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山纪行.检测与评价.检测与评价.doc_第1页
阿里山纪行.检测与评价.检测与评价.doc_第2页
阿里山纪行.检测与评价.检测与评价.doc_第3页
阿里山纪行.检测与评价.检测与评价.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阿里山纪行检测与评价一、巩固练习(一)、检查预习,整理字词。1给加粗字注音。(6分)(1)风靡( ) (2)莽莽( ) (3)山岚( )(4)谛听( ) (5)幢顶( ) (6)禅的世界( )2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语。(5分)(1)一批台湾学者为我接风洗尘:_(2)引发了我们的思古幽情:_(3)它堪称山间一明镜:_(4)盛夏亭午时分:_(5)无可匹敌:_(二)、整理思路,梳理情节。1.假如你是吴功正先生阿里山之行的导游,你将如何介绍今天的行程?参照标明作者行踪的语句,填写完善下列解说词。 大家好,非常高兴,今天由我带领大家一起游览阿里山,宴会结束后,我们将从( )乘飞机到达中部城市( ),然后改乘( ),进山,经过三小时的运行后,我们会到达( ),从这里开始我们需要步行上山,穿过一片( )我们会看到( )四围是( )然后迈过( )间的( )穿过一片汪洋似的( )最终将会欣赏到阿里山的标志和灵魂( ).2.阿里山给人的最初印象是什么?3.哪些景物构成了这幅美丽的画卷?4.根据姊妹潭的示例,选取一个你最感兴趣的景物,总结归纳景物特点。(三)、总结归纳、综合运用。1.本文采用移步换景的方法描写阿里山美丽的风光。试问什么叫移步换景?请结合课文具体谈谈这样写的好处。2.请你结合你对课文的理解,一起来完成本文的主旨。二、语言赏析(一)在下列横线上填进恰当的叠词。(3分)1、山间的曲径幽路全被青苔染绿,_的、_的、_的。2、它真像一_绿地毯,_地贴在地表上、台阶上,甚或依附在树干上。3、树干都是湿_的,已不知多少年浸在山间雾气之中了。(二)佳句赏析。(6分)1、山下尚是汗水津津,山间则是凉气侵人了。那股凉气给人的感觉不在温度,而在穿肌透骨的力度。这一句运用_手法,写出了山下与山间的巨大温差,从作者_的角度,突出凉气穿肌透骨的力度。2、树木姿态各异,如幢顶,如伞盖,如古寺宝塔。作者连用三个_,写_、_,突出树木的“_”和“_”。3、它们排列整肃,如孙武之军阵、秦皇之兵马。作者以拟人化的_描写树木_。如诗如画的比喻,感受深切的_,使森林、古树成了富有_的情境。(三)阅读语段,完成题目。(18分)1、峰回路转,迂曲穿过一片林区,眼前骤然一亮,出现一泓水潭。它堪称山间一面明镜,清澈透亮。仿佛山林不是倒映潭中,而是与水潭镶嵌在一起,成了一幅倒置的水墨画。(1)这一段运用“_”和“_”这两个比喻来写潭水的_和林区的_。(2)这段文字的字里行间充满着作者_,这是一种_的手法。2、满眼是未加采伐的原始森林。潭无鱼鳖,林无鸟兽,偶或有如蝉、如蝇、如蚊的声音,侧耳谛听、分辨、捕捉,却又没有了。那是静谧的世界、净洁的世界,甚或禅的世界。偶有人声也是悄悄的,舍不得打破山间的安宁。同行者都在深深地吸气,仿佛把整个阿里山的空气都吸进去,不再吐出来。(1)潭无鱼鳖,林无鸟兽,偶或有如蝉、如蝇、如蚊的声音,侧耳谛听、分辨、捕捉,却又没有了。作者连用三个_,写若有若无的声音,以_反衬_。(2)那是静谧的世界、净洁的世界,甚或禅的世界。作者采用_手法,运用流畅而节奏鲜明的文字,强调林区的_。(3)这一段文字以有声反衬_,营造一个“静谧的世界”,收到了“_”(填一诗句)的艺术境界。3、下山的路上,不知谁哼起高山青,“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但整个游程却没有看到。山中,树多人少,不知阿里山的姑娘究竟在何方。树密、阴厚,仿佛能揉出浓汁。我只觉得,阿里山的风光美如画。(1)“不知谁哼起高山青”句与文章开头唱高山青相呼应,以歌_,以歌_,首尾呼应,浑然一体。(2)“整个游程”是指_。(3)“仿佛能揉出浓汁”中的“仿佛”是_意思,这一句是不是比喻句?(4)作者在整个游程并没有看到“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为什么还要赞美“阿里山的风光美如画”?三、阅读拓展(一)西湖漫笔雨中去访灵隐,一下车,只觉得绿意扑眼而来。道旁古木参天,苍翠欲滴,似乎飘着的雨丝儿都是绿的。飞来峰上层层叠叠的树木,有的绿得发黑,深极了,浓极了;有的绿得发蓝,浅极了,亮极了。在冷泉亭上小坐,真觉得遍体生凉,心旷神怡。亭旁溪水琮琤,平稳处碧澄澄的,流得急了,水花飞溅,如飞珠滚玉一般,在这一片绿色的影中显得分外好看。西湖胜景很多,各处有不同的好处,即使一个绿色,也各有不同。黄龙洞绿得幽,屏风山绿得野,九曲十八洞绿得闲。漫步苏堤,两边都是湖水,远水如烟,近水着了微雨,泛起一层银灰的颜色。走着走着,忽然感觉路旁的树莽莽苍苍的,似乎从树梢一直绿到了地下。走近看时,原来树身上布满了绿茸茸的青苔,那样鲜嫩,那样可爱,使得绿荫荫的苏堤更加绿了几分。有的青苔形状也有趣,如耕牛,如牧人,如树木,如云霞;有的整片看来,布局宛然,如同一幅青绿山水。在花港观鱼,看到了又一种绿。那是满池的新荷,圆圆的绿叶,或亭亭立于水上,或宛转靠在水面,只觉得一种蓬勃的生机跳跃满池。绿色,本来是生命的颜色。我最喜爱看初春的杨柳嫩枝,那样鲜,那样亮,柳枝儿一摆,似乎蹬着脚告诉你,春天来了。荷叶,则要表现出茁壮的生命力。再加上叶面上的水珠儿滴溜溜滚,简直好像满池荷叶都要裙袂飞扬,翩然起舞了。从花港乘船而回,雨已停了,波亦如镜;远山青中带紫,如同凝住了一段云霞。1本文凝聚笔力,着重描写了_。2“在花港观鱼,看到了又一种绿。”作者对这种绿,有什么特别的感受?_3“峰下蜿蜒的小径,布满青苔,直绿到了石头缝里。”这句话是从文中的第一小节中抽出来的,请问它应放归哪一处( )A B C D(二)住进富阳宾馆,推窗一望,思慕久矣的富春江就在眼前,顿时欣喜泉涌。时当中午,从稀淡云层中射出的阳光不能朗照,江面似蒙上一层轻雾,显出一副慵睡未醒的模样。富春江古有“第二漓江”之誉,她的特点是山水相映,江宽流缓,在这里望江远眺,正好领略其轻裘绶带之美。入富阳登上鹳山,立在江畔大石崖上静静地注视,则就可以细察她的一颦一笑了。清澈的江水徐徐流淌,水浅处沙滩隐约可见,两岸沙丘小山宛若装饰的屏障,那从容驶行的船只似在徜徉散步,其实它是机动的,惜乎不能再见到富春帆影了。登鹳山当然还为访“都”。这次是由郁达夫孙女郁嘉玲陪同前往的,她容颜酷似乃祖,性格亦坦率真诚,以仰止之情娓娓讲述祖父在南洋抗敌遇难的经历。我们瞻仰了“双烈亭”,这是为追念郁华、达夫兄弟而筑,叶浅予为这对以血殉国的贤昆仲所制作画像,镌之碑刻,虽寥寥几笔,却神情毕肖,非知己不能如此得其神髓。达夫故居是一栋二层楼房,它所贮藏的英烈业绩,当与富阳山水永存。虽则大节嶙嶙的忠骨并不埋于此间青山,可这富阳的人文之美当是十分绚烂壮丽的。山水总是寄寓人情。唐人吴融诗云:“水送山迎入富春,一川如画晚晴新”,我从富阳到桐庐,一路览胜,就充分品味到“水送山迎”的情趣了。这条途径,车子几乎是跟富春江的流向平行的,一出富阳,向西偏南行进,它在群山之间时而露面,时而遮颜,觉得富春江始终陪伴在我身边,为我倾诉旅情。这浙西的山也真多,诚如郁达夫所描写的“峰岭并不成重,而包围在汽车周围的一带,却呈露着千层万层的波浪”。1富春江古有“第二漓江”之称,富春江位于_。漓江位于_。2富春江的自然特点是_。3文中能体现富阳人文之美的事物是_和_。4景语都是情语。下列描写能体现作者什么心情?(1)立在江畔大石崖上静静地注视,则就可以细察她的一颦一笑了。_(2)它在群山之间时而露面,时而遮颜,觉得富春江始终陪伴在我身边,为我倾诉旅情。_参考答案一、巩固练习(一) 检查预习、整理字词1、(1)m(2)mngmng(3)lan(4)di(5)chuang(6)chan 2(1)请刚从远道来的人吃饭(2)深远的感情(3)可以称为(4)正午;中午(5)对等;相称(二)、整理思路,梳理情节。1、台北松山机场 嘉义 小火车 阿里山站 林区 姊妹潭 原始森林 山 曲径幽路 森林 神木2、阿里山的风光美如画3、潭水、原始森林、曲径幽路、森林、神木4、潭水清澈透明、原始森林静谧净洁、曲径幽路厚密茸绿、森林无边无际姿态各异、神木高大古老坚韧不屈(三)、总结归纳、综合运用。1、移步换景:这样可以展现在不同时间里的风貌神韵,给人一种移动美,动感美。 游记一般都采用这种写法。2、这篇游记通过移步换景的手法,形象地描绘了阿里山的迷人风光 ,由衷地赞美了“阿里山的风光美如画 。同时情感上运用融情于景的表现手法,结构上运用首尾呼应的方法含蓄地表达爱我中华、爱我河山以及希望两岸人民的心融合在一起的愿望。二、语言赏析。(一)在下列横线上填进恰当的叠词。(3分) 1茸茸 毛毛 濛濛2.条条 紧紧 3.漉漉(二)1对比 感觉2比喻 树躯 树身 大 高3比喻 排列之整肃 联想 审美价值(三)1.(1)明镜 水墨画 清澈透亮 迷人风光(2).由衷的赞美之情 融情于景 2.(1)比喻 声(有声)静(无声)(2)反复 宁静(3)无声 此地无声胜有声 3.(1)起 结(2)旅游阿里山(3)好像 不是比喻句,“仿佛”在这里表示想像。(4)作者旅游阿里山不尽然为看那“美如水”的“阿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