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MAT备考方法和快速理解词和句子能力培养.doc_第1页
GMAT备考方法和快速理解词和句子能力培养.doc_第2页
GMAT备考方法和快速理解词和句子能力培养.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GMAT 总体备考方法和需要完成的内容By 郭德森 *英语能力的培养: 摒弃把句子翻译出来的意识。 因为英语和汉语是两套完全不同的语言系统,他们用不同系统的词语和句子表示相同的事物和情形,所以中国学生从小学会的是把英语和汉语相对应,学习英文的过程就是把英文翻译成汉语。这是完全错误的学习方法。 而在英语环境中成长的小孩子,他们是把实物和情形和英文系统相联系起来的 (正如中国人是把实物和情形和汉语系统相联系起来一样), 所以说中国人学英语,应该把英语和实物或者情形联系起来,而不是把英文和中文联系起来,比如如下例子: Rectangular: 看到这个词,不要在大脑里想其中文是什么意思,而应该在大脑中直接形成一个 图形,关于这个图形的特性什么的,自然就知道了。因为如果把英文和中文系统连接起来,大脑思考是这样一个过程:而如果把英文和实物直接联系起来,就会在思维过程上少了一个转化为中文的过程,而这个过程往往是比较耗费时间的,从而可以大大提高思考速度:思维简化为这可能是很多英语好的人,很多时候他们不一定能够准确的翻译出某个词或者某个句子,但是他们理解那个词语和那个句子的意思。 因为这里考试不考翻译,所以希望考生在准备考试的时候,把自己遇到句子就要翻译出来的习惯改掉,这样可以大大提高速度。*前提能力: 快速理解长难句的能力,贯穿整个GMAT考试, 无论数学,语法,阅读,还是综合推理。如果你不能够快速的看懂句子,那么你就没有办法理解题意,那你就没有办法正确解题!长难句能力,推荐杨鹏长难句(GRE & GMAT), GMAT前期每天利用两个小时分析和熟悉10-15句长难句的句型和结构分析。对于长难句,第一步是培养自己快速识别句子主干的能力,第二步才是句子意思的理解。因为只有在正确识别句子主干以后,你才有可能明白其他修饰成分修饰的对象,进而正确理解句子意思。分项准备: *Step 1: 语法sentence correction: OG13(3遍) + 自己总结一遍 + Prep破解版(3遍) +针对自己总是错误的类型,集中一起纵向研究。Step 2:逻辑CR: OG 13 (1 2 遍) + Feifei逻辑 (2-3遍), 理清逻辑链Step 3: 阅读: OG13 + 用逻辑图解方法分析10篇左右+ 对自己不擅长类别的文章进行针对分析(比如经济管理,生物科技,人文历史类)Notes: Step 2和Step 3可以同时进行,如果你是全职准备GMAT考试的话。Step 4: 数学词汇(过知识点,收集所有不熟悉的词汇,过2-3遍词汇) + 题目( PS + DS )(题目中不懂得单词和导致自己不懂题目的原因和句式结构的归纳总结) + 错题总结一下。(这项准备的时间不应该超过15-20有效小时数)*Step 5: GWD 24 套 语文pace锻炼 ( 在考试前一个半月开始每两天一套,周末两套,至少需要做14 -18套 75一套 timer 前3-4套 可以超过15-20分钟左右, 后面尽量按时75完成) Step 6: 作文看几篇范文,注意范文如何组织的结构,从什么方面去批判的,注意用台式键盘写一到两篇文章找找感觉。建议做机考两套模拟题的时候用台式机键盘把全篇作文写出,为了找临场的感觉。Step 7: 全套考试模拟,真实考场感觉: 考前两周的周末一套机考软件 19号一套(全套 作文,数学,verbal)Step 8: 机经(考前5天开始看): 切记不能去记忆,因为这样会影响你在考试的心态。抱着遇到几题原题为幸运的心态,遇得到遇不到都要自己按照pace去完成考试。即使遇到原题也要认真仔细的去做。首先数学前50 - 100 题 + IR 前30题 (1天时间,也可以分散成两三天) + 数学机经(50-100题足以) +IR (OG + 机经) 切忌去记忆答案,只需要自己解题,熟悉题目内容即可。 其次SC (熟悉句子结构,idiom,不用管答案和完整句子是否正确,因为这些都是考友回忆的东西,不一定可靠。) 然后阅读(熟悉story和文章结构,各段主要讲什么内容) 最后CR(大概看看那些梗概,熟悉内容为目的,费时间不超过4个小时) 不推荐看作文的机经。我自己在2009年11月12日南京大学考场考过一次GMAT 760分,也教过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