纤维、塑料、茶叶、白酒等检验方法.doc_第1页
纤维、塑料、茶叶、白酒等检验方法.doc_第2页
纤维、塑料、茶叶、白酒等检验方法.doc_第3页
纤维、塑料、茶叶、白酒等检验方法.doc_第4页
纤维、塑料、茶叶、白酒等检验方法.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程代码:06055041商品学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编写】 叶汉迟【审 核】 刘新燕【课程类别】 专业选修【课程学时】 34【开课学期】 4学期【实验学时】 12【授课专业】 电子商务、物流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市场营销及工商管理各类专业一、实验教学任务和目的商品学课程实验教学大纲是按商品学实验教程和商品学课程教材的基本要求编写的,是作为与商品学理论教学相配合使用的实验教材大纲。可供电子商务、市场营销、贸易经济、物流管理、国际贸易等专业的学生学习使用。商品学实验教程根据商品学等课程教学时数的安排和实验室现有仪器设备的情况,提供了与课堂教学有密切联系的实验内容,各专业可根据开课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其中涉及食品、纺织品与服装、日用工业品、包装材料与包装容器、商品检测技术、商品养护技术等有关知识的15个实验,其中包括36个具体试验项目。每个实验不仅完整地叙述了试验过程、目的和要求,而且对试验采用仪器的结构原理、使用方法和使用规则以及测试对象和测试目的也作了详尽的介绍,以达到实验与理论教学相结合的目的。二、实验教学基本要求通过对商品学实验的学习,能提高学生对商品质量的意识,提高学生识别商品、鉴定商品和管理商品的能力。实验课是商品学的重要内容,通过实验,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加深学生对理论的理解,培养学生掌握识别商品和鉴定商品的技能。因此,商品学实验室的主要实验是有关商品的性质、商品检验和商品贮藏养护等方面的内容。 三、实验教学内容实验项目一 纺织纤维的热反应与燃烧法鉴别1实验目的 了解纤维的热反应与燃烧特征 练习用燃烧法鉴别纤维,掌握试验方法 2实验内容说明纺织纤维的化学组成不同,所以遇热时的反应和燃烧时的特征也都不同。主要表现在临近火焰中,离开火焰和灰烬特征等四个方面彼此是各异的。详细情况参见表1-1。本项实验一般都称“燃烧实验”,但临近火焰的热反应未燃烧被忽略,所以这项实验叫燃烧实验是不全面的。但习惯上仍沿用旧名。有些纤维燃烧特征无明显差别,这是因其所含化学组成相同所致,如棉、麻、粘纤的遇热和燃烧的反应特征几乎一样。遇此情况则需再用其它方法,如显微镜法和溶解法等。经过化学整理的织物,其纤维燃烧特征常遭到干扰。例如经过防燃、树脂整理的织物,其燃烧速度比未整理者减慢,而起毛者比不起者燃烧快。另外,某些整理剂燃烧时放出的气味也往往遮盖了纤维自身燃烧的气味。混纺织物的燃烧试验,由于所含非单一纤维,使燃烧特征混杂,难于辨认,必须抽出不同纤维,分别试验。3仪器与用具酒精灯、放大镜、镊子 4实验材料棉花、麻、蚕丝、羊毛、粘纤、涤纶、锦纶、腈纶、维纶、丙纶、氯纶等纤维或其织物,用作练习并了解燃烧特征的已知材料。另外一些纤维或织物是供作鉴别未知材料之用。 5实验步骤 将已知纤维用镊子夹起慢慢放入火焰侧面燃烧。注意观察热反应和燃烧特征。如燃烧时是否冒烟,烟色、烟量、烟味;纤维离开火焰后是否仍继续燃烧,燃烧速度,火焰大小,有无声音;灰烬特征,颜色、形状、坚硬程度;气味等。 未知样品的准备:首先将织物中的经纬纱抽出,分作经纬两组,然后从每组(经或纬)纱线抽出纤维(注意经纬组勿混)。观察每组中纤维在长度、细度、颜色和形状等外观特征是否相同,如果纤维不同,如果纤维不同,则依纤维的上述外观特征,将每组(经或纬)纱中纤维再成若干小组。未知样品如果是纱线,也须将纤维抽出分组。 未知样品的试验:将从纱线或织物中抽出的不同纤维,分别试验。如果纤维完全一样,可以直接用未知样品(纱或布)进行试验。附表1-1 纺织纤维遇热和燃烧的典型反应 纤维临近火焰在火焰中离开火焰气味灰烬特征棉花不熔化不缩离火焰快速燃烧不熔融继续燃烧烧纸味色灰、量少质松软麻不熔化不缩离火焰快速燃烧不熔融继续燃烧烧纸味色灰、量少质松软蚕丝熔化卷曲缩离火焰燃烧缓慢稍熔燃烧很慢,有时自熄燃羽毛味色黑圆珠状质脆易成粉末羊毛熔化卷曲缩离火焰燃烧缓慢稍熔燃烧很慢,有时自熄燃毛发味色黑块状质脆易破碎粘纤不缩离火焰燃烧速度很快余火微微移动烧木材味色灰白量少或无灰醋纤熔化并缩离火焰在熔融中燃烧继续熔融燃烧醋酸味色黑不规则珠形,质脆涤纶熔化并缩离火焰在熔融中缓慢燃烧通常自熄似芳香族化合物色黑褐质硬而韧的圆珠状锦纶熔化并缩离火焰在熔融中燃烧通常自熄煮扁豆味或芹菜味色浅褐质硬而韧的圆珠状腈纶熔化并缩离火焰在熔融中快速燃烧继续熔融燃烧煤焦油般辛酸气味或鱼腥味色黑质硬而脆不规则珠形维纶熔化并缩离火焰在熔融中燃烧继续熔融燃烧电石般刺鼻臭味棕褐色质硬而韧、珠状丙纶熔化并缩离火焰在熔融中燃烧继续熔融燃烧燃烧蜡烛味棕褐色质硬而韧、圆珠状氯纶熔化并缩离火焰在熔融中缓慢燃烧自熄氯气的刺激性臭味色黑质硬不规则珠状氨纶熔化并缩离火焰在熔融中燃烧继续熔融燃烧特殊臭味色黑质硬而脆块状6注意事项 必须使用镊子, 防止烧伤手指。 避免吸入过多实验中产生的烟气。 勿使“熔融滴落物”落在皮肤上,以免烫伤。 7实验报告要求 仔细记录各种已知纤维在燃烧试验中的各种特征,特别把临近火焰,在火焰中和灰烬等三项特征记录清楚。 未知样品的鉴别应按实验报告所列空栏产次序一一填写清楚。实验项目二 纺织纤维水分测定(烘箱法)1 目的要求掌握烘箱、天平的基本结构原理以及使用方法。测定数种纺织材料的回潮率、含水率,建立在通常温湿度条件下,对不同纺织纤维回潮率大小的初步概念。2 仪器、用具与材料Y802烘箱、天平、砝码、篮子、天平挂钩、棉、羊毛、粘胶、锦纶、维纶等试样若干。3. 实验内容说明 纺织纤维吸湿的表示方法纺织纤维吸湿性能是纺织品优良服用性能之一,各种纺织纤维的吸湿性能差异很大,天然纤维如棉、麻、羊毛、蚕丝等吸湿性能很好,而化学纤维如涤纶、丙纶、氯纶等吸湿性能很差。纺织纤维吸湿性能好坏用回潮率和含水率表示,原棉用含水率表示。即:M=(G-G0)/G100%式中M-原棉含水率(%);G-原棉烘前重量(g);G0-原棉烘后重量(g)。其他纺织纤维回潮率,即:W = (g-g0)/ g0100%式中 W 纺织纤维回潮率(%)。回潮率和含水率的换算W=100M/(100-M) 各种纺织纤维的吸湿性能由于各种纺织纤维的结构不同,各种纺织纤维的吸湿性能差异很大,例如棉的分子结构中有OH(羟基)、羊毛的分子结构中有CONH(酰胺基)、NH2(氨基)、COOH(羧基)等这些基团都是亲水基团,所以棉和羊毛的吸湿性能很好,合成纤维中如锦纶的分子结构中有CONH(酰胺基),所以也有相当的吸湿能力。即使同样分子结构的纤维,例如棉与粘胶纤维,都是纤维素纤维,但它们两者的吸湿性能有差异,棉的吸湿性能稍差于粘胶纤维的吸湿性能,其原因在于纤维结晶度不同,棉的结晶度大(70%),而粘胶纤维的结晶度较小(40%),结晶度高的纤维吸湿性能差些。各种纺织纤维在标准状态下(20,65%)的回潮率如下表: 纤维 回潮率(%) 纤维 回潮率(%) 棉 78 锦纶 45 苎麻 1213 涤纶 0.4 羊毛 1517 腈纶 1.22 蚕丝 89 维纶 4.55 纺织纤维吸湿性能的测试方法大体上可以分两类,即直接测量法和间接测量法。 直接测量法中有烘箱法,红外线干燥法、真空干燥法以及吸湿剂干燥法筇等,其中以烘箱法使用最多。直接测量法是将纤维中的水份驱逐出纤维,称量烘干前和烘干后的纤维重量,即可计算纤维的回潮率。 间接测量法中有电阻测湿仪法、微波法等,间接测量法是一种快速的方法,它是利用纤维吸湿后纤维电阻或电容的显著变化,从测量电阻或电容来间接测量纤维中含有的水分,工业上采用较多的是电阻测量仪法。 4烘箱的结构和烘箱法的原理:烘箱的结构包括加热装置、温度控制装置,称重装置以及其他辅助装置。利用烘箱法测定纺织材料回潮率的基本原理是由电热丝加热,将烘箱内空气温度升高到一定值,从而使纺织材料中的水份蒸发于热空气中,引起热空气中水份不断增加,利用排气装置疳湿热空气排出箱外,为纺织材料内所含水份不断蒸发散失,重量不断减少,当重量烘至不再改变时,即为纺织材料的干重。5实验方法和程序: 接通电源、调节恒温控制器, 保持烘箱内温度为105110。 对天平的水平、零位进行检查和调整。 称准试样50克。 天平一端挂上天平挂钩及篮子(换下砝码盘),另一端挂砝码盘,校正天平平衡。校正完毕后,煞住天平,从箱内取出篮子。将校准的试样扯松投入篮子内,使烘箱内温度上升至105110时将篮子放入箱内,并记录入箱时间。 试样入箱使温度稳定后,将气孔全开,使骤然受热的纤维蒸发水份,约20分钟后将气孔关闭一半左右,使箱内湿空气尽量排出箱外。 烘原棉时烘至45分钟开箱翻样一次,将铝篮取出,把棉样横截两段,上段放在上面,下段放在上面,重新将篮子放入箱内。翻样动作必须迅速,以免湿气进入棉样,翻样时落下杂质,仍应放入棉样中。化学短纤维烘干时不要开箱翻样。 在烘箱内烘至重量不再改变时为止,即为干燥重量。要得到绝对干燥重量是有困难的,一般按隔10分钟(不包括称重时间)二次称重差异不超过原称重的0.05%,即为干燥重量。而在实际生产中一般控制烘干时间,如下表所示:试样名称 棉 羊毛 粘胶 涤纶 维纶 腈纶 棉纱线 棉织物 控制烘箱温度 110 105 110 110 110 110 105110 105110 烘干时间(分) 90 110 135 90 120 120 90 90 化学纤维一般在箱内称重,原棉则规定在箱外称重,棉样烘至90分钟,开箱称重,称样动作越快、越好,自棉样出箱至称重量不应超过15秒钟,如有杂质脱落,应放入原样中一并称重。 6结果计算按下列公式计算原棉含水率或纤维回潮率:原棉含水率=(烘前棉样重量-烘后棉样重量)/烘前棉样重量100%烘验称重和计算均记录至小数点后第二位。7注意事项: 箱内各部位温度差异不超过规定温度的+ 、- 2; 电接点式水银温度计只能通过极微弱的电流,除接箱顶上指定的二接线柱外,绝对不能接触其他任何电流,否则表内水银即起氧化作用或燥裂。 在加减砝码和取放试样时,必须将天平煞住。 试样在箱内称干重时,必须将鼓风关闭。 当箱内温度达到规定范围时,可将分流开关关掉。 实验项目三 塑料主要品种的鉴别1实验目的掌握几种鉴别塑料制品的方法,并做到方法简明,速度快,准确性好,通过实验,对塑料的某些特性有所了解。2实验原理每种塑料都有各自独特的外观和燃烧性能。因此,可以利用人体的视觉、触觉、听觉、嗅觉,对塑料制品的外观及燃烧性能进行实验,以此判断塑料制品的种类。常见塑料的外观特征及燃烧特性见表。3实验材料聚乙烯、聚氯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酚醛、(电木)、脲醛(电玉)、聚早基丙烯酸早酯(有机玻璃)、赛璐珞、尼龙等制品。酒精灯1只,镊子两把,500ml烧杯2只,水浴锅、电炉。4实验方法结合外观鉴别法和燃烧鉴别法,对未知的制品进行鉴定。 各种塑料的外观鉴别 各种塑料的燃烧鉴别5实验结果鉴别出未知的名称,并标出。塑料的外观特征及燃烧特征 塑料种类燃烧难易离火后燃烧状态焰色与烟色塑料变化状态气味外观特征聚乙烯 易 继续燃烧 上端黄色,下端蓝色,烟少 软化、烧焦,熔融、滴落 石蜡燃烧气味 乳白色半透明体,有色泽时也有浑浊的感觉,质地柔韧,手摸有蜡状油腻感,表面光泽较差,放在水中能浮于水面,一小块放入沸水中变软。 聚氯乙烯 难 离火即灭 黄色,下端绿色,有白烟 软化,能拉出丝 有氯化氢刺激性酸味 有特殊气味,比水重,在水中下沉,遇冷变硬。硬质坚硬平滑,敲击时声音发闷,软制品柔软而有弹性,透明无蜡状感。 聚苯乙烯 易 继续燃烧 橙黄色,有浓黑烟 软化、起泡 聚苯乙烯臭味 有光泽,表面硬度和透明度高,色泽鲜艳,敲击或轻掷时有类似金属的清脆声,质地脆,弯曲时易碎裂,断口处呈银光色。 ABS 易 继续燃烧 黄色,烟黑 软化,烧焦 有特殊香味 不透明体,表面硬度高而有弹力,断面的结构紧密。 聚丙烯 易 继续燃烧 上黄色下蓝色,有少量黑烟 熔融滴落 石油气味 表面硬度高,为半透明体,外观颇似PE,手摸润滑,但无蜡状滑腻感,比水轻,能浮于水面,在沸水中软化不明显。 有机玻璃 易 继续燃烧 浅蓝色,顶端白色无烟 融化、起泡有响声 水果香味 外观很象水晶,透明度特别高,色泽鲜艳,但表面硬度差,容易磨损出现划痕。敲击时声音发闷,用柔软物磨擦表面,能产生芳香的水果捍味。 赛璐珞 极易 迅速燃烧 眩目白色火焰 迅速烧尽,极少灰烬 有樟脑气味 本色为白色,表面坚硬光滑,弯折时的弹韧性好,在沸水中能软化,用柔软物磨擦表面能产生樟脑的气味。 尼龙 慢慢燃烧 慢慢熄灭 蓝色,上端黄色 熔融滴落、起泡 羊毛、指甲烧焦味 表面光滑坚韧,色泽淡黄,敲击时无清脆声,放入水中下沉。 酚醛 难 自熄或继续燃烧 黄色,有少量黑烟 炭化、开裂 木材和苯酚味 表面坚硬,质脆易碎,无弹性,断面结构松散,均为黑色或棕色制品,敲击时有坚韧木板声。 脲醛 难 自熄 黄色,尖端浅绿 变白,开裂 有尿臭味 表面比电木坚硬,质脆易碎,断面结构较紧密。颜色鲜艳光亮,多呈浅色半透明体, 密胺 难 自熄 淡黄色 开裂,发白或烧焦 甲醛刺激味 外观和手感似瓷器,表面坚硬光滑,断面结构紧密,在沸水中不软件软、不裂、不退色。 实验项目四 茶叶品质的感官审评1茶叶审评是目前茶叶检验的基础茶叶的色、香、味、形很复杂,影响的因素也很多,且无一定的标准,因此,以某一种仪器来衡量是比较困难的。如茶叶的外形有长有短,有粗有细,有厚有薄,有圆有扁,茶汤的色泽、香气和滋味也是多种化合物互相影响,互相补充,共同作用而产生的。因此,目前感官评审仍然是茶叶检验的基础。 茶叶的感官评审,习惯上分干看和湿看(包括嗅和品尝)干看就是外形审评,湿看就是内质审评(包括色、香、味和叶底)。 茶叶的品质必须通过色、香、味、形状、叶底五个项目的综合审评,方能断定好坏。因此五项审评的适当与否,对于正确评定品质有很大关系。实践证明,每一个项目的审评都不能单独反映出整个品质,而往往是综合挂帅品质的几个特征,每一个特征,也往往同时在几个审评项目是反映。这就使各个审评项目之间,具有密切的联系。如在外形中即可以看到茶叶的老嫩叶组成情况,也可以看到制茶过程揉捻的程度。这是一个项目的审评可以反映出影响品质的两个不同因素。另一方面,萎雕过度或重萎雕的红茶,在色泽方面表现出叶尖灰白,从滋味方面表现出淡薄;发酵不足的红茶从叶底上看明亮带青,从茶汤上看滋味带刺激性涩味,这是一个品质特征,同时反映在二个审评项目中。这种相互联系是普遍的。因此茶叶的感官审评,必须精细的比较参证,从多方面综合考虑,然后再下结论。 2影响茶叶感官审评的因素感官审评既然要靠人的感觉器官,因而很难完全避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但是通过采取必要的措施,尽可能使有关的条件划一,可以减少客观造成的误差,而统一主观的认识。 取样要一致而有代表性取样不宜全整形或碎末,应大小、粗细都要顾到。最好用分样器取样。茶砖或其它边茶的取样要选取有代表性的初样,用螺旋钻穿14孔,把钻孔落下的碎茶进行检验。 试茶用量和泡水量要有一定比例汤色浓淡和液层厚薄很有关系。一般红茶、绿茶,大约一克茶样泡水5060毫升,称取2。53克,冲开水150毫升,毛茶泡水量稍少,10克冲开水25毫升,岩茶大约5克冲水80毫升,在品评鉴定时,要使试茶用量和泡水量保持一致,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评茶用具的选择评茶用具的质地、颜色、形状都会影响审评效果。因此,慎重选择,采用一律的用具,才不会影响审评茶汤的正确性。一般评茶选用有柄、有盖、质厚、色白的瓷杯泡茶,用特厚无盖、无柄的碗状瓷杯审评汤色和滋味。 泡茶用水的选择 茶汤滋味很容易受到水中矿物质影响,水中钙镁离子也影响茶汤滋味,因此泡茶不可用硬水。 泡茶技术 泡茶用开水以沸腾而起泡沫为度,水沸过度,氧气全部释出,泡茶则推动新鲜滋味,水未沸而泡茶,茶中物质不能全部浸出。 泡茶时间以五分钟为宜。据分析,3分钟泡茶,可浸出其全含量83%,五分钟可浸出90%。当茶叶在沸水中浸5分钟以内时,咖啡碱及全部溶解物质浸出最多,而单宁浸出最少,五分钟以后单宁浸出较多,咖啡碱只有少量浸出。 三分钟与五分钟浸出物比较 三分钟 五分钟 水浸出物 咖啡碱 单宁 水浸出物 咖啡碱 单宁 中国工夫红茶 54 66 39 65 83 60 中国珠茶 75 68 42 81 81 60 锡兰橙黄白毫 71 60 60 85 74 74 印度红橙黄白毫 74 76 61 88 87 79 印尼红茶 72 69 52 89 80 74 3茶叶品评程序茶叶的品评鉴定主要有色、香、味、形和叶底五项内容,应先看干茶外型,次看茶汤颜色,再嗅气味,尝滋味,最后看叶底。干茶外形通常看质地的老嫩,条索的粗细,松紧,整齐或断碎,重实和轻飘,平直和弯曲,壮实和秀弱,扁瘪和圆浑的不同。如龙井要扁平、挺直的形状,片茶要有展平的片状,珍眉的条索要成眉状等。外形整齐一致而重实,或条索紧卷的,都是较嫩的鲜叶制成。外形不一,轻而飘或条索粗松的,都是较老的鲜叶制成的。干茶的色泽应符合该类茶叶应有的纯正颜色,凡深浅适宜,光泽鲜艳,油润光滑,调和一致的都是鲜叶细线路,制工精良的标志。茶叶的汤色深而透明鲜亮是一等汤色,汤色浅而透明鲜亮是二等汤色,汤色乌暗混浊是质量较差的茶叶。红茶汤色应呈深厚,鲜艳,明亮的红色,茶碗边缘有金黄色层。一等汤色深黄鲜浓,二等汤色稍鲜黄,三等汤色淡黄,混浊发暗的汤色属劣等红茶。绿茶的汤色以清翠碧绿而透明发亮者为上,其次是橙黄色。乌龙茶的汤色介于红、绿茶之间,应呈深厚的橙黄或金黄色,清澈鲜丽而不发暗,并且冲泡三次汤色无明显变浅。茶叶的香气审评,也分干嗅和湿嗅。干嗅就是闻嗅干茶的气味,湿嗅就是茶叶经5分钟浸泡后,倒掉茶汤,左手拿杯,右手掀开杯盖,迅速嗅 下泡叶的香气,细心辨别。茶叶香气纯正馥郁,嗅到能提神兴奋,冷却后仍能嗅到,是一等香气,香气纯而弱,但经一段时间仍可嗅到是二等香气;香气较强,但短时间就消失了,是三等香气;香气很低,保持时间又短,是较次茶叶。品评茶汤滋味,要缓慢细心,茶汤入心不咽下喉,要循回吞吐,用舌头打转二、三次,就吐出口,打转过久,反而失去味觉的灵感。尝完一杯,汤匙用开水洗净,再尝第二杯,方不会互相影响。红茶的正常滋味,应入口初感到微苦,但刺激不大,继而感到回甜爽口,一般以醇厚、甜和的为最好,苦味重、回甜少,味淡薄的,都不好。绿茶入口有微涩而不麻舌,稍过半刻就有甘味,象橄榄,这是正常滋味。因此滋味浓厚而带微苦,有收敛性的都属较好茶叶,平淡的较差。乌龙茶既无z红茶的苦味又无绿茶的涩味,而有红、绿茶的甜甘和醇和,以入口有一股浓厚芬芳气味,入口过喉则感甘滑,开始虽稍有苦涩,但过后渐渐生津为上品。审评叶底主要看老嫩、厚薄、软硬,整碎,有无夹杂物,辨别茶叶老嫩,首先看颜色,叶底颜色鲜亮一致,叶背面有较多绒毛的多为嫩叶。红茶叶底的正常颜色应为新铜币色,橙黄色,古铜色,褐色等。绿茶叶底一般为淡绿微黄色,鲜明一致,背面有白色绒毛为最好,其次为淡黄绿色。乌龙茶的叶底色泽,标准的应为绿底红镶边,即主脉、支脉及叶边缘发酵呈红紫色,其余部分呈淡绿而清翠。较差的乌龙茶叶底往往呈一叶红紫,一叶青绿,或半青紫半叶红绿。实验项目五 白酒的品评与鉴定1目的:学习辨别白酒优劣的方法。品评不同香型白酒的风味。 2实验内容: 白酒香型的鉴赏 酱香型 风味特点:酱香突出、幽雅细致;香气香而不艳,低而不淡;酒体醇厚,回味绵长;倒入杯中放置过夜,香气不失,饮后空杯香气犹存。典型茅台酒,其次有郎酒、武陵酒、迎春酒、龙滨酒等。 浓香型 风味特点:浓郁,芒香扑鼻;绵柔甘洌,入口甜,落口绵;尾子干净,回味悠长。典型四川泸州老窖,名酒中有五粮液、洋河大曲、古井贡酒、剑南春以及优质酒中的双沟大曲、淮北口子酒、邯郸丛台酒等。 清香型 风味特点:清香纯正、口味协调、微矩、余味爽净,传统老白干风格。典型山西杏花村汾酒,此外有河南宝丰酒、山西祁县六曲香、西凤酒、高粱酒等。 米香型 风味特点:蜜香清雅纯白,入口柔绵,落口甘洌,回味怡畅。小曲酒多数属于米香型,有时还有令人愉快的药香。代表酒是:桂林三花酒、全州湘山酒、广东澄海狮泉玉液、长乐烧等。 兼香型 风味特点:兼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白酒香气,具有一酒多香的风格,代表酒有:名酒中的董酒(有药香),优质酒中的白云边(清香带酱香)等。一般白酒香气不突出,很难区分其香型。 劣质白酒的鉴别 色泽异常 失光酒中混入任何不应有的物质微粒,都会使酒液失光。有时瓶装酒的酒瓶玻璃不良,发暗或洗刷不干净,从瓶外看酒液失去光泽,但这并不是酒液摇摇欲坠光。 乳白色白酒遇冷,高级醇过多而造成,或加浆时产生。 灰白色悬物由于白酒过滤等原因,纤维混入酒中,吸附一定的金属氧化物或其它悬浮物。絮状物白酒在低温(0以下)常产生一种白色如棉絮状物质,飘浮于或沉淀在酒中,是可逆性的,在温度千高条便消失。发黄生产中由于酷热形成有色物质,成品酒是由于受铁等金属而变黄。应区别些白酒本来便带黄色。发褐 溶解容器中血胶而成,在低度白酒中尤为显著。发黑 由于在酒中有铅和硫化铅的黑色沉淀(醋酸铅沉淀则是白色),有毒。发蓝 酒因铜锈而发蓝,铜的化合物也有毒。白色沉淀 瓶酒的沉淀是由玻璃中含有较多的硅酸钠引起。蓝黑色沉淀 由铁离子拓松木塞单宁形成蓝黑色沉淀。 气味异常 气味异常主要有:辛辣味过重,刺激性强烈;臭气和臭味;酸气味过重、刺鼻;苦味;焦苦味;不快的气味和苦味;涩味;苦涩味;糠臭和粮涩味;油味;花生油味;霉味;焦糊味;青草味;松脂味;氮化合物的腥臭味;橡胶味;酒精味;鱼腥味;代用原料气味等。 包装鉴别 假冒酒包装手段 酒的鉴别中,包装是一个重要方面。一般来看,假白酒的制造多是以名优白酒为假冒对象的,其手段有四种: 1)真瓶假酒,用专门收购来的废旧名酒瓶,装上香型相近的酒出售。 2)劣酒真标签,从工厂偷出标签或高价购买真标签。 3)假酒假标签,用收购来的名酒瓶或瓶形相似于名酒的酒瓶,贴上伪造的名酒商标标识。 4)劣酒假标签,购进成批低档酒,利用与名优酒酒瓶形状相似的瓶装,换贴假标签。 假酒无论在商标、瓶盖瓶身 、规格与装量上全不同于真酒。 假冒酒包装鉴别 瓶身瓶盖:真品,瓶身瓶盖有统一的标记;防盗盖完好无损,盖上图案、字迹牢固、清晰,皇冠盖外的胶帽封闭良好;用鼻闻嗅,无外溢酒香;瓶身玻璃质量好,无气泡,无色。 标签:真品,标签背面全印有批号,为蓝或红色;商标一般采用压鼓板印的烫金图案,摸上云有突凸感,字迹清晰,套印准确,色彩鲜明;商标上清洁,无污物,崭新;标签上还印有酒名、酒度、厂名厂址等。 3白酒的品评方法 白酒品评的正确程序是先观色,其次闻香,再尝滋味,然后综合色、香、味的特点判断酒的风格,即酒的典型性。 对白酒的嗅闻方法是: 将酒杯举起,置酒杯于鼻下二寸处,头略低,轻嗅其气味。最初不要摇杯,闻酒的香气挥发情况;然后摇杯闻强的香气。凡是香气协调,有愉快感,主体香突出,无其它邪杂气味,溢香性又好,一倒出就香气四溢,芳香扑鼻的,说明酒中的香气物质较多。属于喷香性好,一入口,香气就充满口腔,大有冲喷之势的,说明酒中含有低沸点的香气物质较多;属于留香性好,咽下后,口中应该仍留有余香,酒后作嗝时,还有一种令人舒适的特殊香气喷出的,说明酒中的高沸点酯类较多。所谓的余香悠长,首先应鉴别酒的香型,检查芳香气味的浓郁程度,继而将杯接近鼻孔,进一步闻,分析其芳香气的细腻性,是否纯正,是否有其它邪杂气。在闻的时候,要先呼气,后再对酒吸气,不能对酒呼气。一杯酒最多闻三次就应该有准确记录。最好用右手端杯,左手煽风继续闻。闻完一杯,稍微休息片刻,再闻另一杯。 为了鉴别酒中的特殊香气,可采取以下三种方法 用一小块过滤纸,吸入适量酒液,放在鼻孔处细闻,然后将过滤纸旋转半个小时左右,继续闻其香,确定放香的时间和大小。 在手心中滴入一定数量的酒,握紧手与鼻接近,从大拇指和食指间形成的空隙处,嗅闻它的香气,以此验证香气是否正确。 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