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2011版本小学四年级乘法分配律教材分析.doc_第1页
小学数学2011版本小学四年级乘法分配律教材分析.doc_第2页
小学数学2011版本小学四年级乘法分配律教材分析.doc_第3页
小学数学2011版本小学四年级乘法分配律教材分析.doc_第4页
小学数学2011版本小学四年级乘法分配律教材分析.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乘法分配律教学案例分析新桥小学 孙晓平 【背景导读】乘法分配律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的教学内容,它是小学阶段学到的第三个运算定律,是学生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打基础,也是学生以后进行简便计算的前提和依据。乘法分配律的学习对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在很多老师的眼中,要上好这堂课感觉好难,好难,难因有二:一是怕学生不会归纳;二是学生较难理解将两个算式相等作为表征出现。因此我将把关注点放在难点二上,并结合乘法分配律的后续作用,选择从生活情境中解决问题这个角度来解释乘法分配律的意义,或许这样的学习能在学生的后续学习中发挥很好的作用。即:先从大量的生活情境(买衣服)入手,引出乘法分配律的结构,用生活情境解释算式的生存与由来,再从算式回归到情境,以此深化乘法分配律与实际情境相结合的意义,为后续解决问题打好铺垫,为此我设计了以下教学案例。下面的案例或许能给大家带来一点启示,同时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实践和理论研究上作进一步深入地探讨。【课堂写真】一、复习导入,利用旧知引领自主学习的开始1、写出学过的运算定律的字母式。2、口算:635【设计意图】:预设乘法分配律的认识。二、创设情境与探究新知师:大家生活中一定参与过买衣服吧,这个问题你会解决吗?(出示第一组买衣服的问题)指明汇报自己的算式:生:655355或者(6535)35师:这两个算式都是求的什么问题?那么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板书等式:655355=(6535)5【设计意图】:合理利用并依据现实生活实际改造现有的主题图情境,将植树改为买衣服,更贴近生活实际的生活情境创设,使学生更易在具体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得出不同的解题思路,列出不同的算式,在计算结果相等的情况下组成等式,这为学生感受乘法分配律提供了现实背景,学生从中也体会到乘法分配律的合理性。师:出示第二组买衣服图:现在又买了一些衣服,你会计算它的总价吗?(出示)学生列式并汇报。605305或者(6030)5师:这两个算式之间又有什么关系?(板书:605305=(6030)5 )师:对比这两组算式。655355=(6535)35 605305=(6030)5等号的左边我们是怎样求出衣服的总价的?右边呢?(课件显示计算的思路);生:因为在计算衣服的总价时,上衣和裤子的数量是一样的,所以我们可以用着两种方法来求买衣服的总价。师:接着计算买衣服的总价:不知道数量,怎样求总价?(课件出示)。生: 65a35a=(50+40) a;师:既不知道单价,又不知道数量。(课件出示)生:学生思考后汇报。(学生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表达,也可以用字母式表示,师板书)师小结:看来,这样的两种不同的解决思路,与买衣服的单价和数量没有关系,只要是一套一套的买衣服,即买的上衣和裤子的数量相同,我们都可以这样计算。师:生活中,还有像买衣服这样计算的问题吗?生:有,比如:植树:杨树植5行,每行12棵,柳树植5行,每行21棵,一共植树多少棵?生:商店有苹果和桃各8箱,每箱苹果重25千克,每箱桃重30千克,一共多重?师:为什么这些式子会相等呢?师:(出示正方体图)你会写算式吗?分析这两种算式,我们可以看出:都是在求8个4是多少,所以,它们是相等的。所以,这些算式中,只要有一个相同的因数,我们求一共是多少,就可以用着两种计算方法。即:用两个数的和去乘以这个数,也可以用这两数分别去乘这个数,然后将和相加。师:(出示我们研究过的式子)再来看我们写过的这些算式,是这样的规律吗?你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个规律吗?生:这个规律就叫做“乘法的分配律”。师:如果我用字母表示这些数,你能写出乘法的分配律吗?(课件出示)【设计意图】:从问题的实际意义都买5件,也就是买5套和数学运算的意义(60+30)个5也就是60个5加 30个5两个层面来体会与认识;从比较类推、数形等活动探索与理解,学生能够很好地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意义,同时,在交流合作中加深对乘法分配律的透彻感悟。三、快乐练习1、判断。 2、填一填。(12+40)3= ( ) 3 + ( )3 15(40 + 8) = 15( ) + 15( ) 7820+2220=( + )20 3、变一变。想一想:是用乘法分配律变一变再计算,还是直接按照运算顺序计算好?(课件出示,巩固分配律的认识)(25+125) 8 37 201 136 24 74 136 99 13 13四、分配律的应用。课件出示:这些题目怎样计算更好。56969 1569569【减法也适用乘法分配律】我们以前口算:635时,想:60535=315就是应用了什么定律?五、小结:说一说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六、拓展。这些计算可以用分配律吗?(25+50+125)8 1456756-206 5(9030)【设计意图】:练习设计上,我深入解读教材练习设计的同时,对练习进行了适当的加工改造,力求体现现实性、趣味性、层次性、思考性、发展性。多形式、多层次的练习,深化学生对乘法分配律意义的理解,更多注重的是深层次的挖掘,比如:乘法分配律的逆应用,其在减法中的应用等,这使得乘法分配律的内涵得到延伸,让学生对乘法分配律有了更一步的理解。【教学反思】 由于乘法分配律是在学生已经学习掌握了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并能初步应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乘法分配律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也是本节课的难点,然而乘法分配律又不是单一的乘法运算,还涉及到加法的运算,是学生学习的难点。所以本节课不仅要让学生学会什么是乘法分配律,更要让学生经历探索规律的过程,进而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抽象、概括的思维能力。于是我在本节课教学过程的设计上,非常注重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把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意义。因此在本次课中我采用了以下教学策略:、激活学生已有的经验促进对乘法分配律意义的理解口算的回顾。口算:635;学生通过计算605+35,初步感知乘法分配律,为建立乘法分配律的模型埋下伏笔。、给学生提供真实的生活情境买衣服。标准特别强调了计算与情境的关系。创设教学情境,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智力达到最佳激活状态,沟通生活实际与数学学习、具体形象与概括抽象的联系,使学生在解决问题中理解和认识数学。此案例中,我通过学生熟悉买衣服这一生活情境,让学生分三次充分感知,当上衣和裤子的数量相同时,都可以用两种不同的方法解决这类问题,他们的解决问题的模型可以抽象为:acbc=(a+bc,初步整理出分配律模型在生活中存在。、采用迁移类推的学习方法,用具体事物逐步抽象成数学模型。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模型”?其本质是什么?为了让学生突破这个认知的难点,我将买衣服的情境换成立方体图形,让学生观察,从中总结出:无论用哪种方法解答,都是是求几个数的和是多少。、数形结合,帮助学生建立数学模型。将衣服换成立体图形,学生通过观察、探索、计算、猜想、验证等一系列活动发现了乘法分配律的一般形式:(ab)c=acbc。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并没有停留在对乘法分配律的文字归纳上,而是进一步让学生利用数形结合的方式来解释乘法分配律的意义。、通过多样化的练习,将知识融会在其中。“用教材”不是简单地照搬书中的练习题,案例中我设计练习题把握从易到难,由知识向能力转化的梯度,既从学生掌握基本知识上考虑,又从训练思维的灵活上设计,寻找除书本外一些灵活题型,内容丰富,具有开拓学生思维举一反三的习题,增加学生灵活掌握知识的能力,让学生在正、反两方面的练习中,充分地感受乘法分配律的妙用,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做到了重组教学资源。在教学重点内容时:我又重组教学资源,没有用教材中“植树问题”,原因就是“植树问题”的情境在学习乘法的交换律、乘法的结合律时都用了,而且学生在前面也提出:一共有多少人参加这次植树活动?此时再用,学生的学习兴趣会受到影响。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特意设计问题:分别出示第一组买衣服图,每件上衣65元,每条裤子35元,买这样的5套衣服一共要多少元?第二组图:每件上衣60元,每条裤子30元,买5套一共要多少钱?”学生独立解答、小组讨论、集体交流,展示出两种不同的算式后,又设问: :两组算式有什么相同点?、两组算式有什么不同点?、两组算式有什么联系?这三个“设问”揭示了“乘法分配律”的本质特征,“相同点:两组算式计算的结果相等、参加运算的数字相同。不同点:第一个算式先求一套校服的价钱,再求三套校服的价钱。第二个算式先分别求三件上衣的价钱、三条裤子的价钱,再求它们的和。联系是: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等于两个数分别与一个数相乘,再相加”。“问题”的提出是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创造独立思考的外部环境,给学生留有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己进行探究、观察、比较、举例、对比、归纳,一步步地发现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