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周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七周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七周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七周教学设计.doc_第4页
第七周教学设计.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学语文十二册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修改栏期中测试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一、读拼音,写词语。 (5分) sh zhu zng gung发( ) 熬( ) 送( ) ( )街 二、给加点字选一个正确的读音划上“”。 (4分)被难日(nn nn) 剥削(xio xu) 夹衣(ji ji)兴旺(xn xn)三、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僻静( ) 笔直( )沉着( ) 热闹( )四、把下面句子中带“”的部分换成合适的成语。(2分)1、在极其危急的时刻,是消防叔叔把他从火海里救了出来。( )2、他向领导提出的缩小机构,精简人员的意见被采纳了。 ( )五、选词填空。(5分) 简陋 简朴 简单1、周总理的办公室陈设极其( ),但他的工作却是那样劳苦,生活是那样的( )。2、山村小学的孩子们在( )的教室里上课,条件极其艰苦。如果就 不是就是 不是而是 即使也3、他( )普通的浏览,( )一边看一边思索,有时停笔想一想,有时问我一两句。4、( )困难再大,我们( )决不退缩。六、下列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2分)1、使用了新的生产线以后,产品的数量和质量都大大提高了。2、阅读课外书可以增长知识和写作水平。3、通过老师的教育,使他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4、这次考试之前,同学们都做了充分准备。七、请按课本内容填空。 (6 分)1、张思德同志是为( )而死的,他的死是比( )还要重的。2、人的身躯怎能从( )里爬出!3、记述19481949年解放战争时期,重庆地下党组织与国民党反动派展开的激烈斗争革命小说是 ,其中写的革命者有: 、 。八、语文实践。(2分)小明下课后异常活跃,常在课室内外追逐奔跑,你作为他的朋友,请用几句简短的话,委婉、得体地劝劝他。 九、(一)阅读十六年前的回忆选断,回答问题。 (12分)那年春天,父亲每天夜里回来得很晚。每天早晨,不知道什么时候他又出去了。有时候他留在家里,埋头整理书籍和文件。我蹲在旁边,看他把书和有字的纸片投到火炉里去。我奇怪地问他:“爹,为什么烧掉呢?怪可惜的。”待了一会儿,父亲才回答:“不要了就烧掉。你小孩子家知道什么!”父亲是很慈祥的,从来没有骂过我们,更没打过我们。我总爱向父亲问许多幼稚可笑的问题。他不论多忙,对我的问题总是很感兴趣,总是耐心地讲给我听。这一次不知道为什么,父亲竟这样含糊地回答我。后来听母亲说,军阀张作霖要派人来检查。为了避免党组织被破坏,父亲只好把一些书籍和文件烧掉。才过了两天,果然出事了。工友阎振三一早上街买东西,直到夜里还不见回来。第二天,父亲才知道他被抓到警察厅里去了。我们心里都很不安,为这位工友着急。局势越来越严重,父亲的工作也越来越紧张。他的朋友劝他离开北京,母亲也几次劝他。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母亲只好不再说什么了。1、“籍”的音序是( ),音节是( )。(1分)2、联系上下文,请写出文中带点词语的意思。 (2分) 含糊: 轻易: 3、从文中找出一组前后照应的句子画上“”。(2分)4、你从文中划线的句子体会到了什么? (2分) 5、父亲对母亲说的话有两层意思,一是 ,二是 。这表现了他 的精神。(3分) 6、如果你来到李大钊的塑像前,你想说什么?(2分) (二)读短文雪中送炭后,回答问题。(18分)在长征路上,有一次我不小心跌下河去。醒来时,已经躺在铺上了。同志们告诉我,毯子和被子被河水冲走了。这下可糟了!这么冷的天,夜里没盖的,怎么办呢?过了一会儿,毛主席的警卫员来了。警卫员说:“傅医生,你跌坏了没有?主席派我来看你。”主席怎么知道?还派人来看我,我心里一阵热,立刻坐了起来,急忙说:“没什么,你请主席放心吧!”警卫员又指着手里的被子说:“这是主席叫我送来的。”被子 送给我 这哪儿行呢 长征途中每人带的东西很少 毛主席也只有一条毯子 怎么能抵严寒呢 不管我怎么说,警卫员还是把被子盖在我身上。我双手抚摸着柔软的被子,一股暖气从手上直流到全身。我越想心里越温暖,就好像太阳晒在我身上一样暖和。1、给没有标点的地方加上标点。(3分)2、“这下可糟了!”“糟”表现在 (2分) 3、将“毛主席也只有一条毯子,怎么能抵严寒呢?”这个句子换一种表达方式而不改变其句意。(2分) 4、从文章内容可以看出,雪中送炭的“雪”在文中指 ;“炭”指 。(2分)5、仿照画线句子的写作方法也写一句话。(2分) 6、请你用一两句话赞美一下毛主席。(3分) 7、你有过毛主席这样的行为吗?请简单写出来。(4分) 十作文从小到大,给予我们无私关爱和帮助的人实在太多了,你都用心体会并表示感谢了吗?今天,请你选择一个你最感激的人,让我们细细回味并用笔来表达我们内心的“感激”。要求:内容具体,感情真实,不少于450字。(35分)第四组单元简析: 本组课文由四篇外国文学作品组成。 有两种呈现方式:一种是卖火柴的小女孩和凡卡它是安徒生童话和契科夫短篇小说中的名篇;一种是鲁滨孙漂流记和汤姆、索亚历险记的片段,它采用的是故事梗概加精彩片段的方式,让人物的形象、命运各具特色,同样引人关注。单元目标: 1.掌握本单元的生字词。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领悟课文中心,展开合理的想象。 3.通过讨论略读精读相结合的方法,了解作品的内容熟悉精彩片段。 4.从中感悟人生获得益知。单元重点: 通过了解主人公的悲惨命运,唤起学生对受压迫的穷苦人的深切同情,从而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单元难点:学习插叙和心理描写相结合的方法。单元课时安排: 卖火柴的小女孩-2课时 凡卡-3课时 鲁滨孙漂流记-1课时 汤姆、索亚历险记-2课时14、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目标1会写7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和理解生字所组成的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关注课文中人物的命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3了解作者实虚结合的表达方式,体会这样表达的效果。4激发学生阅读安徒生童话的兴趣。教学重难点1从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所看到的种种幻象中体会她的悲惨生活,关注小女孩的命运。体会作者实虚结合的表达方式及表达的效果。2从最后三个自然段的含义深刻的语句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准备五次擦燃火柴的课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理解本課中的字詞2、初步感知,理清文章脉络3、学习课文第一部分,唤起对小女孩的同情心。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同学们,你们的大年夜是怎样过的?(学生畅所欲言)在著名童话作家安徒生的笔下,有一个美丽的小女孩,却有家难归,在寒冷的街头卖火柴。小女孩有着怎样的命运,在这个大年夜发生怎样的故事,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那个风雪交加的大年夜。2板书课题。3.简介作者及作品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1自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2简单地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3按照故事的发展顺序,把课文分成三段。三、创设情境,唤起对小女孩深切的同情1范读课文第一部分,说说小女孩给你留下的印象。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来读读这部分内容,小女孩目前的处境是怎样的,在文中空白处写一写。3结合具体的语句汇报(非常寒冷;非常饥饿-光着头赤着脚;只好赤着脚走路,一双小脚冻得红一块青一块的;蜷着腿缩成一团,她觉得更冷了;人情冷漠,痛苦孤独-另一只叫一个男孩捡起来拿着跑了;谁也没买过她一根火柴,谁也没给过她一分钱;爸爸一定会打她的。)4找生试着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请同学结合自己的感受来评价,并提建议。再自由读这部分,感受小女孩的可怜。5 如果你是小女孩,你现在最需要什么?(温暖、食物、疼爱等)可是,她又冷又饿,有家又不敢回,除了旧围裙里的火柴,一无所有。6、小结:这时她会想些什么?你试着帮她想一想。四、作业1、找出你喜欢的段落2、从文中找出五次擦燃火柴时所出现的美景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1、借语言文字,自读自悟,感受女孩的美好幻景2、体会两个“幸福”的真正含义教学重难点:1、从五次擦燃火柴所看到的幻景体会女孩的可怜及作者的合理想象2、体会文章所采用的写作方法教学过程:一、深入品读,感受女孩的悲惨命运1自由轻声读小女孩擦燃火柴的部分,把你最受感动的地方画下来,并写一写自己的感觉。2以汇报的方式,感受女孩的命运的悲惨。以第一、二、三次擦燃火柴时的情景为例现实与幻想形成了巨大的反差,幻想的越美好,越是衬托出了现实的悲凉,让人越发感觉到女孩命运的悲惨。3选择让你感动的段落,有感情地读给小组同学听。二、感情朗读,体会四、五次擦燃时产生的幻想1当第四五次擦亮火柴而又熄灭的时候,你会想些什么?下面的句子与四五次擦燃的情境相矛盾吗?出示句子:哎,这是怎么回事呢?她刚把脚伸出去,想让脚也暖和一下,火柴灭了,火炉不见了。她坐在那儿,手里只有一根烧过了的火柴梗。这时候,火柴灭了,她面前只有一堵又厚又冷的墙。小结:火柴再温暖,再明亮,带来的幻觉再幸福,总是要消失的。而呈现在女孩面前的总是残酷的。2比较句子:(1)啊,哪怕是一根小小的火柴,对她也是有好处的!她敢从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在墙上擦燃了,来暖和暖和自己的小手吗?她终于抽出了一根。哧,火柴燃起来了,冒出火焰来了!(2)她又擦了一根。(3)她又擦着了一根火柴。(4)她赶紧擦着了一大把火柴,要把奶奶留住。体会:女孩由开始的不敢到敢,从抽出一根到后来的抽出一把,表现出了她对美好生活的迫切渴望。而这种美好,只有在虚假的幻想才能得到满足。所以,在死亡中,在另一个世界中,女孩才能摆脱现实的残酷。三、围绕中心,提出疑问1在别人幸福地欢度新年的时候,女孩却悄无声息地冻死在街头。让我们读读课文的最后两部分,提出问题。2出示: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学生可能质疑:多么美丽的东西指什么东西?第一个幸福指什么?与第二个幸福的含义相同吗?小女孩真的得到幸福了吗?四、感情朗读,体会“幸福”1她曾经看到过哪些美丽的东西,使她感到幸福,请同学快速浏览课文的第二部分,画出来。2找生朗读,感受女孩虚幻的幸福。(借插图)五、总结写法与读法1读法指导(1、带着深情的心情去读2、用快乐向往的语气去读)2写法指导(1、对比的写法2、详细的刻画3、合理的想象)六、拓展延伸小练笔:读完这个感人的童话,把你想对小女孩说的话写出来 板书: 14、卖火柴的小女孩 幻景 现实 (美好) (残酷) 火炉 温暖 寒冷 五次擦燃 烤鹅 食物 饥饿 圣诞树 欢乐 痛苦 奶奶 幸福 孤苦教学反思: 15、凡卡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字词,掌握主动积累的方法2、有感情的读文,把握主要内容,了解凡卡悲惨的学徒生活,体会他极度痛苦的心情。3、揣摩课文结尾中“梦”的含义,与前文的相似之处,体会写作的表达效果。教学重点:通过阅读,关注凡卡的悲惨命运,体会结尾句子的含义教学难点:体会文中回忆的内容和写信内容的对比、衬托的写法课时安排:三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掌握生字词,主动积累字词2、初步感知,理清课文层次教学重点:把握文章内容,理清脉络教学难点: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是按什么顺序写的?教学过程:一、板书课题并解题1、板书课题并齐读课题凡卡是故事中的人物,本文是以人物名字来命题的2、作家简介本文的作者是契诃夫。他是俄国著名的作家。生于1860年,死于1904年。他出身于小商人家庭,1879年进莫斯科大学医学科求学。做过店员也当过医生。他生活在19世纪末期,正是沙皇统治俄国最黑暗的年代。社会动荡不安。他的作品无情地揭露了沙皇统治下不合理的社会制度和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3、介绍凡卡的写作背景。凡卡写于1886年,它反映了沙皇尼古拉三世时,无数破产了的农民被迫流入城市谋生,他们深受剥削之苦,连儿童也不能幸免。契诃夫家的小杂货店里有两个小学徒,就常受他父亲的虐待。他自小了解学徒生活,也同情小学徒的不幸命运,所以凡卡这篇小说写得真实感人,也使我们从中看到旧俄时代穷苦劳动人民的悲惨生活。二、出示要求,课内自学1、了解课文大意及主要表达方式2、理清思路,找准写信的段落,分清每段中信的内容及联想,再找准写信的段落的基础上给课文分段3、借助课后思考题,逐段细读,尝试读懂课文4、自学字词三、检查学习情况四、学生快速读文,疏通文章的内容1、想一想:课文写了凡卡的什么事?2、理清文章的脉络:课文写了哪几部分内容?3、汇报分段情况分三段:第一段(1-2)圣诞节前夜,凡卡趁老板做礼拜的机会,偷偷的准备写信第二段(3-15)凡卡写信的内容及联想第三段(16-21)凡卡写信封,寄信和寄信后所做的梦( 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为依据)五、作业把你最感动的地方多读几遍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的内容,了解凡卡悲惨的生活遭遇,体会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2领悟文章将作者叙述、信的内容和回忆插叙结合在一起的表达方法。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过程:一、探寻写作思路,整体感知。1回忆:凡卡一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的?(课文主要写凡卡写信的事。是按准备写信-写信-写信后的顺序写的。)2默读课文,找找哪儿是作者的叙述?哪儿是凡卡写信的内容?哪儿是写凡卡在写信中所想到的?3围绕这件事,你想知道什么?引导学生质疑。凡卡写信的内容是什么?凡卡怎么给爷爷写信的?凡卡为什么给爷爷写信?为什么希望爷爷带他回村子?凡卡写的这封信,爷爷能收得到吗?为什么?二、从信中了解凡卡的生活,体会情感。1默读凡卡写信的内容,想想凡卡在信中写了什么?提示:可根据“他写道”、“接着写下去”、“他继续写道”、“凡卡接着写道”把信的内容分层来理解。2学生交流,教师点拨。(第一层:凡卡思念爷爷;第二层:凡卡在鞋铺受尽折磨;第三层:凡卡受不住了;第四层:凡卡再次哀求爷爷带他回乡下及他对村里人的问候。3了解凡卡的悲惨生活。(1)默读“凡卡在鞋铺受尽折磨”一层,你有什么问题?凡卡在鞋铺里受到了怎样的折磨?凡卡为什么会受到折磨?(2)自由读有关的内容,你对哪个问题感兴趣?就研究哪个问题。边读边作标记。(3)学生交流,教师点拨。作者从以下几个方面写凡卡学徒生活的艰辛挨打:被老板揪着头发,拖到院子里,拿皮带打;老板娘用鱼嘴戳他的脸,就因为凡卡收拾鱼“从尾巴上弄起”;挨饿:吃的“简直没有”,挨冻,而且睡不好。从这些地方可以体会到凡卡学徒生活的艰辛,命运的悲惨,当时社会的黑暗。(4)凡卡还受了哪些折磨?为什么?请同学们展开想象,替凡卡说下去。(5)朗读指导。一个九岁的孩子担负这么重的劳动,遭受这么多的折磨,怎么忍受得了呢?该怎么读呢?三、从作者的叙述中了解凡卡的生活,体会感情。1读作者的叙述部分,想想凡卡在写信时,心情是怎样的?有什么变化吗?2出示投影:理解重点句子。从重点词中体会凡卡的内心活动。凡卡撇撇嘴,拿脏手背揉揉眼睛,抽噎了一下。他很满意没人打搅他写信,就戴上帽子,连破皮袄都没披,只穿着衬衫,跑到街上去了。过了一个钟头,他怀着甜蜜的希望睡熟了。(第1句对凡卡诉说自己受折磨情况后的动作描写,突出表现凡卡极度痛苦的心情。第句说明凡卡急于要把信寄出去,好让爷爷快点来接他,快点脱离苦海的内心活动。第句由于写信没有被打搅而满意,寄信也很顺利,心情肯定轻松了许多。所以怀着甜蜜的希望睡熟了。)3再读读这三个句子,把你的体会读出来。四、感情朗读,深化理解老师引读,凡卡向爷爷诉苦,请求爷爷带他回村请一位同学读,从他的读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凡卡孤苦无依,受尽折磨,凡卡迫切希望离开这里。)五、从凡卡的联想中了解凡卡的生活,体会情感。1指名读凡卡的联想,围绕凡卡的联想,提几个值得研究的问题。(凡卡联想起什么事?为什么会想起这些?)2自由读,在书中寻找答案。(第一次联想到了爷爷守夜的情形和乡村冬夜的景色。第二次联想到与爷爷砍圣诞树的情景。联想到爷爷,突出了凡卡对爷爷的思念;联想冬夜的景色,说明冬夜充满了快活、欢乐的气氛,这与凡卡的学徒生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说明凡卡思念爷爷,思念家乡的一切;联想到爷爷砍圣诞树可以看出爷爷在农村的生活很贫苦,但在凡卡的回忆里是那样的美好、快乐、有趣,说明凡卡在莫斯科生活的孤单与凄凉。六、作业凡卡睡醒后会发生什么事?第三课时教学目标1、抓住三次“看”、三次“叹气”这一细节描写,体会凡卡内 心的悲苦。 2、体会对比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