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集体备课(3-7单元).doc_第1页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集体备课(3-7单元).doc_第2页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集体备课(3-7单元).doc_第3页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集体备课(3-7单元).doc_第4页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集体备课(3-7单元).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程导航”课时教学计划主备人:卢金元教学内容8.三顾茅庐共几课时 3课型新授第几课时1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茅塞顿开、恭恭敬敬、群雄纷争”等词语。3尝试给课文分段,并说说段落大意。4了解课文大意,初步认识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教学重难点重难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抓住重点,整体感知。教学资源刘备、诸葛亮、关羽、张飞人物介绍(课前让学生阅读了解)预习设计1朗读课文,做到不添字,不漏字,读正确、读流利。2划出带有生字的词语,尝试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茅塞顿开、恭恭敬敬、群雄纷争、秀丽宜人、疏疏朗朗3尝试给课文分段,并说出段落大意。4搜集刘备、诸葛亮的相关资料,有兴趣地阅读三国演义。学 程 预 设导 学 策 略调整与反思说说三国演义中的部分主要人物。(刘备、关羽、张飞、诸葛亮)学生简介他们的资料,师相机补充。茅塞顿开:原来心里好像有茅草堵塞着,现在忽然被打开了。形容忽然理解、领会。恭恭敬敬:对尊长或宾客严肃有礼貌。秀丽宜人:清秀美丽,适合人的心意。群雄纷争:强者在一起相互争斗。疏疏朗朗:稀疏而清晰。潺潺:象声词,溪水、泉水等流动的声音。 指名学生分段读课文。(1) 写刘备两次去隆重拜访诸葛亮都没有见到。(24)写刘备第三次拜访诸葛亮的经过。(5)写刘备和诸葛亮的亲密友情。略写前两次拜访,详写第三次拜访。一、激趣起思,破题开篇:1、听说过三国演义吗?你都知道里面有哪些人物?2、关于诸葛亮,你们知道些什么?3、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我们早有所闻。你们知道他是谁的部下,真可谓如虎添翼、如鱼得水。而刘备当年为了得到诸葛亮,曾留下一段千古美谈,这就是这堂课我们要学习的三顾茅庐,节选自罗贯中所著的三国演义。4、揭题导入:(1)板题:三顾茅庐(2)示范“茅”“庐”两字的写法过渡:“三顾茅庐”是一个成语,成语是汉语言的一大特色,含义深刻,比较难于理解。二、检查自读情况:1检查读词情况。(1)潺潺辅助 草舍诚心诚意 结拜兄弟 疏疏朗朗清澈见底 悠然醒来 恭恭敬敬茅塞顿开 群雄纷争 青翠欲滴 秀丽宜人 蜿蜒起伏同榻 讨论 半晌(2)指生读,重点提醒两个多音字。(塞 着)(3)引导理解词义。重点理解“恭恭敬敬、群雄纷争、秀丽宜人”等词语的意思。(4)齐读词语。2出示生字对联。课文中有好几个生字,现在把它们编在一个句子中,谁愿意来读读?(生字对联)刘备仰慕大贤恳求谒见数九寒天三顾茅庐, 孔明面试明主书童作耳慧眼识主出山辅佐。3检查读课文情况。指名学生分自然段读课文。三、指导感知课文大意1我们边默读课文边思考:“三顾茅庐”在文中是什么意思?你能具体说说吗?2交流“刘备三顾茅庐”的原因。3按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给课文分段。4刘备三请诸葛亮,哪几次写得详细、哪几次写得简略?四、生字教学指导学生写好“恭、诸、葛、茅”作业设计1、完成习字册的描红部分。 2、阅读补充习题P28诸葛亮巧使空城计3、搜集刘备、诸葛亮的相关资料,有兴趣地阅读三国演义。“学程导航”课时教学计划教学内容8.三顾茅庐共几课时 3课型新授第几课时2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能说出比喻句中用来比喻的事物与被比喻事物之间的关系。3、初步了解用细节描写和环境烘托来体现人物形象的写作方法。4、初步认识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教学重难点1、初步了解用细节描写和环境烘托来体现人物形象的写作方法。能说出比喻句中用来比喻的事物与被比喻事物之间的关系。2、通过对描写刘备神态、语言、动作的语句的反复朗读,体会刘备访求贤才十分虔诚的特点。 教学资源欣赏三顾茅庐片段。/u63/v_NDc2MzcyNjg.html预习设计1 用“”划出文中直接写诸葛亮雄才大略的句子。2 用“”划出反映刘备和诸葛亮之间关系的一个打比方的句子。3思考:文中哪些句子是正面直接描写刘备的?哪些句子是借助张飞的言行举止来反衬刘备的特点的?从而反映了刘备具有什么样的品质?学 程 预 设导 学 策 略调整与反思为了实现自己统一中国的大业,刘备三次去隆中邀请诸葛亮出山的故事。说明刘备很有诚意。诸葛亮在温暖的被窝里呼呼大睡,刘备却恭恭敬敬地候在门外,那可是早春,春寒料峭,挺冷的。刘备在离诸葛亮的草屋还有半里多地的地方就下马步行,也可以说明他的诚心诚意;还有半里地就下马,其实,诸葛亮也看不到,就更说明它是真的诚心诚意的。、从“刘备生气地说张飞的话中”可以看出他的诚心诚意。、刘备和张飞是结拜弟兄,现在,刘备竟然为了诸葛亮去批评张飞,说明他对诸葛亮很有诚心。、又等了一个时辰和快步,表现处了刘备对诸葛亮的尊敬和渴求,也可以说明他很诚心诚意。、刘备为请诸葛亮怒斥张飞,冒着风雪寒冷,三顾茅庐,还有半里地就早早的下马步行,还在房门外恭候多时,终于见到了诸葛亮,赶紧见面(张飞的无理)(作者采用对比反衬写法,突出刘备的诚心诚意。)出示句子:刘备听了茅塞顿开,像拨开云雾见到了青天。体会比喻的作用。(草船借箭、火烧赤壁、空城计)(师补充:大家或许不知道。刘备当时已47岁,诸葛亮才27岁,整整比诸葛亮大了20岁,可以说他是诸葛亮的父辈了。而且刘备是当时赫赫有名的“刘皇叔”,手下也有几千人马,而诸葛亮一无文凭,他没有上过大学,二无地位,不过一个农民罢了,刘备却把他当作自己的老师,同吃同眠,足见他对诸葛亮的亲密与敬重。)一、读题导入,直奔中心:1通过上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故事中的主人公分别是谁?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2通过初读课文,你觉得刘备邀请诸葛亮的态度是用课文中的词语来回答:(板书:诚心诚意)3刘备对诸葛亮心到底有多诚,情到底有多真,这还需要我们在读课文的过程中细细体会。二、聚焦刘备:1、请你读读2-4自然段,划出有关句子,圈出有关词语,思考: (1)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刘备对诸葛亮的敬重?划出刘备有关动作、神态等词语、句子,读一读,想一想。(2)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诸葛亮雄才大略?找出有关语句,读一读,想一想。2、交流:(1)“刘备第三次来到诸葛亮的家中,诸葛亮正在睡觉,刘备就恭恭敬敬的等在房门台阶下等诸葛亮醒来。”想想:此时此刻,刘备会想一些什么?(2):“三人第三次到了隆中,离诸葛亮的草屋还有半里多地,刘备就下马步行。” (3)刘备生气地说:“你一点儿也不懂尊重人才,这次你就不用去了!”了解刘备和张飞的关系,能说的具体一些吗?介绍“桃园三结义”故事。为了诸葛亮,刘备竟然生气地说自己的兄弟。配上表情、动作分角色朗读对话。(在第二小节)(4)又等了一个时辰,诸葛亮才悠然醒来。刘备快步走进草堂,同诸葛亮见面。(5)现在,你是诸葛亮,你耳闻目睹了刘备的所作所为,你会怎么想?三、探究张飞1、同学们除了从刘备的言行中体会到他的诚心诚意,请你们再读读课文,你们还从哪里也能体会到他的诚心诚意?2、找出描写张飞言行的句子并出示:体会张飞是什么性格?课文不是在写刘备吗?作者为什么要来写张飞,能不能不写他?(四人小组讨论)3、理解刘备为什么对张飞要“斥责大声斥责”?四、拓展延伸1、讨论问题二: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诸葛亮的雄才大略?(第四节) 2、同学们,刘备听了诸葛亮的一番议论,更敬佩他了,诸葛亮看到刘备三顾茅庐,又肯虚心请教,就答应了。后来,诸葛亮辅佐刘备,打了许多胜仗。(1)你知道打了哪些胜仗吗?(2)刘备采用了诸葛亮的战略计划,逐渐形成三国鼎立局面,后来刘备称帝蜀国,刘备高兴地说“我得到诸葛先生,就像鱼儿得到水一样啊!五、课堂小结作业设计1、完成补充习题P: 25第二题。 2、阅读新补充读本中的草船借箭,感悟诸葛亮的神机妙算。3、参加“三国群英会”剧本赛,了解三国英雄。阅读三国演义原著,品味三国的故事。设计一期“话三国”手抄报,抒发三国情怀。“学程导航”课时教学计划教学内容8.三顾茅庐共几课时 3课型新授第几课时3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指导背诵课文三、四自然段。 2、学习用“来到只见”的句式写一处景物。 3、初步了解用细节描写和环境烘托来体现人物形象的写作方法。4、初步认识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教学重难点学习用“来到只见”的句式写一处景物。教学资源写景的片段:我们来到小花园,只见( )的草坪周围种着( )的韭菜兰,上面开满了( )的小花,犹如( )。在园内长着几棵( )的松树,它们好像( )。松树旁的石榴树( )。不远处有一丛( )的竹子,它们在阳光的照耀下,( )。啊,这儿的景色( )! 预习设计阅读写景类的文章。学 程 预 设导 学 策 略调整与反思学生默写词语,相互纠正。指名读课文第三自然段。(景色秀丽和拜访经过。) 学生练习背诵,在小组内合作背诵。学生朗读:他们来到隆中,只见那里的山冈蜿蜒起伏,好像一条等待时机腾飞的卧龙。冈前几片松林疏疏朗朗,潺潺的溪流清澈见底,茂密的竹林青翠欲滴,景色秀丽宜人。学生交流自己的阅读收获。我们来到小花园,只见( )的草坪周围种着( )的韭菜兰,上面开满了( )的小花,犹如( )。在园内长着几棵( )的松树,它们好像( )。松树旁的石榴树( )。不远处有一丛( )的竹子,它们在阳光的照耀下,( )。啊,这儿的景色( )!一、复习导入: 1、默写词语 山冈、半晌、恭恭敬敬、诸葛亮 三顾茅庐、蜿蜒起伏、青翠欲滴 秀丽宜人、群雄纷争、茅塞顿开 2、通过“三顾茅庐”这个故事,你对刘备这个人物有什么认识?课文哪一段作了具体地描述? 二、指导背诵: (重点指导第三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2、交流:说说这一段的内容可以分为哪两层?(1)以熟读为基础,引导学生一层一层地背诵。 (2)第二层指导时,可以抓住方位词进行,帮助学生形成表象。 三、片段指导: 1、明确要求:认真读文中描写隆中“景色宜人”的有关语句,用“来到,只见”的句式写一处景色。 2、出示:他们来到隆中,只见那里的山冈蜿蜒起伏,好像一条等待时机腾飞的卧龙。冈前几片松林疏疏朗朗,潺潺的溪流清澈见底,茂密的竹林青翠欲滴,景色秀丽宜人。Xk b1.Com (1)刘备一行来到隆中,见到哪些景物,请在景物名称下画一横线。 (2)这些景物有何特点呢?分别朗读写这些景物的语句。 (3)读了之后有什么感受? 3、带领学生在校园里走一走,找一处自己喜欢的地方, 看看那里有哪些景物(能说出景物名称),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4、提供范文。 5、学生拟稿。 把写好的短文誊写在小作文本上。 作业设计1 背诵课文三四自然段。2 誊写小练笔。3 完成补练语练的相关练习。新 课 标第 一 网三顾茅庐 备课人:朱晓莉教学要求: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有条理地复述课文。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能说出比喻句中用来比喻的事物与被比喻的事物之间的关系;学习用“来到?只见?”的句式写一处景物。4、初步认识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三、教学重难点:、能说出比喻句中用来比喻的事物与被比喻的事物之间的关系;学习用“来到?只见?”的句式写一处景物。、初步认识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四、教学时间:三课时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1、谈话导入。三国演义、群雄纷争。2、板书课题。示范“茅”、“庐”两字写法;学生练习写“茅”、“庐”两字,写在课题旁边。3、解题。理解“顾”、“茅庐”意思。二、初读课文1、范读。(或听录音)提问:谁“三顾茅庐”,刘备三顾茅庐干什么?“三顾茅庐”在课文中是什么意思?2、自渎课文。借助拼音读准生字新词;读熟读通顺课文;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思考:通过读课文,你了解到刘备、诸葛亮是什么样的人?3、检查自渎情况。检查字音掌握情况A.生字卡片;诸葛亮辅助捆来尊重卧龙疏疏朗朗潺潺吩咐恭恭敬敬半晌时辰策略茅塞顿开同塌讨论B.重点字音:疏潺晌辰诸尊吩塞策C.理解有关词语的意思;指名分自然段试读课文。要求:不破词破句,不添字漏字,不复读,不唱读。边读边评议。感知文章主要结构:略写前俩次,详写第三次。讨论:通过读课文,你了解到刘备、诸葛亮是什么样的人?板书:刘备:尊重人才诸葛亮:雄才大略三、作业:1、描红2、抄写生字新词你正在浏览老百晓在线提供的文章3、给下列生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吩(feng fen) 辅(fu fu)晌(xiang shang )辰(cheng chen ) 诸(zhu zu ) 卧(wo wu ) 第二课时一、复习检查1、出示生字选择正确的读音2、抽读生字卡片二、细读课文1、细读第一自然段。(1)自由轻声读课文。思考:这段话告诉我们什么?刘备为什么还要去拜访诸葛亮?(2)填空:刘备()前往隆中()诸葛亮,()地()他出山,辅助自己实现统一中国大业,但都没有见着。(3)讨论填空,理解重点词语:两次、拜访、诚心诚意、邀请,体会刘备求才的急切心情和虔诚态度。(4)指导朗读,体会。2、学习第24自然段,过渡:刘备诚心诚意邀请诸葛亮,第三次来到隆中诸葛亮的茅庐,终于见到了诸葛亮先生,请到了一位智谋过人的军事,留下一段佳话。下面,我们来学习第24自然段。(1)小组学习。读课文,思考: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刘备对诸葛亮的敬重?划出刘备有关动作、语言、神态等词语、句子,读一读,想一想。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诸葛亮雄才大略?找出有关语句,读一读,想一想。(2)讨论问题一: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刘备对诸葛亮的敬重?要点:第二自然段。重点指导分角色读张飞、刘备的话,讨论,指导朗读,细细感悟品味刘备对人才的敬重、虔诚;第三自然段。精读赏析:“下马步行、轻轻敲门、轻轻走、恭恭敬敬、等了半晌、又等了一个时辰、快步走进”等重点词语的细节描写;讨论,指导朗读,感悟刘备对人才的敬重、虔诚。第四自然段。同塌睡觉、同桌吃饭等。(3)重点句理解。3、讨论:课文中哪些地方写出了诸葛亮的雄才大略?理解句子:刘备听了茅塞顿开,象拨开了云雾见到了青天。比喻句教学,什么比做什么?体会比喻句的精妙。理解句子:我得到到诸葛先生,就象鱼儿得到水一样啊!比喻句教学,什么比做什么?体会比喻句的精妙。三、作业1、近义词2、组词3、抄写比喻句。你正在浏览老百晓在线提供的文章 第三课时一、总结、写作特点刘备、诸葛亮是什么样的人?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写出人物的特点的,指名读有关的语句。二、指导复述课文。1、理清课文脉络。两次拜访没见到上路前第三次拜访的经过见面前见面后刘备、诸葛亮的鱼水情2、看板书学生自由练说。3、指名复述。三、指导用“来到只见”说话。1、指名读:“他们来到隆中秀丽宜人”。2、分析:写了那些景物,按什么顺序写的?描写这些景物有什么作用?3、指导用“来到只见”说话。如:我们来到烈士陵园,只见:_。4、自由练说,同桌说,指名说。四、教学生字新词1、生字字形教学;2、指导书写:茅尊恭卧五、练习1、形近字组词;2、用“来到只见”说话;3、比喻句辨别。六、板书设计:三顾茅庐两次拜访没见到上路前第三次拜访的经过见面前见面后刘备、诸葛亮的鱼水情三顾茅庐 备课人:陈书军一、教学理念:1、创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探索自主探究的开放的课堂模式。2、以语言材料为载体,以课文为“例子”,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每位学生乐学、善学。二、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深入了解课文内容,分清文章的详略,读懂重点句子。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说读写”的能力,能以人物的言谈举止为突破口,研究刘备等人物形象,体会刘备的诚心诚意。3、情感目标学习刘备的诚心诚意、礼贤下士的品质。4、发展性目标学会学习(自读自悟)、学会合作(研讨交流)、学会做人(尊重他人以诚待人)、学会做事(持之以恒坚持不懈)。三、教学重点:抓住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的特点。四、教学难点:理解刘备的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精神。五、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披文入情。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了刘备三顾茅庐,诚心诚意请诸葛亮出山,辅佐他完成统一国家大业的故事,还深入地学习了“刘备一访诸葛亮”。2、你想进一步研究刘备吗?研究什么?(略)要研究刘备,还涉及到他的弟弟张飞,那么,我们怎么来研究这两个人物呢?让学生说,通过阅读,抓住人物言行、神态等来理解。(二)自主选择,合作探究。1、用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寻找自己的合作伙伴,研究自己感兴趣的人物,深入学习课文,完成填表。(把表格发给学生。) 一顾二顾三顾怎样一个人刘备(言、行、神态)问又问 失望而回张飞 (言、行、神态)失望而回(1)如果对张飞感兴趣,找出描写张飞的言行的句子填入表格。(2)如果对刘备感兴趣,找出描写刘备的言行、神态的句子填入表格。在学生自学的过程中,教师巡回,了解学情。2、研读刘备、张飞的句子。(按学生回答的顺序讲)(1)研究刘备的同学交流。wwW.x kB 1.c Om按学生交流的情况分别投影,重点落实字词,这些句子要具体讲,认真读,读出感情。随机板书:斥责张飞、下马步行、阶下恭候、赶紧谒见。学生另外找出的有关刘备的句子,让学生说说读读就可以了。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归纳刘备是个怎样的人。(2)研究张飞的同学交流。用同样的方法投影出示,读读议议,可以看出张飞是个怎样的人?(3)文章主要是写刘备,但同时也把张飞写进去了,这是否多余?分小小组讨论。然后交流。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可以点拨,这是一种反衬的写法,随机板书:反衬(4)对比朗读,愿意朗读张飞的读出他的莽撞无礼,愿意朗读刘备的读出刘备的诚心诚意。(三)课外延伸,激发兴趣。引导课外阅读三国演义,尤其是这篇课文的有关章节,以更好地理解课文,把握人物的思想感情。三顾茅庐 备课人:徐雅梅教学目标:理解课文内容,初步认识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教学重点:1、能说出比喻句中用来比喻的事物与被比喻的事物之间的关系。2、通过对描写刘备神态、语言、动作的语句的反复朗读,体会刘备访求贤才十分虔诚的特点。教学过程:一、导入1、播放三国演义主题歌。2、根据课题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二、自学感悟刘备前两次去隆重拜访诸葛亮都未见着,冬去春来,刘备决定第三次去拜访诸葛亮,这次他成功了吗?刘备是怎样打动诸葛亮的?请同学们看学案25页巩固练习“看看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刘备的诚心诚意?边读课文边用笔画出有关刘备的动作、语言、神态的词句,读一读,想一想,作出简单的批注。先自学,然后小组交流。三、讨论交流1、四人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巡视指导。2、全班内交流展示。四、点拨引导刘备生气地说:“你一点儿也不懂尊重人才,这次你就不用去了!”1、从“刘备生气地说张飞的话中”可以看出他的诚心诚意。2、刘备和张飞是结拜弟兄,现在,刘备竟然为了诸葛亮去批评张飞,说明他对诸葛亮很有诚心。3、是啊,为了诸葛亮,刘备竟然生气地说自己的兄弟。在课文的什么地方?(在第二自然段)4、教师指名学生分角色朗读对话。5、同桌互读刘备、张飞的对话部分,进一步体会刘备的诚心诚意。6、在刘备的责备下,张飞答应不再无礼,于是兄弟三人上路了,他们在路上看到了什么景物?作者是如何描写观察的?7、离诸葛亮的住处还有半里多路,刘备就下马步行。(1)刘备在离诸葛亮的草屋还有半里多地的地方就下马步行,也可以说明他的诚心诚意。(2)还有半里地就下马,其实,诸葛亮也看不到,就更说明它是真的诚心诚意的。到了诸葛亮的家,刘备轻轻敲门。刘备轻轻地敲门,“轻轻”表示注意轻敲,体现了刘备对诸葛亮地礼貌和尊重。刘备让童子不要惊醒先生,吩咐关羽、张飞在门口休息,自己轻轻地走进去,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的台阶下等候。(1)刘备知道诸葛亮正在午睡,所以尽量放轻脚步,轻轻地走进去,防止惊醒先生。(2)刘备第三次来到诸葛亮的家中,诸葛亮正在睡觉,刘备就恭恭敬敬的等在房门台阶下等诸葛亮醒来,说明刘备很有诚意。(3)想一想,谁对谁是恭恭敬敬的?又等了一个时辰,诸葛亮才悠然醒来。刘备快步走进草堂,同诸葛亮见面。8、在隆重诸葛亮提出了著名的隆重策略,说说策略的内容。9、刘备听了诸葛亮对天下大事的分析后,刘备感到“茅塞顿开,像拨开乌云见青天。”你知道刘备在见到诸葛亮之前对自己的统一大业处在什么样的迷茫之中吗?10、所以听诸葛亮这么一分析,他(学生接读“茅塞顿开,像拨开乌云见青天。”)11、刘备听了茅塞顿开,像拨开云雾见到了青天。(1)师:“茅塞顿开”就是(生接:拨开云雾见青天)(2)能使迷茫中的刘备“茅塞顿开”这样的计谋肯定很高。可见诸葛亮很有才华,用一个成语来概括?(雄才大略)(3)诸葛亮出山后,帮助刘备打了许多胜仗,说说你知道哪些胜仗?(4)有了这样的体验一定能把刘备的这句话读好!(5)师:诸葛亮出山后,刘备把他当做(师引读自己的老师,两人同桌吃饭,同榻睡觉,一起讨论天下大事。刘备高兴地说:“我得到诸葛先生,就像鱼儿得到水一样啊!”五、联系实际,拓展延伸今天我们学习三顾茅庐这个故事,对你有什么启发?六、布置作业。写话:用“来到,只见”的句式写一处景色。板书设计:三顾茅庐刘备诸葛亮诚心诚意x k b 1 .c o m“学程导航”课时教学计划主备人:卢金元教学内容我不是最弱小的共几课时二课型 新授第几课时1教学目标1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有感情的朗读描写野蔷薇的句子。 2 学会本课的词语,读准文中的多音字,理解重点词语意思。 3 知道课文主要内容,理清课文脉络,能用较简洁的语言进行归纳。4.初步感悟萨沙一家人自觉保护弱小者的高尚品质。5.学习运用几个词语写一段描述雨景的话。教学重难点1. 用多种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2. 能按事情的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学会用较简洁的语言归纳段意。教学资源学生保护比自己弱小者的事例。作者:苏霍姆林斯基 相关信息键名师点拨P133预习设计1.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给文中多音字“假”“闷”“为”“纤”“朝”“和”标注拼音,完成补充习题第一题。2. 自学生字词,习字册上的生字描一个写一个,给生字组两个词,写在家作本上。3.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下列四组词语,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理解,并想想每组词语的特点。 雷声大作 大雨如注 滂沱大雨 刚刚开放 芳香扑鼻 娇嫩纤弱 低垂反问道 掀起 4细读课文,你认为文中的谁是弱小者?动笔做做记号、写写感受。学 程 预 设导 学 策 略调整与反思第一板块:对对子,理解课题1.明对暗 夜晚对白昼 东升对西沉 强大对弱小2.年龄小的,力气小的,身体弱的3.“我”在文中指萨沙。从“我”“不是”“最弱小的”三个方面进行朗读。这是萨沙在保护了比他更弱小的蔷薇花后说出的话。带着自豪的口气把这课题再读一遍。第二板块:预习展示 预习作业2(补充习题1)1.校对批改2.交流总结预习作业3雷声大作 大雨如注 滂沱大雨 刚刚开放 芳香扑鼻 娇嫩纤弱 低垂反问道 掀起 预设:雨天蔷薇花萨沙的动作2.预设答案:雷声大作:响雷振起。大雨如注:注,灌人。形容雨下得很大。滂沱大雨:形容雨下得很大。独立写一段话。预设答案:前两个是写下雨前的蔷薇花,后两个是写大雨中的蔷薇花。请每组的“总结报告员”回答。完成一课一练第二题。预习作业11.指名朗读展示在教师的指导下练读。自由练读。第三版块:整体感知预设答案:萨沙在爸爸妈妈的影响下,把爸爸妈妈让给他的雨衣盖在了“比自己弱小的”蔷薇花上。第一段(第1、2自然段):写萨沙一家在假日里到森林度假,突然遇上雷雨,爸爸妈妈把雨衣让给了萨沙。第二段(第38自然段):萨沙在家人的影响下学会了保护弱小者,把雨衣盖在了蔷薇花上。第四版块:精读课文,体会蔷薇花的的“美丽和娇弱”指名交流林中旷地附近长着一丛丛野蔷薇,一朵花刚刚开放,粉红粉红的,芳香扑鼻。滂沱大雨已经冲掉了几片花瓣,花儿低垂着头,因为它娇嫩纤弱,毫无抵抗能力。4.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句子。x k b 1 .c o m第五版块:完成作业第一板块:课前游戏,导入课题1.我们在三年级的时候就学习过对对子,在上课铃声还没有响起之前,我们先玩会儿对对子的游戏。明对 夜晚对 东升对 强大对 2.板书“弱小”,(提醒“弱”的写法)在你眼里什么是弱小的?你会怎么对待他?3.板书全课题:我不是最弱小的“我”指的是谁? 再读读课题,说说你读出了什么意思?4教师小结:即使是同一个题目,我们用不同的读法就能表达出不同的意思,这就是我们中国语言的的魅力。第二板块:预习导学 预习作业21.选择一名学生展示交流,交流时注意请其他同学说说不同的答案。2.导学“假”理解为不休息不工作的日子时读“ji”。“闷”“为”“纤”记住几个常用的词语。预习作业31.出示三组词语,组织学生多种形式进行朗读。2.导学理解第一组词语的意思:选词填空:大雨如注 滂沱大雨外面( )我一个人呆在家里,有些害怕。( )淋得枝折花落。3.学习运用几个词语写一段描述雨景的话。理解第二组词语1.这组四个词语都是些蔷薇花的,有什么不同?2.写出近义词(出示小黑板)纤弱( ) 低垂( )大雨如注( )聚精会神( )预习作业1:朗读课文导学:(1)第一段读准两个多音字。(2)第二段读出刚开放的蔷薇花的美丽。爸爸妈妈不假思索就帮助比自己弱的对象。(3)第三第五自然段读出萨沙反问的语气。(4)第7自然段读出雨中的蔷薇花无精打采的样子。(学生朗读有困难时,教师示范朗读)第三版块:整体感知1.课文的主要内容课前同学们都已经认真朗读过课文了,你能不呢个用简练的语言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呢?导学: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是按照哪几步发展下来的?把每一步用简洁的话表述。2.理清课文脉络。课文可分两部分,边读边想:课文可分为哪两部分?每部分讲的是什么?第四版块:精读课文,体会蔷薇花的的“美丽和娇弱”1 出示学习单:自读课文,找出课文中描写蔷薇花的句子,找到后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2读悟交流出示相关句子(1)引导体会花的美:多,娇嫩,颜色鲜艳,香气浓。并指导朗读。 老师读句子,让学生闭眼想象,然后看插图,再感情朗读。 (2)引导学生体会野蔷薇花在大雨中柔弱无援的样子,并指导朗读。 4.你看到这样一株野蔷薇会怎么想?5.课堂小结:刚才我们欣赏了课文汇总描写野蔷薇的句子,感受到了塔的美丽,也感受到了滂沱大雨中塔的无助于弱小,大家也交流了自己的想法,下节课,我们将走近萨沙,去感受他幼小、善良、美好的心灵。第五版块:布置作业1.完成习字册2.完成一课一练第一、三题。作业设计1.完成习字册2.完成一课一练第一、三题“学程导航”课时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我不是最弱小的共几课时二课型 新授第几课时2教学目标1读懂课文内容,凭借语言材料感受萨沙一家自觉保护比自己弱小者的高尚品质,从中接受教育,养成良好道德行为。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讲述这个故事。教学重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生活实际揣摩萨沙和妈妈的对话。教学资源新阅读 新习作P70十一枝康乃馨。预习设计朗读课文,找出萨沙的爸爸、妈妈、萨沙传递雨衣,自觉保护弱小者的句子,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朗读新阅读 新习作中十一枝康乃馨学 程 预 设导 学 策 略调整与反思第一板块:回忆课文1.齐读课题3.男女生分别朗读雨前和雨中的蔷薇花。第二板块:精读感悟,体会思想感情 萨沙保护蔷薇花3. 出示句子:萨沙朝着蔷薇丛走去。他掀起雨衣,盖在粉红的蔷薇花上。4.“现在我该不是最弱小的了吧,妈妈?”朗读句子。萨沙一家的行为交流:每个人都要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为什么?)(暗示了在妈妈的眼中,萨沙是最弱小的。)结合书本上的插图回答。交流:要是你谁也保护不了,那你不就是最弱小的了吗?预设答案:反问句可以加强语气,可以使妈妈的意思表达的更婉转一些。练习朗读:自豪、自强、自信第三版块:拓展训练齐读课题。第四版块:完成作业第一板块:复习导入1同学们,今天我们再次走进第14课。2这句话是谁说的?那在萨沙的眼里,还有谁比他更弱小呢?3.出示描写野蔷薇的句子第二板块:精读感悟,体会思想感情 萨沙保护蔷薇花1过渡:是啊,刚刚迎着阳光灿烂绽放的美丽花朵,转眼间就被无情的风雨吹打着,看着它在雨中受到摧残,如果你在它身边,你会怎么做?(评价:真是个有爱心的孩子。花儿一定会感激你的。)3看看萨沙是怎么做的呢?指导朗读抓住“朝着掀起盖在”4.萨沙是怎么说的呢?5.我们能不能从萨沙所说的,做的来推想他是怎么想的呢?5.引导体会、朗读。(评价:萨沙是多么关心蔷薇花啊,谁来读。蔷薇花是那么柔弱,一定要小心哦,谁再来读。)萨沙一家的行为出示学习单:小组内分角色朗读萨沙一家的对话,体会话语中的意思。导学:妈妈的言下之意你们读出来了吗?“干吗”这个词可以换成什么词?用“因为所以”这个句式把妈妈的话换个说法?暗示了什么?2.你们有没有发现,雨衣传递的过程中跳过了一个人,托利亚,妈妈为什么没有吧雨衣给他呢?托利亚对妈妈的做法有什么反应?1.妈妈的第二句话你读懂了吗?把它换成陈述句。它们有什么不同?2.当听到妈妈的这句话后,萨沙会怎么想?当他看到大雨中的蔷薇花时,他又会怎么想?请想想一下萨沙当时的心理活动。3.他以实际行动证明了生齐读题目:我不是最弱小的。第三版块:拓展训练1你们在生活中愿意做最弱小的吗?你怎样帮助弱小的事物?wwW.x kB 1.c Om生交流2其实大家都曾经帮助过弱小的事物。5月12日,汶川发生了8.0级大地震,许多人顷刻间失去了家园,失去了亲人。当这个消息传到我们汤家中心小学时,大家是怎么做的?3我听出来了,你们都是有爱心、不甘弱小、保护弱小的好孩子,让我们挺起胸,自豪地说:“我们不是最弱小的!”第四版块:布置作业1. 造句:附近 芳香扑鼻2. 完成一课一练第五题3.完成补充习题第三、四题。作业设计1.造句:附近 芳香扑鼻2.完成一课一练第五题3.完成补充习题第三、四题。我不是最弱小的 备课人:朱晓莉教学要求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会用“芳香扑鼻、附近”造句。4.理解课文内容,教育学生萨少一家人学习,自学保护弱小者。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一、揭示课题,导人新课1板书课题。2“我”指的是谁? 他为什么说自己不是最弱小的?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二、初读课文1自读课文,学习生字问。(1)轻声读课文,画出生字同,读准字音。(2)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2检查自学情况。(弱小、闷热、蔷薇、聊天、滂沱大雨、低垂、娇嫩、纤弱) 聚精会神:形容注意力非常集中。 大雨如注:注,灌人。形容雨下得很大 娇嫩纤弱:柔弱纤细, (1)指名分自然段试读课文师生共同评议,3默读课文,理清脉络。 课文可分两部分,边读边想:课文可分为哪两部分?每部分讲的是什么? 第一段(第1自然段):写萨沙一家在假日里到森林游玩明萨沙是最弱小的。 第二段(第28自然段):写最小的萨沙在家人的影响下会了保护弱小者,表明萨沙不承认自己足最弱小的。 第二课时一、细读课文(1)自读第1自然段,想想这一自然段告诉了我们什么。讨沦。时间:假日天气:闷热地点:森林人物:一家人小结。2细读第28自然段。(1)默读第2自然段,用“”画出描写森林美好的句子用“一”画出萨沙一家人相让雨衣的句子。讨论后出示句子。林中旷地附近长着一丛丛野蔷薇,一朵花刚刚开放,粉红粉红的,芳香扑鼻。自由读,说说读了这句话仿佛看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读了这句话,我们仿佛看到了那朵刚开放的娇嫩鲜艳的蔷薇花,闻到了蔷薇花扑鼻的香味儿)指导看图,理解“一丛丛”。练习用“芳香扑鼻”说话。看图理解“大雨如注”。森林是这样美好,一家人坐在草地上,有的聊天,有的看书,心情多舒畅啊!突然天空下起厂大雨,课文中哪个词形容雨大的?(大雨如注雨下得真大,好像是从空中灌下来的)在这“大雨如注”的时刻,萨沙的家人是怎样互让雨衣的?出示第5、6两句话。指名渎,说说从这句话中读懂了什么。(他们仅有一件雨衣,每个人想到的是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最后雨衣让给了最小的萨沙)指导朗读。(“赶忙、又、却”要重读,出来)练习有感情地朗读第2自然段,过渡:萨沙的家人在大雨中相让雨衣(2)理解妈妈的话。“每个人都要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引导学生联系上文说说萨沙的父母、姐姐在大雨中是怎么做的。他们的行为说明了什么?(每个人都在自觉地保护弱小者)指导朗读。(强调“每个人”,用肯定的晤气渎)指名读,齐读。(3)指导看图,学习第7自然段。萨沙明白了这个道理后,是怎么做的?(看图:萨沙把雨衣盖在了比他弱小的蔷薇花亡)课文是哪一个白然段告诉我们的?指名渎第7自然段。用“A”标出描写萨沙动作的词。(朝着、走去、掀起、盖在)理解“滂沱大而”、“娇嫩纤弱”。指导朗读。新|课|标| 第|一|网(4)理解萨沙的话。“现在我该巧;是最弱小的了吧,妈妈?”萨沙为什么说自己不是最弱小的?(因为自己弱小的蔷薇花)现在他保护了比指导朗读。(要把萨沙能保护弱小者那种自豪的语气读出来)(5)指导分角色朗读萨沙和妈妈的对话。萨沙的三次问话要读出天真、可爱的语气妈妈的话可读慢些,要读出亲切、和蔼的语气。同桌分角色朗读,指名分角色朗读。三、总结全文萨沙在家人的影响下,学会了保护弱小者。生活中,同学们在今后的也应当像萨沙家人那样自觉保护弱小者。四、作业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2积累成语。3造句。 附近 芳香扑鼻.我不是最弱小的 备课人:陈书军教学要求: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讲述这个故事。二、学会生字,理解新词意思,并能欣赏有关词句。三、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萨沙一家人自觉保护弱小者的高尚品质,从中接受教育,养成良好道德行为。教学过程:课前交谈:关于“最弱小的”,了解学生对这方面的理解、认识。一、读通课文,感知故事检查预习1、指名分节朗读课文,检查通读情况。2、小组交流各自预习的收获,读懂了些什么。3、小组推派代表在全班作初读收获的交流。此为阅读的第一层面:学生借助现有知识、能力基础自读课文,通过交流有所促进,其认知基本停留在字词的理解,故事内容的了解,人品的初知层面。二、细读品析,积累词句说说在这个故事的描述中,对哪些词句比较欣赏。1、“林中旷地附近长着一丛丛野蔷薇,一朵花刚刚开放,粉红粉红的,芳香扑鼻。”引导体会花的美:多,娇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