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环境保护教案.docx_第1页
大气环境保护教案.docx_第2页
大气环境保护教案.docx_第3页
大气环境保护教案.docx_第4页
大气环境保护教案.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南宁市第四职业技术学校教案南宁市第四职业技术学校No.4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 of Nanning 教 案讲授课程: 地理任课教师:凌如萍所属部: 师范所属教研组:政史地讲授班级: 11级授课学期: 2013年春学期 南宁市第四职业技术学校 2013年 8 月【授课时间】 6 月 12 日 第 18 周 星期 三 第 5 节 共 40分钟 【执教者】 凌如萍【授课课题】大气环境保护【授课类型】新课【使用教材】人教版幼师地理第二单元第四节【课时数】一课时 【授课班级】 11级学前教育16班 人数 46 【教学目标】(一) 知识目标1. 了解温室气体的种类,导致全球气温上升的原因及危害。2. 了解大气臭氧总量减少的原因,产生的危害和保护臭氧层的措施。3. 理解酸雨的形成的原因,了解我国主要的酸雨分布区以及防治酸雨的主要措施。(二) 能力目标1. 通过课本图2.29,培养学生读图能力,发现问题能力,比较分析能力。2. 通过课本图2.30,培养观察能力,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3. 通过课本图2.31,培养读图综合能力、分析能力等,并说明酸雨区的分布。(三) 德育目标 通过学习大气污染地球温室效应、臭氧层的破坏、酸雨等现象产生的原因、危害,使学生认识环境保护的意义,树立环境保护意识和“全球意识。”(四) 美育目标 通过对“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酸雨”的学习,培养学生关心爱护环境的美好心灵.【教学重点】大气环境问题的危害和防治措施。【教学难点】臭氧层破坏的原因。【教学方法】1. 创设情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2. 搭建支架,引导学生合作探究,这样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和个性发展。3. 用情境设计法、分析归纳法、问题教学法突破重点和解决难点。【教学手段】电子文本、各种格式的图形、图像、ppt等。【参考资料】地理教学设计新教案等参考书。【教与学互动设计】(一)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8分钟) 给学生看漫画图像“地球出汗了”,提出问题:地球为什么会“出汗”。请学生依据导学目标自学教材,或看有关课件寻找答案。 电子文本:1.当前国际社会最为关心的全球大气环境问题主要是,。2.引起全球变暖的原因,除自然原因外,人为原因是,全气温增高,CO2深度增加,其主要原因是,。3.全球变暖的后果是,。 4.为减少CO2的排放量,采取的措施有,。5.臭氧减少的人为原因有。 6.保护臭氧层的措施有。 7.看图2.29“南极臭氧空洞”,其变化情况是。 8.叫酸雨。酸雨的破坏性表现在。9.酸雨形成是由于。 10.防治酸雨最根本的途径是,防治酸雨的有效措施是。11.讨论图2.30“雨中垂钓”的含义。12.讨论分析图2.31,找出PH值小于5.6的酸雨区的分布;找出PH值小于4.5的重酸雨区的分布。(二) 自主.合作.探究(25分钟)板书:一、全球变暖讨论1.引起气候变暖的原因是什么?(温室气体增多)2.温室气体有哪些种类?(二氧化碳、甲烷、烃等)阅读材料材料一:根据1958年以来对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直接监测表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在不断增加,而且呈越来越快的趋势。讨论3.为什么二氧化碳浓度在不断增加?总结由于人类活动造成:(1)燃烧大量的矿物燃料;(2)毁林,特别是对热带雨林的破坏。提问4.温室气体增多,导致全球变暖,将产生什么后果呢?(学生讨论)总结首先,全球变暖会引起海平面上升,直接威胁沿海的国家和地区;其次,全球变暖会引起世界各地降水和干湿状况的变化,进而导致世界各国经济结构的变化。提问5.我们如何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呢?(学生讨论)总结为了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世界很多国家一方面在研究提高能源利用技术和能源利用效率,采用新能源;另一方面,努力加强国际间的合作。过渡中国古代有个“女娲补天”的神话故事,近年来科学家根据卫星资料发现,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全球臭氧总量明显减少,1979-1990年,全球臭氧总量下降3%。南极附近臭氧量减少尤为严重,出现了“南极臭氧洞”。看来,科学家真的要“补天”了。(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图2.29)板书二、臭氧层的破坏与保护阅读材料材料二:人类破坏了我的伞! 材料三:1989年,来自美国、英国、挪威和德国等的200名科学家对北极上空的臭氧层也进行了考察,发现北极上空的臭氧层的破坏也相当严重。进一步研究表明臭氧层的破坏不仅存在于两极地区。20世纪90年代以来,北美洲、欧洲的大部地区、西伯利亚、澳大利亚等中纬地区上空也连续出现臭氧量减少的现象。 我国科学家近来也发现,在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上空也存在臭氧浓度的大幅度下降现象。提问臭氧为什么会减少?臭氧层破坏会造成什么危害?我们如何去保护臭氧层?(学生讨论)总结1. 平流层臭氧量减少的原因:(1)受太阳活动等自然因素的影响;(2)人类使用消耗臭氧的物质。2. 危害:(1)直接危害人体健康(近年来,皮肤癌患者增多);(2)对生态环境和农林牧渔业造成破坏。3. 保护:全球合作保护臭氧层。减少并逐步禁止氟氯烃等消耗臭氧物质的排放,积极研制新的制冷系统。思考你的家庭生活中有没有使用消耗臭氧的物质?随着科学的进步,这些生活用具的制冷剂了生了什么变化?阅读材料材料四:嘉陵江大桥锈蚀速度每年为0.16毫米,远远超过瑞典斯德哥尔摩市的大桥每年0.03毫米的锈蚀速度。材料五:1982年6月8日晚,重庆市下了一场大雨,市郊1300多公顷水稻突然枯黄,好像火烧过一样,几天后局部枯死。大家想一想:以上现象的原因是什么?板书三、酸雨的危害与防治学生看书并回答1. 什么是酸雨?(PH值小于5.6的雨水称为酸雨)2. 我国的酸雨类型是什么?怎样分布的?(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图2.31)阅读材料材料六:据有关资料刊载,在北美和加拿大绵延千里的森林正在消亡,成千上万的湖泊正在干枯,酸雨正落在广袤的荒野上;在瑞典,4000个湖泊因酸度太高,鱼类无法生存;在美国蒙特州和纽约州,60%的高海拔红杉已消失。 据上述材料并联系课本图2.30 “雨中垂钓”分析:酸雨是怎样形成的?有哪些危害?怎样防治?(学生讨论)总结成因:由于燃烧煤、石油、天然气等矿物燃料,不断向大气排放二氧化硫和氧化氮等酸性气体所致。危害:使河湖水酸化,影响鱼类生长繁殖甚至大量死亡;使土壤酸化,危害森林和农作物生长;腐蚀建筑物和文物古迹;危及人体健康。防治措施:最根本的途径是减少人为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的排放;有效措施是研究煤炭中硫资源的综合开发与利用。提问作为新世纪的青年,你应该为防止大气污染问题做点什么?课堂小结今天这节课,我们主要了解了人们迫切关心的大气环境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保护好大气环境,这需要全人类的共同努力,同学们也要积极投入行动。(三) 课堂热身(题目略)(5分钟)(四) 布置作业:了解家乡的环境污染状况及采取的措施。(2分钟)【教学后记】这节课课前我能深度挖掘教材,准确地把握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分清教材内容层次。教学过程中能把教学目标贯穿课堂教学始终,围绕教学目标进行,突出重点难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