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第1课《新闻两则》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doc_第1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第1课《新闻两则》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doc_第2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第1课《新闻两则》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doc_第3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第1课《新闻两则》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doc_第4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第1课《新闻两则》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课新闻两则【学习目标】1.了解“锐不可当”“百万”“横渡”“占领”“切断”“歼灭”“泄气”“阻遏”“绥靖”“鄂豫”“高屋建瓴”“大气磅礴”等词语意义及其在文中的作用。2.了解新闻的有关常识及课文的写作背景。3.培养学生通过提取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要素来概括事情主要信息的能力。4.培养学生阅读和播报新闻消息的能力。5.布置学生课外采编新闻消息。【学习重难点】1.了解新闻消息这一新的文体,初步掌握阅读新闻的一般方法:提取事件主要信息法。2.把握新闻消息的特点,了解新闻消息的结构及其各部分的关系与作用。【教学设想】1.教法选择:知识传授法;讨论法;练习法。2.教学策略选择:以听读为主,以知识为先导,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举一反三,培养学生阅读及采写、播报新闻的能力。3.教具准备:报纸。4.三课时授完。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口语训练:倾听的重要性及注意事项。2.通过阅读第一则新闻,掌握文中的生字词。3.通过阅读第一则新闻,了解新闻消息的内容、结构、特点,学会播报新闻。4.练习听新闻、看新闻。【教学设想】一、课前布置学生收集一篇新闻消息,在课堂上播报,其他同学倾听,导入新课。(说话训练、综合性学习)二、出示本节课学习目标,明确学习任务。三、第一次“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导学:每一小组第一个同学选择一篇长短适宜(200300字左右)的新闻消息说给小组第二个同学听,然后第二个同学口头转述给下一个同学听,以此类推。请每一组最后听到新闻的同学复述给全班听,看跟原来的新闻有没有出入。(体验在倾听的过程中,往往会使得信息发生误差、缺漏)先学:课本第八页知识短文,完成下列题目。时间为分钟。在听新闻通知等内容时,怎么样才能不会遗漏主要信息?(注意力集中,抓住与时间、地点、事情、人物有关的信息)播报和传达新闻、通知要注意哪些问题?(口齿清楚,重点突出,全面完整)后教:请学困生回答,其他同学纠正。当堂训练:请同学上台来播报新闻,再请其他同学来复述,检测听的效果。四、第二次“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导学:大声朗读课文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完成下面题目。时间为分钟。查新华字典,疏通课文中的生字词,把课文字词读准。完成资料上的“轻松预习”第一、二、三题。把课文读通顺。请朗读不好的同学读。后教:请其他同学纠正展示同学可能出现的错误。五、第三次“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导学:新闻跟其他叙事类文章在表现形式上的差别。先学:讨论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同散步在表现形式上的差别。时间为分钟。完成课后“研讨与练习一”。后教:请同学发言,说说自己的理解,其他同学补充。当堂训练:完成资料“练习吧”上的题目。六、当堂作业、基础知识运用1.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高屋建瓴()溃()退 殷()家汇 泄( )气无锡() 签()订 督()战 古宛()县二十八宿() 绥靖()()阻遏()阌()乡管辖()白崇禧()2.辨字组词获()歼()忏()荻()阡()纤()3.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高屋建瓴:锐不可当:负隅顽抗:课内片段阅读1.分析标题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回答问题.。标题表明的人物是:标题涉及的地点是:标题中最能表现我军威武气势的两个词是、标题中的“百万大军”是不是虚指?文中哪些数字可以印证?2.阅读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回答问题。文中哪些语句体现了新闻的迅速准时?找出文中议论的句子,分析其作用。文中第12句话中的“不料”一词可否删去?为什么?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理清文章的结构顺序,理解作者如此安排文章结构的原因。2.感受新闻的及时性、客观性、叙事性的特点。3.体会文章语言的真实性、准确性,感受作者的态度。4.继续练习说新闻、听新闻。【教学设想】一、出示学习目标,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二、第一次“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学习任务:学习如何播报新闻。导学:请学生先打声朗读课文,熟悉课文。模拟播音员的声音来播报第一则新闻。7分钟。先学:先自己读,再读给同学听。当堂检测:请学生上讲台模拟播音员来朗读课文。后教:学生讨论,播报该则新闻需要注意哪些问题。(语速、语调、语气等方面都要注意。)布置作业:课后找到一则篇幅合适的新闻练习播报,下节课检查。三、第二次“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学习任务:理清第一则新闻的结构,明白其作用,体会新闻的特点。导学:研读课文,运用课后“研讨与练习一”关于新闻的知识,分析课文各个部分的作用。先学,完成下面的问题。1.根据“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要素,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课文标题或导语。引导学生体验标题和导语的作用。)2.想想新闻的“电头”有什么作用。(交代报道的时间、通讯社、地点、记者。)3.新闻主体部分跟标题、导语的关系。(主体部分是对新闻事件的详细描述,标题为读者提供了主要信息。)4.理清文章的结构,分析作者这样安排顺序的原因。(中路西路东路,是按时间的顺序来安排的。)5.找出文中的新闻背景,讨论其在文中的作用。(议论分析,让读者更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也表明了作者对事情的倾向性态度。)后教:学生发表意见后兵教兵。四、当堂练习课后“研讨与练习二”第一组第一句加点词“越过”并不需要经过艰苦的努力,这与当时的战争状况不符,而第二句中的“突破”则不仅符合当时的战争状况,同时也表现了我人民解放军的英勇善战。“渡至”比“到达”更能体现“渡江”战役的特点,更符合事实。“二十四小时内即已”表现了我渡江大军推进之迅猛,进展之顺利,“共”则只能说明数字。第二组中的第二句话加点的词语不仅说明了情况,还是对敌人无情的嘲讽,第一句中的加点的词语则只能说明事情的结果,没有感情色彩,与上一句“二十一日”重复。第三组第一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语言生动形象,森林的形象,枝叶繁茂的形象,生机勃勃,富有气势。用一句话表述下列一段文字的基本信息(除标点符号外不要超过20字)莫斯科时间4月30日11时59分(北京时间30日15时59分)经过两天太空飞行后,载有人类第一位太空游客美国人蒂托和两名俄罗斯宇航员的“联盟tm-32”号飞船,与国际空间站成功对接。到达目的地后,蒂托感慨地说:“我爱太空!”今年2月,蒂托与俄罗斯航空航天局签订了赴国际空间站旅游的合同,并为此支付了两千万美元(2002年苏州市中考试卷)。阅读理解大军三十万昨日渡过长江新华社长江前线1949年4月22日2时电英勇的人民解放军21日已有大约30万人渡过长江。渡江战斗于20日午夜开始,地点在安庆、芜湖之间。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放,直取对岸。不到24小时,30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现正向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诸城进击中。人民解放军正以自己英雄式的战斗,坚决地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1.这则消息也是毛主席写的,比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早播发20小时。这则消息的导语是第话。它包括、等要素。2.文中哪些词语描述了国民党反动派防线崩溃?哪些词语描述了人民解放军的英勇善战?3.和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比较阅读,理解消息的迅速及时性特点,理解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中主体部分的详略安排。第三课时【学习目标】1.对比阅读,了解新闻的不同写法。2.感受两则新闻的不同语言风格。3.通过采访、编写新闻稿,进一步掌握新闻这一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文体。【教学设想】一、出示学习目标,明确学习任务。二、第一次“先教后学,当堂训练”通读中原我军解放南阳,与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比较阅读,完成下列任务。1.快速默读课文,概述中原各部分主要内容。(我军解放南阳;南阳的历史;南阳战事发展的进程;国民党军队的失败态势;人民解放军的胜利态势及王凌云失败的必然命运。)2.与人民解放军比较阅读,找出其不同之处。(相同之处有:分别阅读两则新闻,将两者相同的地方找出来。文体相同:都属于新闻(借此可以介绍有关新闻的文体知识)。作者相同:两则新闻的作者都是毛泽东。目的相同:鼓舞士气,指明方向,争取进一步的胜利。主旨相同: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中国革命的胜利来之不易。大背景相同:都处于解放战争的战略进攻阶段。不同之处有:具体时间不同: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写于1949年4月22日,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的前一天;中原我军解放南阳写于1948年11月5日,辽沈战役结束,淮海战役前夜。具体写法不同: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巧用对比,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英勇善战与敌军的节节败退形成对比;中原我军解放南阳妙用暗示,关于历史上南阳所发生的重要战事的介绍,点明南阳位置之重要,暗示出南阳解放的重大意义及蒋介石的暗淡前途。构思特点不同: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总括千里战线,分步叙写,多而不杂;中原我军解放南阳勾联历史与现在,纵横挥写,引而有度。语言风格不同:人民解放军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