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文两篇《日》《月》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短文两篇《日》《月》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短文两篇《日》《月》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短文两篇日月(巴金)教学设计齐齐哈尔市甘南县第六中学 赵富东一、导入太阳和月亮,自古以来为无数人所咏叹,留下了许多优美的诗篇,今天我们就撷取其中的两个短篇巴金先生的日月共同欣赏。二、了解作者、写作背景1.作者:巴金(1904-2003)原名李尧棠,字芾(f)甘,四川成都人。中国现当代著名文学家,有20多部中、长、短篇小说。2.代表作品:长篇小说寒夜,“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爱情三部曲”雾雨电, 短篇小说神鬼,散文随笔集龙虎狗,等。3.写作背景:本文写于1940-1941年,正值抗日战争艰苦时期,中国遭受日本侵略者的蹂躏(ruln),光明被黑暗所玷污,和平被屠杀所践踏。英雄的中华儿女,为了中华民族的生存与独立,英勇战斗,不惜牺牲。作者有感于斯而作本文。三、学习目标结合写作背景理解文章中心思想,从而掌握写作艺术手法。四、练习读文1.自由朗读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日月两篇短文,注意两文不同的感情特色。 日:激情澎湃; 月:细腻深沉。2.单生朗读日,全体齐读日。3.单生朗读月,全体齐读月。五、自读课文,思考 1.两文题目为日月,可是作者为什么不写日、月,而写飞蛾、夸父、姮娥? 2.作者在日中写光和热,同时提到冷,在月中提到冷。光明和寒冷有什么特殊含义? 3.结合写作背景,思考两文共同的中心思想是什么?六、写作艺术手法象征1.思考:两篇短文用飞蛾、夸父、嫦娥等抒写抗日战争中中华民族为求得民族独立、追求光明而不惜牺牲的精神。这样写作在艺术表现效果方面有何作用?这运用了何种写作艺术手法?2.象征手法:写作艺术手法的一种。用具体的事物表现某种特殊的意义(如思想、感情等)。它可以使文章立意高远,含蓄深刻,耐人咀嚼回味。如:用“蜡烛”象征无私奉献的人,用“香花”象征高尚品格,用“大树不畏风雨”象征战士顽强的与敌人斗争,等。3.阅读艾青的小诗礁石,理解礁石的象征意义,品味象征手法的艺术魅力。 礁 石 艾 青 一个浪,一个浪 无休止地扑过来 每一个浪都在它脚下 被打成碎沫,散开 它的脸上和身上 像刀砍过的一样 但它依然站在那里 含着微笑,看着海洋4.你能借助某种事物,运用象征艺术手法,表达某种思想、情感,写一段文字或小诗吗? 写完后与同学们分享。七、附:板书追求光和热飞蛾扑火夸父逐日我甘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