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3课 宋明理学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ppt_第1页
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3课 宋明理学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ppt_第2页
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3课 宋明理学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ppt_第3页
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3课 宋明理学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ppt_第4页
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3课 宋明理学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3课宋明理学 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学习目标 基础认知学习思考 内容索引 深化探究核心突破 巩固练习随堂反馈 基础认知学习思考 一 三教合一1 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盛行 也在民间广为传播 儒学吸收 道教的精神 有了新的发展 同时 儒学也深深影响着佛教 道教 2 隋朝儒学家提出 三教合归儒 的主张 又称 3 唐朝统治者奉行的政策 儒学的正统地位开始受到挑战 唐朝儒学大师率先提出复兴儒学 道教 佛教 三教合一 三教并行 韩愈 思维点拨 魏晋南北朝时期 儒学的地位只是受到佛教 道教的冲击 其统治地位发生动摇 但并未失去 三教合一 的主张并不是要求 三教 合为 一教 而是主张以儒学为主 调和并吸收佛教 道教的理论 1 右图 一团和气图 粗看似一笑面弥勒佛盘腿而坐 细看却是三人合一 左为一道冠老者 右为一方巾儒士 二人各执经卷一端 团膝相接 相对微笑 弥勒佛手搭两人肩上 借用道者与儒士的五官 合成一张正面像 提示 提示趋势 三教合一 特点 儒学的包容性和中国古代文化的多元化 它体现了我国古代思想发展的什么趋势 这一趋势反映了儒学以及中国古代文化的什么特点 学习思考 二 程朱理学1 形成北宋时 儒学家融合了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 形成了以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 理学 佛道 理 2 代表人物及主张 天理 存天理 3 影响 1 程朱理学成为南宋以后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 有力地维护了封建专制统治 2 朱熹编著的 四书章句集注 成为后世依据的教科书 朱熹的学术思想还传及日本 朝鲜乃至欧洲 在朝鲜和日本形成 朱子学 学派 官方哲学 科举考试 误区警示 格物致知 和我们通常所说的 实践出真知 意思不同 格物致知 认为 理 是先天存在的 接触世间万事万物是为了加深对 理 的体验和理解 实践出真知 是在实践的基础上得出事物发展的规律 即 真知 并不是先天存在的 而是在实践的基础上总结出来的 2 程朱理学的主要思想主张有哪些 提示 提示主要思想 世界观与伦理观 理 是世界的本原 理气论 天理与伦理道德直接联系 人性论 存天理 灭人欲 方法论 知识 道德与天理联系 通过 格物致知 把握 理 学习思考 三 陆王心学1 主张 心 致良知 2 影响 1 明朝中期以后 得到广泛传播 2 宋明理学对中国社会政治 文化教育以及伦理道德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陆王心学 误区警示心学也属于理学 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争论是理学内部的分歧 两者最大的差异在于求 理 的方法不同 3 陆王心学 中的 陆王 是指谁 他们的主要思想有哪些 提示 提示 陆王 分别指陆九渊 王阳明 思想 陆九渊提出 心即理 进行内心的反省 王阳明提出 心外无物 心外无理 主张 致良知 和 知行合一 学习思考 深化探究核心突破 主题一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比较 答案 1 对 理 的认识史料程朱坚认一草一木皆有理 不仅如此 程朱以为须穷究事物内在之理 其说乃不免以物为外在 析心与理为二 王阳明认为其结果是心必将丧失其方向与动力 阳明说 如其理外在于心 则亲没之后 吾心即无孝之理及孝亲之心 陈荣捷 中国哲学文献选编 问题思考 在对 理 的认识上 程朱与王阳明有何不同 有本质的区别吗 答案不同 程朱认为 理 是宇宙万物的本原 是客观存在的 是一种客观唯心主义 王阳明认为 心外无物 心外无理 理在心中 是一种主观唯心主义 有无本质区别 没有本质区别 二者都承认 理 的存在 都为封建统治服务 2 求 理 的方法史料朱熹认为 一事不穷 则阙了一事道理 一物不格 则阙了一物道理 王阳明认为 心即理 知行合一 致良知 为圣教第一要义 教你读史 反映了朱熹格物致知的主张 意思是说穷究事物原理 从而获得知识 良知 是指在于人心中的天理 是人所固有的善性 问题思考 据史料说明朱熹和王阳明关于贯通明理的途径有何差别 答案朱熹主张格物致知 即通过实践 学习明事理 王阳明主张致良知 即通过自我反思 内心感悟 致良知 答案 史论总结 比较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 答案吸收了佛道思想 带有明显的佛道化的特点 强调以伦理道德为思想核心 儒学进一步思辨化 儒学成为哲学理论体系 主题二宋明理学的特点与影响 答案 1 特点史料理学家们一方面借鉴佛教和道教在哲学本体论方面的成果 另一方面在传统儒学中寻找能够用来构筑哲学形而上学的因素 传统儒学由理学家们的改造 道德信条式的理论体系终于变成以哲学形而上学作基础的哲学理论体系 赵志霞 浅谈宋明理学在儒学发展中的地位 问题思考 据史料 分析宋明理学有何特点 2 影响史料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宋 文天祥粉身碎骨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明 于谦海纳百川 有容乃大 壁立千仞 无欲则刚 清 林则徐 教你读史 史料中 留取丹心照汗青 和 要留清白在人间 以及 有容乃大 无欲则刚 等诗句反映了理学的积极影响 问题思考 据史料 归纳概括理学的积极影响 答案崇尚道德 气节 强调自我约束 发奋立志 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感 答案 史论总结 宋明理学的特点 1 儒学进一步思辨化 与先秦 汉唐儒学不同 宋明理学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其思辨性 传统儒学改造成为哲学理论体系 2 更加强调伦理道德为思想核心 理学所强调的天理 实质上也就是儒学的伦理道德学说 无论是理学的本体论 人性论 存理灭欲 或 存心灭欲 的修养论 格物 或 格心 的认识论 都以伦理道德为核心内容 3 更多地吸收了佛道因素 宋明理学吸收 借鉴佛教与道教的形而上学 把佛道的禁欲主义思想吸收进来 把它作为理学的核心思想 提出了 存天理 灭人欲 的道德主张 记知识纲要 课堂小结 背核心术语 1 北宋 二程 开创了理学 朱熹建立了理学体系 陆王心学推进了理学新的发展 2 程朱理学认为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 强调 存天理 灭人欲 陆王心学认为 心是万物的本原 心就是理 强调内心的修养 3 宋明时期理学的出现与走向成熟 对中国社会政治 文化教育以及伦理道德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巩固练习随堂反馈 答案 解析 1 2017 南宁高二检测 北宋理学家 二程 说 天下之物 皆可以照理 有物必有则 一物统有一理 这表明 理 是a 超时空的 完满的精神实体b 世界万物的总根源c 自然和社会的最高法则d 封建伦理道德之总称 解析从题干中 有物必有则 可以看出 理是一种法则 是自然和社会的最高法则 故c正确 其他选项与材料信息不符 1 2 3 4 答案 解析 2 钱穆先生认为 朱子之所谓理 同时即兼包有伦理与科学之两方面 下列朱熹的观点中最有可能体现 理 有 科学 之含义的是a 仁 是道德价值的终极源泉b 通过 格物 获得知识c 三纲五常 是道德的价值内涵d 正君心 才能平天下 解析本题可用排除法 a c d三项均未体现 科学 的含义 可排除 格物致知 即通过探究万物来获得知识 最终达到掌握天理的目的 虽然在主观上 格物致知 不求科学之真 但在客观上 格物致知 的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性 1 2 3 4 3 今日良知见在如此 只随今日所知扩充到底 明日良知又有开悟 便从明日所知扩充到底 下列思想主张与上述言论出自同一思想家的是a 天人感应 b 格物致知 c 经世致用 d 知行合一 答案 解析 解析材料的意思是人们的行动是随着思想的变化而变化的 体现的思想是 知行合一 故d项符合题意 a b c三项均与题干材料无关 1 2 3 4 4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尝谓三教之大 其不可遗也 行五常 正三纲 得人伦之大体 儒有焉 绝圣弃智 守雌保弱 道有焉 自因克果 反妄归真 俾千变万态 复乎心性 释有焉 宋 智圆材料二所谓致知在格物者 言欲致吾之知 在即物而穷其理也 盖人心之灵莫不有知 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 惟于理有未穷 故其知有不尽也 大学章句 材料三王阳明 夫人者 天地之心 天地万物 本吾一体者也 生民之困苦荼毒 孰非疾痛之切于吾身者乎 不知吾身之疾痛 无是非之心者也 是非之心 不虑而知 不学而能 所谓良知也 1 2 3 4 请回答 1 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现象 对儒学的发展有何影响 答案现象 三教合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