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均年限法是指按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平均计提折旧的一种方法.doc_第1页
平均年限法是指按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平均计提折旧的一种方法.doc_第2页
平均年限法是指按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平均计提折旧的一种方法.doc_第3页
平均年限法是指按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平均计提折旧的一种方法.doc_第4页
平均年限法是指按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平均计提折旧的一种方法.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平均年限法是指按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平均计提折旧的一种方法。它是最简单、最普遍的折旧方法,又称“直线法”或“平均法”。 适用范围平均年限法适用于各个时期使用情况大致相同的固定资产折旧。 计算方法 固定资产在一定时间计提折旧额的大小,主要取决于下列因素:固定资产的原值、预计使用年限、固定资产报废清理时所取得的残余价值收入和支付的各项清理费用。 固定资产残余价值收入即是指固定资产清理时剩下的残料或零部件等变价收入。固定资产清理费用是指清理固定资产时发生的耗费。固定资产残余价值收入扣除清理费用后的净额即固定资产净残值。 在实际工作中,为了反映固定资产在一定时间内的损耗程度便于计算折旧,每月计提的折旧额一般根据固定资产的原值乘以月折旧率计算。 其计算公式如下: 固定资产年折旧额 固定资产年折旧率 例例达森公司某办公楼原值为1 400 000元,预计使用年限为40年,预计残值64 000元,预计清理费用8 000元,则: 注意:实务中往往是通过把期初固定资产的账面原值乘以规定的折旧率,来求得年(或月)折旧额。工作量法是指按实际工作量计提固定资产折旧额的一种方法。一般是按固定资产所能工作的时数平均计算折旧额。实质上,工作量法是平均年限法的补充和延伸。 工作量法适用性适用于那些在使用期间负担程度差异很大,提供的经济效益很不均衡的固定资产。 工作量法的固定资产折旧额的计算1.按照行驶里程计算折旧,其计算公式如下: 单位里程折旧额=原值(1-预计净残值率)总行驶进程 2.按工作小时计算折旧,其计算公式如下: 每工作小时折旧额=原值(1-预计净残值率)工作总小时 3、按台班计算折旧的公式 每台班折旧额=原值(1-预计净残值率)工作总台班数 工作量法的运用根据规定,企业专业车队的客、货运汽车、大型设备以及大型建筑施工机械可采用工作量法计提折旧。由于各种专业设备具有不同的工作量指标,因而,工作量法又有行驶里程折旧法和工作小时折旧法之分。工作量法假定折旧是一项变动的,而不是固定的费用,即假定资产价值的降低不是由于时间的推移,而是由于使用的缘故。 对于许多种资产来讲,工作量法这一假定是合理的,特别是在有形磨损比经济折旧更为重要。 因而,如果某项资产在年度内没有使用,就不应计列折旧费用,因为资产的服务价值并没有降低。即使折旧是确定资产预期使用年限的一个重要因素,如其折旧是可以预见的,并且,资产的大概使用状况是可以估计的,就可以使用以经营活动为依据的折旧方法,使用这种折旧方法的主要目的是按每个服务单位分配投入价值,对服务价值降低的计量则是次要的。 工作量法的优缺点优点:按照实际使用过程磨损程度计算,能正确反映运输工具、精密设备等使用程度,而且把折旧费用与业务成果联系起来。 缺点: (1)即使每年的折旧费用是变动的,工作量法仍然类似于直线法。因为它假定每一服务单位分配等量的折旧费,但是,假定每一服务单位的成本相等是没有根据的。而且,由于在后期有些服务单位尚有待于日后使用,整个服务价值的降低事实上并不是均匀的,除非假定利率为零; (2)工作量法未能考虑到修理和维修费用的递增,以及操作效率或收入的递减等因素。 工作量法举例某企业的运输汽车1辆,原值为300000元,预计净残值率为4,预计行使总里程为800000公里。该汽车采用工作量法计提折旧。某月该汽车行使6000公里。该汽车的单位工作量折旧额和该月折旧额计算如下: 单位工作量折旧额300000(14)/8000000.36(元公里) 该月折旧额0.3660002160(元)年数总和法,又称折旧年限积数法、年数比率法、级数递减法或年限合计法,是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法的一种。它是将固定资产的原值减去残值后的净额乘以一个逐年递减的分数计算确定固定资产折旧额的一种方法。 计算公式逐年递减分数的分子代表固定资产尚可使用的年数;分母代表使用年数的逐年数字之总和,假定使用年限为n年,分母即为123nn(n1)2,相关计算公式如下: 年折旧率尚可使用年数/年数总和1 年数总和法年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预计残值)年折旧率 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 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预计净残值) 月折旧率 采用年数总和法计提固定资产折旧,体现了会计的谨慎性原则。 年数总和法原理根据固定资产的折旧原则,固定资产使用年限结束时,该固定资产的价值也全部转到产品成本中。那么转移的价值应为100%,简化为1。简单地说当某个固定资产的价值全部折旧结束时,其折旧率总和应为1,用数学式子表示为:折旧率总和1。 现在我们把这个式子展开如下: 折旧率总和1 (12310)(12310) (12310)55 155+255+355+1055 假如某企业实行加速折旧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是10年,那么它的第一年折旧率我们就可以规定为1055,第二年规定为955,第三年规定为,第10年规定为155,10年使用期结束就正好是折旧100%。 以上是使用期为10年的固定资产年数总和折旧法的折旧率式子的来源过程,如果是20年的话,我们只要用式子: 折旧率总和1 (12320)(12320) (12320)210 1210+2210+3210+10210 同样可以求得20年中各年的折旧率。1 例题1,有一台设备,原值78000元,预计残值2000元,预计可用4年,试用年数总和法计算每年折旧额。 年数总和=1+2+3+4=10 第一年=(78000-2000)(4/10)=30400 第二年=(78000-2000)(3/10)=22800 第三年=(78000-2000)(2/10)=15200 第四年=(78000-2000)(1/10)=7600 2,某企业购进一台机器,价格为30万元,预计使用5年,残值率为5,采用年数总和法计提折旧,则求第4年计提的折旧额。 本题考核的是折旧的计算方法中的年数总和法。本题中,年数总和1234515,残值3051.5(万元),折旧总和301.528.5(万元),第1年的折旧额28.55/159.5(万元),第2年的折旧额28.54/157.6(万元),第3年折旧额28.53/155.7(万元),第4年折旧额28.52/153.8(万元),第5年折旧额28.51/151.9(万元)。 双倍余额递减法(DDB, double declining balance method):是用直线法折旧率的两倍作为固定的折旧率乘以逐年递减的固定资产期初净值,得出各年应提折旧额的方法。 就与加速折旧法类同,可让你在第一年折减较大金额。我国现行财会制度规定允许使用的加速折旧法主要有两种:即年数总和法和双倍余额递减法。因此,尽管制度明确了双倍余额递减法的计算规则,但在实际应用中还应根据折旧的具体情况,对规则作必要的修正,以保证折旧的计算结果合理、恰当。目录双倍余额递减法概双倍余额递减法是在不考虑固定资产残值的情况下,用直线法折旧率的两倍作为固定的折旧率乘以逐年递减的固定资产期初净值,得出各年应提折旧额的方法。 就与加速折旧法类同,可让你在第一年折减较大金额。双倍余额递减法是加速折旧法的一种,是假设固定资产的服务潜力在前期消耗较大,在后期消耗较少,为此,在使用前期多提折旧,后期少提折旧,从而相对加速折旧。 双倍余额递减法计算公式(1)年折旧率=2预计的折旧年限100,年折旧额固定资产期初账面净值年折旧率。 (2)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 (3)月折旧额=固定资产期初账面净值月折旧率 (4)固定资产期初账面净值=固定资产原值-累计折旧-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实行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的固定资产,应当在固定资产折旧年限到期以前若干年内(当采用直线法的折旧额大于等于双倍余额递减法的折旧额时),将固定资产账面净值扣除预计净残值后的余额平均摊销。 使用双倍余额递减法例题例1.某企业于1998年12月20日购置并投入使用一项常年处于震动、超强度使用生产用固定资产,原价为400000元,预计使用年限为5年,预计净残值12000元,在2001年12月30日按规定提取固定资产减值准备20000元,在2003年12月28日将该固定资产变价处置,收到变价收入11000元(假设不考虑其他相关税费)。该固定资产经税务部门批准,按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企业采用纳税影响会计法核算所得税,所得税税率为33,要求:计算该固定资产每年的折旧额,并编制相关会计分录。 注:年折旧率=25100=40 会计分录: 1999年计提折旧时 借:制造费用160000 贷:累计折旧160000 2000年计提折旧时 借:制造费用96000 贷:累计折旧96000 2001年计提折旧时 借:制造费用57600 贷:累计折旧57600 2001年计提减值准备时 借:资产减值损失20000 贷:固定资产减值准备20000 2001年纳税调整时2000033=6600元 借:递延税款6600 贷: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6600 2002年计提折旧时 借:制造费用27200 贷:累计折旧27200 2002年纳税调整时1000033=3300元 借:所得税3300 贷:递延税款3300 2003年计提折旧时 借:制造费用27200 贷:累计折旧27200 2003年纳税调整时 借:所得税3300 贷:递延税款3300 变价处置固定资产 A、转入固定资产清理时 借:固定资产清理12000 累计折旧368000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20000 贷:固定资产400000 B、收到变价收入时 借:银行存款11000 贷:固定资产清理11000 C、结转固定资产净捐益时 借:营业外支出处置固定资产净损失1000 贷:固定资产清理1000 使用双倍余额递减法的注意事项1.在使用双倍余额递减法时要注意在最后几年计提折旧时,将固定资产账面净值扣除预计净残值后的净值平均摊销。 2.由于双倍余额递减法不考虑固定资产的残值收入,因此,即不能使固定资产的帐面折余价值降低到它的预计残值收入以下。当下述条件成立时,应改用直线法计提折旧。 双倍余额递减法是固定资产加速折旧的一种计算方法,它的基本规则是:以固定资产使用年数倒数的2倍作为它的年折旧率,以每年年初的固定资产帐面余额作为每年折旧的计算基数,但由于在固定资产折旧的初期和中期时不考虑净残值对折旧的影响,为了防止净残值被提前一起折旧,因此现行会计制度规定,在固定资产使用的最后两年中,折旧计算方法改为平均年限法,即在最后两年将固定资产的帐面余额减去净残值后的金额除以2作为最后两年的应计提的折旧。诚然,在一般情况下,我们都可以遵照这种规则来处理双倍余额递减法的折旧问题,但笔者认为,这种通用的规则并不能全部适用。在实务中,如果不顾固定资产净残值估计的实际情况,机械地照搬上述原则,则双倍余额递减法的应用可能会走入误区,并将造成固定资产使用末期折旧计算的不当和错误。试看以下一例: 某企业某项固定资产的原值为1 000 000元,预计使用年限为10年。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分别计算净残值率为30%,20%,11%,9%,7%和5%时各年的折旧额。 上例中给我们提供了净残值率的五种情况,如果读者认为可以不管净列值率估计的水平,一律可以按照双倍余额递减法一贯计算原则进行计算,那么我们将会得到如下表一的计算结果: 固定资产折旧计算表一 固定资产原值 1000000 1000000 1000000 1000000 1000000 1000000 使用年限 10 10 10 10 10 10 净残值率 30% 20% 11% 9% 7% 5% 第1年折旧额 200000 200000 200000 200000 200000 200000 第2年折旧额 160000 160000 160000 160000 160000 160000 第3年折旧额 128000 128000 128000 128000 128000 128000 第4年折旧额 102400 102400 102400 102400 102400 102400 第5年折旧额 81920 81920 81920 81920 81920 81920 第6年折旧额 65536 65536 65536 65536 65536 65536 第7年折旧额 52429 52429 52429 52429 52429 52429 第8年折旧额 41943 41943 41943 41943 41943 41943 第9年折旧额 -66114 -16114 28886 38886 48886 58886 第10年折旧额 -66114 -16114 28886 38886 48886 58886 合计折旧金额 700000 800000 890000 910000 930000 950000 以上计算结果我们容易发现,在固定资产原值和使用年限均不变的情况下,不管净残值估计水平如何,前8年的折旧计算结果都是一致的,但在后两年发生了变化。我们明显可以判断不正常的情况是净残值率为30%和20%的最后两年计算结果为负数,折旧为负似乎不太合理,与我们采用这种方法的初衷相悖。分析其原因是,前面8年的折旧已达到了83万,已分别超过了70万和80万的折旧总额,因此必然要通过最后两年进行抵扣,才能把净残值留出来。为了避免这种最后年限折旧出现负数的情况,双倍余额递减法要进行适当修正。合理的做法是,不等到最后两年就提前改变折旧方法。对于本例的30%净残值,应在第6年起改变方法(作者注:如在第7年依然会碰到我们前面的问题),这时固定资产的帐面净值为:1000000-200000-160000-128000-102400-81920=327680(元),可折旧金额为:327680-300000=27680(元),因此第6至第10年的折旧分别为:27680/5=5536(元)。对于20%的净残值率,应在第8年起改变折旧方法,这时固定资产的净值为:1000000-160000-128000-102400-81920-65536-52429=209715(元),可折旧金额为:209715-200000=9715(元),因此第8至第10年的折旧金额分别为:9715/3=3238.33(元)。 双倍余额递减法技巧双倍余额递减法在计算固定资产折旧额中的技巧 双倍余额递减法是在不考虑固定资产预计净残值的情况下,根据每年年初固定资产净值和双倍的直线法折旧率计算固定资产折旧额的一种方法。应用这种方法计算折旧额时,由于每年年初固定资产净值没有扣除预计净残值,所以在固定资产的使用后期,如果发现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计算的折旧额小于采用直线法计算的折旧额时,就应改用直线法计提折旧。为操作方便,按会计法规定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应当在固定资产折旧年限到期前两年内,将固定资产帐面价值扣除预计净残值后的余额平均摊销。 在会计工作或各种各样的会计考试中往往要求用双倍余额递减法计算某年的固定资产折旧额,传统的计算方法是: 例:某医院有一台机器设备原价为600000元,预计使用寿命为5年,预计净残值24000元。要求计算第三年的折旧额是多少?最后一年的折旧额是多少? 年折旧率=2/5=40% 第一年应提的折旧额=600000*40%=240000元 第二年应提的折旧额=(600000-240000)*40%=144000元 第三年应提的折旧额=(600000-240000-144000)*40%=86400元 第四、五年每年应提的折旧额=(600000-240000-144000-86400-24000)/2=52800元 由此看出,用传统的计算方法计算某年或最后一年的折旧额比较麻烦,当该设备寿命是10年甚至更长的时候,那计算量就相当大了。但是经过本人利用数学归纳法,反复演算得出用双倍余额递减法计算固定资产折旧额公式如下: 1、第n年应提的折旧额=M*(1-2/N)(n-1)*2/N M:表示固定资产原值 N:表示固定资产使用年限 n:表示所求固定资产折旧额的年份 按上例第三年应提的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