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设计】(山东专用)高考生物 培优讲堂 物质在血浆、组织液等内环境与细胞之间的跨膜分析 新人教版必修3(1).doc_第1页
【创新设计】(山东专用)高考生物 培优讲堂 物质在血浆、组织液等内环境与细胞之间的跨膜分析 新人教版必修3(1).doc_第2页
【创新设计】(山东专用)高考生物 培优讲堂 物质在血浆、组织液等内环境与细胞之间的跨膜分析 新人教版必修3(1).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培优讲堂(七)物质在血浆、组织液等内环境与细胞之间的跨膜分析疑难讲解1几种由单层细胞形成的结构人体中有很多由单层细胞构成的管状或泡状结构:如毛细血管、毛细淋巴管、小肠绒毛、肺泡、肾小球和肾小管等,这些非常薄的结构有利于物质交换,物质透过这些管壁或泡壁时,要经过两层细胞膜。2细胞、生物膜、磷脂双分子层、磷脂分子层数间的关系(1)1层细胞2层生物膜(2)1层生物膜1个磷脂双分子层2层磷脂分子(3)若物质出入细胞内的线粒体需多跨越线粒体内外膜(4层磷脂分子)3外界空气中o2进入组织细胞被利用跨膜层数分析从图1可知,在肺通气和肺泡内的气体交换的过程中,o2要穿过肺泡壁(一层上皮细胞)、毛细血管壁(一层上皮细胞)及红细胞膜,共计5层生物膜,才能与血红蛋白结合;从图2可知,经过组织里的气体交换,o2进入组织细胞要透过红细胞膜、毛细血管壁(一层上皮细胞)和一层组织细胞的细胞膜(合计4层生物膜),再加上o2最终要进入线粒体参与有氧呼吸,而线粒体是具有双层膜的细胞器,故共合计6层膜。由此可知,外界空气中o2进入人体骨骼肌细胞被利用,至少要穿过的生物膜层数是11层。4消化道(小肠)中葡萄糖分子进入组织细胞被利用跨膜层数分析食物中的淀粉在消化道中被淀粉酶和麦芽糖酶分解成葡萄糖,主要在小肠中被吸收,其吸收过程如图所示:肠腔中的葡萄糖经过小肠绒毛上皮细胞(2层膜)绒毛内毛细血管壁(2层膜)组织处毛细血管壁(2层膜)组织细胞膜(1层膜)7层膜;而1层膜由2层磷脂分子构成,所以共穿过14层磷脂分子层。易错提醒(1)物质进入血浆后,由循环系统转运到全身各处的毛细血管,该过程是不跨膜的。 (2)分泌蛋白由合成至分泌出细胞跨膜层数为“0”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肽链后直接进入内质网中加工,不跨膜。蛋白质在内质网中完成初步加工后,经“出芽”形成囊泡与高尔基体融合,不跨膜。高尔基体对蛋白质进一步加工后,成熟蛋白也以囊泡形式分泌,并与细胞膜融合,以胞吐方式分泌出细胞,整个过程均不跨膜。典例透析人体骨骼肌细胞产生的co2进入肺泡被呼出需穿越几层生物膜()。a5层 b10层 c11层 d9层解析细胞中co2进入肺泡需跨越线粒体双层膜(人体细胞co2产自线粒体基质)骨骼肌细胞细胞膜、入出毛细血管管壁、肺泡壁共计9层生物膜。答案d专项集训1血浆中的1个葡萄糖分子进入组织细胞氧化分解,需要穿过几层细胞膜()。a5层 b3层 c6层 d4层解析血浆中的葡萄糖分子进入组织细胞必须通过内环境(如图所示)。葡萄糖首先要穿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液,毛细血管壁由一层上皮细胞组成,所以葡萄糖穿过这层细胞即穿过2层细胞膜,再进入组织细胞共穿过3层细胞膜。答案b2蛋白质的消化产物被人体所吸收并转化为组织蛋白的过程中,共穿过的磷脂分子层数是 ()。a4 b8 c7 d14解析肠腔中的氨基酸经过小肠绒毛上皮细胞(2层膜)绒毛内毛细血管壁(2层膜)组织处毛细血管壁(2层膜)组织细胞膜(1层膜)7层膜;而1层膜由2层磷脂分子构成,所以共穿过14层磷脂分子层。答案d3毛细血管内被运输的o2进入组织细胞被利用需穿越几层生物膜 ()。a11 b9 c7 d6解析o2在红细胞内与血红蛋白结合,进入组织细胞时,首先需透出红细胞,进入血浆,再透出组织毛细血管管壁进入组织液,进而透过组织细胞的细胞膜直至线粒体、共计穿越6层生物膜。答案d4血浆中的葡萄糖分子被肾小球滤出形成原尿,原尿中葡萄糖分子被肾小管重吸收送回血浆共穿越几层生物膜 ()。a4层 b8层 c16层 d11层解析血糖流经肾脏后又经肾静脉流出的过程中,经过了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