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奖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说明.doc_第1页
年终奖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说明.doc_第2页
年终奖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说明.doc_第3页
年终奖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说明.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关于2014年全年一次性奖金代扣个人所得税的通知机关各部门,各学院、部:学校全年一次性奖金(以下简称年终奖)定于1月份发放,为保证教职工的切身利益,在政策允许范围内最大限度减轻教职工税负,请各单位在计发教职工年终奖时做好奖金数额上的筹划,以确保每个教职员工的利益,特将有关问题通知如下:一、全年一次性奖金计税政策年终一次性奖金代扣个人所得税按照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调整个人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等计算征收个人所得税方法问题的通知(国税发20059号)执行。国税发20059号文,规定在一个纳税年度内,对每一个纳税人,年终奖的计税办法只允许采用一次,并且规定取得除年终奖以外的其它各种名目奖金,一律与当月工资、薪金收入合并,按税法规定缴纳个人所得税。不难看出,年终奖的计算方法是对纳税人的优惠,同样的年收入,一般情况下,采取月工资加年终奖的比只采取月工资的纳税要少些。年终奖的计税办法每个纳税年度只允许采用一次,因此各单位应将业绩津贴、超课时酬金、单位奖励及其他在年终发放的奖酬金汇总计算,一个单位只发放一次年终奖酬金,且在本单位内个人发放不能重复。在校内两个及两个以上单位领取年终奖酬金的教职工,将对其所有年终奖酬合并计税,请此种情况教职工注意年终奖酬发放总额是否符合自己纳税数额筹划。二、计税公式(一)先将当月内取得的全年一次性奖金,除以12个月,按其商数确定适用税率和速算扣除数。(二)如果当月工资薪金所得高于(或等于)税法规定的费用扣除额的,适用公式为:应纳税额=当月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三)如果当月工资薪金所得低于税法规定的费用扣除额的,应将全年一次性奖金减除“当月工资薪金所得与费用扣除额的差额”后的余额,按上述办法确定全年一次性奖金的适用税率和速算扣除数。适用公式为:应纳税额=(当月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当月工资薪金所得与费用扣除额的差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三、避免踏入“盲区”如果年终奖数额增加到或超过某个临界点时,使得对应的纳税税率提高一档,如从3%提高到10%,随之纳税额也相应地大幅增加,导致出现多发少拿的现象,被称为纳税“盲区”。全年一次性奖金临界点 “盲区”共有六个,分别是:18001元,19283.33元;54001元,60187.50元;108001元,114600元;420001元,447500元;660001元,706538.46元;960001元,1120000元,具体见附表。各单位在计算本单位教职工发放年终奖时,应结合教职工兼职单位奖金发放情况,以免在合并计税时踏入“盲区”,出现年终奖数额增加“一小步”纳税额却提高“一大步”、多发不能多得的情况发生。教职工年终奖发放金额应尽量避免出现在“盲区”范围内,各单位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将部分年终奖押后发放合并当月工资内扣税。因每位教职工工资应纳税所得额不同,所以纳税筹划需要教职工自己做好计算,争取最大利益。四、发放流程各单位在年终奖发放金额确定后提交人事处审核后,到经费结算科报送纸质和电子版(工资编号、姓名、发放金额),资料接受后即计算纳税,不再允许修改,请各单位确认后再报送。电子版可发送至邮箱。合并当月工资计税发放部分请各单位在每月8号(工资发放后)后登陆财经处个人网上财务平台中的薪酬发放模块报送并打印明细表签字盖章后报送经费结算科,系统将自动计税发放。五、联系方式政策咨询:经费结算科 6672224特此通知。 财经处 二一五年一月二十日附件:1、全年一次性奖金临界点节税安排 2、纳税计算举例 3、九级超额累进税率表附件1全年一次性奖金临界点节税安排年终奖除以12的商数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应纳税额多发奖金数额增加税额18000元15003%0540元0018001元1500.0810%1051695.10元1元1155.10元19283.33元1606.9410%1051823.33元1283.33元1283.33元54000元450010%1055295元0054001元4500.0820%55510245.20元1元4950.20元60187.50元5015.6320%55511482.50元6187.50元6187.50元108000元900020%55521045元00108001元9000.0825%100525995.25元1元4950.25元114600元955025%100527645元6600元6600元420000元3500025%1005103995元00420001元35000.0830%2755123245.30元1元19250.30元447500元37291.6730%2755131495元27500元27500元660000元5500030%2755195245元00660001元55000.0835%5505225495.35元1元30250.35元706538.46元58878.2135%5505241783.46元46538.46元46538.46元960000元8000035%5505330495元00960001元80000.084545元1元88000.45元1120000元93333.3345160000元160000元附件2 纳税计算举例例1:某教授2011年12月底取得工资收入5600元,当月又一次取得年终基础津贴32400元,奖励津贴30000元,其应纳个人所得税:某教授因当月工资超过3500元,年终奖总和为62400元,除以12个月,得出月均津贴5200元,其对应的税率和速算扣除数分别为20%和555元。应纳税额=(32400+30000)20%-555=11925元。例2:某机关工作人员2011年12月底取得工资收入3000元,当月又一次取得年终基础津贴14400元,奖励津贴7171元,其应缴纳多少个人所得税。该工作人员因当月工资未超过3500元,年终奖计税总和为21071元,除以12个月,得出月均津贴1755.92元,其对应的税率和速算扣除数分别为10%和105元。应纳税额=14400+7171-(3500-3000)10%-105=2002.10元。附件3 九级超额累进税率表级数全月应纳税所得额税率(%)速算扣除数1不超过1500元的3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