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论选读译文.doc_第1页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译文.doc_第2页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译文.doc_第3页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译文.doc_第4页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译文.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先秦文论选录译文咸丘蒙说:舜不以尧为臣子,我已经听到您的教诲了。诗说:普天之下,没有一片土地不是天子的;环绕土地的四周,没有一个人不是天子的臣民。而舜已经做了天子,请问瞽瞍却不是臣子,这是为什么呢?孟子说:这首诗(按,上引普天之下几句见诗经小雅北山)不是你说的这个意思,是说诗人勤劳于国事不能奉养父母。诗说,这些事情没有一样不是国事,可是只有我一人辛劳。所以解说诗的人不要拘于文字而损害词句,也不要拘于词句而损害原意。要用自己的理解去推测诗人的本意,这就是得到诗的正确解释了。假如拘于词句,那云汉诗说,周朝剩下的百姓,没有一个留余下来的了。相信这句话,则周朝没有留余一个人了。孝子行孝的极点,没有超过尊奉双亲的;尊奉双亲的极点,没有超过用天下来奉养父母的。瞽瞍作了天子的父亲,可以说是尊贵到了极点了;舜以天下来奉养他,可以说是奉养的极点了。诗经又说过,永远地讲求孝道,孝道就成了为人的准则了。正是说的这种情况啊!书经说,舜小心谨慎地去见瞽瞍,战战兢兢的样子,瞽瞍也就顺允他了。这难道说是父亲不能把他作为儿子吗?提示:提出了以义逆志说,理解其内涵,并请说明其影响。庄子齐桓公在堂上读书,轮扁在堂下砍削(木材)制作车轮,(轮扁)放下椎凿的工具走上堂来,问齐桓公说:请问,公所读的是什么书呀?桓公说:是(记载)圣人之言(的书)。又问:圣人还在吗?桓公说:已经死去了。轮扁说:那么您所读的书不过是圣人留下的糟粕罢了。桓公说:我读书,做轮子的匠人怎么能议论?说出道理就可以放过你,没有道理可说就要处死。轮扁说:我是从我做的事情看出来的。砍削(木材)制作轮子,(榫头)做得过于宽缓,就会松动而不牢固,做得太紧了,又会滞涩而难以进入。(我做得)不宽不紧,得心应手,口里说不出来,但其中自有度数分寸在。我不能明白地告诉我的儿子,我儿子也不能从我这里得到(做轮子的经验和方法),所以我已七十岁了,还在(独自)做车轮。古代人和他们所不能言传的东西都(一起)死去了,那么您读的书不过就是古人留下的糟粕罢了!提示;轮扁斫轮而不能说出斫轮的道理,这不是言不尽意吗?竹笼是用来捕鱼的,捕到了鱼,就会忘了竹笼;兔网是用来捉兔子的,捉到了兔子,就会忘了兔网;语言是用来表达意义的,掌握了(语言所表达的)意义,就会忘了语言。提示:正面提出言不尽意的说法。魏晋南北朝曹丕典论论文文人互相轻视,自古以来就是如此。傅毅和班固两人文才相当,不分高下,然而班固轻视傅毅。他在写给弟弟班超的信中说:傅武仲因为能写文章当了兰台令史的官职,(但是却)下笔千言,不知所止。大凡人总是善于看到自己的优点,然而文章不是只有一种体裁,很少有人各种体裁都擅长的,因此各人总是以自己所擅长的轻视别人所不擅长的。乡里俗话说:家中有一把破扫帚,也会看它价值千金。这是看不清自己的毛病啊。当今的文人,(也不过)只有鲁人孔融孔文举、广陵人陈琳陈孔璋、山阳人王粲王仲宣、北海人徐干徐伟长、陈留人阮瑀阮文瑜、汝南人应旸应德琏、东平人刘桢刘公干等七人。这七子,于学问(可以说)是(兼收并蓄)没有什么遗漏的,于文辞是(自铸伟辞)没有借用别人的,(在文坛上)都各自像骐骥千里奔驰,并驾齐驱,要叫他们互相钦服,也实在是困难了。我审察自己(之才,以为有能力)以衡量别人,所以能够免于(文人相轻)这种拖累,而写作这篇论文。王粲擅长于辞赋,徐干(文章)不时有齐人的(舒缓)习气,然而也是与王粲相匹敌的。如王粲的初征赋、登楼赋、槐赋、征思赋,徐干的玄猿赋、漏卮赋、圆扇赋、橘赋,虽是张衡、蔡邕也是超不过的。然而其他的文章,却不能与此相称。陈琳和阮瑀的章、表、书、记(几种体裁的文章)是当今特出的。应旸(文章)平和但(气势)不够雄壮,刘桢(文章气势)雄壮但(文理)不够细密。孔融风韵气度高雅超俗,有过人之处,然而不善立论,词采胜过说理,甚至于夹杂着玩笑戏弄之辞。至于说他所擅长的(体裁),是(可以归入)扬雄、班固一流的。一般人看重古人,轻视今人,崇尚名声,不重实际,又有看不清自己的弊病,总以为自己贤能。大凡文章(用文辞表达内容)的本质是共同的,而具体(体裁和形式)的末节又是不同的,所以奏章、驳议适宜文雅,书信、论说适宜说理,铭文、诔文崇尚事实,诗歌、赋体应该华美。这四种科目文体不同,所以能文之士(常常)有所偏好;只有全才之人才能擅长各种体裁的文章。文章是以气为主导的,气又有清气和浊气两种,不是可以出力气就能获得的。用音乐来作比喻,音乐的曲调节奏有同一的衡量标准,但是运气行声不会一样整齐,平时的技巧也有优劣之差,虽是父亲和兄长,也不能传授给儿子和弟弟。文章是关系到治理国家的伟大功业,是可以流传后世而不朽的盛大事业。人的年龄寿夭有时间的限制,荣誉欢乐也只能终于一身,二者都终止于一定的期限,不能像文章那样永久流传,没有穷期。因此,古代的作者,投身于写作,把自己的思想意见表现在文章书籍中,就不必借史家的言辞,也不必托高官的权势,而声名自然能流传后世。所以周文王被囚禁,而推演出了周易,周公旦显达而制作了礼,(文王)不因困厄而不做事业,(周公)不因显达而更改志向。所以古人看轻一尺的碧玉而看重一寸的光阴,这是惧怕时间流逝罢了。多数人都不愿努力,贫穷的则害怕饥寒之迫,富贵的则沉湎于安逸之乐,于是只知经营眼前的事务,而放弃能流传千载的功业,太阳和月亮在天上流转移动,而人的身体状貌在地下日日衰老,忽然间就与万物一样变迁老死,这是有志之士痛心疾首的事啊! 孔融等人已经去世了,只有徐干著有中论,成为一家之言。提示:曹丕在文章中肯定了文章是是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批判了文人相轻的陋习,提出了初步的文体论的四科八体说,特别重要的是提出文以气为主的著名论断,对后代的文气说有重大影响。陆机文赋(创作之前,作者)长久地站立在天地之间,幽深寂静地观览(天地万物),以古代典籍陶冶滋养自己的情志。循着四季的变化而感叹时间的流逝,观看万物的变迁而思绪纷呈。深秋时节,悲伤树叶的飘零;芳春时节,喜悦枝条树叶的柔嫩。(有时候)肃然敬畏,如霜雪在胸;(有时候)志意高远,如上临云霄。(有的人)咏唱先世德行的伟大显赫,歌颂先祖道德的芳香芬馨。(作家应该)在(前人)文章的林海中遨游,赞美那美文的文质彬彬。于是慨然放下(前人)的文章,(自己)执笔进行写作,姑且(把心得感受)在文章中表现出来。提示:在创作前,必须要有较高的文学艺术修养和观察社会、自然的能力。(写作)开始的时候,把视觉和听觉收拢起来,深沉地思考,广泛地搜求。精神驰骋于远方,思想飞腾于九霄,(文思酝酿)到了极致的时候,朦胧的情思反倒更加鲜明,外界的物象也愈加清晰地不断奔涌显现。群书中的精华像涓涓醇酒随笔倾吐,诗、书等经典像芳菲的雨露滋润笔端。想像的活动,有时上浮天际,平静地流动,有时深入九泉洗濯,尽受浸润;艰涩的辞语像衔钩之鱼从深潭中艰难而出;联翩的辞藻像中箭的飞鸟不断地从云端坠落。(于是就会)收获历代古籍中从来没有过的文字,采摘到千百年来(作者)从未写出过的诗篇;抛弃那些前人用过的陈词滥调,像抛弃已陨落的朝花,采用前人还没用过的清辞秀句,像拾取还未开放的花朵。(灵感奔涌时)能在片刻间观察古今的历史,能在眨眼间接触天下的时事。提示:进入创作活动之后,首先要进入虚静的状态,然后才能灵感活跃,文思奔涌,创作出清新独创的佳作。(动笔写作时)然后按部就班,依照立意内容,构思布局,考究语言词汇,安排布置。有影之物必(运用恰切的语言)寻其形象,有声之物必(运用切当的言辞)绘其声响(务使其状貌和声响穷形尽相)。有时候(描摹事物追寻形象)就像因树枝(摇动)而振动了树叶,有时候就像沿着水波而探到了水源。有时候,状写隐晦的事物,却很容易就使之明白显豁,而本以为容易显现的,却反而置辞艰难。有时候(文思飞动)像猛虎变色而百兽受扰骚动,有时候(文思突出)像龙鳞显现而群鸟飞散。有时候造语妥帖顺利流畅,有时候置辞滞涩而达意艰难。(作者)竭尽努力去澄清思想,静心思考,超越各种(庞杂的)思虑,造语成文,把天地囊括在作者的胸中,让万物都镕铸在作者的笔端。开始时(往往)文思滞涩,出语枯燥,到末了(又常常会)文思通达,笔墨顺畅。(为文之)理在于把思想内容作为文章的主干,而文辞好比是主干枝条上纷繁的花果。真正做到(内心的)情感与(外在的)文辞一致,所以尽管(文章中情感)千变万化,外在的文辞上都能有所反映(与内心的情感保持一致)。(作者的)文思涉及快乐之事,必然(在文辞上)表现为欢快,而文思正要说及哀伤之事,(文辞上)已经表现出哀叹。有时候(文思敏捷)很顺利就能执笔写作,有时候(文思枯涩)执笔就感到茫然无措。提示:说明构思有难易,置辞有顺涩。构思时要进入虚静状态,执笔时要立意正确,然后才能文思顺畅,义、辞 相符。写作是(人生)一大乐事,所以被古来的圣人贤士所钦慕。把虚无的抽象赋予它具体的形象,追寻无声的虚寂赋予它有音的声响,把藐远的事物涵写在尺幅的锦素之上,把丰沛的情思倾吐于寸心之间。语言越是恢弘扩大,构思就越是深沉隐微。(写作好比春风)传播草木的馥郁芬芳,(又好像春风)催动青青的枝条发育壮大。(文思奔涌)粲然像风起飚立,(落笔挥洒)郁然如云起文林。提示:为文之乐,在于赋无形于有形,赋无声于有声。只要文思本涌,就会辞随意起,如沐春风。文体多种多样,各不相同,(各种文章的体裁)就像庞杂的万事万物没有同一的量度可以衡量,(它们)纷纭变幻,难以描绘成固定的形像。(作者的)语言才能衡量着(作者的)写作技巧。辞意切合(描写的对象),才称得上是匠心独运。无论(描写的)是抽象或是具体(的事物),都努力追求,尽力为之,无论是面对浅深难易(的事物),都不要抛弃,当仁不让。虽然(可能会)偏离(某些)规矩尺度(也浑然不顾),希望能(使描写的事物)穷形尽相。所以,喜欢炫耀眼目的人崇尚浮艳(的辞藻),重视(文章内容)惬合心意的人看重(文辞)表达得当。主张(描写事物务使)穷尽物象的人,不会受拘束阻隘;追求(文章)通达的人,思想(必定)开朗旷远。诗因感情而生而(要求)文辞优美精致;赋只描写物象而(要求)语言清楚明朗;碑文透过文辞(的表面)而(可以)看到叙事切合事实;诔(文辞)缠绵萦回而感情凄凉哀伤;铭文事博辞简而(文辞)温厚浸润;箴文(语言)顿挫有致而(文风)清新刚健;颂(立意)从容远大而(文辞)华美盛大;论文(说理)精细深切而(语言)明朗流畅;奏章(陈意)平稳透辟而(文气)舒缓文雅;辩说(文辞)鲜明灿烂而(立意)虚假欺诈。(文章体裁的)区分虽都如上所说,也必须禁止(立意)邪曲,抑制(文辞)过度放浪。重要的是文辞能够充分表达(文意),(说明的)道理能够成立,(文章)本不一定要写得冗长。 提示:提出文体不同,故其内容风格也不同。特别提出了诗缘情而绮靡说和赋体物而浏亮说,正确地肯定了文学作品的抒发感情和形象塑造的重要,反映了文学的彻底觉醒。(世上的)事物千姿百态,文章的体裁(往往要根据描写的事物的形态需要)屡屡变化。(文章苦心经营)能穷究物情就要推崇技艺巧妙,(置辞造句尽力推敲)能曲达情思就要重视语言优美。及至有音律有声响的辞语交互使用,(这样的文章)就好像五色丝线错杂相间绣出的色泽相宜的锦绣。(意辞的取舍、音律声响的安排)虽然变化无穷,但难免有诘屈不顺之处。如果能懂得变化的道理,理解次序安排的规律,就能像开渠纳泉,顿然顺畅。如果机会丧失,(音律声响安排的)次序颠倒失常,就好像淆乱了五色丝线的次序(绣出的绣品)色彩自然不能光泽鲜明。 提示:主张立意要巧,置辞须妍,声律要美。意、辞和声律的安排要善于抓住时机,注意次序的顺畅。(写作过程中)有时候(后面的文章)与前段文章相矛盾,有时候(前面的文章)又妨碍了后面的章节,有时候文辞不当,文义倒还顺当;有时候语言流利,而文义却有害。(如果文辞与文义不能相一致,就应该去除不当的文辞,另撰新辞或去除有害的文义另立新义,使文辞与文义不能相一致的情况消除)彼此分开就能两全其美,合在一起就会两败俱伤。在细微之处考较辞、义的优劣,在毫芒之间决定辞、义的取舍。如果经过铨衡,必须有所裁定,就应以至当作为准绳。 提示:考辞选义应有一定的标准,这就是,辞和义的相合。有时候文章的文辞繁华、义理丰富,文意却不能顺当表达。(义理虽丰富,但)文章不能有两个主意,(文辞虽繁华,但)不能说尽到不能再增益丝毫的地步。把一句话放在显要地方,这就是全文的警句。虽然(其他话语)都条理清晰,但要等有了这警句才显现(它们的)功效。(警句)确实利多弊少,但选择恰当并不容易。 提示:论述选择警句的重要,在于纲举目张,警醒全篇。有时候文藻情思汇合,(显得)文采鲜明,像锦绣那样光彩缤纷,像琴絃那样凄婉动人。(拟古时)所描摹的一定要(与古人)不差毫厘,才能暗合乎古人的诗篇。构思虽是出自我心,却害怕别人占先成文。如果丧失廉耻苟取他人之文而使文章义理发生谬误,那就是喜欢,也要割爱。 提示:说文章贵在独创,反对模拟抄袭。文章的(精彩之处)有时候锋芒出众,风神超绝,就好像形不能逐影, 音响难以留存;又像孤峰独立而突出,庸凡的词句难以配合相宜。精彩的佳句孤立而没有(其他字句的)匹配,反使我心情孤独,反复斟酌却又不能抛弃。(美词佳句在文章中)像石中包孕美玉使得山峦生辉,又像水中蕴含着明珠使得江河增丽;(就连那些凡庸之句也)好比榛楛之类的恶木勿须剪去,因为有美丽的翠鸟栖集也会增色添光。又好比把下里巴人的俚调连缀在阳春白雪雅曲之中,(反而)更增加了它的奇伟。提示:再论美言佳句警醒带动的作用。有时候写成短小的诗文,面对单薄的内容却少有兴趣。俯看下文孤独而没有响应,仰观上文空荡而无所应承。好比孤絃独奏,虽蕴涵清韵,但单调没有和声。提示:言文章不能太短小,短小无以成文。有时候文辞憔悴,虽徒事浮靡,语言却缺少光泽。把美和丑混为一体,好像美玉的质地也受连累而成了瑕疵,又好比那堂下管乐吹奏出偏急的调音,与堂上的雅乐虽欲相应,(由于曲调急促)却总不能协调。提示:论文不能调谐之病。有时候抛弃文章的内容义理,以保存文辞的奇瑰,(那只能是)徒然追循文字的虚浮和细微。(文章的)言辞缺少感情和鲜明爱憎,文辞轻飘飘而不真实,就好比在单絃上急促弹奏,曲调虽和谐,却不能感动人。提示:论文应重在以鲜明的爱憎感情感人,不应舍本追末,徒事语言的奇瑰。有时候文章写得奔放恣肆,务求声响轻佻鄙俗,仅只为了好看以迎合世俗,纵然声音高亢,曲调品位也是低下。(这就使人)明白了那防露与桑间的乐曲,(由于是俚俗之音)虽然感人,却不是高雅的乐调。提示:提倡文章雅正,反对俚俗。有时候文章写得清新空灵而柔美简约,也每每摒弃了浮辞滥调,(但由于过分简约平淡)却像缺少五味的肉汁,没有余味;又像琴絃弹出质朴单调的曲调,虽是一人歌唱,三人和应,固然典雅却不艳美。提示:反对文章过分简约平淡,要求雅艳并美。至于文辞繁简的剪裁,文辞位置的布局,随时都应适应情况的变化而变化,其中也自有曲折微妙之处。有时候语言粗拙而喻义巧妙;有时思想质朴而文辞飘逸。有时候因袭旧辞而推出新意,有时候沿袭浊音而更新出清音。(有时候)稍一观览,便能明察(文辞的)底细,有时候深入钻研,而后才能理解(其中的)精深。(这种情形就)好比是跳舞者合着节拍挥动衣袖,唱歌者和着琴絃唱出歌声,这里的奥妙不是轮扁能说得出来的,也不是华美文辞能够说得精微透彻的。 提示:说明选辞考义的精深细微之处难以言说,只有深入体会,才能运用自如。(作者)博通于为文的法式与规约,我很佩服并牢记于心。要知道世上一般人写作中常犯的过错在于认识先贤们文章的长处。(先贤们)作文纵然发自内心,构思精巧,有时还要遭到目光笨拙者的讥笑。那琼花玉草一样美妙的文辞,(只要勤于学习)就像遍种于田野的大豆(易于采摘)。(琼花玉草一样美妙的文辞)像风箱鼓风一样没有穷尽,和天地同生同长。(它们)在世上虽然纷纭繁多,可感叹的是我所能采集到的不满一捧(还是很少)。(我)常怕自己才短智拙,学识空疏,难于学习先贤的美言,写成美文,所以在小诗短韵上蹒跚徘徊,聊以用平庸的音调杂凑成曲。写成文章后总是充满遗憾,哪能踌躇满志而自感骄傲!我怕自己的文章被覆盖在瓦钵上落满尘土(无人叩击),只是被(音响清越的)鸣玉取笑。 提示:论作文之难,非知之难,乃形之难耳。至于文思灵感到来的时机,顺通和阻塞的机遇(难以言之),来时不可遏止,去时不可抑制;隐藏时像是影随光灭,出现时像响随声起。当灵感的时机到来的时候,什么样的纷丝乱絮理不出头绪?当文思像疾风在胸中涌起的时候,文辞就像清泉流淌似的从口中涌出。丰盛的文思纷纷涌现,络绎不绝,只须尽情落笔成文,(但见)满目是富丽的辞藻,充耳是清越的音韵。及至感情凝滞,神志停塞,像干枯的树木兀立不动,像干涸的河床流水断绝;(只能)聚拢精神,凝聚思绪,自己(再次)去探求(文思灵感)。(那灵感)隐隐绰绰,愈加掩蔽,(那文思)涩若抽丝,难以抽理。所以有时候竭心尽力构思成文反而多有懊悔,有时候随意挥洒反倒少有错误。虽然文章出自我手,(文思灵感的开阖去留)却不是我的力量所能把握,所以常扪心(思索)而自我叹惜,我不知道(文思灵感)开阖通塞的缘由。提示:论述文思灵感的通塞情景,把握之难,应顺应它的到来,但不可强求。这文章的功用,本在于各种思想道理因它而被说明。(文章)可以使恢弘万里的空间没有阻隔,可以使相隔亿载的时间得以沟通;向后看,(可以)留规则于后世,向前看,(可以)取方法于先贤;(可以)挽文武之道之将沉沦,(可以)宣美好教化使不泯灭;没有什么遥远的道路(文章)不能到达,没有什么精微的理义(文章)不能包容;(文章)就像雨露滋润人心,就像鬼神变幻般的出神入化。(美好的文章)就像刻在金石上可以永久流传,就像演奏于管絃上(的音乐)可以日久弥新。提示:总结全文,论文章的功用和奥妙。钟嵘诗品序气候变动着景物,景物感动着人心,所以使人的性情摇荡,并表现于舞蹈歌唱上。它照耀着天、地、人,使万物显现着光辉美丽,上天之神依待它接受祭祀,幽冥之灵依待它昭明祷告。(能够)感动天地鬼神的,没有什么是比诗歌更接近了。四言诗字数少而意思多,效法国风、离骚,就可以摹仿其大概,(但诗人们)往往苦于文字(用得)多而意思(表达)少,所以世人很少学习它。五言诗在诗体中居重要地位,是众多诗歌中最有滋味的,所以说合于世俗之人的口味。(这)难道不是因为(它)指陈事理,塑造形象,尽情抒情,描写事物,最是详尽切当的吗?所以诗有三种表现方法:一叫兴,二叫比,三叫赋。文辞已经完了意思还有余,是兴;借物来比喻情志,是比;直接描写事实,写物而寓意于言,是赋。扩大这三种表现手法,斟酌地采用它们,用风骨来强化它,用文采来润饰它,使得体会它的人余味无穷,听到它的人动心不已,这是诗中的最高的境界啊!如果专用比兴手法,弊病在用意太深。用意太深,文辞就滞涩。如果专用赋法,弊病在用意浮浅。用意浮浅,文辞就松散,(甚至于)嬉戏而造成(文意)流移不定,文辞就没有归宿,有芜乱散漫的拖累了。 至于那春风、春鸟,秋月、秋蝉,夏云、暑雨,冬月、酷寒,这是四季的节令气候给人的感触表现在诗歌里的。好的集会,寄诗来寓托亲情,离开群体,依托诗来表达怨恨。至于楚国臣子离开国都,汉朝的妾媵辞别宫廷,有的尸骨横在北方的荒野,魂魄追逐着飞去的蓬蒿;有的扛着戈矛出外守卫,战斗的气氛雄起于边地;在边关的客子衣裳单薄,闺中寡居的妇女眼泪哭尽;有的士人解下配印辞官离朝,一离去就忘掉回来;女子有扬起娥眉,入宫受宠,再次顾盼(姿色动人),倾国倾城!所有这种种(情景),感动心灵,不作诗用什么来舒展它的情义?不用长篇的歌咏用什么来畅抒它的情怀?所以(孔子)说:诗可以(使人)合群,可以(抒发)怨恨。使得穷贱的人容易安心,隐居避世的人没有苦闷,(要想如此)没有比诗更好的了。 现在的品评,不存录在世的人。连缀词句,排比事实,是只作通常的谈论。至于像那筹划国事的文书,应该凭借广博引用古事(以成其典雅庄重);叙述德行的驳议奏疏,应该尽量称引以往的功业。至于吟咏诗歌抒发性情,又何必看重运用典故?思君如流水,就是就眼前所见而想;高台多悲风,也只是即目所见的情景;清晨登陇首,没有典故;明月照积雪,岂是出于经书史籍?观察古今的佳句,多不是拼凑假借古人词句,而都是由于直接抒写。唐代 陈子昂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东方公足下:文之道衰弊,已经有五百年之久了(指从西晋至唐初),汉魏时期优秀的风骨传统,晋宋虽然没能流传下来,然而在现存的文献中可以找到证明。我闲暇的时候曾经欣赏齐梁的诗歌,(觉得)当时的创作过分追求词采的华丽,而缺乏内在的比兴寄托,每每感慨万千!回想古人,常常担心浮艳绮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