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doc_第1页
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doc_第2页
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doc_第3页
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doc_第4页
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工作简报第10期党院办主办 2010年9月2日江苏省11所参加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项目答辩陈述提纲一、江苏畜牧兽医职业技术学院陈述提纲(徐向明) 2二、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陈述提纲(杨泽宇) 5三、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陈述提纲(王虹) 8四、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陈述提纲(曹根基) 11五、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陈述提纲(廖军) 14 六、南京化工职业技术学院陈述提纲(徐建中) 17七、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陈述提纲(张旭翔) 20八、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陈述提纲(王兆明) 23九、江苏食品职业技术学院陈述提纲(赵炳起) 26十、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陈述提纲(华桂宏) 29十一、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陈述提纲(颜惠庚) 31江苏畜牧兽医职业技术学院陈述提纲徐向明国以农为本,民以食为天。而禽流感、三聚氰胺等事件屡屡发生,严重影响国计民生,培养高素质畜牧兽医人才,高职教育责无旁贷。江苏是农区畜牧业大省,省政府明确提出“以苏北苏中为主产区、长三角为主销区,发展现代畜牧业”的战略定位。推广生态健康养殖,保障公共卫生安全,江苏义不容辞。我院地处畜牧业主产区泰州市,是东南沿海唯一的畜牧兽医类高职院,地域和行业优势明显;52年办学历史,培养了3万多名毕业生;江苏省60%以上的畜牧兽医技术骨干为我院毕业生;经过3年省示范校建设,具备了创建国家骨干校的条件。一、建设思路与目标发挥地域和行业优势,创新理事会办学体制,推动校企合作示范区建设;紧扣现代畜牧业建设专业,加强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优化人才培养模式;依托科技平台和成果,实施科技助农工程,提升辐射效应。通过3年建设,建成特色鲜明、带动作用强劲的畜牧业高职人才培养基地。二、建设内容1理事会推动江苏现代畜牧业校企合作示范区建设适应生态健康养殖发展要求,由江苏省农委、泰州市政府、学院、龙头企业、养殖业协会等利益相关方,组建江苏现代畜牧业校企合作理事会。学院依托国家水禽种质资源基因库和国家级姜曲海猪保种场,在占地1500亩的省级实训基地江苏现代畜牧科技示范园内,引入国家级龙头企业雨润集团和以双黄蛋闻名的红太阳集团,共建2个示范教学基地;与温氏集团、卫岗集团共建2个生态养殖基地;建成技术服务中心和10个双师工作站。省农委出台兼职教师津贴制度,修订农业技术职称评定办法,促进行业企业人员参与教学;联合地方政府,提供政策、项目支持。理事会发挥指导咨询、支持帮助和监督协调的功能,加强成员单位间沟通会商、决议执行保障、项目监督检查和利益共享。完善校企合作制度,试行单独招生,开展订单培养;利用合作平台,联合开展技术攻关,形成校企合作的动力源,建成校企合作培养人才、推广生态养殖模式的示范区。2.重点专业及专业群建设紧扣现代畜牧产业链,依托行业企业,重点建设畜牧兽医、动物防疫与检疫、兽药生产与营销、食品营养与检测、宠物养护与疫病防治5个专业,带动专业群发展。(1)主要目标依托江苏现代畜牧业校企合作示范区,建立“校中厂”、“厂中校”,深化“课堂养殖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将行业企业标准融入教学,建成31门专业核心课程,编写38本校本讲义;建成5个双师型优秀教学团队,专任教师中双师素质教师达90%,兼职教师课时数达专业课的50%;校企共建30个生产性实训室,打造“双向双基地”;建好用好人才培养状态数据平台,校企共同实施动态质量管理。(2)建设重点完善“校中厂”运行机制。江苏倍康药业有限公司是香港钟山集团与我院共建的国家级实训基地。由院系负责人、教研室主任分别担任公司总经理、车间主任,系统组织生产性实训,实现“双岗双职,校企合一”。建立“厂中校”办学机制。围绕泰州“打造中国第一医药城”战略,适应医药城动物医药园人才需求,利用学院的院士工作站、5个省级技术平台,联手中国农业发展集团公司、中国医药城,共建医药城动物药学院。 打造双师型优秀教学团队。发挥学院33位教授、128位副教授的传帮带作用,携手企业,促进青年教师成长;修订教师企业锻炼管理考核办法,细化专任教师评聘要求,激励教师深入企业,提升双师素质;建成600名的兼职教师库,落实津贴制度,采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多样化教学组织形式,提高兼职教师课时数;聘任10位有影响力的技术专家作为双带头人,从行业企业引进30位工作经验丰富的人才,培养60位双骨干教师,完善双师工作站校企人员“双薪互聘”制度,优化团队结构。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面向一线岗位人才需求,将行业标准和企业文化融入课程,学生吃、住、学在养殖场,将爱农务农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培养现代畜牧业用得上、留得住的人才。3.科技服务“三农”工程建设组建师生服务团队,采用“品种+技术+服务”套餐式服务模式,推广自主培育研发的4个畜禽品种、2个国家级二类新兽药和5个省部级成果等,3年科技服务收入3千万元。实施科技创新推广工程,带动农户6000个,产生效益2亿元;实施“挂县强农富民”工程,建成20个“一村一品”示范村,产生效益1亿元;实施实用技术培训工程,培训8万人次;实施对口支援工程,支援西藏等地高职院校。三、实施路线图与时间表制订项目实施路线图,明确实施内容、建设目标、验收要点、建设时间等。科学规划、精细管理、统筹实施,全过程、全方位提供组织、制度、资金和管理保障。2010年启动项目建设;2011年完成理事会平台、制度建设,基本完成重点专业建设,提高社会服务效益;2012年完成项目建设。四、经费预算与管理项目预算1.1亿元。申请中央财政3000万元,省财政配套3000万元,行业企业投入3000万元,学院自筹2000万元。成立项目专项资金管理机构,严格执行资金管理规范,加强绩效考核,发挥资金最大效益。我院将全力以赴建成国家骨干校!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陈述提纲杨泽宇一、特色与优势我国是航运大国,也是造船大国;江苏省是航运大省,也是造船大省;南通是全国十大港口之一,是全国四大造船基地,是国家高等职业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我院是一所集造船、用船、管船、港口、航道、物流等水上运输专业于一身的航海类高职院,是交通运输部和江苏省首批示范性高职院校。在我国向航运强国和造船强国跨越的进程中,迫切需要大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需要有国家骨干高职院校来支撑。我院有信心、有能力承担这一历史重任。二、办学定位坚定不移地走校企合作、产学结合的高等职业教育发展道路;紧贴水上运输产业链设置专业及专业群,根据产业发展进行动态调整;积极开展科技研发,全面提升社会服务能力。三、建设目标 成为南通国家级高等职业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改革的先锋;成为江苏省及长三角地区办学体制机制及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典范;成为实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骨干。四、建设思路1.以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创新为主线,增强办学活力,提升社会服务能力;2.以校企合作共建重点专业(群)为抓手,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3.以校企合作培养双师素质教师队伍为重点,打造高水平教学团队。五、建设内容1办学体制机制改革与创新建立由政府、行业、企业16家理事单位组成的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理事会,整合多方资源,撬动政府、行业和企业政策和相关措施,增强办学活力。建立5家单位组成的海上教学工厂生产性教学船董事会,教师上船顶岗培养双师素质,学生上船学习创新“学校教学船”双向四段人才培养模式,企业挑选优秀学生作为职工和获取营运利润回报,实现校企合作办学的良性发展和长效机制。2.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校企合作重点建设航海技术、轮机工程技术、船舶工程技术、港口物流设备与自动控制4个专业(群),打造国内领头专业。创新“双向四段”、“三层六段厂校一体”、“虚实交替”等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打造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校企共同开发专业标准、工学结合优质核心课程和教材,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建设4个重点建设专业教学资源库,打造国内共享教学资源平台。新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6个,新增校外实训基地42个,新建海上教学工厂生产性教学船,打造国内一流教学环境。3.师资队伍建设深化内部人事管理制度改革,根据“职称评定设条件,企业实践不减薪,四技服务有奖励,兼职教师给政策”的理念完善系列人事管理制度,确保专业课教师双师素质比例达90%以上,兼职教师承担的专业课学时比例达50%以上。4.海上教学工厂生产性教学船建设船型:散货船 吨位:3000035000T 货源:电煤 航线:秦皇岛南通 学生数:50人特点:航线货源稳定、教学安全性好、可控性强国内航海类高职院校首创,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摇篮,长三角地区航海类高职院校海上教学的共享平台。5.社会服务能力建设与南通市船舶配套工业集中区合作共建船舶及配套产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每年四技服务收入300万元 以上,受服务企业年生产总值30亿元以上。年培训2万人次以上,培训收入500万元以上。对口支援、成人高等教育、教育扶贫、单独招生、国际交流与合作服务受惠人数达4千人次以上。六、项目建设路线图与时间表1.第一阶段(2010.92011.8):投入建设资金2431万元成立“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理事会”; 启动 4 个重点专业建设及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推进内部人事制度改革,双师素质达85%,兼职教师授课比例达40%;启动南通市中小船舶及配套产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等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增强社会服务能力,年培训规模10000人次以上;完成教学船购置前期准备工作。2.第二阶段(2011.92012.8):投入建设资金6406万元成立生产性教学船董事会,完善校企合作相关制度;深化 4 个重点专业建设及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深化内部人事制度改革,双师素质达88%,兼职教师授课比例达45%;拓展社会服务功能,年培训规模达 15000人次;完成教学船的购置工作。3.第三阶段(2012.92013.8):投入建设资金2163万元建成科学规范、运行顺畅的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完成4个重点专业建设及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双师素质比例达90% 以上,兼职教师授课比例达50%以上建成省、市、院三级技术服务平台,年培训规模达20000人次以上,四技服务费300万元以上教学船运营,实现生产、教学、社会服务良好融合七、保障措施1.资金保障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投入2000万元,行业企业投入4000万元,学院自筹3000万元,确保建设项目顺利完成。2.政策支撑行业与地方政府出台多项政策措施给予政策支撑。3.组织管理 成立由交通运输厅厅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下设创建办公室和各项目组。4.绩效考核强化资金运用,专款专用完善监督机制,确保质量实行目标管理,过程控制落实责任制度,奖惩分明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陈述提纲王 虹第一部分 建设优势长三角地区唯一的轨道交通高职院,江苏省教育厅、上海铁路局和南京高新区共建的高职院。中国高铁,长三角处于领跑地位。中国地铁,长三角最密集。高铁地铁的大建设使长三角地区急需大批高素质高级技能型专门人才。学院有责任、有能力承担起这一历史使命。学院办学历史悠久,在行业和同类院校中有较大影响力,社会认可度较高。 主要合作企业都是轨道交通龙头企业,学院将与他们形成“铁联盟”,支撑“铁三角”,助推“金三角”发展。第二部分 建设目标一、总体建设目标:建成长三角轨道交通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技术研发与推广基地、全国铁路主要工种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把学院办成轨道交通特色鲜明,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国家骨干高职院。二、建设路径:学院将以理事会为平台,创新办学体制机制,撬动高铁教学站场、地铁学院、印度孟买地铁培训站等项目建设,推进校企深度合作,整合政、行、企、校资源,促进专业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第三部分 建设重点一、成立学院理事会学院与南京高新区、上海铁路局以及中国通号公司、南京地铁、浦镇车辆公司等轨道交通龙头企业成立理事会,适应南京市转型发展、创新发展、跨越发展和南京高新区培育轨道交通制造支柱产业的需要,发挥政府和行业的政策扶持优势,满足企业人才订单、员工培训、占领国内外市场等方面需求,以服务换资源、促合作,谋求校企共同发展。探索“互利互信、资源共享、项目驱动、合作发展”的校企合作办学机制,进一步激发办学活力,提高人才培养水平和服务社会的能力。二、校企共建“高铁站”“高铁站”由1000多米高铁线路,2个全真车站和5大高铁子系统组成。学院与几大铁路龙头企业共建“高铁站”,探索形成“集成建设、多元投入、融合管理、共享使用”的建设与运行机制。建成后的“高铁站”前依百年老站,背靠万人浦厂,连接津浦铁路,动车开进校园,具有不可替代性、先进性和集成性,将成为国内铁路院校领先的综合实训基地,极大提高学生实训、员工培训的水平以及技术研发与推广的能力。 三、校企共建“地铁院”学院与南京地铁公司以订单为纽带,联合成立地铁学院,打造校企合作办学共同体,探索理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形成“管理一体化、育人一体化、资源一体化、文化一体化”的运行机制,满足订单培养、员工培训和技术推广服务等需求,逐步形成1+1+N的理事会结构,通过3年努力,把地铁学院建成校企合作示范基地和地铁高技能人才培养培训示范基地。四、校企共建“孟买站”印度是仅次于中国的地铁建设市场,南车浦镇车辆公司与印度签定了一亿多美元的地铁车辆订单,浦镇车辆公司联手我院,在印度孟买建立地铁培训站,为孟买一号线首批员工和浦镇车辆公司海外项目技术人员提供培训、培养国际视野高技能人才和国际化师资,并以此为基础,向印度其他地铁建设城市辐射,学院伴随铁路龙头企业走向世界,服务中国铁路“走出去”战略。五、校企共建三个重点专业对应高铁地铁调度指挥、控制和移动装备三大关键系统,学院与三大企业共建铁道交通运营管理、铁道通信信号、铁道机车车辆三个重点专业。从确定订单人才培养规格开始,实施“双主体、全过程”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企业培养“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高素质高级技能型专门人才。六、校企共建“双师”团队学院在上海铁路局、南京地铁、浦镇车辆公司、中国通号公司、上海动车检修基地建设5大双师培训基地,提升专业教师的双师素质,充实兼职教师队伍,聘用行业专家担任专业带头人。学院将从完善制度、资金扶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等三个方面保障建设任务的完成。第四部分 建设保障一、建设资金保障学院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项目的总经费预算为8340万元,其中央财2000万,省财政2000万,行业企业支持2375万,学院自筹1965万。学院将制定并严格执行骨干院校专项资金管理制度,实施“阳光工程”,公开透明地使用建设资金,对项目资金单独核算,对项目资产加贴标签,对项目建设进行三次执行期审计,保证科学、高效地用好建设经费。二、政府行业支持在学院发展过程中,政府和行业长期给与大力支持,铁道部、上海铁路局、江苏省教育厅、江苏省铁路办先后发文,支持学院建设铁路现代化培训基地,呼吁加强江苏铁路运营管理人才培养,支持我院申报国家骨干高职院校。政府、行业和企业在政策、设备和资金等方面的鼎力支持将为学院建设国家骨干高职院提供坚强保障。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陈述提纲曹根基第一部 建设基础一、常州及江苏地区装备制造业的快速发展为学院骨干院校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机遇12008年,江苏装备制造业销售收入占全国的1/4,居全国首位;根据常州市装备制造业三年跃升计划,到2010年末,常州进入全国主要装备制造业城市的前十位。2常州及江苏地区装备制造业的快速发展,需要大量的高素质高级技能型专门人才。2010年,学院独立举行顶岗实习推介会,302家企业提供了9062个岗位,岗位数与毕业班学生数之比达到2.56:1。二、常州科教城、武进高新区为学院骨干院校建设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学院坐落在以高职教育为显著特色的常州科教城内。胡锦涛、温家宝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先后来视察,并给予高度评价。常州科教城是“国家大学科技园”,积聚了丰富的人才、科技、企业资源,建有技术、信息、服务等三大社会服务平台。学院紧邻武进高新区,该区已形成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五大产业,现有企业1700多家,规模以上企业447家,亿元以上企业60家。三、常州国家高职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为学院创新合作办学体制机制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试点方案明确,常州市将制定相关政策和制度,在常州科教城全面建成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体制与育人机制。四、47年积累的办学特色和办学成果为学院骨干院校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学院始终坚持服务装备制造业的办学方向,充分利用行业资源办学,毕业生就业率高、就业质量好。据江苏省教育厅公布的数据:就业率2007年在全省高职院校排名第5,2008年排名第3。据麦可思公司调研数据:学院2009届毕业半年后就业率、“自主创业”比例、月薪明显高于江苏省和全国高职院校平均水平。2008年以来,学院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获得3金2银1铜。2002年以来,学院取得了一批质量工程建设成果。学院科技服务能力强,在科技到账经费、专利数、项目数等方面在全省高职院校中位居前列。质量工程建设成果一览表(略)第二部分 建设目标建立“四方、三层”校企合作理事会,形成合作办学长效机制;重点建设个专业,创新“三合一、全过程”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双师素质教师比例达90%以上,兼职教师承担专业课学时比例达50%以上;全面增强社会服务能力;全面提高教育信息化水平,把学院建设成为常州及江苏地区装备制造业高素质高级技能型专门人才的主要培养基地、常州装备制造技术推广应用及员工培训的主要基地,在全国同类院校中起骨干示范作用。第三部分 建设思路主动适应常州及江苏地区装备制造业发展的需要,充分利用常州国家高职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的政策优势,以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建设为突破口,促进四方合作办学,推动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深化内部人事制度改革,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社会服务能力,提高办学水平。第四部分 建设内容一、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建设以“江南装备制造技术产教园”和“机电-亚龙国际师资培训中心”为载体,创新基于理事会的校企合作办学体制和运行机制。1.建立“四方、三层”校企合作理事会 理事会的职能:明确各方权利义务,协调各方利益,审议学院的发展规划等重大事项,统筹各方资源支持合作办学,负责监督学院办学行为。理事会相关机构的职能:区域合作委员会负责制订本区域校企合作工作规划、推荐选举理事单位、建设与管理下属工作站;校企合作工作站负责建立企业需求信息等网络,共建双师素质培养基地、兼职教师储备基地和“厂中校”,开展招生就业与实习工作;专门委员会负责制订工作规划和制度、建设与管理下属工作组;专项工作组具体实施相关工作。校企合作制度建设:制订理事会议事与监督制度、区域合作委员会管理办法、专门委员会管理办法等。根据理事会运行要求,开展校内人事制度改革。2.政校企共建“江南装备制造技术产教园” 政校企共同投入6165万元,其中中央财政投入570万元,省级财政投入166万元,理事会成员单位投入5429万元。产教园占地41亩,建筑面积25000m2。采用股份制、契约约束等运行机制,打造产教合作、社会服务、创新创业三类平台。产教合作平台包括6个校中厂;社会服务平台包括6个技术应用中心和“机电-亚龙国际师资培训中心”;创新创业平台包括常州高技能人才创新训练中心,并逐步引进20家创业型企业。建立“建设与管理委员会”,负责“产教园”的规划、建设与管理;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管理。把“产教园”建设成为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创新试验田,合作育人、师资培养、社会服务、科技创新创业基地。3.校企共建“机电-亚龙国际师资培训中心”该中心为股份制企业,学院投入417万元,亚龙科技投入300万元。学院提供2000 m2场地。主要面向东南亚地区及国内职业院校,开展机电类专业国际师资与学生培训等业务。二、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重点建设个专业,数控设备应用与维护、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在全国同类院校中形成显著特色,农业机械应用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工业机器人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物联网技术应用)在江苏地区同类院校中形成显著特色。创新“三合一、全过程”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以重点建设专业为引领,丰富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形式。三、双师素质与兼职教师队伍建设实施“三类教师双师素质培养计划”,建立30个双师素质培养基地,双师素质教师比例达到90%以上;建立50个兼职教师储备基地,建成1200人兼职教师库,聘700名兼职教师,兼职教师承担专业课学时比例达到50%以上。四、社会服务能力建设依托“产教园”,构建技术服务、继续教育、合作交流等社会服务网络体系。建设期末,学院年技术服务经费收入达500万元,年社会培训达24000人次,对口支援甘肃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等学校;开展国际师资培训20人,与国际合作院校交流学生30人以上。五、教育信息化建设建立校企互动的信息化交流平台,建设5个专业教学资源库,开发顶岗实习管理、兼职教师管理等软件系统,提升教学实施与管理信息化水平。第五部分 保障措施建立骨干院校建设的组织、制度、经费和政策保障等保障体系,建立风险防范和奖惩措施,承诺2020年前学院不升本。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陈述提纲廖 军第一、背景与基础苏州十二五规划明确指出,在未来的几年中,苏州将打造中国工艺之都、创意设计之都,加快发展面向生产、面向民生的服务业,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实现地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学院应产业而生,随行业而长。18个专业、54个方向紧密对接苏州文化创意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人才培养目标明确。以建筑装饰百强企业第一名的苏州“金螳螂”为例,在其800多人的设计团队中,近三分之一来自我院。学院师生社会服务成果显著,这里展示的是:为国庆60周年和上海世博会所做的作品。在主动服务区域经济和文化建设的同时,对口支援西部地区,为西藏自治区培养职教师资,声誉良好。第二、建设目标总体目标是:以学院理事会建设为重点,体制机制改革取得明显成效;重点建设专业的“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不断创新,形成工艺美术高技能人才绝技绝活代际传承机制;专业教师能力、研发和社会服务水平、学生就业质量等明显提高;使学院成为江苏工艺美术高技能人才培养培训的首选高地、科研成果助推生产性服务业提升的区域性转化中心和具有高知名度的工艺美术类高职院。同时我们还制订了一系列具体目标。第三、重点建设内容1、办学体制机制创新成立学院理事会,有利于整合地方政府、行业协会、企业和学校等各种优势资源,形成合力,发展共赢。理事会通过章程明确四方的责、权、利,分权制衡,构建利益相关方合作办学、共同育人的长效机制。学院与省工艺美术行业协会的联合调研显示,本行业在今后五年最迫切需要解决的是传承与创新的问题。为此,我们将创新体制机制,共同建设一个实验区。实验区设大师示范区和产学研拓展区,多种形式培育工艺美术一代新人,原汁原味传承工艺美术绝技绝艺。产学研拓展区还将整合学院现有的5大优势平台,把技术服务、新品开发、定制生产和经营销售等功能发挥好,多元并重,服务社会,助推产业行业的发展。2、校企合作制度建设学院校企合作以“四联四定”为核心,以校企合作中心为主要平台,通过制定一系列制度,保障校企合作机制的长效运行。重点实施校企互动的人才培养质量保障制度建设。通过对行业、企业信息的调研、对毕业生就业质量的跟踪与分析,以及对工学结合、顶岗实习情况的反馈,实现专业设置、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规格的动态调整。3、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重点建设装饰艺术设计、室内设计与工程管理、广告媒体技术与服装设计四个专业,完善“大专业平台、小专业方向”的建设,实现三个对接。完善专业课程体系和素质育化体系“双体系”,推进“主题+项目”的教学互动“双模式”,实现专业技能、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的同步培养。创新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培育学生“完整地做一个系统真实任务”的能力,把工作项目导入课程,依据项目设计课程标准和模块,改革工作室团队的运行方式。依靠校企互动质量保障体系,建立适应工学结合的教学运行机制,实施小专业方向师生双选制、项目导入弹性学制和工作室市场流通制,确保学生双证制100%。4、师资队伍建设将双师素质提升和兼职师资队伍建设作为人事管理制度改革的重点,从“责任”和“利益”两大方面入手,完善队伍管理的制度架构,引导和激励教师主动为企业、为社会服务。到2013年,学院具有双师素质专业教师比例达到95%以上,兼职教师承担的专业课学时比达到50%,重点专业将率先实现。5、社会服务能力建设依托实验区,创新产学研合作机制,全面提升社会服务能力,使之成为集成果转化、技术服务、创意转移及创业孵化为一体的产学研基地,并在支援西部、岗位培训、技能鉴定、国际交流等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还将与江苏省工艺美术行业协会合作重点实施“百千万”传艺授技工程。学院立足苏州,借助专业优势,主动服务地方,用传统元素演绎现代时尚,我们将通过未来三年时间,完成以上这些具体项目。(附项目委托书)苏州政府和省工艺美术行业协会都给了我们建设骨干院校政策上最大的支持。市政府承诺在国家级高职教育改革发展综合实验区建设中给予学院最优惠的政策支撑和最优先的资金投入。省行业协会也给予了非常明确的合作承诺。第四、路线图与时间表根据项目周期及各项活动的总体规划,我们制定了实施路线图和时间表,对其进行分阶段的计划、实施和调控,确保建设项目达到预期目标。项目总投资:5160万元。其中,中央专项资金2000万元;地方专项资金2000万元;行业企业专项资金560万元;学院自筹资金600万元。南京化工职业技术学院陈述提纲徐建中第一部分 建设优势1、行业、区位优势我国是世界第二大石化生产、消费大国,江苏是我国第二化工大省,南京是全国五大石化基地之一,在这片被誉为中国化工摇篮的土地上,国家级南京化学工业园、中石化南化公司、扬子公司及世界化工50强中12家石化巨头云集。我院在此诞生、成长、发展,历经半世纪。2、布局优势全国609所高职开设化工类专业,现有国家示范中仅4所以石化为主的高职院校,且都位于我国西、北部地区,发达的东南部地区石化产业的转型提升急需化工高技能人才支撑。3、基础优势学院是中国化工教育协会职教工作委员会主任单位,江苏化工职教集团理事长单位,中石化系统优质人力资源直接输送基地,全国化工职教院校技师培训基地,石油和化工职业教育与培训全国示范性实训基地,“全国高等职业院校就业工作示范单位”。学院首创职工学生同台竞技的全国技能大赛。第二部分 建设内容学院紧贴园区现代化工产业,以高端化工生产为先导,以化工装备和过程控制为支撑,以化工物流为保障,以绿色化工为取向,重点建设5个专业(群)和2个特色项目。构建合作办校、合作办系、合作办专业的“三层合作”体系,在体制机制、政策支持、专业建设、队伍建设、社会服务五方面取得明显成效。1、合作办校成立由南京沿江工业开发区政府、南京化学工业园区管委会、省化工行业协会和中石化南化公司、扬子公司、五个共建专业紧密合作企业以及学校、校友共21位成员组建的“理事会”。 坚持互利互惠的原则,论证学院发展规划及利益相关方合作项目。学院教育发展基金会提供运作经费保障。重构内部管理运行机制,调整院系、职能机构和专业设置,设立校企合作专项资金,完善目标绩效管理。建设期内,以项目为载体,以服务求支持,以支持促发展:(1)与沿江工业开发区共建“南京中山科技园研发育成中心”、“环境监测站”、“南化社区学习中心”,地方政府为学院提供税费优惠和经费补贴。(2)与南京化学工业园共建“人力资源中心”,开展人力资源调研分析,提供企业人力资源规划建议,开发企业员工培训项目。(3)与中石化南化公司、扬子公司共建“永利培训联盟”,开展员工技能培训、中职学历提升和化工双师培养等计45000人次。(4) 与省化工行业协会共同开展化工人才需求调研,共建“江苏化工信息网”,促进出台行业内企业支持校企合作相关规定。承办行业全国技能大赛。(5) 设立10个以上驻园、驻厂、驻地工作站,落实园、校、企合作项目。(6)在厂区,与中石化南化公司等三家企业共建“现代化工教学工厂”,多元投入、股份制运作,建成集学生实训、员工培训、双师培养、产品研发为一体的“厂中校”,创建国家级示范基地。2、合作办系聘请企业管理专家担任系主任,形成“双主任”的管理团队,共同制定双向服务计划,合作发展。院系向企业开放教学资源,免费培训职工。设立15个以上“企业项目工作室”,校企共同研发,促进成果转化。企业为学院提供兼职教师、教师挂职锻炼岗位和行业发展动态,每年安排1-2位技术骨干来校全职工作。校企互培共育,落实“在职教师能力提升工程”,双师素质专业教师达90%,重点专业95%以上。设立兼职教师培养基金,建成800人的“兼职教师库”,兼职教师承担专业课学时比例达50%以上。3、合作办专业5个重点专业分别与南化公司检维修电仪公司、扬子检维修有限公司、德国瓦克聚合物系列(南京)有限公司、南京红宝丽股份有限公司、南京联合全程物流有限公司建立专业共建共管委员会。聘请5个行业专家担任专业带头人,实施“双带头人”制,共同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质量评价体系。专业教师与企业技术骨干结对,组建双师结构教学团队,按照行业技术标准合作开发课程36门、教材45门。共建27个实训基地。针对企业需求,实施灵活多样的教学组织形式。完善 “四层(单项能力、综合能力、岗位能力与职业能力)递进”、“虚实(虚拟技术、数字化手段与真实环境实际操作)结合”的主体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多元实现形式,如精细化学品生产技术的“产品载体、学做交替”、化工装备技术的“一体化、三平台、两循环”等实现形式。通过三年建设,使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取得突破,化工类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在行业院校得到推广,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进一步提升,“双师型”教师队伍结构更合理,社会服务更出色,办学更开放,骨干作用更彰显。第三部分 建设保障1、制度保障制(修)订园校企三方合作实施细则、骨干高职院校建设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等20余项促进校企合作的制度,为建立长效运行机制奠定基础,促进专业建设、人才培养、师资建设、社会服务的深化。2、经费保障多方筹措,资金来源多元化;确保重点,资金预算科学化;合理使用,资金运用规范化。3、环境保障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中石化南化公司、南京化学工业园区管委会均出函支持我院申报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陈述提纲张旭翔一、建设基础电子信息产业是江苏第一支柱产业,南京是江苏信息产业提档升级的重要布局点。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隶属于江苏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前身为新中国第一所电子中专校南京无线电工业学校,是江苏信息职教集团理事长单位、省通信行业职业技能培训鉴定基地、省软件产业人才培训基地。建院8年,学院坚持学历教育、科技服务、社会培训“三位一体”的发展思路,为江苏信息产业提供了近2万名一线实用人才,09年技术服务和社会培训到账经费超过1000万元。学院连续六年招生分数居全省高职之首,连续3届获省就业工作先进集体。二、建设内容学院成立由江苏省经信委主任担任理事长,省通信管理局、中兴通讯、中电熊猫液晶科技等行业、企业人员为成员的学院理事会,统筹、指导学院的发展,促进办学主体的多元化;通过中央财政支持,重点建设通信技术、软件技术、光电子技术和物联网方向的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等四个专业,探索校企深度融合共同发展的新模式,满足我省对相关领域实用人才的需求,引领高职同类专业的发展;通过地方财政和自筹经费支持,建设三个专项,搭建校企合作保障促进平台,形成学院校企合作可持续发展体系。(一)重点建设专业建设内容:组建校企深度合作实体;深化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扩大联合办学、订单式培养等校企人才共育规模;组建以校企“混编师资团队”为主体的双师队伍;增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功能,扩大校外实训基地规模;提升社会培训和技术服务能力。专业建设的突破点和着力点是依托典型规模企业,政校企合作共建校内实体,承担科技服务、员工培训和专业课程教学,并提供生产性实训和混编师资团队。1、校中厂南京信雅达通信工程有限公司。该公司已经注册,由中兴通讯公司提供最新产品,我院提供场地,中兴通讯学院的技术人员和我院通信专业教师组成混编团队,面向通信运营商承接工程实施、系统维护、员工培训等项目,同时承担通信专业的全部实践性课程教学。通过该公司的运作,学院借助企业的培训模式和资源,对通信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和实训基地建设进行优化;学生获得真实工程项目的实训岗位;校企人员混编为学院提供高水平的双师团队,学院教师轮流进入团队,通过企业培训和参与项目实现双师能力的持续提升。 2、“校中园”南信软件园。以我院现有的省软件产业人才培训基地和已入驻学校的金钛、运时等软件研发中心为基础,依托江苏省虚拟软件园、徐庄软件园成立校内软件园,入园软件企业或开发部门达到15家,组建校企“混编师资团队”,在开展软件研发、技术咨询、员工培训的同时,为软件专业学生提供实践教学和生产性实训。3、“校中校”熊猫光电学院。已与“南京液晶谷”龙头企业中电熊猫液晶科技达成合作意向,在校内建设熊猫液晶科技的企业大学,组建“混编师资团队”,面向区域平板显示企业和光电子专业学生提供员工培训、技术服务和实践教学。4、“校中所”物联网工程技术服务中心。依托江苏物联网产业联盟,与南京新联电讯、三宝科技等合作,建设涵盖技术研发、员工培训、产品展示、工程实施、学生实践等功能的“物联网工程技术服务中心”,组建校企“混编师资团队”。(二)专项建设1、通过“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建设,完善校企深度合作的组织、管理、服务架构和机制建设。成立学院校企合作管理委员会和校企合作管理与服务中心,为合作项目提供一站式服务。树立“以企业为中心”的合作理念,逐步健全适合校企合作的学院管理体系,完善合作项目评估和反馈体系。2、通过“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中心”建设,搭建校企合作集中式业务平台。该中心由省经信委、栖霞区政府及阿里巴巴等企业支持,集成学院的科技服务、社会培训业务,面向江苏广大中小企业,提供网上营销、信息化应用咨询、培训、方案设计等服务。同时“以服务促合作”,为学院培育潜在的企业伙伴,形成“依托十家、合作百家、服务千家”的校企合作格局。3、通过“以校企混编为特色的双师型队伍”建设,提供人力资源保障。以各专业“混编师资团队”的建设为切入点,推动学院人事制度改革,建立有效的双师队伍专能提升、管理运行、绩效评价等机制,促进校企人才共享。三、建设进度我院将按“第一年重建设、第二年重完善、第三年达目标”的思路,全面完成骨干院校建设任务。(附表见ppt)四、建设保障1、经费保障总投入6500万元,学院财务状况良好,并得到省经信委和合作企业的大力支持,能保证自筹经费和行业企业投入足额到账。(附表见ppt)2、政策保障省经信委承诺在学院校企合作方面给予政策主导,增加学院在职业技能培训、鉴定方面的职能,并积极协调“南京液晶谷”和“仙宝软件谷”的企业对学院发展予以支持。3、组织保障成立项目建设领导小组、项目建设办公室和相关行业企业人员参与的子项目建设工作小组。4、制度保障对各项目实施项目化管理,制定项目管理、考核、监督、采购等一系列制度,并建立管理风险、资金风险、安全风险、自然风险等的防范措施。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陈述提纲王兆明一、背景和基础长三角已进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时期。国务院明确要求,长三角应“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努力形成以服务业为主的产业结构”。江苏省政府最近出台“服务业提速计划”,服务业占GDP比例由目前的40%,3年后力争达到45%,并强调“以全面发展现代服务业为核心”。我院地处江苏现代服务业中心南京。多年来,坚持面向现代服务业,不断优化专业结构,增强社会服务能力,建成八大生产(服务)性实训基地和两个省级工程技术研发中心,拥有一批紧密合作的行业企业,建成全国第一的“校中店”,综合实力省内领先。二、建设目标总体目标:努力把学院建设成为具有鲜明现代服务业特色、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具体目标:重点建设电子商务、物流管理、连锁经营管理和老年服务与管理四个专业,达到国内一流水平;完善“分阶段多循环”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建设和依托大型现代服务业生产性实训基地,创新办学体制机制;实施“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工程,兼职教师专业课学时比例达50%以上,全院专业教师双师素质比例达90%以上;每年完成高技能和新技术培训3万人;专业教师主动多形式服务企业,每年技术服务收入230万元以上;结对帮扶西部高职院校2所;每年接受留学生20人以上。三、主要建设内容(一)重点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1. 电子商务与中国互联网协会、中移鼎讯等合作,创新“双主体动态能力集”人才培养模式,培养企业网络营销师和呼叫技术主管。2. 物流管理与顺源物流、南京农副产品物流配送中心(众彩物流)等合作,创新“校企互动多循环”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生产企业物流主管和物流企业区域经理。3. 连锁经营管理依托华润苏果、苏宁电器等大型连锁企业集群,完善“三阶段”、“4个0.75”人才培养模式,培养职业店长和运营主管。4. 老年服务与管理与省民政厅、上海新建桥等合作,构建“工学合一,三段渐进”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基层养老机构院长助理和业务主管。(二)办学体制机制创新学院成立理事会,由省商务厅等政府部门、省商业协会等行业组织代表,合作企业高管,学院领导、知名校友和教职工代表等组成,对学院发展规划、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专业建设、经费筹措等重大问题进行咨询决策。各系成立系务管理委员会,由系领导、合作方代表和师生代表组成。按照省市区规划,建设现代服务业生产性实训基地(现代服务业集聚区),10个项目实施6种合作模式,重点建设4个项目:光华科技产业园政产校企合作,建立董事会,股份制运营;众彩物流实训基地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学院深度参与;连锁经营生产性实训基地引企入校,校企一体;180大学生创业广场政府支持,企业参与,教师主导,学生主体。4个重点项目,将满足相关专业85%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实现年营业额6亿元。(三)校企合作制度建设在现有基础上,建立健全校企合作系列制度:制订院理事会章程、系务管理委员会章程。会同省商务厅等,制订行业企业兼职教师补贴和奖励制度、学院专业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课题研究、成果转化等实施办法。完善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和企业工作经历证书制度;制订学生在我院现代服务业生产性实训基地4个以上岗位轮岗实习、校企指导教师“双岗”制度。与企业共同完善订单、定向培养和毕业生录用制度。(四)“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校企共建30个双师素质培养基地,完善“双师型”专业教师培养和激励机制,重点专业率先达到“双师型”要求。新引进专业教师实行3年企业工作经历“准入制”,校内专业教师3年3个月以上企业挂职锻炼制度。(五)社会服务能力建设充分发挥我院专业师资优势,发挥职教集团、中外合作办学、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和继续教育等服务平台优势,发挥集聚区的功能和示范、共享、辐射作用,将社会服务目标分解、落实到基地、专业和教师。四、路线图和时间表全院再动员,统一思想,形成共识;明确目标,责任到人;启动重点专业和项目建设;推进办学体制机制创新,组建学院理事会和系务管委会,创新校企合作制度;全面实施建设方案,3年内完成项目建设任务。五、保障措施我院的创建工作和现代服务业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得到地方政府、行业企业的大力支持。省发改委和教育厅发文,批准建设15万的生产性实训基地;南京市政府规划,由我院建设江宁大学城商业服务区。大学生创业广场,江宁区政府支持100万元,并提供各项优惠政策,教育厅资助150万元。光华科技产业园,白下区政府将其列为1号园区建设工程,给予投资融资、税收减免、“特事特议”等系列政策支持,并确定先期投入200万元。除中央财政和省财政支持外,我院每年自筹600多万元,用于项目建设。我院将加强领导,实施全程管理和监控,高标准实现创建目标。尊敬的各位专家!我院有实力有条件,我们有责任有信心,建设国家骨干高职院校。为现代服务业的加速发展,为高职教育的新的跨越,做出更大贡献!江苏食品职业技术学院陈述提纲赵炳起四位一体,深度融合培养高素质高级技能型专门人才一、特色与优势江苏食品职业技术学院依托的食品行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永恒产业、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也是关联“三农”的主导产业。2009年,全国食品工业总产值占GDP的14.03%。我院地处苏北区域中心江苏省淮安市。江苏省分为苏南、苏中、苏北三大区域。苏北五市,面积占全省53%,人口占40%。食品工业是江苏、尤其是苏北的支柱产业,许多著名食品企业汇集于此。学院是教育部高职高专食品类专业教指委主任委员单位、江苏省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基地。二、办学定位我院将长期坚持食品高职教育不动摇。“立足苏北,面向行业,为食品及相关行业培养高素质高级技能型专门人才”是我们的不懈追求!建设“体制新、机制活、多平台、开放化”的高职院校是我们的努力目标!三、建设思路通过实施“四大工程”,努力实现“四项突破”。一是实施“校政行企、四位一体”的深度融合工程,力争在办学体制机制创新和校企合作方面取得新突破;二是实施“对接产业、服务地方”的专业建设工程,力争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人才培养质量方面取得新突破;三是实施“校企互通、专兼结合”的优秀团队建设工程,力争在“双师”队伍建设和领导能力提升方面取得新突破;四是实施“立足苏北、面向行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