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气教学案例.doc_第1页
氯气教学案例.doc_第2页
氯气教学案例.doc_第3页
氯气教学案例.doc_第4页
氯气教学案例.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苏教版高一年级氯气的教学设计杭州市萧山六中邱新德311261一、设计思想根据新课程的教学大纲要求,在义务教育初中化学的基础上,使学生进一步学习氯气的知识,了解氯气与社会、生活、生产的密切联系以及重要应用,使他们能综合应用化学和其他科学知识、技能解释和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教育他们关心环境、健康等与现代社会有关的化学问题,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以及勤奋、坚毅、合作等优良品德。本课以2004年4月发生重庆市天原化工总厂致氯气泄漏的重大事故为核心,引导学生学习氯气的性质,并利用所学知识,探索自救和救人的方案。设计特色:让学生置身于“事故现场”中进行学习;关注社会责任,并学以致用。二、教材分析1分析课程标准、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对本课具体教学内容的要求:氯气的物理性质为B,氯气的化学性质为D。2教材的内容、地位和作用“氯气的性质”选自高中化学(苏教版)必修1专题 2 ,是在学生已经学习 “研究物质的实验方法”,“氯碱工业”, “氯气的生产原理”等知识之后,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具体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习。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用学习 “氯气的性质”的“学习方法”指导后面硫、氮等元素及其化合物的学习,也为必修2的“元素周期律”的学习奠定基础。这节课的内容在高中化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3分析本课内容与初中教材相关内容的区别和联系。三、学情分析1学生对氯气的认知只是停留在单纯的知识层面,也就是说学氯气与学氧气基本上一样的:都是一种气体,都是从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实验室制法和工业制法、用途按部就班,课堂上跟着老师走就是了,观察实验只是看个“热闹”,甚至还有少数人对演示实验根本就不理会。这是一种典型的“被动式学习”,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相当差,甚至经常会有学生说:上课我都听懂了,就是作业不会做。2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三个:一是学生面对氯气,可能会有学生感到一些恐惧而分散学习的注意力,二是氯气有漂白性还是次氯酸有漂白性的推导存在困难,三是氯与碱的反应很容易遗忘。3目前来讲,多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最常见的是一种“跟随”老师的策略,老师提什么问题就想什么问题,没有结果就等老师做总结,很少有“质疑”的观念和能力。四、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分析知识与技能:了解氯气的物理性质;掌握氯气的化学性质;提高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分析、推理、归纳能力。过程与方法:教师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思维,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难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认真仔细、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承担责任,积极探索有效方法的科学精神。五、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氯气的化学性质教学难点:氯气的化学性质。培养学生知识应用能力。 六、教学策略与手段通过创设重庆天原化工总厂的氯气泄漏事故的情境,让学生明确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及学习如何利用所学到的知识解决当前的问题;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过程的质疑能力。七、课前准备1学生的学习准备:准备一些鲜花或花瓣2教师的教学准备;收集重庆天原化工总厂的氯气泄漏事故的报道。3教学环境的设计与布置:能上网的电脑和多媒体。八、教学过程【引言】前面我们学习了碱金属元素,知道碱金属元素是几种在原子结构和性质上都具有一定相似性的金属元素。这一章我们将要学习几种在原子结构和性质上都具有一定相似性的非金属元素卤素,它包括F、Cl、Br、I、At等五种元素。卤素及其化合物的用途非常广泛。【投影】卤素,包括氟(F)、氯(Cl)、溴(Br)、碘(I)、砹(At)卤素中最主要的单质是氯气。这一节我们学习氯气,让我们先来学习氯气的性质和用途。【提问】说到氯气,你会想到什么?上网打开,输入“氯气”进行搜索。可以看到,共50多万项与氯气相关结果。其中有许多条是有关看重庆天原化工总厂的氯气泄漏事故的报道。【投影】 2004年4月16日凌晨零时35分左右,重庆市江北区猫儿石天原化工总厂一车间突然发出几声巨响。由于冷凝管破裂,盐水流入装有13吨液体氯气的气罐内,使其产生化学反应,从而发生爆炸,并导致氯气泄漏。 下午5时57分,泄漏的氯气再次发生爆炸,黄绿色的氯气冲天而起,使方圆数平方公里内陆续返回的数万名市民的生命安全再次受到威胁。重庆消防、武警、公安、医疗等部门紧急行动疏散群众。截至今日凌晨1时30分记者发稿时止,已有15万群众被紧急疏散,9人在此次事故中死亡失踪,3人受伤。 【提问】如果你就在现场,面临严峻的死亡威胁,你知道如何自救吗?并能在危难的时候帮助那些不懂化学知识的普通人,让他们听从你的指挥吗?如果大家连氯气有哪些性质都还不知道,自救或救人也就成了空话。下面就先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氯气的某些性质。【实验】引导学生观察:集气瓶中氯气的颜色。【投影】黄绿色气体、有刺激性气味、有毒、易液化 【投影】投影氯气有毒,并有剧烈的刺激性,人吸入少量氯气会使鼻和喉头的黏膜受到刺激,引起胸部疼痛和咳嗽,吸入大量氯气会中毒致死。【投影】氯气的性质氯气分子是由2个氯原子构成的双原子分子氯气呈黄绿色。在压强为101kPa、温度为34.6时,氯气液化成液氯。将温度继续冷却到101时,液氯变成固态氯。【提问】氯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还是小?气体的密度在相同条件与什么有关?【讲解】氯原子的最外电子层上有7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结合1个电子,使最外层达到8个电子的稳定结构。因此,氯气是一种化学性质很活泼的非金属单质,它具有较强的氧化性,能与多种金属帮非金属直接化合,还能与水、碱等化合物反应【板书】1.与金属反应【演示实验】铜在氯气里燃烧,并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板书】 CuCl2CuCl2【讲解】CuCl2溶于水,同学们可观察到不同的颜色,这与溶液浓度有关。当CuCl2溶液浓度较大时,溶液呈绿色,当CuCl2溶液浓度较小时,溶液呈蓝色。【练习】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1.跟铝反应: 2.跟镁反应: 3.跟银反应: 4.跟铁反应: 【讨论】生成的铁的化合物是+2价还是+3价?在通常情况下,干燥的氯气不能与铁起反应,因此,可以用钢瓶储运液氯。【提问】水在这里起了什么作用?催化作用。原来水也可以作催化剂。【板书】2.与氢气反应【演示实验】H2在Cl2中燃烧(点燃氢气前已先行经过验纯,所以直接点燃氢气,为后面的问题留下伏笔)【板书】 H2Cl22HCl H2Cl22HCl【讲解】纯净的H2在Cl2中燃烧发出苍白色火焰,生成HCl气体,HCl具有刺激性气味,极易溶于水。HCl的水溶液叫做氢氯酸,亦称盐酸。同学们观察到的白雾就是HCl气体跟空气中的水蒸气结合所形成的盐酸小液滴(酸雾)。盐酸是重要的化工原料。【板书】3.氯气与水反应:Cl2H2O HClOHCl【讲解】氯气溶解于水,在常温下,1体积水约溶解2体积的氯气。溶解的氯气部分能够与水起反应,氯气的水溶液叫“氯水”,氯水因水溶有氯气而呈黄绿色。 观察盛在试管中的氯水【演示】将一朵红色鲜花放入装有氯气的集气瓶中。鲜花很快褪色。是Cl2还是HClO使鲜花褪色?课后思考:溶解于水的氯气只有一部分与反应,那么氯水有哪些粒子?如何用实验的方法一一验证这些粒子的存在?【板书】4氯气与碱的反应Cl2 + 2NaOH NaCl + NaClO + H2O上面的反应可以对照Cl2 + H2O HCl + HClO 来理解。工业上用石灰乳制取漂白粉2Cl2 + 2Ca(OH)2CaCl2 + Ca(ClO)2 + H2OCO2 H2O Ca(ClO)2 CaCO3 + 2HClO【讨论】根据上述所学习的氯气的性质,请你提出应对氯气泄漏时的一些简单办法。【投影】发生氯气泄漏事件时,污染区居民切忌惊慌,应向上风向地区转移,并用湿毛巾护住口鼻;到了安全地带要好好休息,避免剧烈运动,以免加重心肺负担,恶化病情;患者应及时送到大医院或有职业病科的医疗单位,使病人得到有效治疗可以完全康复。氯气的用途:消毒、制造盐酸、漂白剂、氯仿等有机溶剂、多种农药下面请化学课代表推荐一位最有自信的人来以下十个回答小问题。【逐一投影】1、用食盐腌制食物时,是利用了食盐的氧化性吗?2、用自来水养金鱼时,将水注入鱼缸以前要在阳光下曝晒一段时间,目的是增加水中的含氧量吗?3、氯气、氯水和盐酸都含有氯元素,它们都呈黄绿色吗?4、因为氯气能与铁、铜等大多数金属反应,所以液氯不能用钢瓶来储运。5、漂白粉的成份是次氯酸钙吗?6、次氯酸(HClO)具有极强的氧化性,请问次氯酸是强酸还是弱酸?7、当氯气中毒时,可立即服用较稀氢氧化钠溶液来除去氯气,达到解毒的目的?8、燃烧一定要有氧气参加吗?9、氯气有毒,因此含有氯元素的化合物都有毒吗?10、在老师的实验操作中,哪一个操作是错误的?【总结陈述】:氯气的性质很活泼。如果氯气的特性被用好了,可以为人们带来许多好处,可是如果没有被利用好的话,就象重庆天原化工总厂一样,给人们带来的是巨大的灾难。每一个人的身上都有“特质”(用在人的身上不用特性,而是称作特质),就象是氯气的特性一样,用好了可以给世界带来无限财富,可是用不好,就会给社会带来许多麻烦,这里的道理是一样的。请善待自己,善待他人。九、板书设计氯气的物理性质氯气的化学性质黄绿色、刺激性气味、有毒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易液化,可溶于水。 、与金属反应:3Cl22Fe2FeCl3 、与非金属反应:Cl 2H2 2HCl、与水反应:Cl2+ H2O=HCl+HClO、与碱反应:Cl2+2NaOH=NaCl+ NaClO+H2O2Cl2+2Ca(OH)2=CaCl2+Ca(ClO)2+H2O 十、作业设计【问题研讨】本课教学设计没有采用目前很流行的探究氯气与水的反应,原因在于即使对氯水研究再透彻,“研究成果”其实也没有什么作用,终究氯水除了在实验室作为“氯气的水溶液”使用之外,再也没有什么用处。学了知识,没有任何用处,当然是一件令人遗憾的事。本课一开始就致力于现实问题,直接搜索“氯气”,让学生直接进入到“事故现场”,感受危机并增强其责任感,从而强化学习的必要性。“15万群众被紧急疏散!如果你就在现场,面临严峻的死亡威胁,你知道如何自救吗?能在危难时帮助那些不懂化学知识的普通人,让他们听从你的指挥吗?”学生们被“突如其来”的危急场面和后面的提问给弄得不知所措,显然,老师的提问完全超出了“预设”。接下来的这句话不知说得重了还是轻了,但绝对是真心的:“如果大家连氯气有哪些性质都还不知道,自救或救人也就成了空话。”课后反思这个现象的时候发现,虽然学习了氯气,除了探究氯水或解答与氯气有关的“题目”,却没有给学生有机会去真正“做”一回“自救”和“救人”的事情,即使是“假设”可能也没有!所以,学生在困境面前不会自救和救人,其实也就是一件正常的事情了。正义需要引导。现在的化学课堂上讲到TNT或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的时候,我已经碰到了有极少数学生说出利用这些物品去做害人的事情了。 “化学,人类进步的关键”这句话一点不错:大到桥梁、住房、汽车,小到电脑,推动人类进步所用的绝大部分材料,都来自于化工厂。古代的青铜器是不是很美而且很价值?高空焰火是不是赏心悦目?看化学带来的负面影响吧:苏丹红、反式脂肪等事件,可能影响到每一个人的食品安全;而水污染、臭氧空洞、毒品等“社会问题”是不是越来越严重?是不是有越来越提心吊胆的感觉?对,正是随着化学科学的发展,这些“社会问题”才越来越严重的!先进科技危害人类的危险程度也日益增加,世界也面临更严重的灾难危胁。导致严重后果的是人。苏丹红被明令禁止用于食品,为什么还是被用于食品中?所以,化学教育并不是单纯的教授化学知识,而在教化学知识前就应该把人先教好,否则化学知识正教会人制造毒品、排出化工厂的污水。现在已经不是化学教学要不要融入人文教育的问题,而是怎样融入的、融入哪些价值观的问题。和谐社会需要心灵美好、心态健康、有化学才能的人才能研制出如治疗“非典”、禽流感、爱滋病药物的人,能带领普通人走出危险环境的人。如果这些问题不在化学课堂上引导,那又能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对公众进行引导呢?另一个有趣的情景出现在课堂回答问题上。当我“请化学课代表推荐一位最有自信的人来回答”的时候,那位课代表犹豫了一会儿,最后是在同学的帮助下把机会留给自己。说到自信,这更是当今教育中一个极其严重的问题。我曾经多次以“说出一件你做得是成功的事”为题,“检测”过不同层次的学生,答案排在前两位的是:没有;在公共汽车上为他人让座。学生的解题的数量没有解决“自信”的问题,而分数则成了“打击”学生自信的工具,现在越来越多的学生因为“怕出错”而放弃回答甚至思考,这是一个需要亟待解决的大问题。戏剧性的场面出现在最后,当问到第十个问题时:“在老师刚才的实验操作中,哪一个操作是错误的?”这位被“逼得最有自信”的课代表几乎不相信自己的耳朵!整个教室突然变得特别安静(前面九个问题都有学生在急不可耐地小声作答)。当问到第三遍的时候,最终一边摇头,一边给出了答案(他的表情强烈在说老师怎么会错?!那种表情令人难忘!)。当答案很快被肯定时,教室里立即变得热闹起来! 正是在这种不敢质疑的心态下,学习变得越来越艰难。多次碰到学生因为教辅书上的错误而否定老师的答案,却没有与老师进行沟通。质疑不是现在的学生的习惯,质疑老师几乎是不可想象的事情,质疑老师其实是一柄双刃剑,但这里有一个办法可以用来消除这一做法的消极面:让学生清楚知道,质疑的是老师讲解的内容,而不是质疑老师;质疑是学习的一种方式,而不是学习的目的。本课其实也是一种探究。老师给学生创设了一种情境,让学生去观察,去思考,去采取措施,去体会其中的道理,真正体现现代教育以人为本的观念,给学生发展以最大的空间。探究不是秀,不是老师的表演,而是学生在思考、探索,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而不是老师事先就预设好的一个结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