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代诗歌四首(观沧海、次北固山下)一、教材依据人教版七年级语文第三单元第15课二、设计思想本课是七年级语文第一篇古代诗歌教读课文,在教学过程中要以诵读贯穿学诗。因此,让学生掌握朗读诗歌的方法是本课的一大重点,在朗读训练上,要层层推进,从读准字音、把握节奏、读出重音上指导学生的朗读,让学生每读一遍都有收获。有感情的朗读不妨放在诗歌赏析之后,在把握诗人的情感后再次朗读会更有效果。两首诗歌朗读可先详后略,重在方法的指导。就两首诗歌的赏析可各安排一个侧重点,如观沧海可将细读诗歌中的景物描写,体会其中蕴涵的情感设为重点。次北固山下可抓住诗歌中的关键词句,从炼字角度捕捉诗人抒发的感情。小结时要加以归纳,让学生能通过本堂课的学习,初步掌握一些诗歌赏析的方法。课堂还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补充课外的诗歌加以训练,既拓展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兴趣,也能够提升一些学生欣赏的水平。三、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2、品味语言,体味诗歌意境。过程与方法:1、 反复诵读,体会古诗的意境。2、 在诗歌赏析中归纳一些赏析方法,让学生能够初步掌握欣赏诗歌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1、启发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2、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四、教学重点1、诵读诗歌2、品味语言五、教学难点1、细读诗歌中的景物描写,体会其中蕴涵的情感。2、抓住诗歌中的关键词句,从炼字角度捕捉诗人抒发的感情。六、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布置学生预习。2、制作课件。学生准备1、预习,解决生字词,初通诗意。2、搜集与秋天有关的诗歌。七、教学过程观沧海一、导入1、金风送爽,丹桂飘香,秋天已悄然来到我们身边。中国是诗的国度,你学过哪些描写秋的诗句呢?2、 学生举例,如: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秋夕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3、 欣赏过秋天的叶红于花,感受过秋天的夜凉如水,你见过秋天的沧海么?大海给你的第一印象是什么?(要求用一个词概括大海的形象)4、 学生回答 如:宏伟、波涛汹涌、蔚蓝等5、 我们今天就来欣赏曹操的观沧海,看看他眼中的大海是什么样子的。二、作者简介1、 关于曹操,我们并不陌生,请用一句话对曹操作一个评价。2、 学生回答3、 曹操不仅是一位政治家、军事家,还是一位诗人。我们学过他的哪首诗?能不能背诵一下。4、 学生背诵龟虽瘦。5、 幻灯概括曹操简介及诗歌特点三、诗歌朗读1、 读准字音(1)幻灯出示“碣石”、“澹澹”、“竦峙”,请学生读准字音后,小声自读诗歌。(2)请一位学生朗读全诗,全班齐读2、 注意节奏(1)幻灯出示“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请学生划分节奏后朗读该句。教师总结四言诗停顿规律。(2)全班齐读诗歌3、 注意重音(1)幻灯出示“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请学生读出该句重音,并找出诗中其他重读的词语(2)全班齐读四、诗歌赏析1、诗题为观沧海,诗人在何处“观”?“观”到什么景物?(学生回答:在碣石上“观”,列举景物,如大海、山岛等)2、景物描写当中分为眼前所见的(实景),和想象虚构的(虚景),思考:诗中哪些是实景,哪些是虚景?(学生回答:“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是实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是虚景。)3、除了虚实相结合之外,写景之中常有动景与静景相结合的方式,思考:哪些景物是动态的,哪些是静态的?(学生回答,教师板书)4、运用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诗中的画面(要求:尽量用散文化的语言描述)5、思考:诗歌借沧海抒发了曹操什么样的情怀?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表达曹操渴望建功立业、一统天下的情怀。)6、诗中哪些景物最能表达诗人的情感?(可由学生自由选取景物回答,教师引导。如“水何澹澹”,用大海的广阔来写诗人的胸怀;用日月星辰,来表达作者希望像日月一样建立不朽功勋等)五、理解了曹操的情感以后,我们再来朗读这首诗。(可由学生先个读,再教师范读,全班齐读)六、诗歌小结本诗虚实结合,动静相配。借景抒情,描写了沧海壮丽的景色,抒发了诗人一统天下的宏伟抱负,表达了诗人博大的胸怀。次北固山下一、导入江山多娇,诗人多情。壮丽的河山可以激起他们心中的抱负,寻常的风景也常常打动他们敏锐的心灵。时间到了唐代,一位洛阳的诗人王湾南下游历,途径北固山,触景生情,写下了一首传世佳作次北固山下二、作家简介(学生读幻灯片内容)三、诗歌朗读1、幻灯出示节奏和重读练习“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请学生先划分节奏,再标出重读2、全班齐读诗歌。三、诗歌赏析1、标题中“次”是什么意思?文中有哪些与之相应的词?(学生回答“次”:停泊。相应的词如行舟,江,潮,帆等)2、第一首诗观赏景物的立足点是碣石,本诗作者是站在什么角度写景的呢? (船上)3、请从诗人的角度,以“我看到了 ”描述一下诗中的景色(要求语言尽量优美)(学生描述,教师板书)4、本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你从诗中哪些词语看出的?(学生回答;思乡之情。从“乡书”、“归雁”等地方看出来)5、赏析“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思考:(1)“生”在这里是什么意思?换成升好不好?(学生回答,教师归纳。不好,因为“生”有诞生、新生之意,是黑夜孕育了日出;而“升”只是一个动作。)(2)“入”字在这里是什么意思?有什么妙处?(学生回答,教师归纳。“入”字在这里是进入、闯入的意思。用了拟人的手法,富有动感,写出了春天迫不及待的样子)(3)这句诗蕴涵着什么哲理呢?(学生回答,教师归纳。蕴涵了新事物取代旧事物的普遍的生活真理,给人以积极乐观的鼓舞力量。)四、带着淡淡的乡愁,我们再次朗读一下诗歌。(可由学生先个读,再教师范读,全班齐读)五、诗歌小结冬尽春来,旭日初升,诗人面对独特的江南景色,思乡之情油然而生。诗歌景中有情,景中含理。拓展提升1、学完了两首诗歌,你有没有悟出一些赏析诗歌的方法?(学生回答,如抓住景物描写,品味诗人情感等)2、教师归纳(1)、细读诗歌中的景物描写,体会其中蕴涵的情感。(2)、抓住诗歌中的关键词句,捕捉诗人抒发的感情。(3)、结合作品的写作背景,品析诗人的感情。3、结合这三种方法,我们来试着赏析一下唐代韦应物的闻雁 闻雁 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思考:这首诗写了什么景?抒发了诗人什么感情?4、 学生利用上述方法赏析,教师点拨。课堂小结本堂课我们在曹操丰富的想象中欣赏了雄伟壮丽的沧海,在王湾淡淡的乡愁里品味了冬尽春来的江南。古人说,“腹有诗书气自华”,愿大家多读诗歌,感受诗歌之美,让生活增添诗意。作业布置1、熟背观沧海、次北固山下2、完成评价手册P.53板书设计观沧海 曹操 次北固山下 王湾借 青山绿水景 虚实结合 触 潮 帆抒 动静结合 景 日 春情:一统天下,建功立业 生 南雁北归情 乡愁 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全文图解《改革开放简史》
- 剪纸瓶子教学课件
- 新解读《GB-T 36775-2018柑橘斑点病菌检疫鉴定方法》
- 浙江省名校新高考研究联盟2026届高三第一次联考生物学试题(有答案)
- 二胡教学课件安排
- 生物老师基础知识培训班课件
- 生物安全知识培训材料课件
- 2025年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信息技术教学论)教育知识与能力冲刺押题卷
- 2025年注册电气工程师考试冲刺试卷
- 生活消防安全知识培训课件
- 2025-2030中国水下混凝土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研究报告
- GB/T 30134-2025冷库管理规范
- 基于Fitch支持性照顾需求理论的儿童肺移植患者出院准备服务模式的构建
- 2025年心理咨询师基础理论知识测试卷:心理咨询心理学理论体系试题
- 急诊患者安全管理
- 2025标准劳动合同范本专业版(合同样本)
- 危急值报告制度培训考核试题
- 《临床医学概论》-第二版课件
- 基层卫生岗位练兵和技能竞赛试题及答案(全科医疗组)
- 2025-2030全球无纸化病案管理系统行业调研及趋势分析报告
- 涉密项目保密风险评估及防控措施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