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5 古诗词五首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理脉络:1、作者及背景刘禹锡(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洛阳(现在属河南省)人,自言系出中山(现在河北省定州市)。贞元进士,又登博学宏词科。授监察御史,参加王叔文集团,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失败后,贬朗州司马,迁连州刺史。后以裴度力荐,任太子宾客,加检校礼部尚书,世称对宾客。和柳宗元交谊很深,人称“刘柳”,晚年与白居易唱和甚多,并称“刘白”。其诗通俗清新,善用比兴寄托手法。竹枝词杨柳枝词和插田歌等组诗,富有民歌特色,为唐诗中别开生面之作。为文长于说理。又通医学。重要哲学著作无论三篇,提出“大与人交相胜”“还相用”的学说。认为自然的职能在于“生万物”,人的职能在于“治万物”,驳斥了当时的“因果报应”论和“天人感应”说。还提出任何事物都不能“逃乎数而越乎势”的命题。后期对佛教思想表现了妥协。有刘梦得文集。代表作:陋室铭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是古代酬赠诗中的名篇。唐敬宗宝历二年(),诗人罢和州刺史,回归洛阳,途经扬州,与罢苏州刺史的白居易相会。在酒席上,白居易吟诗醉赠刘二十八使君相赠。在诗中,白居易对刘禹锡被贬谪的遭遇,表示了同情和不平。于是刘禹锡写了此诗回赠白居易。2、内容梳理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这是古代酬赠诗中的名篇。刘禹锡写了此诗回赠白居易。诗作中,刘禹锡首先紧承白诗末联“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之句,对自己被贬谪、遭弃置的境遇,表达了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然后写自己归来的感触:老友已逝,只有无尽的怀念之情,人事全非,自己恍若隔世之人。无限悲痛怅惘之情,不禁油然而生。诗人于是推开一步,沉舟侧畔,千帆竞发;病树前头,万木争春。一洗伤感低沉情调,尽显慷慨激昂气概。末联点明酬赠题意,既是对友人关怀的感谢,也是和友人共勉,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全诗感情真挚,沉郁中见豪放,不仅反映了深刻的人生哲理,也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3、结构图解 首联:回顾贬谪生活酬乐天扬州 颔联:感慨世间变迁 坚定乐观初逢席上见赠 颈联:预示发展前景 豁达进取 尾联:与友乐观共勉学方法:【例】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1、下列对诗中相关词语解说有误的一项是()。、“酬”是酬答的意思,“二十三年”指白居易于唐顺宗永贞元年(年)九月被贬,到唐敬宗宝历二年(年)被召回,前后近二十三年,“弃置”指被贬谪。 、“闻笛赋”指晋朝的向秀所作的思旧赋,诗人用这个典故,是为了怀念被贬害的朋友。、“烂柯人”指晋朝人王质。诗人用这个典故是表达人世沧桑之感。 、“听君”中的“君”是指唐代诗人白居易,字乐天;“歌一曲”指白居易所作的醉后赠刘二十八使君。2、说说“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意思以及所蕴含的哲理(或新意)。_【分析】1、是对诗中的词语的理解 2、考查对诗中名句的蕴含意的理解【解答】1、 2、沉没的船只旁边有成千上万的船只驶过,枯死的树木前头有千千万万树木欣欣向荣。事物总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新生事物以其旺盛的生命力,必将取代旧事物。【总结】这首酬答诗,除用典故外,还用景物描写,表达人生哲理,做到景、情、理三结合。诗人以“沉舟”、“病树”比喻自己,初看似乎惆怅,细读却达观。表现出豁达的胸怀。二十三年的贬谪生活并没使他消沉、颓唐。正像诗人在另外的诗中所写的“莫道桑榆晚,为霞犹满天”。他这颗病树仍然要重添精神,迎上春光。因为这两句诗形象生动,至今仍常常被引用,并赋予它以新的意义,说明新事物必将取代就事物。打基础:1、本诗选自_,作者_,_朝人,“酬”,这里是_的意思。2、请用原文语句回答问题。(1)本诗中用典的语句是_,_。(2)诗中的千古名句是_,_。3、本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测水平: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1、这首诗感情浓郁,但前后基调不同,前四句_,后四句_,前后形成鲜明对比。2、请描述“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所展现出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_拓眼界:阅读下面诗句回答问题无 题李商隐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身无彩凤双飞翼,_。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1、诗中画线处应填的一句是:_。2、颔联两句是千古名句,用来比喻:_。 3、说说这首诗的主题:_。赤 壁理脉络:1、作者及背景杜牧(约),唐代诗人,文学家。字牧之,京兆万年(现在陕西省西安市)人。杜佑孙。太和进士,曾为江西观察使、宣歙观察使沈传师和淮南节度使牛僧孺的幕僚,历任监察御史,黄、池、睦诸州刺史,后人为司勋员外郎,官终中书舍人。以济世之才自负,曾注曹操所定孙子兵法十三篇。感于藩镇跋扈和吐蕃、回纥贵族的攻掠,诗文中多指陈及讽谕时政之作。写景抒情的小诗,多清俊生动。少数以纵酒押妓为题材的诗篇则流于颓废。其诗在晚唐成就颇高,后人称杜甫为“老杜”,称牧为“小杜”。阿房宫赋亦颇有名。杜牧的文学创作有多方面的成就,诗、赋、古文都足以名家。他主张凡为文以意为主,以气为辅,以辞采章句为之兵卫,对作品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有比较正确的理解。并能吸收、融化前人的长处,以形成自己特殊的风貌。在诗歌创作上,杜牧与晚唐另一位杰出的诗人李商隐齐名,并称“小李杜”。他的古体诗受杜甫、韩愈的影响,题材广阔,笔力峭健。他的近体诗则以文词清丽、情韵跌宕见长。有樊川文集。赤壁是诗人任黄州刺史时所作。赤壁是东汉末年周瑜大败曹操的地方,在今湖北蒲圻西北长江南岸。杜牧所咏的赤壁并非三国时孙、曹大战的地方,而是湖北黄冈的赤鼻矶。所以说此诗虽为咏史诗,其实是作者借题发挥,借以抒发自己的感慨。2、内容梳理赤壁这是一篇怀古咏史名作,诗人借一把沉沙的折戟发表了独特而戏谑的议论,诗中隐寓“时无英雄,遂使竖子成名”的慨叹。赤壁是东汉末年周瑜大败曹操的地方,在今湖北赤壁市长江南岸。但杜牧所咏之赤壁并非此处,而是湖北黄冈的赤鼻矶,所以说杜牧此诗虽为咏史诗,其实也是借题发挥。前两句写兴感之由,后两句发议论感慨。作者并不从正面写赤壁之战的过程及其在政治上的后果,而是反说其事,并以两位美女的命运来反映赤壁之战对东吴政治军事形势的重大影响。二乔的命运在这里形象地代表了东吴的命运,以小见大,深刻警策。3、结构图解 折戟 兴感之由 磨洗赤壁 以小 非凡的史识 (咏史诗) 见大 豪爽的气度 东风 借题发挥 二乔学方法:【例1】说说你对“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两句诗的理解【分析】诗句的意思是:倘若东风不来,周瑜怎么能借东风火烧曹操八十万水军而大获全胜呢?三国大局不定,想必曹操两年后在邺都(今河北临漳县)建造铜雀台广罗天下名姬的时候,东吴美人大乔(孙策夫人)和小乔(周瑜夫人)可能就深锁铜雀,春恨无限了。东风,指火烧赤壁的事。铜雀,台名,曹操所建,上居姬妾歌伎,是曹操暮年行乐的地方。二乔,指江东乔公的两个女儿,都是东吴的美女,大乔是孙策(孙权兄)之妻,小乔是周瑜之妻。这两句发议论感慨,对前朝人物和事件的感叹。意思是说,如果不是东风给了周瑜以方便,取得胜利的就可能是曹操,历史将要重写。作者并不从正面写赤壁之战的过程及其在政治上的后果,而是反说其事,并以两位美女的命运来反映赤壁之战对东吴政治军事形势的重大影响。二乔的命运在这里形象地代表了东吴的命运,以小见大,深刻警策。【解答】如果不是东风给了周瑜以方便,取得胜利的就可能是曹操,历史将要重写。【总结】诗词赏析一般按两步进行,一要对赏析的内容有正确的理解,二要结合赏析内容的背景品味、分析其妙处(意境美、修辞美、手法美)打基础:、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折戟() 铁未销() 干戈() 寥落() 飘絮()2、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B、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C、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D、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3、本诗选自_,作者_,_朝人。4、本诗中用典的语句是_,_。5、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测水平: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赤壁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1、这是一首咏史诗。诗人借“_”这件古物引出对前朝人物和事迹的感叹,抒发了_之情。2、如果把诗歌最后一句“铜雀春深锁二乔”改为“国破人亡在此朝”好不好?为什么?拓眼界: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枣花)苏 轼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缫车,牛衣古柳卖黄瓜。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1、从诗文的描写来看作者身处什么环境? 2、作者当时正做太守,从诗中可以看出作者一种什么样的性格? 过零丁洋理脉络:1、作者及背景文天祥(),初名云孙,字天祥,改字宋瑞,又字履善,号文山,吉安(今江西县名)人。宋理宗宝佑四年()考取进士第一名。历任湖南提刑,知赣州。恭帝德佑元年()元兵渡江,文天祥起兵勤王。临安危急,奉命至元营议和,因坚决抗争被扣留,后冒险脱逃,拥立益王赵罡,至福建募集将士,进兵江西,恢复州县多处。后兵败被俘至元大都,终以不屈被害。封信国公。作品有文山先生全集 过零丁洋是文天祥的代表作,作于作者被俘后第二年正月过零丁洋时。后来元军统帅张弘范再逼他写信招降南宋在海上抵抗的将领张世杰等人,文天祥出此诗以明志节。2、内容梳理过零丁洋此诗是文天祥的代表作,作于作者被俘后第二年正月过零丁洋时。后来元军统帅张弘范再逼他写信招降南宋在海上抵抗的将领张世杰等人,文天祥出此诗以明志节。诗歌首联写了个人和国家的两件大事:一是在他21岁时,明经入仕,因科举而走入仕途;二是在国家危急存亡关头,起兵勤王抗元。第二联写国家山河破碎,局势危急,个人命运也动荡不安,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紧密相连,历经艰辛危苦。第三联上句追忆当年兵败福建时,忧念国事的心情,下句写目前不幸被俘的孤独处境。诗歌很巧妙地借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写出了形势的险恶和境况的危苦。最后一联,直抒胸臆,表明自己以死明志的决心,是千古传诵的名句。全诗概括了作者一生中的重大事件,熔叙事和抒情言志为一炉,慷慨悲凉,感人至深。3、结构图解 首联明经入仕 积极抗元 颔联国家分裂 命运坎坷(比喻) 舍生取义 过零丁洋 颈联形势险恶 境况危苦(对仗) 视死如归 尾联直抒胸臆 以死明志 主旨学方法:【例1】从体裁上看,过零丁洋是一首_诗,韵脚有_。【分析】本题意在引导我们对律诗的韵律进行了解,明确韵脚。【解答】律 星 萍 丁 青【总结】准确掌握有关韵律、韵脚的知识。【例2】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过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1)、过零丁洋的作者是_南宋著名的抗元英雄。(2)、解释加点词含义。A寥落 B 丹心 C汗青(3)、“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4)颈联有怎样的写作特色?【分析】(1)准确记忆作家作品(2)古诗中词语的解释要具体语言环境具体分析。(3)这两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风飘絮”“雨打萍”分别用来比喻国势危亡、自己的坎坷经历,形象生动,感染力强。(4)“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对仗工整,自然天成,而且以地形的险恶来暗示诗人处境的艰危,表现过去的惶恐和眼前的零丁,真是妙手偶得的佳句。【解答】(1)文天祥(2)A、寥落:荒凉冷落。 B 、丹心,红心,比喻忠心。C 、 汗青,古代在竹简上写字,先以火炙烤竹片,以防虫蛀。因竹片水分蒸发如汗,故称书简为汗青。这里特指史册。(3)比喻,表达了作者强烈的忧国忧民意识,是他爱国之情的自然流露。(4)巧用地名表达双关的语义,表达作者特殊的心境。渲染出作者抗原失败后惶恐不安的心态、孤苦无依的感叹。【总结】古诗文鉴赏,朗诵、理解是基础;了解诗歌的作者、写作背景,从而联想诗的意境,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是鉴赏的难点;而感受诗的语言的形象性、生动性、凝练性和强烈的感染力是鉴赏的重点。古诗文的鉴赏必须抓住鉴赏的基点、重点和难点进行。打基础:1、说说下列句子中词语的意思。辛苦遭逢起一经(遭逢: )山河破碎风飘絮(风飘絮: )零丁洋里叹零丁(零丁: )留取丹心照汗青(汗青: )2、请用原文语句回答问题。(1)诗中最负盛名的句子是:_,_。(2)运用比喻修辞的句子是:_,_。3、说说你对下面诗句的理解。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4、本文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测水平: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过零丁洋文天祥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1、从该诗所写的内容看,这首诗属于()A、状物诗B、述志诗C、叙事诗D、写景诗2、“辛苦遭逢起一经”中“一经”指的是: 3、用你自己的话描述“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的打萍”所反映的国家和作者个人的境遇。4、反复诵读诗中具有丰富内涵的画线句,写出它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5、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一二句诗人回顾平生,但限于篇幅,在写法上是举出科举入仕和大战告捷一首一尾两件事以概其馀。B、三四句承上从国家和个人两个方面,继续抒写事态的发展和深沉的忧愤。这一联对仗工整,比喻贴切,真实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和诗人的遭遇。C、五六句喟叹更深,以遭遇中的典型事件,再度展示诗人因国家覆灭和己遭危难而颤栗的痛苦心灵。D、末二句则是身陷敌手的诗人对自身命运的一种毫不犹豫的选择。这使得前面的感慨、遗恨平添了一种悲壮激昂的力量和底气,表现出独特的崇高美。6、千百年来,人们对文天祥以死殉国的壮举一直称赞有加。可今天也有少数人认为此举太不明智,太不聪明。他们的理由是:蝼蚁尚且偷生,何况人乎?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良禽择佳木而栖,既然元胜,就应投降。你同意这些人的观点吗?为什么?拓眼界: 从军行 (唐)王昌龄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1、第一句写景对于诗歌所描写的战事起了什么作用?2、请设想“红旗半卷”是怎样的景象,作者描写这个景象意在表现什么?3、这首诗的前两句和后两句之间是一个转折,分析前后内容的不同。4、这首诗给读者很多联想和想象的空间,说说下面两句描写提供了让读者怎样的联想和想象的余地?(1)从“红旗半卷出辕门”可以想象到(2)从“已报生擒吐谷浑”可以想象到5、对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大漠风尘,红旗半卷,前两句描写了唐军乘夜色出征时迅猛、凌厉的声威。B、前军夜战,生擒敌酋,后两句表现了唐军的勇猛善战。C、诗中正面描写了后续部队,对战果辉煌的前锋部队只从侧面带出。D、诗中的气氛渲染和侧面描写,给读者提供了广阔的联想和想象空间。水调歌头理脉络:1、作者及背景苏轼()北宋大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苏洵,弟苏辙和称“三苏”。嘉裿进士。因反对王安石新法,以作诗“谤讪朝廷”罪贬满黄州。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出知杭州、颖州,官至礼部尚书。后又贬谪惠州、儋州。卒后追溢文忠。学识渊博,喜奖励后进。苏东坡在政治上恪守传统礼法,而又有改 革弊政的抱负,故在仕途上多经坎坷。他性格豪迈,诗词汪洋恣肆,清新豪健,开创豪放一派。他心胸坦荡,在书法上虽取法古人,却又能自创新意,充满了天真烂漫的趣味。同时,他善绘画,喜作枯木怪石。苏东坡自称平生有三不如人的事隋,即喝酒,下棋及唱曲子,但他的诗文、书、画却名垂后世。其文明朗畅达,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清新蒙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少数诗篇也能反映民间疾苦,指责统治者的奢侈骄纵。但也有些作品表现出保守的政治观点和消极情绪。词具豪放风格,对后代很有影响。擅长行、楷书,取法李邕、徐浩、颜真卿、杨凝式,并上溯晋、宋请名家,而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并称“宋四家”。能画竹,学文同,也喜作枯水怪石。论画主张神似。诗文有东坡七集等。存世书迹有答谢民师论文帖、赤壁赋、黄州寒食诗帖等。画迹有竹石图等。水调歌头作于丙辰年,即宋神宗熙宁九年(),此时作者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太守任上,政治上失意,与弟苏辙也已七年不见。中秋对月,心情抑郁惆怅,怀念手足兄弟。2、内容梳理水调歌头这首词是咏中秋最著名的作品之一,千百年来脍炙人口,流传广泛。词的上片极写作者在“天上”、“人间”的徘徊、矛盾,下片写对月怀人,以积极乐观的旷达情怀作结。“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中秋夜,月自然是主角,苏轼之问,陡然发之,把作者对宇宙和人生的疑惑端了出来,也显露出词人对明月的赞美和向往。紧承这一问,又有了下一问:“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对宇宙和人生的哲理思考更进了一步,对明月的赞美向往之情,也更深了一层。因为在作者看来,也许那美好皎洁的月亮,才是自己精神的家园。然而真要弃绝人世,飘然仙去,词人又有些犹豫了,而终不忍弃绝人世:“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飞天探月,出尘之思,终于让位于对人间生活的热爱。下片紧承上片最后两句的入世情怀和月色描写,仍然写月,写月光的移动和月下的不眠之人。“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这一问,转入了抒发怀人之情。好像是对月有怨怼之意,其实是写亲人不能团聚的惆怅。“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宕开一笔来说,表现了词人由心中有所郁结,到心胸开阔,作达观之想的心理变化。最后,水到渠成地唱出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放达宽慰之语。全词乐观旷达的情怀和深邃的哲理趣味,在行云流水般的语言和美妙的意境中,自然呈现出来。3、结构图解 望月问天(写景) 上片 想象:明月 宫阙 水调歌头 借景抒情 情景交融 圆月衬托离情 怀人问月(抒情) 下片 联想:月圆 人圆 议论升华 富有哲理学方法:【例1】思念之情,亘古不变,千百年来为人们所传唱。潇潇夜雨中,李商隐客居寂寞,倚窗伫立,将相思之情转化为了重逢的希冀:“_,_。”夜雨寄北明月清辉夜,苏东坡把酒临风,缓歌徐吟,唱出了对亲人的思念,也唱出了对天下人的祝福:“_,_。”水调歌头【分析】根据题干中提示语,寻找相应句子,并默写出来。【解答】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总结】培养对古诗文的理解鉴赏能力。打基础:1、给加点的字词注音。(6分) (1)婵娟( ) (2)宫阙( ) (3)绮户( ) (4)琼楼( ) 2、解释下列加点的字。(8分) (1)把酒问青天 ( ) (2)低绮户 ( ) (3)乘风归去 ( )(4)弄清影 ( ) (5)何似在人间 ( ) (6)千里共婵娟 ( )3、翻译句子。(6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4、请用原文语句来回答问题。(1)“此事古难全”中“此”指代的内容是:(2)词中的千古名句是: 5、本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怎样的?测水平:阅读下列文段,回答文后问题。水调歌头苏 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1、苏轼,_代杰出的_家,号_。他与父亲_,弟弟_合称为“三苏”。他们父子三人与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曾巩,被后人誉称为“_”。2、结合语境,解释文中加横线的词语。(1)琼楼玉宇:(2)弄清影:3、这首词中表现作者健康乐观的情绪和美好愿望的句子是_,它的含义是_,在词中,这句词是对_说的,后来被人们广泛引用,表达了_。4、翻译词句。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5、这首词的上阙写_,下阙写_。6、词也要押韵,请把这首词的韵脚写出来:_。7、用“/”划分下列词句的节奏。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拓眼界:青玉案 元夕辛弃疾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风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注:星,比喻灯。风箫,箫的美称。玉壶,比喻月亮。鱼龙,指鱼形、龙形的灯。蛾儿、雪柳、黄金缕,指女人的装饰。暗香,指美人。他,即她。古时他她不分,通用。1、这首词的“青玉案”是_;“元夕”是正月十五日,也是这首词的_。2、“花千树”描绘五光十色的彩灯缀满街巷,好像一夜之间被春风吹开的千树繁花一样。这是化用唐朝诗人岑参的“_,_”。3、翻译词句。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4、这首词的作者辛弃疾,字_,号_,是_代著名爱国词人。我们还学过他另一首词:_。5、这首词的上阙写_,下阙写_。6、这首词的中心思想: 7、写下这首词的韵脚:8、用“/”来划分下面词句的节奏。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山坡羊 潼关怀古理脉络:1、作者及背景张养浩(),字希孟,号云庄,又称齐东野人。山东历城人。历任县尹、监察御史、礼部尚书、监察御史等职。以直言敢谏著称。至治元年(),因上疏谏元夕放灯得罪辞官,隐居故乡。至顺二年(),追封滨国公,谥文忠,后人尊称为张文忠公。作为元散曲中豪放派的主要作家,张养浩的散曲在思想上和艺术上都达到了很高的成就。同时,在众多的散曲作家当中,他的作品又表现出很多与众不同的特质,展示着他复杂而微妙的心境,抒发他独到的感受。他的散曲集名文庄休居自适小乐府,现存小令一百六十一首,套曲两套。这些散曲大部分是在他辞官以后写的,一方面流露出他作为一个文人学士纵情山水、隐逸森林的内心渴望;另一方面又摆脱不了以天下为己任的忧患意识和同情民生疾苦的宽大胸怀。如果把前者称之为休闲,后者概括为感慨的话,那么他的作品正是在这两方面的矛盾和相互撞击中迸射出火花、闪耀着光彩的。两个方面相得益彰,成为既各开奇花又彼此补充,同时又有着内在统一的境界。山坡羊潼关怀古是作者于元文宗天历二年(年)在就任陕西行台中丞的途中所作。潼关位于东西两京(洛阳、长安)之间,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这首曲凭吊潼关古迹,表现了一个历史的主题:在漫长的封建社会,无论怎样改朝换代,人民依旧过着痛苦的生活。2、内容梳理山坡羊 潼关怀古这首曲借凭吊潼关古迹,表现了一个历史的主题: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无论怎样改朝换代,人民依旧过着痛苦的生活。全曲可分三层:第一层写潼关的雄伟气势,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写出潼关的险要,然后用“表里山河”一语收住,暗示它是历来兵家必争之地。第二层写作者路经潼关时的所见所想。“望西都,意踌躇”写作者驻马远望、感慨横生的样子。“宫阙万间都作了土”,便是这由盛到衰过程的真实写照。这是何等令人“伤心”啊!第三层写作者的感慨:“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这其实是作者对以往历史所作的概括与评判。3、结构图解山:峰峦如聚 潼关 雄伟险要,兵家必争之地 (写景) 同山潼 河:波涛如怒 情坡关 望:宫阙万间 做了土 劳羊怀 怀古 无限感慨,战争灾难(抒情) 动 古 意:伤心秦汉 经行处 人 主旨: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同情人民疾苦 (议论) 民学方法:【例1】下面对山坡羊 潼关怀古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前三句是说高峰群峦紧挨着如同集结聚会一样,大河浊水涌起的波涛好像在发怒咆哮,潼关地势险要,龙盘虎踞,背山临水,这是一条饱经历史兴衰的路啊!B、第四、五句,作者西望长安秦汉帝国的都城,山高水深路远,不知何往,因此心意犹豫,彷徨不定。C、第六、七句,由潼关路而联想到秦汉的兴罢,作者突出了“伤心”二字,写出此地往昔的兴衰,为这种不由自主的联想平添了无限苍凉凄楚之情。D、最后四句,旨在说明兴也亡,亡也罢,受苦受难的终究是百姓。【分析】“意踌躇”刻画了作者复杂的内心感受,不是犹豫彷徨。这是对一篇古诗词的分析,我们要通过这些来加深对古诗词的学习,培养分析能力。【解答】 B【总结】加强对诗歌的理解。打基础:1、这首散曲选自_,作者_,_代_家。2、请用原文语句回答问题。(1)这首散曲的主旨句是:(2)抒写作者心情的句子是:(3)写景的句子是:测水平:山坡羊 潼关怀古张养浩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从体裁上看,此诗属于()。 、散曲、文人诗、抒情诗、古风、揭示此诗内涵最核心的句子是()。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3、下列对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一诗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山坡羊潼关怀古是一首元代散曲,“山坡羊”是曲牌名,“潼关怀古”是曲的题目。、“山河表里潼关路”这句勾画出潼关外有黄河,内有华山,山河雄伟、地势险要的特点。、曲中的“聚”字赋予静止的峰峦以动感,“怒”字则生动地表现出波涛汹涌澎湃的情态。、作者在曲中表达出深深的伤感悲痛之情,他伤感悲痛的最主要原因是“宫阙万间都做了土”。4、给下面的句子划分节奏。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5、请用不少于字的语言把“峰峦如聚,波涛如怒”所体现的意境展现出来。拓眼界: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城阙辅三秦,烽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1、对这首诗的体裁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五言绝句、五言律诗、五言古风、乐府诗2、对这首诗所表达的感情分析不正确的是()。、此诗的写景,以恢宏的气魄描绘两地距离,指出此行并非远别。 、此诗最突出之处在于一反以往送别诗黯然神伤之感。 、“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是诗中点题句,表现出诗人的潇洒性格,道出古今上下几千年人们的共同心声。 、最后一句虽有宽慰之意,但也流露了几分对友人伤心之态的不屑。参考答案: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打基础:一、1.刘禹锡集外集 刘禹锡 唐 以诗相答2.(1)怀旧空吟闻笛赋 到乡翻似烂柯人(2)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3.本诗不仅表达了长年被贬偏远之地,政治失意的愤懑,而且表示了对生活、对未来的积极、乐观精神。测水平:1、低沉愤懑高昂乐观2、放眼望去,展现在眼前的是一幅这样的景象:大江之上,沉舟之侧仍有千帆竞发;大自然中,虽有病树但万木依旧争春。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拓眼界:1、心有灵犀一点通。2、恋人之间情意默契,心心相通。3、表达对昨夜一度春风,旋即间隔的意中人的深切思念之情,也含有自伤身世的意味。赤壁打基础:1、j xio g lio x2、C3、樊川诗集 杜牧 唐4、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5、作者借古讽今,告诫统治者不要寄希望于侥幸,表现了他兴邦济世的抱负和忧国忧民的情怀。测水平:1、折戟 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语意相近即可)2、不好 虽然它们表达的意思基本一样,但“铜雀春深锁二乔”通过形象化的语言写出了曹操胜利后的骄恣和东吴失败后的屈辱;而“国破人亡在此朝”则过于直白,缺乏诗味。(语意相近即可)拓眼界:1、日高人困之时,口干舌燥的作者来到了一个农村。意对即可 。 2、当时作者并没有多少太守的架子,跟农民的距离并不太远。可以看出不拘小节、随遇而安的性格特征。意对即可。过零丁洋打基础:1、遭遇,指被朝廷选拔 形容局势如狂风中飘散的柳絮,无可挽回孤苦无依的样子 史册2、(1)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2)山河破碎风飘絮 身世浮沉雨打萍3、意思是,自古以来,人生那有不死的呢?只要能留得这颗爱国忠心照耀在史册上就行了。这句诗以磅礴的气势收敛全篇,写出了宁死不屈的壮烈誓词,是诗人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谱写的一曲理想人生的赞歌。(意近即可)4、整首诗将个人遭遇与国家民族命运联系在一起,充分表达了诗人赤诚的爱国情怀和沉痛而悲壮的心境,表现了他忠心报国、视死如归的决心和崇高的民族气节。测水平:1、B2、儒家经典3、大宋的江山支离破碎,像那被风吹散的柳絮;自己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运动医学康复方案设计模拟考试答案及解析
- 2025年中医诊断学典籍知识考核测试模拟卷答案及解析
- 银川市唐徕中学闽宁校区(闽宁中学)教师招聘笔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6厦门银行秋季校园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答案解析
- 2025江苏镇江市商务局编外用工招聘1人笔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肿瘤免疫治疗免疫细胞疗法模拟考试卷答案及解析
- 2025年内分泌科糖尿病药物治疗模拟考试卷答案及解析
- 2025四川达州高新区招募医疗卫生辅助岗5人笔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四川成都市简阳市“蓉漂人才荟”卫健系统事业单位赴外公招工作人员8人笔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2026华能丹东电厂应届毕业生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答案解析
- 初三学习策略模板
- 外销合同协议书英文翻译
- 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规划报告
- 财务咨询外包协议
- 小学四年级数学学情分析报告
- 2023-2024学年上海市杨浦区六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详解
- 农行超级柜台业务知识考试题库(含答案)
- 新标准大学英语(第三版)综合教程3(智慧版)课件 Unit6 Path to prosperity
- 3认识你自己-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课件
- 中药学全套(完整版)课件
- GB 1886.232-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羧甲基纤维素钠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