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3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师说】2015-2016高中历史 第1单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单元检测 岳麓版选修3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1英国首相1898年说:“大国的斗争已经不再像1830年或者甚至1860年那样只限于欧洲问题,而是遍布全球的问题。”这表明当时大国斗争的核心问题是()a争夺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b争夺世界市场和殖民地c争夺非洲市场和殖民地 d争夺亚洲市场和殖民地【解析】由材料中不再“只限于欧洲问题”,可知主要反映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列强在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时期对世界市场和殖民地的争夺也日益突出。【答案】b219世纪末20世纪初,法德矛盾的实质是()a争夺欧洲大陆霸权b争夺世界霸权c重新瓜分世界殖民地d普法战争【解析】法德都属于欧洲大国,历史上发生过多次战争,但两者的最终目的都是要称霸欧洲大陆。【答案】a3德意志统一后,为谋求欧洲霸权,其战略重点是离间德国两侧的大国,“时刻警惕他国结盟的噩梦”,但噩梦终究成真。“噩梦成真”主要是指()a德意结盟 b法俄结盟c英法结盟 d英俄结盟【解析】德国离间它两侧的大国,原是担心它们结盟。法俄结盟对德国极为不利,这会使德国处在法国和俄国的夹击之下,在大战中两线作战,这是德国不愿看到的,故说德国“噩梦成真”。【答案】b420世纪初欧洲列强间最主要的矛盾是()a法德矛盾 b俄奥矛盾c英德矛盾 d德俄矛盾【解析】英德实力的变化同殖民地占有的倒挂现象使得德国扩张的矛头指向了英国。德国殖民地占有份额有限,它要从殖民大国英国手里抢夺殖民地。【答案】c5下列事件发生在1917年的有()美国对德宣战中国向同盟国宣战俄国退出帝国主义大战德国宣布实施“无限制潜艇战”a bc 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1918年3月,苏俄与德国在布列斯特签署和约,俄国退出帝国主义大战;1916年2月,德国宣布实施“无限制潜艇战”,因此不合题意。【答案】a6马恩河战役()宣告了德国速战速决梦想破灭是一战中持续时间最长的战役英国首次使用了坦克标志着旷日持久的堑壕战的开始a bc 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凡尔登战役是一战中持续时间最长的战役,英国首次使用了坦克是在索姆河战役中。【答案】c7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下列战役发生在东线的是()a马恩河战役 b俄军的夏季攻势c索姆河战役 d日德兰海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马恩河战役和索姆河战役发生在西线,俄军的夏季攻势属于东线战况。日德兰海战发生在北海,是英德之间的海战。【答案】b8“我们不能容忍任何外国对我们说:怎么办?世界已经分割完了!我们不愿消极地站在一边,而让别人分割世界。”材料反映了德国要求()a加快经济发展 b扩军备战c重新瓜分世界 d控制巴尔干半岛【解析】20世纪初,日益崛起的德国不满足于世界殖民地的分配现状,要采取武力从老牌殖民帝国手里抢夺殖民地,由此引发了重新瓜分殖民地的战争。【答案】c9促使战争突破地域条件的限制,能够在世界范围内有效地指挥战争的发明是()a新式武器的相继问世b新交通手段的出现c新通讯工具的出现d传统武器的改进【解析】电报、电话和无线电等新的通讯工具的出现,实现了远距离的信息传输,促进了军队通讯技术的现代化,从而使战争突破地域条件的限制,能够在世界范围内有效地指挥战争。【答案】c10丘吉尔说:“英国的政策并不考虑企图称霸欧洲的国家究竟是哪一个国家它唯一关心的是,谁是最强大的或是具有支配力的暴君。因此我们不怕别人说我们是亲法反德。如果情况有变,我们同样可以亲德反法。”这一说法反映出英国奉行的外交原则是()a民族自决 b势力均衡c绥靖主义 d严守中立【解析】英国的政策是关心欧洲“谁是最强大的或是具有支配力的暴君”,其本质含义是反对欧洲被某一大国控制,力求欧洲势力均衡。“欧洲均势”政策是英国传统外交的核心之一,通过欧洲大陆德、法、俄的互相牵制,达到“势力均衡”。丘吉尔不主张绥靖政策,c项错误,a、d两项未能从材料中看出。【答案】b11第一次世界大战最终以以德奥为首的同盟国集团失败而告终,其失败的根本原因是()a一战是一场非正义的战争 b俄国退出战争c意大利加入协约国作战 d协约国实力占优势【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同盟国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力量对比处于劣势。协约国集团成员多,力量雄厚,经得起长期的战争消耗,后来又有美国等国的加入,使胜利的天平倒向了自己。【答案】d12马恩河战役使双方陷入旷日持久的阵地战,德国参谋总长毛奇向德皇报告说:“陛下,我们已经输掉了战争。”这一判断的主要依据是()a英法比军队战斗力相对强大b“施里芬计划”破产,德军将陷入两线作战的境地c俄军在东线发动进攻d当时战略主动权已经转移到协约国一方【解析】德国制定“施里芬计划”的目的是先速战速决战胜法国,再挥师东向打败俄国,从而避免两线作战的尴尬,但是马恩河战役粉碎了德国的梦想,西线处于僵局状态,东线威胁仍在。长期消耗战的到来,不利于同盟国。德国的失败是早晚的事,故选b项。【答案】b13从全球的观点来看,其主要意义恰恰在于开启了欧洲霸权的削弱进程。这一进程至少表现在三个方面:经济衰落、政治危机和对殖民地的控制日益减弱。材料评述的是()a第二次工业革命 b第一次世界大战c俄国二月革命 d巴黎和会【解析】第一次世界大战使欧洲遭到严重削弱,欧洲主宰世界的局面被打破。【答案】b14一战中,同盟国战败的原因不包括()a战争的非正义性质 b美国的参战c协约国的经济实力更强 d同盟国始终两面作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一战是一场帝国主义战争,对于双方毫无正义可言。【答案】a15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高涨的直接原因是()a列强忙于欧洲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亚非拉地区的控制b列强减少了对亚非拉地区资本和商品的输出c帝国主义重新瓜分殖民地,激化了亚非拉国家同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d亚非拉国家的民族资本主义有了较大发展,民族独立意识增强【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解答本题注意关键词“直接原因”,d项是根本原因,a、b两项是战争期间的原因。【答案】c16现在美国在全球推行结盟政策严重威胁着地区安全,同样在20世纪初人们对下列哪个条约的签订表示了担忧()a德奥同盟条约 b德奥意三国同盟条约c法俄军事条约 d英法协约【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可以从时间上排除,德奥同盟条约、德奥意三国同盟条约、法俄军事条约都是在19世纪末,只有英法协约签订于1904年,符合题干的要求。【答案】d17下列关于一战的表述,正确的是()大战是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必然结果这是一场帝国主义争夺世界霸权和重新瓜分世界的斗争战争不断扩大,战火燃烧到欧、亚、美三大洲十月革命的胜利结束了这场帝国主义战争a bc d【解析】一战战场未涉及美洲,1918年11月德国投降为一战结束的标志,故应排除。【答案】a18一战对世界政治格局的最大影响是()a削弱了帝国主义力量 b资本主义国家无产阶级革命运动高涨c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被打破 d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高涨【解析】一战后期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从此出现了两种意识形态的长久较量,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答案】c19一战改变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力量对比,其中正确的表述是()a西欧交战国的经济受到重创,但依然没有丧失原有地位b英国受到削弱,法国与美国平起平坐成为世界经济强国c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和最大的资本输出国d由于宗主国战争需要,加紧侵略掠夺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使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经济雪上加霜【解析】本题重在考查一战的影响及评价。【答案】c20“我要回家!我要回家!子弹嘘嘘,大炮隆隆,我不想再呆在这里”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期英军中流行的这首歌在研究下列哪一问题时最有价值()a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期的厌战情绪 b新式武器的广泛使用c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各国伤亡情况 d英国的民族主义情绪【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由题干中“我要回家”“不想再呆在这里”等信息可知,这首歌反映了英军的厌战情绪,故a正确。【答案】a21在国际关系上“没有永久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下列哪一国家在一战爆发前后的立场典型地反映了这一观点()a奥匈帝国 b德国c法国 d意大利【解析】联系一战爆发前后欧洲主要强国的立场思考。【答案】d22美国在“一战”开始后较长时期保持中立的根本原因是()a美国没有参加两大军事集团任何一方 b等待世界反战力量的加强c等待争夺世界霸权的时机 d美国的战略重点不在欧洲【解析】从美国的全球战略利益思考。【答案】c23下列有关一战的表述不正确的是()战争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一战只引起了无产阶级革命一战彻底摧毁了殖民体系一战加速了英国的衰落a bc d【解析】本题属于否定式选择题,一战不仅引起了无产阶级革命运动,还有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殖民体系被彻底摧毁是在二战后。【答案】c24第一次世界大战打破了前线和后方的界限,其根本原因是()a统治阶级政策的影响 b受旷日持久的消耗战影响c民众狂热参战的影响 d马恩河战役的影响【解析】旷日持久的消耗战需要动员广大民众服务于战争,因此前线和后方的界限被打破。【答案】b251918年12月,每周评论在发刊词中说:一战的结果是“公理战胜了强权”,这一论点反映了知识分子在当时()a号召人民为真理而斗争 b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c认识到一战的实质 d向巴黎和会致意【解析】一战是一场帝国主义战争,对交战双方来说都是非正义的。材料中的观点对帝国主义本质认识不清。【答案】b26下面关于英法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表述正确的是()a两国进行的战争是正义的战争 b两国属于协约国中的主要国家c法国帮助英国对德进行战争 d英国帮助法国对德进行战争【解析】一战是两大军事集团进行的争夺殖民地和重新瓜分世界的帝国主义战争、非正义的战争。英法都属于协约国集团,不存在谁帮助谁的问题。故选b。【答案】b27“如果意大利未有直接挑衅行为而遭受法国进攻,不论其理由为何,其他两缔约国必须以它们的全部军队给予被攻击的一方以援助。”这一材料出自()a德、奥同盟条约 b三国同盟条约c法、俄军事协定 d英法协约【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材料解析能力。“如果意大利未有直接挑衅行为而遭受法国进攻”可以看到条约针对的国家是法国,而“其他两缔约国”应该是德奥两国。故应该知道这是三国同盟条约。【答案】b28民国5年2月新青年发表文章说:“击死奥地利(奥匈帝国)之男女两青年耳,竟演成一折天柱绝地维空前之大决斗。始则奥塞二国之眦睚,於是俄人与焉,德人与焉,法人、英人与焉。如土耳其之弱、如意大利之中立,皆袂投入战争,唯恐或后”。这说明()萨拉热窝事件是一战爆发的导火线意大利在战争前保持中立土耳其追随意大利参加协约国作战一战参战国多、范围广a bc d【解析】本题属于材料选择题,考查学生的材料解析能力。通过材料,可以看到一战发生的导火线、一战的爆发和各大国的参战等等。错在土耳其参加的一方是同盟国集团。【答案】c29下列关于1918年苏俄同德国签订的布列斯特和约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a是摆脱帝国主义战争的需要b德国利用布列斯特和约取得战争优势c对俄国来说,需要时间巩固政权d布列斯特和约使俄国退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解析】布列斯特和约的签订使德国看到了一线生机。但很快协约国就阻止了德军的攻势,故b中德国取得优势的说法不符合史实。【答案】b30对欧洲而言,之所以说“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没有胜利者的战争”,主要依据是()a双方不分胜负b协约国和同盟国以停战和谈的方式宣告结束战争c不管是战胜国还是战败国都付出了惨重代价,承受了巨大损失d战争的结局没有战胜国和战败国之分【解析】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同盟国的战败而告终,因此a、b、d的表述不符合史实。第一次世界大战使交战双方付出了沉重的人力和物力代价,损失巨大,德奥惨败,英法等国遭受重创,欧洲的国际地位一落千丈,正确答案为c。【答案】c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5分)31(12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在19世纪中叶的欧洲,重大的政治问题都是依靠武力加以解决的。在1914年以前的那几年里,战争迟早要爆发的想法,可能使得一些国家里的某些政治家更决心去发动战争。不管怎样,民众对未来战争的预期,连同大规模的常备军,促成了这场1914年爆发的横跨欧洲的大战。不过,这场大战的出现也有其他的原因,包括国际同盟的连锁体系,德国想在世界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的预期(这对英国早先形成的优势地位构成挑战,在法国则引起民族主义忧虑)以及在巴尔干半岛正如火如荼的种种冲突。美rr帕尔默现代世界史材料二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争责任问题,中国学者潘人杰、李巨廉认为,应从“时代”“格局”和“人”三个层面来看待战争缘起和战争责任。从“时代”看,现代条件下的大国霸权主义,主要资本主义大国经济和技术的迅猛提高,是20世纪初可能发生世界大战的条件;从“格局”看,20世纪初两大对立的同盟体系和军事集团的新格局的形成,为从局部战争演化为全面战争埋下了祸根;从“人”看,通向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道路有很大的自发性特点,这与大国当权人物的决策行动和对危机的处理有关。政策和行动僵硬,缺乏必要的妥协和绥靖,促成了两大集团迅速迎头相撞。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分析爆发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历史背景。(6分)(2)依据材料二,概括中国学者对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战争责任的认识。(6分)【答案】(1)当时欧洲习惯用武力解决冲突;欧洲军备竞赛升级;民众对战争的预期;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结成同盟体系;德国的推动;巴尔干问题。(2)战争的爆发应从时代背景、政治格局、人为因素等多方面考虑;两大集团间为了各自利益缺乏妥协导致战争迅速爆发。32(14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欧洲战争刚开始时,美国仍然采取超脱的态度,奥匈皇储的被刺事件在美国几乎没有引起太大的反应。美国庆幸自己在地理上的超然位置。一家芝加哥报纸说:“应该好好感谢哥伦布发现了美洲大陆。”美国总统威尔逊1914年9月呼吁美国人民“从思想到行动都应采取不偏不倚的态度”。材料二美国总统威尔逊在美国参加一战的演说中说:“我们现在接受这种敌对国的挑战没有任何自私的目的可追求。我们只是人类权利的一个捍卫者。当这种权利已经得到了保障,而各国的信义和自由可以保障这些权利时,我们就如愿足矣。”而他在1916年7月10日的演说中说:“我们对全世界提供相当大的款项,应当认识和了解这个世界,并且要全凭自己的知识和智慧管理这个世界。”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出美国对欧洲战争采取了怎样的政策?为什么要采取这种政策?(4分)(2)材料二中威尔逊宣称的参战目的是什么?(2分)你怎么看?(4分)(3)美国参战起了什么作用?(4分)【解析】第(1)问可依据材料一中的信息“从思想到行动都应采取不偏不倚的态度”分析其“政策”,联系教材知识归纳其原因。第(2)问中的“目的”在材料二中有明确信息,应结合教材中的观点分析归纳。第(3)问应结合美国参战后一战的发展和结果进行分析归纳。【答案】(1)“中立”政策。利用战争之机,大发战争横财。(2)目的:捍卫人类的权利,维护世界和平。美国参战不是为了捍卫人类的权利、维护世界和平,实际上是为了捞取战利品和争夺战后世界霸权。(3)美国的参战,大大增加了协约国一方的经济、军事力量,战争局势朝着有利于协约国的方向发展。33(12分)阅读下列材料:奥地利著名小说家茨威格在其回忆录昨日的世界一个欧洲人的回忆中描述了当时的欧洲人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思考:“(战争)是在战前30年的和平时期积聚起来的内在力量所造成的悲剧性后果,那种内在势力是必定要发泄出来的。”“而最糟糕的是我们普遍都有的乐观主义欺骗了我们,因为每个国家都相信别的国家将在最后一分钟被吓退。”“战争的影子蔓延过我们那全部的时代,不会再从我们这里消失;战争的影子笼罩着我们日日夜夜的每一个念头可是不管怎么说,每一个影子还是光明的产儿,而且只有经历过光明与黑暗、和平与战争、兴盛与衰败的人,他才算真正生活过。”请回答:(1)茨威格认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是什么?请结合史实对该原因进行解释。(6分)(2)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欧洲人的精神状态发生了什么变化?从中你能得出哪些历史的启迪?(6分)【解析】第(1)问结合材料中的有效信息进行归纳,联系所学知识对“原因”进行解释;第(2)问从材料中体现的一战后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方面进行概括。【答案】(1)原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是战前30年的和平时期积聚起来的内在力量发泄出来的结果。解释:19世纪下半期,资本主义进入垄断时期,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资本主义列强掀起掠夺、瓜分殖民地的高潮;两大军事集团相互敌对,展开军备竞赛。(2)变化:人们失去了战前的乐观,普遍产生了幻灭感,但同时也寄希望于未来。启迪:经历战争后人们更加懂得和平的珍贵。34(17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自从德国打了败仗,“公理战胜强权”,这句话几乎成了人人的口头禅。德国倚仗着他的学问好,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合同条款的修改补充协议
- 2025年临时合同范本
- 劳动合同转公司三方协议
- 企业雇佣临时工协议合同
- ktv管理公司合同范本
- 合作舞蹈项目合同协议书
- 混凝土专业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 2025年婚姻过错赔偿及财产分割专项离婚协议书
- 2025年高端定制家居装修设计与施工一体化服务协议
- 基于出轨行为的2025年离婚协议及共同财产分割合同
- 挫折是成长的必修课主题教育PPT模板
- 德勤美团-中国医美市场趋势洞察报告-2021.01正式版
- 网络摄像机-模组接口规格书精简板
- 社工政策与法规
- 绿茶多酚及超级灵芝萃取物与预防癌症之关系博士
- 2021年成都中医药大学辅导员招聘笔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 人身损害误工期护理期营养期评定规范
- 辽师大版三年级上册英语素材各单元单词带音标重点句子
- 高中英语3500词汇表
- 《绣球》课件
- “隆德”概念讲解—控制脑容量为目标控制颅内高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