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雎》 (2).doc_第1页
《关雎》 (2).doc_第2页
《关雎》 (2).doc_第3页
《关雎》 (2).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诗经关雎教案 课题诗经关雎课型诗歌授课时间:2016年12月19日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1)熟读成诵。(2)了解诗经的文学常识,学习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重章叠句的表达方式。2.能力目标:发挥想象力,运用细节描写,改写成一则故事。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纯洁的爱情,树立正确的爱情观。教材分析这是义务教育试验教科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192页第24课诗经两首中的第一篇关雎。是十五国风的第一篇周南关雎,也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的首篇。关雎正是一篇产生于两千多年以前的古老民间恋歌。诗中写了一个男子思慕着一位美丽贤淑的少女,由于爱恋的深切,这位少女的形象反复出现在他的脑中,使他不安,使他难以忘却。他幻想着终有一天,能与这位少女结为永好,成为夫妇,过上和谐美满的幸福生活。诗中所表达的感情质朴、率真。 关雎以四言为主,运用了双声叠韵词,运用了比兴的表现手法和重章叠句的表达方式。教学重点1.诵读诗歌,学习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和重章叠句的表达方式。 2. 发挥想象力,运用细节描写,改写成一则故事。 教学难点发挥想象力,运用细节描写,改写成一则故事。教学方法点拔法 多媒体演示法 朗读法 合作探究法评价展示法课前预习1疏通字词,熟读关雎。2根据改写要求,将关雎改写为一则故事。教学流程教师活动设计学生活动设计设计意图目标达成反馈激趣导入和学生一起诵读学生诵读诗经中的重要篇目蒹葭、木瓜、静女、桃夭、螽斯、硕鼠激情诵读,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导入对本课的学习学习目标1.熟读成诵。2.了解诗经的文学常识,学习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重章叠句的表达方式。3.发挥想象力,运用细节描写,改写成一则故事。学生了解本课学习目标明确本课学习目标诗经简介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原本只称诗,是儒家的经典之一。成书于公元前6世纪的春秋时期,共305篇,所以又称为诗三百。诗经按其表现内容可分为风雅颂 三部分。(1)“风”又称15国风,大都是民间的歌谣,后人经常把它和屈原的离骚并称为 “风骚”。(2)“雅”分大雅和小雅,是宫廷乐曲歌词,它是一种正统音乐。(3)“颂”分周颂、鲁颂、商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 诗经按表现手法可分为赋比兴三类。(1)赋,敷陈其事以直言之,指铺陈排比。(2)比,即比喻,是诗经开创的修辞方法。(3)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即由他物引起此物。兴也是诗经首创的修辞形式。学生补充空白处,明确诗经的地位、内容与表现手法。明确诗经常识,了解“六义”诵读诗歌反复诵读诗歌,理解诗意。(一)读原诗。1.结合课下注释自主读诗。书写重点字词。2.指导诵读(节奏、双声叠韵)3.齐读。(二)译读。1.结合注释和理解自主译诗。2.小组合作释疑3.出示译诗。(三)背诗。1.结合课下注释自主读诗。书写重点字词。2.明确四言诗2|2拍,找双声叠韵词和韵脚字。3.结合所学内容一齐朗读。4.自主译诗。5.合作探究。6.读译诗。7.背诗。反复诵读诗歌,理解诗意,熟读成诵。概括内 容,明确主人公形象。说说此诗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主人公形象? 1.学生概括故事内容。2.结合诗句谈诗歌塑造的主人公形象明确诗歌内容和抒情主人公形象。古诗新唱学生唱关雎。写作手法 诗歌用什么起兴?找出诗中重章叠句的语句,体味诗人细腻的感情。学生回答学习比兴手法和重章叠句的表达方式。关雎改写根据诗意,发挥想象将此诗改写成一篇小故事。要求: 1.忠于原诗故事情节。(改文体,改人称|、设场景)。 2.加入细节描写。(景物描写、外貌、心理、动作、神态、语言描写。) 3.情感细腻。( 直抒胸臆、间接抒情)1.学生根据标准两人修改、互评作文。2.推荐优秀作品。(展示、评价)练习互评作文,展示评价美文。教师寄语关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爱情的向往之歌,它“哀而不伤,乐而不淫”。作为青少年的我们,爱情可以是我们心中的一份美好愿景,但要“发乎情,止乎礼”。我们应努力完善自己,让它成为我们人生前进路途的一种动力!作业布置1.预习蒹葭,诵读诗经其他优秀篇章。2.修改完善自己的关雎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