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居民的收入与分配结构变化研究.doc_第1页
城镇居民的收入与分配结构变化研究.doc_第2页
城镇居民的收入与分配结构变化研究.doc_第3页
城镇居民的收入与分配结构变化研究.doc_第4页
城镇居民的收入与分配结构变化研究.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武汉市洪山区城镇居民的收入与分配结构调查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城镇居民收入的决定机制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居民间的收入差距不断扩大, 而收入差距的扩大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城市居民消费的提高, 阻碍了城市居民消费结构的进一步升级,进而影响消费需求的增长。目前国内市场需求严重阻碍国民经济运行, 制约经济的增长速度。而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直接反映了消费者的消费水平、消费特点和消费发展的趋势, 并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各类消费的变动规律。本文通过调查分析洪山区城镇居民收入和分配结构的变化,从洪山区城镇居民收入分配的现状、居民收入分配对消费结构的影响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对消费结构的影响等三个方面进行阐述,总结出了收入差异对城镇居民消费结构有很大的影响,处于不同收入等级居民的消费行为差异很大的结论。关键词:城镇居民;收入分配;变化;影响因素引言2006年2月,国家发改委经济体制综合改革司发布的报告指出,当前我国收入分配的差距进一步扩大,而且这种收入差距在相当程度上是不合理的。同时,“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指出,扩大内需成为中国经济政策的重中之重,刺激居民消费成为中国促进经济平稳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随着我国经济体制转轨进程的不断深入,收入差距扩大化和社会有效需求不足日益成为制约我国当前宏观经济生活的两大难题,同时这也是世界上很多国家普遍面临的问题。对居民的收入分配与消费关系的研究,因而也重新成为当今消费理论的一个重要调查研究方向。1.调查的背景和意义1.1 调查背景我国经济改革首先从农村着手,在三十年的改革开放过程中,我们始终奉行效率至上的分配原则,而社会公平则由于主客观的原因至今没有得到很好解决。尽管如此相对于计划经济下平均主义的分配方式,我国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并为社会经济活动其他方面市场化的改革推进奠定了基础,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与对外开放日益扩大,使中国经济保持了三十年的高速增长,创造了被世界公认的“中国的奇迹”。19782007年,中国GDP由3645.2亿元增加到246619亿元,经济总量已经居于世界第三位。三十年来,我国经济年均增长率为9%,比同期世界经济年均增长率高6.5个百分点,增长速度居世界首位。但自从1997年软着陆之后我国经济出现了:一方面政府、学术界畅谈的“软着陆”成功的喜悦,另一方面是企业界已感到了经济的悄然紧缩,也就是“宏观经济形式很好,微观经济形式较难”。供给充足的情况下,我国的有效需求出了问题。有效需求主要由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支出和外需构成,消费需求、政府支出和外需为最终需求,而投资需求为引致需求。我国政府支出和外需一直发展良好,故有效需求不足的主要原因是消费需求不足,消费需求不足导致投资需求不足。消费需求长期不足,消费率长期过低会影响投资需求的增长最终导致全社会的总需求不足,使经济增长缓慢甚至停滞。我国目前的经济增长主要依靠的是投资和出口,而作为拉动经济增长四大动力之一的消费却出现了明显的“跋脚”状态。现在我国已经进入生产相对过剩经济发展阶段,经济增长由供给约束转为需求约束。作为经济增长动力的有效需求出现不足,导致经济增长可持续性受到影响。1.2 调查意义调查意义在于:第一,通过调查研究城镇居民收入差距、消费的现状及变化趋势,帮助我们深刻认识转型时期的中国社会状况,重新审视过去的路线、方针、政策,从正反两个方面总结经验和吸取教训。第二,通过理论研究和实证调查的结合,阐明收入差距对消费结构的影响作用,为我国调节收入分配以进一步促进经济增长的宏观经济政策。认真分析需求不足的原因,并提出有效的措施,在推进用消费替代投资的过程中,选择正确的收入分配调整政策将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2.洪山区城镇居民收入和分配的变化2.1 1978年以来洪山区城镇居民收入的变化通过查询资料,我们了解到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的利益在国家、集体、个人之间重新分配。城镇居民总体收入增长较快,从总体来说,大致经过了五个阶段。第一阶段(19781984年),改革开放初期,城镇居民收入差距基本稳定。这一阶段的经济改革是以农村为中心的,城镇的经济体制改革相对滞后。因此,城镇居民收入基本保持了传统体制下工资决定机制和收入分配的特征第二阶段(19851989年),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心从农村转移到城镇。这一时期出台了许多改革措施,其中有两项措施直接影响城镇居民收入的变动:一项是企业承包制的推广。它使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赋予了企业一定的经营自主权,但却因此拉开了不同企业之间的工资和收入差距。另一项是允许和鼓励非国有经济的发展。由于非国有企业内部分配机制以效率为主导,因此,这一措施拉大了企业内部收入差距,也拉大了非国有和国有企业职工收入的差距。第三阶段(19891991年),1989年起,我国进行了为期三年的经济调整,使经济增长速度放慢,城镇居民实际人均收入增长缓慢。第四阶段(19921995年),经济快速增长。经济改革重新步入了快车道,在此期间,国有企业亏损面不断扩大,城镇中低收入阶层也随之扩大。同时,非国有经济进一步发展,资本市场逐步形成,房地产市场异常活跃,外资大规模涌入,一批参与这类经济活动的高收入阶层逐渐形成。第五阶段(1995年至今),经济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城镇居民收入继续增加。一方面,分配制度的深化推动了城镇居民收入增长和收入来源多元化;而另一方面,现代企业制度的发展在推动国有企业改制转型的过程中,也使得国企职工下岗失业日益剧增,收入明显下降。再次,城镇住房、医疗、教育制度改革对收入分配的初步效应己相当明显。2.2 1995-2012年洪山区城镇居民分配结构的变化消费结构是居民将其可支配性收入做出消费多少、储蓄多少的划分之后,根据个人偏好和各类消费对象需求弹性的不同,将消费支出在各类消费对象上加以分配所形成的消费客体结构。1995年以来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变化情况如下表: 19952012年中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比重表 单位:%年份1995199619971999200220042006200720082009201020112012食品52.8650.1349.8949.9248.6046.4144.4841.8639.1837.9437.6837.1237.73衣着14.0814.2413.6913.5513.4712.4511.1010.4510.0110.059.809.799.56家电8.428.768.828.397.617.578.248.578.798.276.456.305.67医疗2.482.702.913.113.664.294.745.326.366.477.137.317.35交通2.643.824.654.835.085.565.946.737.908.6110.3811.0811.75教育8.829.208.798.849.5710.7111.5312.2812.5613.0014.9614.3514.38家居5.966.636.777.077.688.579.439.8410.0110.3210.3510.7410.21杂项4.744.524.474.284.354.444.554.965.175.353.253.303.34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从上表可以得出如下结论:1、食品消费方面:随着收入的增高,人们的消费重心开始转移。虽然食品消费绝对数大幅上升,但食品消费支出在总消费支出中的比重长期呈稳定下降趋势。2、衣着消费:19952012年这十几年间,城镇居民衣着消费的比重由14.08%下降到了9.56%,下降了4.52个百分点,不像食品消费那样逐年有规律地稳定下降,个别年份有所回升,且幅度不如食品下降那么剧烈。但衣着消费的内部结构变化比较明显,购买成衣的支出比重由1995年的58%提高到2012年的72%,上升了14个百分点。从变动趋势来看,衣着消费比重1995年后每年下降1个百分点左右,今后仍将逐步下降。3、医疗保健消费:从19952012年这十几年时间序列变化来看,医疗保健类消费支出比重虽然不大,但上升较快。人均医疗保健类消费支出2012年528.15元,几乎是1995年41.51元的12.72倍,而同期人均消费支出仅增加了3.29倍,原因主要是公费医疗制度的改革适当增加了个人负担部分的比重,另外,城镇居民生活水平提高,保健商品(服务)消费增加也是推动这项消费迅速攀升的重要原因。4、交通和通信消费:1995年以前我国城镇居民的交通通信消费水平极低,1990年该项消费支出人均仅为14.39元,占家庭消费支出的比重为2.14%。进入21世纪初后,随着政府加大对基础设施的投入,交通通信消费的条件得到较明显的改善,城镇居民用于交通通信消费支出大幅度上升。1995年该项消费支出为44.17元,比重为2.64%,此后无论绝对数还是相对数都呈直线上升趋势,2012年该项消费支出为843.62元,占总支出的比重为11.75%。18年间绝对数上升了18.10倍,相对数上升了3.45倍。而此期间人均可支配收入上升了3.29倍。5、居住消费:19952012年这18年中,我国住房体制改革取得重大进展。1998年全国城镇正式取消福利型实物分房体制,住房消费体制改革迈出了实质性的步伐。从居住消费内部结构变化看,住房支出比重明显上升,水电燃料等支出比重下降。从趋势看,随着住房房租的市场化改革和私人购房比重的上升,城镇居民住房支出比重会进一步上升。3. 收入分配对消费结构的影响3.1 城镇居民收入分配的现状收入分配是影响居民消费结构的最直接因素,不同收入水平的家庭,消费结构存在明显差异。为了更直观地表现收入与消费结构的关系,特制作了“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结构表”,通过表来反映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对消费结构的影响。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结构表 单位:%收入等级食品衣着家庭设备医疗保健交通通信教育文化居住杂项最低收入户49.667.483.426.486.9312.3911.312.33低收入户46.358.933.926.898.3712.4010.492.66中等偏下户43.219.614.636.989.4113.2510.102.82中等收入户39.7210.185.387.1810.7213.889.893.05中等偏上户37.5110.185.767.9811.2514.169.743.42高收入户34.809.976.387.6411.8515.5710.243.55最高收入户29.188.687.107.2316.7916.0810.764.18表格来源:根据2011年中国统计年鉴的数据计算从上表可以看出:1、消费支出比重随收入增加呈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这与恩格尔定律(随着家庭和个人收入增加,收入中用于食品方面的支出比例将逐渐减小,这一定律被称为恩格尔定律)表述一致。但最低收入户与最高收入户恩格尔系数(恩格尔系数= 食品支出总额 /家庭或个人消费支出总额100% )差太过悬殊,分别为49.66%和29.18%,相差20个百分点。城镇最低收入户刚刚解决了温饱问题,而最高收入户的生活水平按照恩格尔系数的评价标准早已达到了富裕型,甚至接近最富裕型。2、衣着消费支出比重随收入增加缓慢上升。到最高收入户又有所下降,但各收入组支出比重相差不大,支出比重最大的中等偏上户与最小的最低收入户只差2.7个百分点。衣着支出比重没有更多地递增且最高收入户的支出比重有所下降,这些都符合恩格尔定律关于衣着消费的引申:随着收入增加,衣着支出比重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走势。事实上,在当前的价格水平和服装业的发展水平下,城镇居民的穿着水平是有一定限度的,而且居民对衣着的需求本身也不是无限膨胀的,即使收入水平继续提高,也不需要将更大的比例用于购买服饰用品了。3、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交通通讯、娱乐教育文化服务和杂项商品与服务的支出比重成逐组上升趋势,说明居民的生活水平随收入的增加而不断提高和改善。因为这四项消费支出及其所占比重的高低,直接反映出居民生活水平的状况。4、医疗保健支出比重随收入水平提高呈现一种两端低、中间高的走势。支出比重最低的是低收入户,为6.48%;最高的是中等偏上户,为7.98%,两者仅差1.5个百分点。这是因为医疗保健支出作为生活必需支出,不论居民收入水平高低,都要将一定比例的收入用于维持自身健康,而且由于医疗制度改革,加重了个人负担的同时,也减小了旧制度可能造成的不同行业、不同体制下居民医疗保健支出的差别,因而不同收入等级的居民在医疗保健支出比重上差别不大。5、居住支出比重随收入水平提高呈现一种两端高、中间低的走势。居住支出也是生活必需支出,最高和最低仅差1.6个百分点,不同收入等级的居民在居住支出比重上差别不大。4.结论和展望根据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收入差异对城镇居民对收入分配有很大的影响,处于不同收入等级居民的消费行为差异很大。从总体上说,各收入等级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没有太大区别,但是平均消费水平却是随着收入等级的提高而不同,基本上呈现递增的趋势。但对于食品消费,不同收入等级的居民表现出不同的边际消费倾向;对于教育文化和居住消费,各收入等级居民却没有表现出较大的区别。城镇居民收入差距经历了一个从高度平均分配到收入分布合理再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