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玉溪一中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doc_第1页
云南省玉溪一中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doc_第2页
云南省玉溪一中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doc_第3页
云南省玉溪一中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doc_第4页
云南省玉溪一中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玉溪一中2015届高二上学期期中考历史试题(满分100分,时间120分钟)一、 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1、打破贵族依据血缘门第的世袭特权垄断政权局面的关键性措施是a、颁布“解负令”b、确立财产等级制度c、恢复公民大会作为国家最高权力机构d、设立公民陪审法庭2、下列连线不正确的是 a、梭伦制定“遗嘱法”b、克里斯提尼“陶片放逐法”c、伯里克利最终确立民主制d、庇西特拉图设立“五百人会议”3、商鞅变法内容中,对社会转型起决定作用的是a、“燔诗书而明法令”b、“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c、“集小乡邑聚为县,罢令丞” d、“为田开阡陌封疆”4、商鞅变法措施中对后世影响最深远的是a、废井田、开阡陌b、奖励耕织c、按军功授爵 d、建立县制5、范仲淹倡导的“庆历新政”与王安石变法的共同目的是改变北宋“积贫”“积弱”的现状,而“庆历新政”更侧重于a、增加赋税 b、澄清吏治 c、培养人才 d、充实边防6、王安石在河北民诗中写道,边境百姓“家家养子学耕织,输与官家事夷狄”,感慨他们生不逢时,“入生不及贞观中,斗粟数钱无兵戎”这些诗句表现了作者对冗兵冗官的不满对田园生活的赞美对唐代治世的向往对北宋孱弱的无奈 a bcd7、在北魏孝文帝改革中,加速少数民族封建化的根本措施是a实行均田制b与汉族通婚c迁都洛阳d采用汉族的政治制度8、北魏统一北方,促进了民族大融合,使鲜卑族由畜牧经济为主的游牧生活,逐步转向农业经济为主的定居生活,这表明民族融合的过程,从经济发展角度看,实质上是 a、封建化过程 b农业化过程c工业化过程d汉化过程9、基督教由民间反对压迫的宗教团体演变为罗马帝国国教的根本原因是a基督教势力的不断发展b基督教教义有利于统治者巩固统治c罗马法不断健全,社会稳定 d帝国皇帝信奉基督教10、有关对“因信称义”理解不正确的是a、其核心内容是“信仰耶酥即可得救”b、主张靠虔诚信仰,与上帝沟通,获得拯救c、主张通过阅读圣经虔诚地信仰与上帝沟通成为上帝的义人 d、主张通过教堂、宗教仪式由教士引导信仰上帝而获救11、对包税制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要取得包税权必须向政府预付一年土地税b、包税制既是土地制度又是赋税制度c、包税权不可世袭、转让和出卖d、包税人在包税区内享有绝对的权力12、英国外交大臣麦斯顿说:“英国宁愿在通往印度的路上与土耳其打交道,决不同一个积极有为的阿拉伯君主发生关系。”麦斯顿这样说的原因有阿里政权的强大和扩张不符合英国的殖民利益腐朽没落的奥斯曼帝国比阿里政权更符合英国的利益土耳其与英国有着共同的利益穆罕默德阿里才艺过高abcd13、“穆罕默德阿里是唯一的能在一崩溃的奥斯曼帝国的土地建立起有生命力的国家的一个人。”对上述材料认识不准确的是a、奥斯曼帝国已经腐朽没落分崩离析b、阿里开创了埃及革故鼎新国力大增的崭新的局面c、阿里对外抗衡宗主国和西方列强是帝国内充满生机活力的一部分d、阿里政权统治时间较长14、18111833年,穆罕默德阿里进行一系列扩张战争的结果和影响有埃及获得了事实上的独立建立了一个以埃及为中心、横跨欧亚非三洲的“帝国” 影响了国内改革的进程实际上摆脱了奥斯曼帝国的统治 a b c d 15、19世纪俄国一名知识分子说:“维护奴役人的农奴制度本身,是不会有成效的,而且也毫无裨益,无论社会良心或当代工业,国民福利和国家安全的要求,都已判处他的死刑。”他是a、十二月党人b、地主阶级革命派c、守旧派知识分子d、激进派知识分子16、恩格斯在论述克里米亚战争时指出,“现在沙皇政府在全世界面前给俄国丢了丑,同时也在俄国人民面前给自己丢了丑。前所未有的觉醒时期开始了。”“觉醒”的根本原因是a、军事落后b、制度腐朽c、经济凋敝d、吏治腐败17、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经历了缓慢而谨慎的酝酿过程,其主要原因是改革必然触动封建地主利益,阻力非常大大力发展资本主义害怕引起人民大规模暴动为了维护封建地主利益a bcd 18、之所以称俄国“二一九法令”为解放法令,主要是因为他宣布a、农奴在法律上成为自由人,地主不得买卖或干涉其生活b、农奴可得到一块份地,但其大小、肥瘠由地主决定c、被解放的农奴均隶属地方政府委派的调停吏管理d、国家直接控制的农奴也得到解放19、有人认为“1861年改革后,俄国广大农民遭到压迫剥削更重了”,其主要依据是a遭受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双重压迫 b付出高额赎金c对封建地主的义务加重了 d要继续遭受地主的剥削20、亚历山大二世的改革促进了俄国经济近代化的进程其表现有资本主义农业逐渐成为俄国农业的主要成分国内销售市场不断扩大逐渐完成了从手工工场向机器工厂的过渡外国资本逐渐被排挤出俄国市场abcd21、某论文将“俄国在克里米亚战争中失败,开始农奴制改革”、“日本遭遇黑船来航的冲击,继而明治维新”、“中国遭受列强的侵略,开展戊戌变法”作为重要论据。该论文的主题可能是 a、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在亚洲的确立b、西方的殖民侵略与世界市场的形成c、 工业革命在亚洲的扩散 d、工业文明冲击下的近代化改革22、改革是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重要手段,不同历史阶段的改革虽然具有不同的时代特征,但也呈现出相同之处,能够体现商鞅变法与明治维新相同之处的有改革地方行政制度 打破原有的等级制 重视发展教育 建立一支有战斗力的军队abcd23、19世纪80年代初,日本明治政府认识到“好事贪功,反而挫折人民自主独立之气势,养成百事依赖政府之风习”“其弊害大不可测”,进而采取的措施是a、废除了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b、整顿财政金融以改善私人投资环境c、建立“样板”企业供私人企业效仿d、将大量的国营企业转让给私人24、经过明治维新,日本发展成为亚洲第一个工业化国家,同时走上军国主义道路,大肆侵略扩张。这是因为a、国家倡导并优先发展军事工业b、制定了外向型的经济发展战略c、建立了带有强烈封建性和军事性的政治体制d、政府把大量国营企业优惠或无偿转让给享有特权的资本家25、19041905年,日本和俄国发生战争,最终日本战胜俄国。对此,一些中国人当时就发表评论,认为这场战争“非军队之竞争,乃政治之竞争。卒之日胜而俄败,专制立宪,得失皎然”。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俄国失败的根源在于农奴制 日本明治维新实现富国强兵 这些中国人赞成君主立宪制 这场战争直接引发十月革命a b c d26、下列观点中属于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是a、夫不可变者,伦纪、圣道心术也,非工商器械、工艺也b、君权与民权合则情易通,议法与行法分则易就,二者行斯强也c、当世恶疾,帝制为最,唯合众共和为世界之潮流,顺者昌,逆者亡d、当国之道,尚礼义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27、19世纪末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主要是通过a、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b、提出“门户开放”c、扶植各派军阀,割据混战 d、分割中国领土28、百日维新的变法法令中,直接触及顽固派利益的是a、改革财政,编制预算决算 b、废除八股取士,改试策论c、取消重叠机构,裁汰冗员 d、裁撤绿营,编练新式陆军29、梁启超在戊戌政变记中写到“人人封章,得直达于上。举国鼓舞欢蹈书,民间疾苦,悉达天听”。反映的内容是a、命各省保荐,引进人才b、提倡官民上书言事c、裁汰冗员,澄清吏治 d、设邮政局30、“戊戌变法”和“明治维新”反映出世界近代历史的发展趋势有逐渐实现社会各方面的近代化资本主义取代封建主义被压迫民族争取实现民族独立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abcd二、非选择题(三个大题,共40分)3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材料一 穆罕默德阿里“致力于把埃及建设成为一个工业国。他坚信埃及人民要富强起来,必须在国内生产自己所需的一切,尽可能地减少进口”。1837年俄国驻埃及领事杜哈梅尔材料二 魏源说:“阿里甚聪明,尤灭弄权之骁骑,”“招士通商,阵法与列国无异。”材料三 阿里发展工业的最终目标是建立一个庞大的军事帝国,因此工厂的产品大多用于对外战争,没有带来任何利润,从而使工厂得不到扩大再生产的资金。而厂长大多是一些现役或退役军官,对组织生产一窍不通,对贪污和剥削工人却颇为在行。此外,外国商人利用埃及人不懂技术,将一些老式的、使用过的或完全报废的机器高价卖给埃及政府。这一切造成工厂产量下降,亏损巨大,难以维持下去。 材料四 为了逃避服兵役,许多埃及妇女在生下孩子不久,便含着泪水悄悄地把孩子的眼睛弄瞎或截断他的四肢,使之终身残废;一些成年男子则被迫伤害自己的躯体。 材料五 柏杨先生在中国人史纲中评价洋务运动说:“(清政府如同)被击败的末期癌症的老拳师,在观察强大对手的优点时,不归功于对手的强壮如牛,反而归功于对手有一副漂亮的拳击手套。(1) 材料一反映了阿里怎样的改革思想?(2分)(2) 材料二中所谓“尤灭弄权之骁骑”是指阿里为了加强集权、巩固统治采取了什么措施?(2分)(3) 根据材料三与材料四分析穆罕默德阿里改革存在的问题。(6分)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阿里改革和洋务运动失败的共同原因是什么?(2分)3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4分)材料一 1856年,亚历山大二世向莫斯科贵族发表演说,他说:“到处在谣传,我要给农民自由;这是不公正的,但是,遗憾的是,农民和他们的地主之间存在着敌对情绪,并因此发生了许多不服地主管束的事情。因而,从上面解决要比从下面解决好得多。”摘自孙成木等俄国通史简编材料二 五条誓文一广兴会议,万机决于公论;二上下一心,大展经纶;三官武一体以至庶民,各遂其志,务使人心不倦;四破例来之陋习,基于天地之公道;五求知识于世界,大力振兴皇基。1868年明治天皇颁布五条誓文材料三 兴办生产事业亦属急务,但人民还没有这种志愿,所以暂时创办官立事业,示以实例,以诱导人民。 守屋典郎日本经济史材料四 自明治初年,渐行所谓奖励工业。(工部省)开拓矿山、制造机械和造船一不计利息,不计减损产品不能销售之物,则自行标价,尽藏库中故而穷于支付工资与购入材料,只能以补贴营业金的名义从大藏省申报领取。即或是矿山、造船等需用几十万元的官营事业也都是如此弊病。 高桥龟吉日本近代经济形成史材料五 经济学者田口卯吉(1880年)发表评论说:“政府之制造,已确实妨碍民间同种产业之兴起,应该中止劝奖保护之政策,使政府的事务限定在适当的领域之内日本人民业已足以同外国人竞争,业已能够经营制造商业,何须政府自身为之?” 米庆余明治维新日本资本主义的起步与形成请回答:(1)据材料一二,指出俄国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的目的和方式有何相同点?(4分)(2)依据材料三概括明治维新之初政府殖产兴业的方式及原因。(5分)(3)19世纪80年代,日本殖产兴业的方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依据材料四、五,概括这种变化的原因。(5分)3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4分)材料一1856年,亚历山大二世向莫斯科贵族发表演说,他说:“到处在谣传,我要给农民自由,这是不公正的,但是。遗憾的是,农民和他们的地主之间存在着敌对情绪,并因此发生了许多不服地主管束的事情。因而,从上面解决要比从下面解决好得多。”摘自孙成木俄国通史简编材料二1868年4月的一天,日本京都皇宫的大殿内,天皇率领群臣宣读誓词:“广兴会议。万机决于公论;上下一心,大展经论;官武一体以至庶民,各遂其志,务必人心不倦;破历来之陋习,基于天地之公道;求知识于世界,大力振兴皇基。”这就是日本历史上著名的“五条誓文”。摘自人教版历史选修1材料三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上谕,上谕说:“数年以来,中外臣工讲求时务,多主变法自强。惟是风气尚未大开,论说莫衷一是,或托于老成忧国,以为旧章必应墨守。新法必当摈除,从喙哓哓,空言无补。嗣后中外大小诸臣,自王公以及士庶。各宜努力向上,发愤为雄,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又须博采西学之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以教空疏迂谬之弊”。以皇帝名义“诏定国是”,其目的是“以变法为号令之宗旨。以西学为臣民之讲求,著为国是,以定众向,然后变法之事乃决,人心乃二,趋向乃定。”摘自梁启超戊戌政变记请回答:(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三则材料所反映的三国解决社会危机的角度(或者侧重点)有何不同?(6分)(2)材料所反映的三次改革在核心主张、局限性上的相同之处是什么?(4分)(4) 三国改革出现了不同的结果:俄日崛起,中国改革失败。请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改革的因素主要有哪些?(4分)玉溪一中2015届高二上学期期中考历史答案(满分100分,时间120分钟)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题号12345678910答案bdddbcabbd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cddadbcaaa题号21222324252627282930答案dddcdbacbd二、非选择题31、共12分(1)向西方学习,发展近代工业(2分)(2)指消灭马木路克势力(2分)(3)问题:经济上,面临资金匮乏和经营管理不善的问题。(3分)军事上,为了壮大军事力量,进行对外战争,征收苛重赋役,强制人民参军,给埃及人民带来苦难,激化阶级矛盾。(3分)共同原因:没有改变封建制度。(2分)32、 共14分(1)目的:挽救危机 维护统治。(2分)方式:自上而下的改革。(2分)(2)方式:官营。(1分) 原因:民间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