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文帝废肉刑探析.doc_第1页
汉文帝废肉刑探析.doc_第2页
汉文帝废肉刑探析.doc_第3页
汉文帝废肉刑探析.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解读汉文帝废肉刑刑罚从野蛮走向文明专业:2010级法制史 学号:405307910002 姓名:贾晓霞摘要:汉文帝废除肉刑在中国法制史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不仅使奴隶制五刑向封建制五刑过渡,也标志着中国的刑罚体系从野蛮走向文明。虽然东汉、魏晋南北朝之后肉刑恢复之声不曾断过,但是却没能成功。笔者认为从经济方面废肉刑进行评价还是有待商榷的,应该从社会成员关系及整个社会的进步方面进行评价。对汉文帝废除肉刑进行全面的探讨,无论对于了解中国法制史的发展,还是对于分析我国刑罚制度的变迁,都是具有很重要的意义的。 关键字:汉文帝;肉刑;刑罚体系;一、肉刑的渊源肉刑是通过对人的身体或者身体的某个部位的摧残,使人身体或生理残疾。肉刑按照刑罚的轻重主要可分四种:黥、劓、刖、宫。黥刑,也称墨刑,即先在受刑人的面部刺刻,再在伤口上涂抹。这是属于一种较轻的刑罚;劓刑,即把犯人的鼻子割掉;刖刑,断足也,截断受刑人足部,也是通过对身体的损伤进行惩罚;宫刑,又称淫刑或腐刑,即是损害生殖器,它是除了死刑最严重的刑罚。这表明了刑罚尚处于比较野蛮的状态。对于肉刑的起源,有两种说法是比较具有代表性的:第一,起源于苗族之说。依据是尚书吕刑:“若古有训,蚩尤惟始作乱。延及于平民。罔不寇贼,鸱义奸宄,夺攘矫虔。苗民弗用灵,制以刑,惟作五虐之刑日法。杀戮无辜,爰始淫为劓、椓、刖、黥。”第二,肉刑是夏朝创制。其依据是汉书刑法志:“禹承舜之后, 自以德衰而制肉刑。”1其中,汉书展现的是比较完整的汉代风貌,所以这里笔者认为汉书中关于肉刑的起源是可信度比较高的。我们说,一个制度的存在不一定是合理的,但是却一定有它存在的原因,肉刑也是一样。受到黥、劓、刖的罪犯,既受到身体上的痛楚,也因为身体上显而易见的缺陷而产生羞耻心,身体上的痛暂时的,但是心理上的痛却是永久的。肉刑将刑罚施于人身最直观的表现了出来,使得犯罪人被排除出了正常的人的范围,也足以使犯罪人行为收敛。这是统治阶级制定肉刑的原因之一;施行肉刑,使得犯罪人身体摧残的同时,也是警戒其他人要恪守法律,不然后果是摆在眼前的,“以刑去刑”的思想也是肉刑出现的原因之一;另一个原因是,给犯罪分子施加肉刑之后,他便失去了再次犯罪的资本(如断足),也就是通过摧残人的身体防止他下一次犯罪。二、汉文帝废除肉刑 西汉文帝十三年,齐国太仓令淳于公犯罪,依律应该被处以肉刑,皇帝下诏押解其来长安问罪,淳于公与家人临别时不禁悲从中来:“要是家中有男子就好了,这些女孩遇到事情有什么用。”他的小女儿缇萦听了悲伤自泣,便跟着父亲到了长安领罪。她上书给文帝说:“我的父亲做官时,大家都称赞他廉洁公正,如今他犯罪要被处以肉刑。死者不能复生,被处以肉刑的人肢体也不能再复原,变成了残废,即使想改过自新也不可能了,这实在令人伤感。我愿意做官府的奴隶,以此来抵我父亲的刑罚,让他可以改过自新。”汉文帝看了缇萦的上书,非常感动,他下诏:“我听说尧舜时无肉刑,天下百姓都不犯罪,这才是大治。如今的法律有这么多残酷的刑罚,而犯罪者却不止,这难道不是我德行浅薄教化不明吗?对臣民没有先教化就用刑,不就是把他们的改过自新的路堵死了。”自此,开始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具有跨时代意义的废肉刑改革。 汉文帝提出的废肉刑的改革是由丞相张苍和御史大夫冯敬来完成的。以墨刑来说,易为“髡钳为城旦舂”;以劓、刖刑来说,“当劓者,笞三百;当斩左趾者,笞五百。”2然而施行的结果,无论是笞三百还是笞五百,大多数罪犯都是被活活打死。于是为了施行笞刑而又不至于把人打死,以达到教化人的目的,就有了景帝时期的第二次改革。景帝元年,下诏将笞五百减为笞三百,将笞三百改为笞二百,并且规定杖不得过二百,杖者中途不可更换。但是,这次的改革的结果却违背了统治者当初的意愿,统治者当初是想通过利用笞刑代替肉刑来达到教化民众的目的,也是为了缓解当时尖锐的社会矛盾和阶级矛盾,但是却事与愿违,这些矛盾并没有得到缓解,不仅生刑入死刑,改革也不够彻底,宫刑依然存在,并且导致徒刑和死刑之间没有中间刑。三、文帝废肉刑引发的争议肉刑存废之争自汉文帝废除肉刑以后,关于是否应该恢复肉刑的问题,一直争论不休。汉末魏晋的肉刑存废之争,规模之大,持续时间之长,牵涉人物之多,在历史上是空前的。由于篇幅有限,本文选取几个代表人物进行叙述。主张恢复者不少。最早对文帝废肉刑提出非议的是汉书作者班固,他的观点有两点,一是认为轻刑与重刑之间没有中间刑,这与西晋的刘颂观点一致;二是与汉末的陈纪的观点一样,那就是死刑太多,失去了废除肉刑的本意3;曹魏的陈群认为:“汉除肉刑而增加笞,本兴仁恻而死者更众,所谓名轻而实重者也。名轻则易犯,实重则伤民。”4可见,他的理由是名轻实重;曹魏丞相钟繇,也赞成恢复肉刑,他认为:“孝文革法,不合古道。出本当右趾而入大辟者,复行此刑。”5他与著名史学家荀悦都认为斩右趾而入死刑的,仍然斩右趾,以减少死刑的人数,解决“名轻实重”的问题。当然,反对恢复肉刑的人也大有人在。东汉末的孔融反对恢复肉刑的态度很坚决,他举例了各代名人受到肉刑后的惨状,提出不应恢复肉刑。但是这个理由似乎很牵强,如果当时没有肉刑,司马迁早已被斩,那么流芳千史的史记又如何能诞生。曹魏司徒王朗以为:“不用以来,历年数百。今复行之,恐所减之文未彰于万民之目,而肉刑之问已宣于寇仇之耳,非所以来远人也。”参考文献:1 孙海霞肉刑的起源及其特点J中州学刊2008年,第2期2 徐世虹中国法制通史战国秦汉卷M法律出版社,1999年5093 张兆凯论古代肉刑存废之争J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3年,第六期4 5 6乔伟中国法制通史魏晋南北朝卷M法律出版社,1999年14-157 严耀中从魏晋间关于肉刑争议看酷吏性质之变化J科学社会战线2008年,第五期8 张开阳、孙潇汉文帝除肉刑评述J法制与经济2008年,第7期他从政治上考虑,恢复肉刑,必然失去民心,这理由还是十分充足的。将军夏侯玄认为,如果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犯罪产生的原因,即解决群众的贫困问题,那么恢复肉刑也没有用。这种观点也是十分深刻的。经过了魏晋时期的大讨论,主张恢复肉刑的一方几乎把能说的理由都说了,但是却都没有成功,肉刑在魏晋南北朝最后得到基本废弃。从总体上来说,刑罚由野蛮走向文明,是历史的必然,即使少数保守势力想要阻挡,也终究是要失败的。四、对汉文帝废除肉刑的评价 我们知道,汉文帝废除肉刑遗留了很多问题,比如对宫刑的保留和在效果上的生刑入死、由轻入重,这都显示了改革的不彻底性。但应当看到,虽然汉文帝废除肉刑存在缺陷,但是它的进步性是它的主要方面。有的学者从经济方面来评价汉文帝废除肉刑,认为肉刑这种以损害劳动力为代价的刑罚是不合时宜的,残疾人不仅不能够生产,还会增加社会负担,阻碍经济的发展,所以这也是废除肉刑的原因。7但是笔者认为,这个说法还有待商榷。汉文帝废除肉刑时应该并没有考虑到经济这一因素,因为如果他考虑到了这一方面,他就应该在发现“笞三百、笞五百”会使人致死以后减轻刑罚,以保证生产力,但是我们知道,他并没有这么做,再次对刑罚进行修改是在汉景帝时期完成的。所以肉刑对于经济的影响应是后人分析的结果,并不是汉文帝考虑的原因。既然汉文帝没有考虑到肉刑对于经济的影响,那么可知当时肉刑并没有阻碍经济的发展,即使被施以肉刑的人不能从事生产,也不足以阻碍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所以从经济角度评价废肉刑,笔者认为是不合适的。我们认为,废除肉刑对犯人来说,拥有了改过自新的机会,使他们不会被歧视,能重新融入社会。因为受刑的犯人不仅身体上带有明显的痕迹,而且由于这些外在的痕迹而饱受歧视与排挤,心灵的创伤怕是更加严重的。由于古代刑法起着杀鸡儆猴的效果,所以受刑的人并不多,而大部分正常人对小部分受刑人的排挤,使得这部分受刑人没有改正的机会。汉文帝废除肉刑,改变了这种格局,使得犯人可以“重新做人”,而这点对中国社会来说,无疑是社会进步的必然结果。日本学者仁井田陛指出:“中国古代自由刑的发达也达到世界上无比的程度,在欧洲称为划时代的十六世纪的刑事法典(加罗利纳法典)有多种多样的流血的刑罚。但是在中国,流血刑罚史的时期,却在公元前一世纪就已经逐渐成为过去,取而代之,继续前进的就是自由刑。”8可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