络注册读者)数据比较分析:图书馆 项目经费读者总数平均成本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31,173,000516,37060.36上海图书馆70,390,000255,525275.47南京图书馆15,000,00017,965834.95首都图书馆10,000,00081,911122.08天津图书馆5,000,00098,75450.63浙江省图书馆12,212,000103,202118.33指标4:每位读者每年进馆次数(library visits per capita)含义:进馆总人次(含到馆人次和网络访问人次)/读者总数(包括持证读者、流动图书馆读者和网络注册读者)数据比较分析:图书馆 进馆总人数读者总数人均年进馆数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18,581,657516,37035.98上海图书馆2,341,190255,5259.16南京图书馆1,116,42917,96562.14首都图书馆2,315,55798,75423.44天津图书馆1,781,2398,191121.74浙江省图书馆2,431,169103,20223.55指标5:服务每次进馆读者的平均成本(cost per library visit)含义:项目经费/进馆总人次(含到馆人次和网络访问人次)数据比较分析:图书馆 项目经费进馆总人次平均成本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31,173,00018,581,6571.67上海图书馆70,390,0002,341,19030.06南京图书馆15,000,0001,116,42913.43首都图书馆10,000,0002,315,5574.31天津图书馆5,000,0001,781,2392.80浙江省图书馆12,212,0002,431,1695.02指标6:馆藏平均流通次数(collection turnover)含义:流通册次(含纸质文献和电子文献)/馆藏总册数(含纸质文献和电子文献)数据比较分析:图书馆 流通总册数馆藏总册数平均流通数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14,304,6754,700,0003.04上海图书馆5,424,51150,0170,6370.10南京图书馆854,1447,915,2040.10首都图书馆1,507,0653,564,9960.42天津图书馆450,4273,805,6130.11浙江省图书馆1,193,4704,877,9210.24指标7:每次图书资料流通的平均成本(cost per loan)含义:项目经费/流通册次(含纸质文献和电子文献)数据比较分析:图书馆 项目经费流通总册数平均成本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31,173,00014,304,6752.17上海图书馆70,390,0005,424,51112.97南京图书馆15,000,000854,14417.56首都图书馆10,000,0001,507,0656.63天津图书馆5,000,000450,42711.10浙江省图书馆12,212,0001,193,47010.23指标8:馆际互借处理速度(speed of inter- library loan)含义:指发出馆际互借请求到文献送达读者所用的时间。数据比较分析:图书馆 馆际互借方式所需时间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70万种电子书实现数码传递5分钟/册上海图书馆邮局递送3至10天南京图书馆邮局递送3至10天首都图书馆邮局递送3至10天天津图书馆邮局递送3至10天浙江省图书馆邮局递送3至10天指标9:参考问题回答和正确率(correct answer fill rate)含义:开展参考咨询业务数量和服务质量数据比较分析:图书馆 解答网上参考咨询远程传递文献满意度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200000例1000000篇89.1%上海图书馆2000例南京图书馆首都图书馆天津图书馆浙江省图书馆 1000例指标10:书刊名检索之成功率(title catalogue search success rate)含义:书目数据库的书刊名检索及其成功率。数据比较分析:图书馆 远程检索例数命中篇数成功率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10440%上海图书馆10550%南京图书馆10220%首都图书馆10440%天津图书馆10440%浙江省图书馆10440%(注:以2004年出版的图书为检索示例)三、技术服务类(technical services)指标11:图书资料采购进馆之平均时间(median time of document acquisition)含义:图书资料采购到馆的平均时间。数据比较分析:图书馆 采购数量平均时间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57007种/年预订:24个月现采:1个星期内指标12:图书数据处理之平均时间(median time of document processing)含义:图书数据处理的平均时间。数据比较分析:图书馆 书目数据处理量平均时间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52057种/年8分钟/种指标13:每一笔书目编目之平均成本(cost per title catalogued)含义:每种图书编目处理的平均成本。数据比较分析:图书馆 编目数量平均成本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52057种/年15元/种依据ISO 11620信息与文献图书馆绩效指标标准对我馆基本业务的定量评价分析,可以得到如下结论:我馆的读者满意率、图书馆利用率、读者进馆人次、图书流通总次册、网上参考咨询、服务成本等均超过和低于国内著名大型公共图书馆的平均水平,有的主要指标甚至超过几倍。 间接经济效益的定量分析:广东省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大省建设领导小组关于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体制改革方案的批复(粤文改办20053号)文件指出:“美国信息科学家们通过对信息服务和生产率之间的关系,信息服务和生产者之间的关系以及信息服务的阅读价值与效益等研究,根据成本效益率作过统计:每阅读一篇杂志文章的效益为385美元,每阅读一篇内部技术文献的效益为706美元,而阅读一本书的效益是1160美元。”我馆2004年共接待进馆读者3,436,057人次,接待网络读者1514.56万人次,流通图书(含纸质文献和电子文献)14,304,675册次,仅按阅读一本书的效益为1160元人民币计算,产生的间接经济效益为165.93亿元人民币。直接的社会效益和定性分析:项目支出的实施直接为我馆购买各类图书文献提供了经济保障,使文献资源建设工作的系统性、全面性和独创性得到全面提升;文献资源数量的增加,数字图书馆的建设与服务,使得借阅数量和进馆读者数量大幅度上升;广东流动图书馆的建立,共享工程的实施,网上参考咨询服务的开展,广东艺术分馆、求知图新读书基地的建设等,大大延伸了图书馆的服务职能。我馆2004年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广东省基层文化工作先进单位”称号,同年被省直工委授予“19942004年连续11年省直文明单位”称号。所确定的目标已经实现,部分超额完成,在实施过程中没有出现重大失误。定性评价:优。主观评价:很好。5、项目支出对环境影响和对社会的持续影响项目支出的实施,直接加快了广东建设文化大省的步伐,大大促进了我馆各项事业的发展,为广东省公共图书馆事业的发展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由于有了经费保障,2004年我馆下列工作取得重大进展,在我省乃至全国图书馆都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5.1 在没有现成的模式和经验的条件下,从我国国情出发,采用适合中国的技术路线和方法,在大规模数字资源整合、远程数据访问、版权保护、网上参考咨询等关键问题上大胆创新,率先建成我国第一个实用化省级数字图书馆“广东数字图书馆”。我馆拥有目前国内最大的中文数字化资源库:电子图书90万种;期刊论文1500万篇;博硕士论文20万篇;学术会议论文17万篇;各种类型的数据库30多个。这些资源被安装在20多台服务器上(其中14台服务器实现电信级主机托管),存储容量达10TB以上。2004年广东数字图书馆电子图书借阅下载量达660万册次,平均每天1.8万册次。由于数字图书馆的建设,我馆的藏书结构已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成为印刷型、电子型文献共存的复合型图书馆,极大地增强了我馆的文献服务能力。广东数字图书馆科研项目2004年4月28日在广州通过省级鉴定,已达到国际同类系统的先进水平。5.2 启动以网络为基础,以知识导航为动力,以现代物流理论为指导,以资源共享为目标的“广东流动图书馆”工程。在省文化厅的直接领导下,广东流动图书馆已先后在新兴、紫金、广宁、南澳、兴宁、雷州、南雄、梅县、澄海、郁南、乳源、龙川、端州、化州、潮安、廉江、曲江、大埔、清新建立了19个分馆。各分馆共接待读者57万人次,阅览图书172万册次,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广东在全国最早运用现代物流理念合理配置文化资源,广泛服务基层群众的创新做法,受到中宣部和文化部的高度关注。2004年12月18日,文化部副部长周和平、社会文化图书馆司司长张旭专程来粤对此进行了调研。周副部长指出,广东流动图书馆的建立将资源盘活了,将基层图书馆的管理水平、队伍水平提高了,是一种新的办馆理念和新的办馆模式,应该好好地总结经验,宣传出去。周副部长还说:“流动服务是抓社会文化工作的一条很好的思路,可以将资源有效地利用起来。文化体制改革十六字方针的精髓就是用服务带动政府投入、用服务带动机制改革。流动服务从服务的理念给大家带来启发,可以通过这种理念实现社会和谐发展。中宣部部长刘云山同志说这是一个创举,我认为这在世界上都是一个创举。我们回去以后将把有关资料总结向中央领导反映,它带有普遍的实践意义。”5.3 创建数字图书馆读者服务的新模式。利用TRS数字图书馆整合门户平台,建立了数字图书馆搜索引擎,实现了超海量数字化资源的异构平台跨库检索;建立了“广东数字文化网”、“广东地方文献网”、“免费论文网”、“图书馆协作与馆际互借网”等系列网站,为来自全球的读者提供全年365天每天24小时的联机服务。读者只要拥有读书卡,不论在任何时间、地点,均可以按照各自的需要阅读和下载书刊资料,极大地方便了读者。2004年我馆网络读者比2003年增加了一倍。文化部评估专家组赞扬我馆“为全国的数字图书馆建设树立了典范”。5.4 大力开展网上参考咨询,为全球的读者提供“一站式”的服务。在系统的支持下,无论什么时候,读者都可以联机检索期刊论文、学位论文和会议论文,提交索取原文请求后10分钟内就可以在自己的电子邮件里得到原文。2004年网上参考咨询中心咨询量以60%的速度大幅增长,其中接收并回复表单咨询22万例,远程传递文献100万篇。回复电话咨询400多例,回复QQ咨询3000多例,处理反馈意见1480条,读者满意度高达89.4%。网上参考咨询已被列入全国文化共享工程服务体系,即将在全国范围推广应用。5.5 积极实施全国文化信息共享工程。我馆根据本省网络和各行业计算机应用十分普及的特点,把共享工程与“村村通工程”、“校校通工程”、“金卫通工程”等政府工程相结合,在文化、教育、科技和卫生领域大批发展基层信息服务点用户,依托各行业已经建立的图书室、资料室和科技情报站开展服务,使文化信息资源在各个行业迅速推广和应用,已发展共享工程基层信息服务点3500多个,居全国领先水平。2004年全国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广东分中心的资源建设取得进一步进展,目前已建成拥有90万种电子图书,1500万篇期刊论文,28万篇博硕士学位论文,20万篇学术会议论文,30多个事实型数据库的数字化资源库群。新加工24部196件视频节目资源,8场“广东学术论坛”讲座报告会;新建立广东地方文献全文数据库、五邑华侨华人数据库、缩微文献全文数据库、广州人物数据库等。与此同时,基层中心建设获得不断推进。2004年全省19个地级市建立了市级基层中心,全省县区图书馆、乡镇图书馆、文化站等已建立基层中心300个,新增加共享工程基层信息服务点1000多个。共享工程的实施,为广东建设文化大省带来了新的活力,为广大读者创造了利用文化信息资源的新模式。2004年4月由我馆负责组织的广东省实施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被文化部授予“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先进单位”称号。5.6 与广东省监狱局共建读书基地,以人文关怀感化服刑人员迷途知返。2004年,我馆与广东省监狱管理局合作,在其属下监狱建立了13个服刑人员“求知图新”读书基地,共计赠书31400册,总价值67万元。我馆先后在图书资源、网上信息资源、业务指导、读者活动等方面为其提供了一系列的服务,其中包括:(1)为监狱服刊人员、干警读书长期提供图书资源,无偿办理集体借书证,长期免费提供批量图书借阅,并长期为服刊人员提供学习、科学研究、文艺创作等有关专业资料及学习指导跟踪服务,为干警提供网上信息服务,共享我馆超海量文献信息资源和专题服务。(2)为监狱提供读书指导,开展读书活动,举办读者现场咨询会、读书心得征文、电脑培训、谈心帮教活动等。(3)由我馆的专家为监狱培训图书馆管理人员,传授图书管理专业知识,提高监狱图书馆管理的科学、规范程度。“求知图新”读书基地大大丰富了服刑人员的精神文化生活,对提高他们的道德素养,引领他们踏上正途起到了重要的作用。6、项目实施的经验、做法、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在项目支出实施中,我馆根据文化部和广东省政府的有关文件精神,对传统图书馆服务进行了大胆探索、开拓创新,坚持公共图书馆公益性服务的宗旨,建立广东数字图书馆和广东流动图书馆,组织实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合作开展大规模的网上参考咨询和远程文献传递服务,通过计算机网络和现代物流网络,把大批的图书、期刊和各种信息源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