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队伍“硬建设” 提升教育“软实力”.doc_第1页
教师队伍“硬建设” 提升教育“软实力”.doc_第2页
教师队伍“硬建设” 提升教育“软实力”.doc_第3页
教师队伍“硬建设” 提升教育“软实力”.doc_第4页
教师队伍“硬建设” 提升教育“软实力”.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师队伍“硬建设” 提升教育“软实力”上海市闵行区推进教育持续发展、学校内涵发展和教师高端发展实录(日期:2008-04-07 作者: 来源:文汇报 ) 一、教师专业发展框架体系 闵行区通过不断探索与实践,逐步构建起了以“区域推进教研组建设伙伴合作项目”、“骨干教师三级培养平台”、“教育信息化的有效应用”和“区域整体推进新基础教育实践研究”为主要内容的教师专业发展框架体系。 让“小作坊”变成“大工厂”:“区域推进教研组建设伙伴合作项目”; 让“平面走”变成“阶梯跃”:“骨干教师三级培养平台”; 让“老手段”变成“新方法”:“教育信息化的有效应用”; 让“说理念”变成“做教育”:“区域整体推进新基础教育实践研究”。 教师发展,历来是教育中的“主题”。在教育走向现代化的征程中,教师的地位和作用日显重要,而教师专业发展,正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优质教育的核心要素。二、近年来,闵行区基础教育的飞速发展,有赖于教师队伍的精良与优化。 在加快实现闵行区教育现代化的进程中,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2004年底区教育工作会议提出的各项目标和任务,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出发,深化教育改革,以强化教师队伍建设来增强教育的软实力,支撑区域教育的均衡、内涵、优质发展,已成为共识和共举。 教师队伍的高端发展,在学校内涵发展、区域教育可持续发展中具有奠基的作用。而用先进、科学、有效的方法引领教师专业发展,是实现教师队伍高端发展的前提。为此,闵行区教育局组织区教师进修学院和各中小学、幼儿园等对此作了长期的探索,取得了成效。 教师整体和专业发展的平台 区域推进教研组建设伙伴合作项目 教育现代化,必须以教师队伍整体性的提高为基础研训员与基层教师“联线” 如何为教师的专业发展寻找途径,为教育改革的纵深推进奠定基础,这给教师继续教育部门提出了新的课题。2005年,闵行区在市教委做出将教师继续教育“重心下移”的决策基础上,通过研训员和兼职研训员与基层学校建立伙伴合作关系的形式,逐步形成了“区域推进教研组建设伙伴合作项目”研究课题,提出了“以校为本”的培训构想,把学校作为教师专业化建设以及个性化发展的主阵地。2005年,有40位研训员、12位兼职研训员与全区中小幼46所学校的68个学科教研组建立了伙伴合作关系;2007年,有46位研训员、4位德训员、21位兼职研训员和14名特级教师组成的学科指导组,与76所学校的131个教研组(联合教研组)建立了新一轮伙伴合作关系。“区域推进教研组建设伙伴合作项目”的实施,促进了学校的均衡发展和内涵发展。多种合作“联网” 伙伴合作,区域推进 与基层学校建立伙伴合作关系,整合有益于教研组建设的多方力量来提高教研组建设的品质;在调研的基础上,由进修学院作整体思考策划,双向选择确定实验学校。 专家引领 聘请学科专家组成专家组,参与对课题的研究和深度策划,对共同体进行指导,帮助研训员和教师理论层面的提升。 课题为载体 在“伙伴合作”的大项目下,各教研组均结合自身实际确定研究项目,开展针对性研究。 共同体推进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要求各学科、学段组成合作共同体,在自身研究的基础上,做到相互取长补短,借鉴学习,资源共享,共同推进教研组建设的品质和教研文化的形成。 对话零距离 在研训员的指导下,各教研组共同合作,将备课、听课、说课、评课、反思和重建落到实处,不断优化课堂教学。同时,通过研训员与教师的零距离交流,实现专业引领。成效反馈: 创新继续教育工作模式,推进了校本研修;发挥研训员的引领作用,促进了研训员专业素养的提升;引发学校管理者对教研组建设的极大关注和深度思考;教研组建设的品质明显提升;促进了教师教学理念与角色的转变以及教学能力和水平的提升。 教师在教育实践中成了实践者、反思者、学习者、探索者、研究者和创新者;在课堂教学上成了学生的指导者、点拨者、激励者和合作者;在课程上成了开发者、建设者和创造者。 三、教师优质和示范引领的阶梯 构建骨干教师培养三级平台 区域教育水平的提升,需以骨干教师的有序发展为前提 1、搭建“希望之星”培养平台 为促进青年教师专业化发展,闵行区从2004年开始实施“希望之星”青年教师培养计划。 “希望之星”主要在闵行区中小学、幼儿园任职的,教龄为35年的青年教师中选拔产生。两届共评选出“希望之星”162名。评为“希望之星”的青年教师,被列入培养计划。培养计划在目标设置方面分为“基本目标”和“发展性目标”。“希望之星”培训时间为两年,主要采取集中培训、市区专家和教研员带教、岗位自培的模式。现162名“希望之星”全部接受了培训。 2、搭建“闵教杯论坛之星”培养平台 为培养和造就一批既有良好师德修养、先进教育理念、厚实的专业素养,在教育教学改革中发挥引领作用的中青年骨干教师,闵行区于2005年推出了“闵教杯论坛之星”中青年骨干教师培养计划。 根据评选方案,大部分“闵教杯论坛之星”主要在工作6年以上,年龄45岁以下的中青年教师中产生;小部分“希望之星”优秀学员直接入围。目前,闵行区共评出“闵教杯论坛之星”445名。评为“闵教杯论坛之星”的中青年教师,被列入培养计划。培养目标是成为区内有一定影响的学科骨干。“闵教杯论坛之星”培训时间为两年,培养模式主要以骨干教师培养基地和名师工作室培养为主。现共有151名“闵教杯论坛之星”接受了培训。 3、建立“学科带头人”人才高地 为做好骨干教师的梯队建设,发挥学科领军人物在教育教学改革中的引领作用,促进教师队伍素质和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2006年实施了“学科带头人”评选计划。首届“学科带头人”现正在评审之中,计划评出学科带头人80名。 成为“学科带头人”的教师,除了享受各类待遇外,必须承担带教青年教师、主持课题研究、做专题报告等任务。“学科带头人”的任期为三年。 4、建立闵行区“名师工作室” 2004年,经区人民政府批准,闵行区开始建立“名师工作室”。同时,有条件的中小学、幼儿园等单位根据教育教学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及教育研究项目申请设立流动工作室。目前,共有“名师工作室”10个,承担着闵行区骨干教师培养、教育教学指导和课题研究等工作。 成效反馈: 形成骨干教师培养的有效机制,建立了骨干教师培养模式;提升培训效果,为不同层次教师的快速成长起到了助推作用;骨干教师培养工程为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起到了引领和示范作用。 四、教师更新观念与实践的实体 整体推进“新基础教育”实验 教师更新观念的过程,需与建立在科学基础上的实验相呼应“新基础教育” 闵行区由华师大叶澜教授领衔的“新基础教育”研究和实验已有近十年的历史。2004年9月,开始区域整体推进“新基础教育”研究,并以此为抓手,探索区域内的均衡发展和内涵发展。 “新基础教育”的核心价值是“成事”、“成人”。围绕这一核心价值,学校在开展整体转型性变革中,以“学校管理变革和管理团队建设”、“学科教学改革和教师发展”、“学生工作变革与学生发展”为核心,开展“新基础教育”的本土化研究。闵行区共有68所中小学参与“新基础教育”的实验。 成效反馈: 教育行政领导方式发生了积极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形成了对区域性基础教育内涵发展之路的认识;2)转变了教育行政的职能;3)增强了教育行政领导学校改革的能力。 在研究性变革实践中锤炼新型教师队伍,教师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教师梯队队伍的形成;2)教师个体教育教学观念、行为的转变;3)教师群体生存方式的转变。 五、教师教学更新与创新的工具 探索教育信息技术的有效应用 新型的教育教学,需以有效地利用教育信息技术为条件 开展多样化教育技术装备实验 数字远程教室装备实验2006年,闵行区选择了6所学校建成了数字远程教室。2007年,又有41所学校装备了数字远程教室。数字远程教室通过数字监控设备,多视角地进行教学现场图像和声音采集。教师上课时,摄录人员在后台同步生成教学光盘。同时通过数字远程教室的同步摄录和网络传输,在教育城域网的支持下,其他教师均能在本校观摩教学实况并进行视频交流研讨。 学习支撑平台 实验学习支撑平台的教学实践研究,以课程为中心集成网络“教”与“学”的环境,教师在平台上开设网络课程,学习者自主选择要学习的课程并进行课程内容学习。建设数字实验学校 至2007年,闵行区建立或正在建立的数字实验学校近40所,而数字实验学校的建设过程就是教育现代化的实践过程,是逐步形成教育、教学到信息资源的全方位数字化学习环境的过程。因此,教育的信息化促进了教育的现代化。建立教师发展平台和课程改革支撑平台,推动闵行教育的持续发展。 建立教师发展平台 建立教师发展平台,构建教师基础数据框架,满足局校两级与教师管理、培训、教研相关的业务信息化所需要的质量提升;用信息化的手段构建管、评、研训平台,推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构建区域教师发展档案,为教育科学管理提供依据。平台的建立,使教师的管理、培训、评价和教育科研等得到科学的协调统一,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有了真正的可能。 建立课程改革支撑平台 首先,建立区级教育资源平台,并进行资源库的建设,为教师提供教学观摩、学习和培训服务。现入库教师1.2万余人,调动业务200多项,研训课程400多项,申报课题200多项。其次,加强对信息技术和课堂教学整合的研究,促进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应用。2006年,闵行区开展了区域推进基于Moodle的信息化课程设计与应用的研究。期间有30多所学校参与了课题研究,课题组为基层培训实验教师170多人,经校级培训的教师有500多人。建立区级Moodle课程平台一个(魔灯闵行)。目前建设课程343个,共有1200多个课时;全区万余名教师成为注册用户,日最高访问量达到3000多人。建立校级Moodle课程建设平台27个,共有1000多个课时。课题组组织了两期实验教师Moodle培训班和一期研训员培训班,组织了三次区级的基于Moodle的课堂教学研讨活动,组织了80多位实验教师参与课堂教学、教学一得和课程包设计活动。学校共组织不同规模、不同方式的Moodle应用校本培训60多次,组织基于Moodle的校级课堂教学研讨活动72次,研讨课达到167节。参与实验的领导和教师在中国计算机报、信息技术教育和闵行教苑等报刊上共发表论文10余篇。2008年3月1416日,全国首届“基于Moodle的信息化课程设计与应用研讨会”在闵行举行,全国27个省市的200余位代表参加了会议,与会人员听取了主题报告和17节研讨课,交流了Moodle的初高级培训。参加会议的领导、专家和代表对闵行区信息技术的开发和运用给予了高度评价。 成效反馈; 目前,闵行区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研究和运用上,已对教师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改进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六、前景 注重内涵发展 打造教育强区 在闵行区经济、社会等各项事业呈现跨越式发展的态势下,地区居民对优质教育的需求与日俱增。因此,在今后一段时期中,闵行教育的发展将继续面临“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局面。闵行区将在总结以往经验的基础上,认清形势,抓住机遇,以先进的教育理念、科学的推进策略、强有力的措施和扎实有效的工作,坚持走内涵发展之路,继续抓好全区基础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强化制度建设,完善保障机制,创新工作模式,努力把闵行建设成教育强区。 一是深入开展“现代学校制度”建设,建立和完善与学校内涵发展相适应的机制和制度 要以“现代学校教育教学效能评估”和“现代学校文化战略研究”为重点,促进学校的课程教学改革和教师专业发展。 二是继续推进“新基础教育”本土化实践研究 要继续采取基地学校建设与区域层面推进并重的策略,以基地学校的专题研究、学科培训和组长学校的规划制定、校际互动为抓手,促进基地学校建设在“全、实、深”的基础上向“精、特、美”目标自主发展,实验学校朝“全、实、深”方向努力,使更多的教师通过参与“新基础教育”实践研究得到有效的锻炼,以此促进全区基础教育内涵的持续提升。 三是进一步推进“区域推进教研组建设伙伴合作项目” 要全面总结推广“区域推进教研组建设伙伴合作项目”的成功经验,在深化课程教学改革的背景下,结合校本教研的推进和研训员队伍建设,围绕提升基础型课程教学质量以及开发、实施拓展型和研究型课程,切实加强对教学过程中存在问题的研究,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使更多的教师在教研实践中实现教学能力和水平的提升。 四是实施教育信息化三年行动计划 要充分运用前些年积累的信息技术资源和研究成果,加大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有效整合的研究与实践力度,为提高课程改革与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服务。 五是实施全区骨干教师培养三年行动计划 在前阶段骨干教师三级平台建设的基础上,继续创新培养模式,加强培养力度,扩大培养规模,争取用三年时间培养100名区级骨干教师、1000名校级骨干教师;同时加强区教师进修学院研训员队伍建设,在区、校两个层面着力培养学科带头人。 七、感言 让教师成长呈几何级数 (闵行区教育局局长 竺建伟) 坚持以先进的教育理念引领教师专业发展的方向 坚持在课程改革背景下构建教师专业发展的平台 坚持运用教育信息技术作为教师专业发展的手段 正像经济发展竞争主要是人才竞争一样,教育现代化的实现,优质教育的普及,人民对教育的满足,在很大程度上要看教师的质量和数量,即教师的品质。 闵行区对教师发展,尤其是近年来的专业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