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刀万剐始成佛.doc_第1页
千刀万剐始成佛.doc_第2页
千刀万剐始成佛.doc_第3页
千刀万剐始成佛.doc_第4页
千刀万剐始成佛.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洛阳,千刀万剐始成佛 一 一个偶然的瞬间,在网页上看到一首咏叹洛阳龙门石窟的诗句:“千刀万剐始成佛,造像窟中别样多,香火经年无一语,悲欢总把世人磨。” 这四句诗浅显易懂,说的是龙门石窟艺术形成的艰辛和周折,展现的是石窟文化的沧桑和厚重。“千刀万剐始成佛”这句诗,来源于民间流传的一个故事。说是某寺庙有个雕刻得栩栩如生的高大石佛,每天朝拜者无数,香烟缭绕,钟磬长鸣,名声远播。寺庙下的石阶看到这里心里很不平衡,因石阶与石佛所用之石材相同,为同一山上的同一块大石雕凿而成,凭什么石佛如此受人景仰崇敬膜拜,而石阶却要天天倍受践踏磨擦和风刀霜剑?于是石阶向石佛鸣不平。面对石阶的狂呼乱叫,石佛微微一笑说:你和我虽是“一母所生”,可是你身上经过多少刀锋斧斫,不过只是六面七、八刀而已,而我呢,由石块变成石佛,哪个部位不经过止千刀万剐?千刀万剐后还要惨遭打磨刨光之苦,直至改头换面、脱胎换骨,那可是等于人间的凌迟之刑呀!不受这样的苦,哪能立地成佛做祖啊!于是,石阶明白了一个道理:梅花香自苦寒来,千刀万剐始成佛! 其实,对一个城市来说,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洛阳,作为中国八大古都之一,作为一个有着4000多年的文明史、3000多年的建城史、1600多年建都史的城市,经历过的大小战争不计其数,文明的温柔背后,有着太多的血腥史实。翻阅浩瀚的中华史,战乱兵灾、旱蝗水涝、人祸争斗,几乎每一场骇人听闻的天灾人祸都要波及洛阳。 于是,我便想起洛阳历史上的那几场熊熊大火。那几场一烧起来就是十天半月、火光连天、狼烟蔽日的大火,那几场把洛阳烧得十室九空、面目全非的大火,那几场把洛阳烧得撕心裂肺、焦头烂额的大火。 二 最使洛阳人谈火色变的,要数董卓放的那把火。那恐怕是洛阳历史上毁损最惨烈、破坏最严重的一场大火。 东汉初平元年(190年),董卓挟天子迁都长安,并驱使洛阳上百万人口一并西迁。董卓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真正的军阀,是一个地道的杀人不眨眼的屠夫。这样的一个恶魔,离开洛阳时自然不会把这个城市完整地留给他的对手,在报复心理的恶性发作下,董卓“临行,教诸门放火,焚烧居民房屋,并放火烧宗庙宫府。南北两宫,火焰相接;长乐宫廷,尽为焦土”。等到孙坚逼进洛阳时,“遥望火焰冲天,黑烟铺地,二三百里,并无鸡犬人烟”。后来曹操提起此事,也是感伤不已。“旧土人民,死丧略尽,国中终日行,不见所识,使吾凄怆伤怀。” 这场大火,火借风势,风助火威,整整烧了一个多月,风魔挟裹火魔呼嚎着,烧得洛阳周围二百里内尽成瓦砾。东汉一国之都,蔚然王气的洛阳,几十万户、上百万人口的城市,大火过后,只残留数百户人家。传承了400年的大汉王朝也因这场大火而宣告寿终正寝。 在董卓烧毁放火120年后,度尽劫波的洛阳,刚刚得到苟延残喘的洛阳,刚刚有了浴火重生的生机,就迎来了又一场大火。这便是在西晋“永嘉之乱”中刘曜、王弥放的那把火,沧桑洛阳不得不再次遭受战火洗礼。 西晋永嘉五年(311年),匈奴贵族汉主刘聪当皇帝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进攻洛阳。在其号令下,手下大将刘曜、王弥、石勒三路大军各率人马向洛阳开来。攻破洛阳后,王弥、刘曜将宫中珍宝抢劫一空,刘曜还挖开晋帝王陵墓,将墓中珍宝席卷一空。残杀包括晋怀帝在内的晋官民三万余人,那些暴徒将死尸堆积在洛水之北,以为“京观”。.杀人之后,接着便是放火。于是,一把大火将洛阳城化为灰烬,首都洛阳再次成为一座空城,造成历史上又一次人类的惨剧。当石勒率军开进洛阳时,还以为走错了地方。堂堂京师,处处是焦土废墟,破砖烂瓦,房倒屋塌,尸首遍地,乌鸦成群,野狗出没。这把火,把又一个王朝西晋烧得一命呜呼。这就是史上有名的“永嘉之祸”。 随后,在洛阳几千年的建城史上,又先后经历了唐代“安史之乱”中安禄山、史思明的大火焚烧、明末农民起义军首领李自成的大火焚烧以及日本侵略者侵华期间的大火焚烧等烈火摧毁。 自夏商周三代起,一直到隋唐时期,洛阳所处的河洛地区均为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安史之乱”中,叛军和回纥兵对洛阳的焚杀抢掠,使洛阳开始走向衰落,中国政治经济文化重心也开始转移。李自成对洛阳的焚烧,是在崇祯十三年对洛阳永宁屠城之后展开的。学者綦彦臣对李自成的杀人放火有过一个精辟的比喻:与一般只追求杀人快感的暴徒不同,李自成是既杀人又放火。更像一个女人,高潮持续的时间很长,而且还有第二次高潮。经过李自成的一番折腾,洛阳更是雪上加霜,使得洛阳地区在清初几乎成了无人区,政府不得不从其他地区迁入人口。洛阳民俗博物馆留有几只彩色的石狮子,是李自成到攻陷洛阳后,杀福王、火烧福王府后仅存的遗物。据说,在1944年日本占领洛阳后,要把这些石狮子运回日本,被洛阳人藏埋于地下,直到八十年代旧城改造的时候才重建天日。日本人一怒之下,再次焚毁洛阳城。到此时,已没有人记得洛阳城被烧了多少遍。房屋烧了再建,城墙毁了重修,人口少了再添。尽管走在那些残垣断壁上,仿佛还能听到大火发出的噼噼啪啪的声音和夹杂着人们的哭喊声、嚎叫声,但“曾经沧海难为水”,好像一切都麻木了,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三 杀人后再放火,对于那些歹徒或暴君来说,或是为了报复,或是为了得到一丝快感,从而使中国战争文化的残酷性高居世界之首。洛阳的那几场大火,除了造成每次给洛阳躯体上的伤害外,最歹毒的还是心灵上的创伤和文化上的毁灭。 董卓的那场大火除了导致洛阳十室九空、面目全非外,最要命的是烧掉了汉王朝的煌煌文化。那场大火既是一场战乱,更是一场文化浩劫。据说,董卓和他的将士们都看不上眼的就是大汉皇家图书馆和太学里汗牛充栋的典籍。董卓把这些竹简和丝帛作为制作火把的好材料,他的士兵还作了发挥,将大批的帛书当作车棚和口袋。这些典籍是大汉最值得骄傲的宝藏,在秦始皇用大火和酷刑扫荡文化之后,大汉开国初期的帝王们一点一滴地从民间将五经六艺以及诸子百家之言收至中央,又网络博士,招收弟子,研读经典,培育出一门门的学问。财富可以迅速地复制,而文化则逝者如斯。当初光武皇帝定都洛阳时,用马车从关中长安以及全国各地往洛阳运送典籍,共计两千辆次。董卓一把火,使得大汉最为深远的立国根基毁于一旦。以后的王朝,只能将从民间收集到的古文写本的五经立为官学,而大汉发展出的熔天地人为一炉的博大而实用的古今经学,至今都寻不出个真面目了。司徒王允立在太学里的石经,也被焚烧太学的大火烤焦、发脆,在一阵大雨之后,轰然裂断,纷纷倒塌。 “永嘉之乱”的那场火,也不仅仅是将宫庙官府焚烧殆尽,除了生灵涂炭外,文化学术也遭到巨大的摧残。隋书经籍志哀叹道:“惠、怀之乱,京华荡覆,渠阁文籍,靡有孑遗。”以经学为例,汉魏以来发展迅速并处于主流地位的经学典籍多亡于是时。尚书不但欧阳经、大小夏侯之学尽失,而且出自孔壁的古文十六篇亦不传。阎若璩也认为,诸经大多亡于此役,伪书即成于此时,而且学术人才也损失巨大,晋书荀崧传曰:“自丧乱以来,儒学尤寡,今处学则缺朝廷之秀,仕朝则废儒学之俊。”“永嘉之祸”后,玄学的兴起与之尤为密切.经学典籍大规模的焚毁,使治学者无典籍以为据,皆陷入清谈。 大火烧过洛阳,残垣断壁之下,是厚重的历史给洛阳留下的大量大型遗址。人们耳熟能详的如:二里头遗址、偃师商城遗址、东周王城遗址、汉魏故城遗址、隋唐洛阳城遗址、邙山帝王陵等等。在国家规划的全国100处大型遗址保护名单中,洛阳独占6席。凭借这一点,洛阳的大遗址保护工程便成为中国“十一五”期间大遗址保护的重点工程。 四 公元676年,卢舍那佛像龛在唐高宗皇帝下旨意建成后,一千多年来,尽管洛阳仍不停地遭受着战争摧残和战火创伤,但伊阙边的那尊巨大的卢舍那佛像,却永远以丰满圆润的面相,宛若新月的双眉,宁静含蓄的明目,庄严又不失慈祥的神态,带着永恒的微笑,面对着世人。这尊大佛,不仅是龙门石窟的代表,也成了古都洛阳的一张不可替代的名片。 佛教徒认为,佛是人天之师,其智慧、人格、道德以及其他各方面都是完美的、圆满的、至高无上的。度尽劫波的洛阳,不仅留下了龙门石窟这样的世界文化遗产,也让洛阳这座城市越来越有了佛性。这种佛性的具体体现,就在洛阳的那种包容性极强的文化品格里面。 站在历史的天空下,尽管那一次次震天撼地的大火烧得洛阳遍体鳞伤,成为我们心中永远的痛,但随着历史车轮的滚滚划过,随着一轮晓月向天边淡去,硝烟和战火也在不断地沉淀灰色的天光,沉淀出一种精神,一种态度,一种传统,一种内在的存在方式。使洛阳重现点燃文明的火炬,用疮痍的苦艾,掩埋大地最后的忧伤,重新在大火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