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一历史复习.docx_第1页
人教版初一历史复习.docx_第2页
人教版初一历史复习.docx_第3页
人教版初一历史复习.docx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单元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国家分裂和民族大融合时期)一. 自主梳理回扣1. 以少胜多的战役: 巨鹿之战:前207年.项羽大败秦军主力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官渡之战:200年,曹操打败袁绍,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 赤壁之战:208年,孙刘联军打败曹操,奠定了三国鼎立局面的基础淝水之战:383年,东晋打败前秦.影响:前秦瓦解,北方陷入割据混战状态;为东晋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战役归纳: 牧野之战发生在周武王与商纣王之间;城濮之战发生在_和_之间(晋楚);淝水之战发生在_与_之间(东晋 前秦)秦朝兴衰的两次战役:长平之战 巨鹿之战与淝水之战有关的成语有:投鞭断流 草木皆兵 风声鹤唳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司马昭的儿子司马炎后来夺取魏国政权,建立了_(西晋)2. 三国鼎立:奠定三国鼎立局面的基础是_战役;三国鼎立最后形成的标志是_(222,孙权建吴),结束于_年(280年,标志是西晋灭吴) 魏国:220 曹丕 洛阳(兴修水利) 洛阳 官渡 221 刘备 成都(蜀锦) 建业 成都 赤壁 造船业发达(到夷洲)蜀国 吴国:222 孙权 建业(南京) 三国相同点:注重发展生产(农业发展) 三国建立顺序:魏蜀吴 灭亡顺序:蜀魏吴(魏灭蜀汉,西晋灭吴)3.西晋:(266316) 建立者:司马炎 定都:洛阳.被_(匈奴所灭) 东晋:(317420)司马睿建立,定都建康(南京)4.少数民族政权:前秦:4世纪后期_族人建立,任用王猛为丞相,统一黄河流域;北魏:4世纪后期,_族建立,439年统一黄河流域5.南北朝(420589) 南朝:宋齐梁陈四个朝代;北朝: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6.内迁的五族:_46世纪,统一黄河流域的政权有_ _ _(曹魏 西晋 前秦)7. 自然条件:雨量充沛,气候较热,土地肥沃 原因 社会条件:战争较少,社会安定,统治者重视 人力物力条件:北人南迁带来劳动力和先进技术 主要原因:北人南迁江南开发 修水利,开荒田东晋南朝 表现 用绿肥、推广牛耕粪肥 小麦推广到江南 意义:对我国经济发展产生深远影响。为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奠定基础8. 背景:439年,北魏统一黄河流域,民族融合成为趋势 迁都:平城(今大同) 洛阳(最能体现改革决心) 语言:在朝廷中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北魏孝文帝 服饰:官员及家属必须穿戴汉族服饰北方民族 改革的措施 姓氏:鲜卑族姓氏改为汉族姓氏联姻: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联姻大融合 管制律令:采用汉族的 学汉:学汉族礼法,尊崇孔子,提倡尊老养老风气 影响:促进民族融合9.迁都:商朝:盘庚迁殷 北魏:孝文帝将都城从平城迁到洛阳。(目的:便于学习汉族先进文化,加强对中原地区的统治)10. 东汉:数学名著_ 数学: 南朝:祖冲之利用“割圆术”,将圆周率数值算到小数点以后第_位,领先世界近_年 医学 春秋战国之际:_四诊法 东汉:医圣_,发明麻沸散和五禽戏的是_文化 农学:北朝_著有_一书,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业科学著作地理学:北魏_写_,是一部综合性的地理学著作 _末年,书法成为一种艺术 书画艺术书法演变:甲骨文 金文 竹帛书 小篆 隶书 楷书 书圣:东晋的_,代表作_ 绘画:东晋_,代表作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 石窟艺术:山西大同_ 河南洛阳_为宣传佛教,北朝时开凿二.知识运用1.曹操是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他的主要历史功绩是A. 兼并六国,统一天下 B. 建立大一统帝国C. 统一黄河中下游地区 D.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2.“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诗中的“周郎”是 A.周文王 B.周公 C.周瑜 D.周武王3. 杜甫“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诗句称赞的是A. 袁绍 B. 刘备 C. 孙权 D.诸葛亮3.与曹操无关的是A.组织兵士屯田 B.在官渡打败袁绍 C.在赤壁被打败 D.废汉献帝,自称皇帝4.江南地区得到迅速开发是在 A. 秦汉时期 B.三国时期 C.东晋南朝时期5.三国时的建业 东晋时的建康,也就是今天的 要了解商朝的历史,需要去A.南京 B.安阳 C.咸阳 D.西安6.西晋开国皇帝登基的方式类似于 A.嬴政 B.汉武帝 C.刘秀 D.曹丕7.“关中良相唯王猛,天下苍生望谢安。”诗中的“王猛”是A西晋丞相 B. 东晋丞相 C. 前秦丞相 D. 前秦谋士8.建立北魏的是( ),建立前秦的是()A.羯族 B. 鲜卑 C. 氐族 D.匈奴9.下列历史现象与孝文帝改革互为因果关系的是A.北方统一 B. 北方民族融合 C. 北魏衰败 D. 民族矛盾激化10.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魏晋南北朝时期提倡以孝治国的是A.孝武帝 B. 孙权 C.刘备 D.孝文帝11.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根本目的是A接受汉族的先进文化 B.加速北方民族融合的进程C. 巩固对中原地区的统治 D. 恢复北方的农业上产12.我国民族融合的高潮出现在A. 战国 秦朝 B.两汉 C.三国 两晋 D.两晋 南北朝13.假如你来到北魏都城洛阳,你将不会看到的是A. 四方的商人汇集在城中的市场 B.数以千计的佛教寺院C. 人口众多 D.终年气候干旱14.南北朝时期为著书而游历了祖国大江南北的是A. 司马迁 B. 贾思勰 C. 郦道元 D. 徐霞客15.水经注成书于? A.曹魏 B.北魏 C.东魏 D.西魏16.“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这句话的出处与作者分别是A归园田居陶渊明 B 蒿里行曹操C水经注郦道元 D 水经徐霞客17.要研究南北朝时农业技术的发展情况,主要应参考谁的书?A张衡 B 贾思勰 C 郦道元 D 徐霞客18.下列艺术品问世时间距离诸葛亮生活的年代最远的是A兰亭序 B 洛神赋图 C 女史箴图 D 龙门石窟佛像19.下列人物不属于三国的是A.曹操 B.关羽 C.孙权 D.司马炎20.“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诗中的“老臣”是指A刘备 B. 关羽 C. 张飞 D.诸葛亮21.下列对三国时期的描述错误的是A. 是一个局部统一、几个政权并存的时代 B. 各国统治者重视发展生产C. 是一个分裂中孕育着统一的时代 D. 与东汉末年相比是历史的倒退22.“六朝古都”指 A.西安 B.南京(吴、东晋、宋、齐、梁、陈) C. 洛阳 D.北京23.为接受先进文化而迁都的是A盘庚迁殷 B 周平王迁都洛邑 C 孝文帝迁都洛阳 D 西晋迁都长安24.齐民要术有“耕锄不以水旱息功湿耕泽锄,不如归去”的记载。这段话反映了贾思勰的什么主张?A因地种植 B 适时耕作 C 注重兴修水利 D 讲究耕作方法25.魏晋南北朝时期,最能体现中外文化交流的艺术成就是A书法艺术 B 绘画艺术 C 雕刻艺术 D 石窟艺术26.36世纪出现的曹魏、前秦、北魏的共同点是A都城都在洛阳 B 都是少数民族政权 C 都统一过黄河流域27.使前秦迅速瓦解的战役是 A 赤壁之战 B 巨鹿之战 C 淝水之战28.按人物的活动分类,祖冲之应与哪个人物放在一起?A张衡 B 华佗 C 王羲之 D 顾恺之29.“书成换白鹅” “飘若浮云,矫若惊龙”与谁有关?A张衡 B 华佗 C 王羲之 D 顾恺之30.“亭长何曾识帝王,入关便解约三章。只消一勺清凉水,冷却秦国百沸汤。”(采取一些措施,化解了秦末以来的许多矛盾。)从诗中可以看出作者A肯定了刘邦推翻秦朝的功绩 B 分析了楚汉战争的性质C指出了刘邦约法三章的目的 D 认识到刘邦得民心的原因31.“草黄沙白马如云,落日悲笳处处闻。此去妾心终许国,不劳辛苦汉三军。”从诗中可以看出,作者肯定昭君主要是因为A昭君出塞是为了个人幸福 B 昭君出塞是为了报效国家,以国家利益为重C. 加强了汉与匈奴的友好往来 D 显示她是巾帼英豪32.代数出自 A 史记 B 九章算术 C 春秋 D 论语33.肯定了陈胜吴广反抗暴秦的首创精神的是A 屈原 B 韩非子 C 司马迁 D 贾思勰34殷墟遗址向人们展示了哪个王朝的社会风貌?A夏朝 B 商朝 C 西周 D 东周35.江南经济开发是古代经济的一个重要增长点。与江南经济持续开发不相关的是 A 东汉末年以来北方人口南迁 B 孝文帝改革促进江南经济发展C 隋朝大运河的开凿 D 南宋流传“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36.孝文帝改革成功的主要原因是A 符合当时统治阶级的利益 B 顺应当时历史发展潮流C 代表人民利益 D 得到最高统治者支持37.南北朝时石窟艺术的出现与哪一现象有直接的关系?A 绘画发展 B 佛教盛行 C 社会动荡 D 社会稳定38.民族融合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一大特点,民族融合的最基本原因是A 反对各族的斗争 B 各族人民之间经济文化长期交往C 各族之间的战争 D 统治阶级的政治经济改革39.2006年7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0届世界遗产大会获准将我国河南省安阳殷墟正式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这是我国第33处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也是河南第二处世纪文化遗产.河南省的第一处世纪文化遗产应该是A 龙门石窟 B 云冈石窟 C 秦兵马俑 D 青城山 都江堰40.下表反映的历史事件是鲜卑姓拓跋拔拔丘穆陵汉姓元长孙穆A 北魏孝文帝实行汉化政策 B 采用汉族政治制度C 北魏实行民族分化政策 D 孝文帝迁都洛阳 二.阅读下列材料: 1.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曹操请回答:(1)这两句诗的意思是什么? 答:伏在马槽边的老马,志向却在千里之外;年迈的战士,斗志仍不减当年。(2)曹操的“壮心”是什么?他最大的历史功绩是什么? 答:完成统一大业。基本统一了北方。(3)曹操为什么能有如此作为?你如何评价曹操? 答:因为曹操有远大的理想抱负,并能采取正确的策略。曹操是我国历史上一位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2、下页图反映了某战争形势(图略)。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该图反映的是什么战役?发生于何年?作战双方是谁?结果怎样?它对历史的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 答:淝水之战。383年。前秦和东晋。东晋大败前秦。前秦统治瓦解,北方地区重新陷入混战状态。(2)该战役有什么特点?同以前历史上的哪几次战役相似? 答:以少胜多。巨鹿之战、赤壁之战、官渡之战。 16、阅读下列材料: 曹操胜袁,盖由德义内举;苻坚瓦解,当缘立政未至。 -魏书卷四十七 请回答:(1)曹操和苻坚在历史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答:都统一过黄河流域。都曾励精图治,发展生产。(2)“曹操胜袁”与“苻坚瓦解”分别指哪两次战役?曹操和苻坚在着两次战役中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结果? 答:官渡之战、淝水之战。曹操招募流民垦荒,组织兵士耕田,实力不断增强;采纳谋士建议,火烧袁军粮草,大败袁军。苻坚骄傲轻敌,错误估计形势,结果大败。3、阅读下列材料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性元氏。诸功臣旧族自代(按:代,郡名,今山西省、河北省西北一带)来者,姓或重复,皆改之。(1)、“魏主”是谁?其诏令提出了什么改革?这一改革的依据是什么?(2)、“魏主”提出这一论据的意图何在?谈谈你对“魏主”的认识。答案:(1)北魏孝文帝。 主张采用汉姓。 鲜卑族的祖先是黄帝。 (2)接受汉族的先进文化。是我国杰出的少数民族改革家4、阅读下列材料今曹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1)、材料中的“天子”指谁? “挟天子而令诸侯”有什么作用?(2)、从材料看,诸葛亮给刘备提出了什么建议?举例说明这个建议是否正确。答案:(1)汉献帝。 曹操利用天子的威望号令诸侯扩大了自己的影响和势力。 (2)诸葛亮建议刘备与孙权联合抗曹。 这个建议是正确的,如赤壁之战,孙刘联军打败曹操,定了三国鼎立局面的基础。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史记商君列传材料二 诏不得以北俗之语(鲜卑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 -魏书 请回答:(1)材料一是战国时期哪一政治家的言论?举例说明他“不法古”的一些做法。 (2)材料二中的诏令是谁颁布的?你还能举出他改革的其他措施吗?(两条即可)(3)从社会发展的角度,你怎样看待上述二人的历史作为?答案:(1)商鞅。 承认土地私有,奖励耕战,建立县制。 (2)北魏孝文帝。 迁洛阳,改汉姓,穿汉服,习汉礼,采汉制,通婚姻。 (3)他们的作为都推动了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改革家。6、三国名称、建立者、建立时间、都城 类别国家建立时间都城建立者魏220年洛阳曹丕蜀221年成都刘备吴222年建业孙权7、我国古代史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有哪些?巨鹿之战(项羽秦) 官渡之战(曹操袁绍)赤壁之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