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医学情况介绍.doc_第1页
人文医学情况介绍.doc_第2页
人文医学情况介绍.doc_第3页
人文医学情况介绍.doc_第4页
人文医学情况介绍.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现状医患矛盾尖锐互挑毛病患者眼中医生有三大“毛病”“医生的脸怎么总是冷冰冰的?”最近,30岁的方芳总是感觉小腹坠胀,且有些白带异常。昨天她特意请了半天假到医院看病,平常很少进医院的她,对这次看病的经历有点儿堵心。“我赶上的医生属于干脆利落型,基本上都是一问一答,很快就给我开检查单了。我交完钱回诊室,医生让我上检查床等着。我觉得已经等了半天怕她忘了,就喊了一声。可是对方显得很不耐烦,她还没做检查,我就开始紧张了”方芳说,她不是对医生的医术不信任,可是冷冰冰的一张脸,再加上“冷言冷语”,这种态度让患者首先产生的是抵触。“医生的脸怎么总是冷冰冰的?患者得病就够难受的了,这不是雪上加霜吗?”“大夫咋就不能等我把话说完呢?”刘奶奶查出肾囊肿已经3年了,由于囊肿并没达到穿刺的标准,医生建议其每半年进行一次B超检查。刘奶奶说:“刚查出来这个病时,孩子带我去了好多家医院。大夫都问我有什么感觉,基本上是听我说两句病情,就说没事儿。我也不懂,所以成天犯嘀咕。后来,终于有一家医院的大夫,耐心听完我的话,之后又拿着片子细瞧,说半年一查就行。这样的大夫多让人放心!”刘奶奶有些无奈地说,“有的大夫咋就不能等我把话说完呢?”“排队那么久,不能多看会儿吗?”在采访中,很多市民表示,在三级医院看病,“排队久看病时间短”是一个普遍现象。在某医院,一位患者抱怨说,来看病排了两个小时的队,大夫看病却用了不到10分钟。“就这么几分钟,也不知道大夫看没看仔细?排了那么久,就不能多看会儿吗?”另外,一些慢性病患者表示,他们每天都要服药,还要定期复查,对于他们来说要频繁去医院,就更希望医生能对自己仔细些,看病时间长一些。医生倒苦水:一天不离座看不完病“患者在门诊看病时,有时会感觉医生态度不好。”“有的时候,医生在开处方,患者会多问一些病情,大夫就是不理。”“很多患者排了半天队就给看几分钟”针对百姓关注的问题,记者对一些医生进行了采访。对于“医生态度冷漠”的现象,很多医生表示的确存在,他们认为,有的医生专业知识、技术水平很高,能在很短的时间通过一些问话和检查了解病人的情况,而不想说过多的“废话”,因此态度会显得“不好”。对于不让患者将病情说完的情况,有的则是医生的医德问题,以自我为中心,不愿意听患者多说。另外,医生认为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则是医疗环境不好。在国外,每位医生都负责很少的患者,而我国的大型医院一向人满为患,有的医生一天不离开座位也看不完前来挂号的患者,难免出现态度冷漠、给病人看病时间短的现象。“在要求医生的同时,呼吁优化医疗环境”是众多医生的心声。如果通过医改后医疗资源合理分配,公立医院能够真正公益,医生的压力也会因此减小。调查“医患矛盾”可致医生倦怠三四十岁医生易“冷漠”近日,天津医科大学医学人文学院进行了一项有关“医生工作倦怠和工作投入”的调查,调查涉及本市16家医院的476名执业医师,包括三甲医院8所、二甲医院5所、社区医院3所,分布在20多个专业科室内,平均年龄34.87岁。专业技术职务包括住院医师、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和主任医师。结果显示:16.1%的医生在工作中出现高倦怠现象,其中三甲医院的医生最为明显,而“医患关系紧张”“医患冲突”是导致医生工作倦怠的重要因素之一。据研究,医生工作倦怠可导致病人对医生的信任度下降、依从性降低进而使患者的疾病加重。此外,调查中,3040岁年龄组的医生容易出现“对患者冷漠”的现象,年龄稍小一些的医生由于刚参加工作、热情高等缘故,4050岁年龄组的医生由于对工作经验多、工作成熟等原因,则表现为对患者沟通更加温和,而50岁以上的医生态度表现更好。分析做医生“人情味儿”最重要中国医师人文医学执业技能培训基地在天津医科大学的建立,与市胸科医院副院长卢文秋的努力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提起促成基地建成的初衷,卢院长说:“现在医生的人文教育缺失太严重了,以至于医生自己成了机器,而把患者当成了各个零件的组成,而不是考虑一个完整的人。做医生,最重要的应是人情味儿!”别把病人看成零部件在我国,医学院校的教育都是以技能为核心,人文教育缺失已久。近年来,培养学生的目光集中在医学技术、知识,忽视了医德、人文的教育,以至于教师、学生、医生更关注的是技术和学历,而忽略了“人”的因素。这种现象形成的局面就是:病人来医院,医生看到的不是一个完整的“人”,而是各个零件的组合,肠胃不舒服去消化科、咳嗽了去呼吸科病人的感受,就这样被忽略了。医生学历高但缺人文关怀卢院长说,有的医生是医学博士,水平很高,却不知道怎么和病人沟通。比如,一个患者得了很重的病,检查结果出来后医生不讲究技巧,不注意说话的语气,都不知道该怎么告知,患者就有可能当场崩溃,甚至丧失继续治疗的信心。人文教育的缺失,再加上医疗市场大环境的压力,有的患者住院带着摄像机,医生则在进行每一项治疗前都让患者签字,导致医患之间互不信任、医患矛盾尖锐、医疗纠纷频发。卢院长介绍说,针对这种现象,医院曾探索过很多方法。最初,他们想依靠法律手段抑制,但时间长了之后发现,法律只是“最低线”,医生们学习法律,都成了“律师”,只会自我保护,使医学成为“防御医疗”。后来,医院又探索管理制度,这样一来,医生在工作中就更加紧张,对患者也不会起到积极作用。最后,医院开始尝试人文教育,目前已有60名医务工作者到基地进行培训,对于这种将“人情味”融入医学的教育方式,医生们都感觉受益匪浅。对策医生见病人先说声“你好”“其实,所有医疗纠纷在之前都是打下了埋伏的。”负责培训课程的天津医科大学医学人文学院刘惠军教授说,很多医生却往往忽视了这一点。对此,她给临床医生提出四点建议:1.首先说一句“你好”。这样简单的两个字,往往让患者对医生的第一印象分数大大提高,也拉近了医患的距离;2.用温和的语气询问病情;3.提供备选的检查和治疗方案,交给患者选择;4.清晰地解释病情,尽可能真实地告诉患者。据悉,人文医学执业技能培训共有八个模块的内容,包括:医学伦理与职业精神,和谐的医患沟通模式;核心沟通技能与患者及其家属建立和谐关系;病史采集;解释问题、制定双方同意的治疗方案;病情告知,与重症患者及其家属的沟通;化解冲突与医疗纠纷的技能;医疗纠纷的防范与应对;乐观思维方式训练。在课堂上共有三个阶段:讲授、讨论和经验分享、案例分析阶段;角色扮演阶段;标准病人阶段。也就是说,医生在看病时能遇上各种特征的“患者”,其本身也要扮演患者,体会患者的感受。医生要学会换位思考市胸科医院心外科副主任医师徐栋是60名参加培训的医务工作者之一,也是医院中很少有患者投诉的医生。徐主任表示,在工作中,他越来越深地体会到,医生的态度好、替患者想得多,患者和家属的顾虑就会越少,对医生也会满意。通过这次培训学习,就更加印证了自己的想法。对于“沟通多就会浪费时间多”的说法,徐主任表示不赞同:“沟通要讲究技巧,和患者说专业术语对方肯定不懂,还会浪费时间。如果你做些比喻,比如把心脏比喻成汽车发动机,B超检查就是看看发动机动力如何。心脏需要养分,冠心病就是供养分的管子堵了,患者一下子就明白了。”对于医生态度冷漠,一方面是拿患者只是当“病态”而不是“病人”,另一方面就是不会沟通技巧。徐主任说,要说“技巧”,他认为就是“换位思考”,如果把患者本人、家属该想的事都替人家想到了,他们的感受都了解了,大部分患者都是通情达理的。过去,医患沟通对于我来说并不陌生,甚至自认为做得很好。经过5天中国医师人文医学执业技能师资培训之后,才知道以前的经历仅仅是因为自己的口才比较好而已。经过系统的人文医学执业技能理论及实践技能培训后,才明白医患沟通涵盖的内容很广泛,成功的医患沟通对于治疗方案的制定实施并最终达到治疗目的至关重要。因此,不懂得医患沟通的医师就不会是一个好医师。 虽有渊博的理论基础,精湛的医术,良好的为人,但如果不懂得与患者沟通,最终结果是得不到关于疾病的准确信息,也就不能制定出准确的治疗方案,病人自然无法得到最有效的治疗,这是非常可怕的。就中国医疗现状而言,各大医院甚至知名医院的大部分医生都在医患沟通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所以,医患沟通不是医疗活动中可有可无的部分,或是仅仅依靠医师自己盲目去探索,医师必须经过系统专业的培训,甚至应该把医患沟通作为医师资格认证的必考内容。 很多学员不理解培训中的一些方法,认为中西方文化有差异,我认为这正是我们所缺少的。中国近代医疗教育事业尤其在医师的培训方面有很大缺陷。在临床上,对某个疾病治疗方案的制定由于有先进的医疗设备和医院三级医师负责制作保障,一般不会有太大问题。而真正的问题是,病人在医疗过程中发生意外死亡或误诊、误治等一系列事件,很多时候不是因为医生技术水平所致,而是由于医生在人文方面即医患沟通方面做得不够。许多人当了一辈子医生不懂什么是医患沟通,现阶段大部分医院和医生甚至一些知名教授对此也置若罔闻。一个合格的医学人才不仅要掌握丰富的医学科学知识,还必须具备高水平的人文素养、全面的人文医学理念,以及正确科学的价值观、职业化的服务态度、医患沟通的能力、临床管理及心理调适能力。这些能力的强弱不仅影响到医生个人的专业水平,更关系到患者的治疗效果,也关乎医院的生存、发展和壮大。希望广大医师了解医师职业精神的普遍原则和核心价值,学习人文医学的基本知识,掌握与患者沟通的技巧,增强执业技能,最终建立让患者、家属、医生三方都满意的和谐医患关系。医务人员的人文素质尚有待提高,与患者的沟通能力还存在欠缺,中国医师协会愿意在此方面做出努力。希望广大医师能认识到人文素质培养的重要性,并与临床实践密切结合,更好地为患者服务。人文医学的演变、发展和内涵以及在医学模式改变的今天人文医学对于医疗实践、医院管理、医院文化建设的重要作用人文医学执业技能培训班暨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医师人文医学执业技能培训,以提高全院医务人员的人文素质,增强人文医学执业技能,着力打造“人文医院”、“和谐医院”的品牌。医师要考人文医学执业技能据中国医师协会完成的一项调查显示:90以上的医患纠纷为医患沟通不当所致。在医生成才的路上,不仅要学会并掌握医学知识和技能,还需要掌握人文医学知识,而医患沟通是最重要的一课。日前,在由中国医师协会举办的“首届中国医师人文医学执业技能培训体系师资班”上,60多位学员接受了培训,培训的重要内容是教会医生以患者为中心的沟通方法。不少医生“不会说话”一名医生本想向癌症病人传递活的希望,但说出的话却是:“像你这种情况死亡的概率为80。”一句话使患者生的希望破灭了,也引起了患者家属的不满。中国医师协会培训部副主任李明霞说,其实还有不少医生“不会说话”,上面例子中的医生如果换种说法效果会好得多,比如“你的情况虽然很严重,但能够战胜病魔的概率也有20,所以希望你不要放弃”。李明霞说:“医学教育把人当成生物的人而不是社会的人,医生乏沟通经验,就会导致医患矛盾。”一些医生对与患者进行沟通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他们认为只要把病人的病治好就行了,没有意识到病人的心理与社会需求;有些医生在医疗诊断中过分依赖一些高科技仪器,不愿花时间与病人进行沟通;有些医生缺乏与病人进行有效沟通的技能,他们虽然充分了解医患沟通的重要性,却不知道如何与病人进行沟通。战胜疾病需要信赖、合作与沟通据估计,一名医生在其一生的职业生涯中,要接诊12万16万名病人。也就是说,医生在工作岗位上的大部分时间都在与病人进行沟通。这是因为与病人进行谈话,是医生了解患者病情的最普遍也是最有效的手段。大约有6080的疾病诊断及治疗方案都是基于与病人谈话的结果来确定的。国外有位叫Avery的学者在1985年就有研究表明,80要起诉医生的病人是由于医患沟通出了问题,这包括:医生匆忙地打发走病人;医务人员态度恶劣;医生傲慢的态度;医患双方在治疗方面的分歧;医生不愿倾听病人的诉说.据中国医师协会完成的一项调查显示,90以上的医患纠纷为不当医患沟通所致。中国医师协会人文医学执业技能管理办公室主任张玉说,医生和病人所面对的共同敌人是疾病,共同的目标是战胜疾病。双方只有互相信赖与默契配合,才能很好地达到共同的目标。而建立起这种信赖合作的关系,在很大程度上需要有效的医患沟通。只有通过医患沟通,才能与病人建立起促进治疗的良好医患关系,才能了解病人所关心与需要的是什么,才能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制订适宜的治疗方案,从而取得最佳的医疗效果。考核沟通技能成国际趋势 1999年,美国医学教育资格认证委员会把人际交往与沟通技能,列为所有住院医师必备的六项技能之一。另外,美国许多参与医师资格认证的机构,如美国医学教育联合委员会及美国医疗机构认证联合委员会,都把医生的沟通技能纳入其考核体系。美国内科专业委员会已经要求所有内科医师必须具有合格的沟通与人际交往技能。外国医学毕业生要想在美国取得行医执照,必须通过包括医患沟通技能在内的临床技能测验。从2004年开始,对医患沟通技能的考核正式成为美国行医执照考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医生执业考试中涵盖沟通技能,也正在成为一种国际趋势。我国从2003年开始,由中国医师协会联合美国人力资源组织等,经过2年多的市场调研、专家研讨,根据医院的需求,借鉴国际化的标准,开发出我国首部适合国内医师使用的“医师人文医学执业技能”系列课程标准教材,建立了相应的标准培训体系。医师人文医学执业技能考试将启动目前,该培训体系已经在全国医疗机构推广,培养对象为全国近200万名执业医师。报考任何培训合格级别者,都应具备大专或以上学历。此外,报考初级培训合格者应该拥有两年以上的实际工作经验,并拥有在中国医师协会授权的培训机构发放的统一培训证明书;报考中级培训合格者,应该拥有中级医师人文医学执业技能培训证明书,并拥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