炉外精炼试题A 及答案.doc_第1页
炉外精炼试题A 及答案.doc_第2页
炉外精炼试题A 及答案.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湖南工业大学试题2007 年 2008 年第 2 学期课程名称: 炉外精炼新技术 专业年级: 冶金工程2005级 考生学号: 考生姓名: 试卷类型: A卷 B卷 考试方式: 开卷 闭卷 一、填空题(30分=15分2)1、VAD的完整拼写为Vacuum Arc Degassing;AOD的完整拼写为 Argon Oxygen Decarburization 。2、真空脱气过程的限制性环节是气体在钢液中的扩散。3、渣洗的最大的缺点是效果不稳定(重现性差)。4、炉外精炼中,气液界面的主要来源包括吹氩、_ CO气泡、吹氧和熔体表面。5、LF电弧加热速率的特点:通电后,缓慢升温12/min,逐渐趋于平均值34/min。6、RH工艺处理容量的下限为_30吨7、LF炉吹氩制度中,钢包到位后,采用中等吹氩量均匀钢液成分和温度;化渣和加合金采用大吹氩量;通电加热时采用小吹氩量。8、AOD精炼工艺分为氧化期、还原期和精炼期。(注意顺序)9、AOH没有像CAS-OB得到广泛使用的原因是产物去除困难10、夹杂物变性处理中,使用Ca处理Al2O3_夹杂物。 二、名词解释(20分=4分5)1、炉外精炼 2、活性缝隙 3、抽引比 4、粉气流的经济流速 5、循环流量1、炉外精炼:将常规炼钢炉的炼钢任务部分或全部地移到钢包或其它容器中进行。2、活性缝隙:能够作为C-O反应新相生成核心的缝隙。3、抽引比:单位体积流量的气体,可以提升的钢液的体积。4、粉气流的经济流速:能保证粉气流基本上均匀、稳定的最小流速。5、循环流量:单位时间内通过真空室的钢液量。三、简答题(35分=7分5)1、炉外精炼中包含哪些精炼手段及这些精炼手段的功能、代表工艺(至少2种)。答:精炼手段包括:1)渣洗。功能:脱硫、脱氧、去夹杂。代表工艺:同炉渣洗、异炉渣洗;(1.5分)2)真空。功能:脱气、脱氧、脱碳。代表工艺:VD、RH;(1.5分)3)搅拌。功能:均匀成分和温度、净化钢液、促进其它冶金反应。代表工艺:除了渣洗外所有精炼工艺。(1.5分)4)加热。功能:调温、保证精炼时间。代表工艺:LF、CAS-OB;(1.5分)5)喷吹。功能:高效加入反应剂。代表工艺:SL、WF。(1分)2、真空下,为什么碳的实际脱氧能力远没有热力学计算的大?答:1)碳氧反应未达到平衡;(2分)2)反应区的压力大于真空度;(2分)3)真空下,碳脱化合物中的氧困难;(1.5分)4)耐材、炉渣、夹杂中氧化物可能向钢液供氧。(1.5分)3、简要说明RH的循环工作原理图,并以简图示之。答:工作原理图如右:(2分)工作原理包括:1)利用气力提升原理;(1分)2)插入管插入钢水,抽真空,钢水上升B高度;(1分)3)吹氩,氩气膨胀功提升钢液H高度,钢液喷入真空室;(1分)4)喷入真空室的钢水精炼后,在真空室底部聚集B,之后在重力作用下,沿下降管回到钢包;(1分)5)回流的钢水动能用作搅拌钢包中未精炼的钢水并与之混合,完成该部分的循环。(1分)4、底吹氩钢包内启动区(A区)钢液的运动的特征?答:启动区特点包括:1)两相区。钢水连续相,气体分散相。(1分)2)喷口处气体的动能可以忽略;(1分)3)气相分率不大,约5;(1分)4)气泡以蘑菇状直线上升;(1分)5)两相区呈倒锥体;(1分)6)上升气泡推动钢水上升;(1分)7)上升速度在径向呈正态分布;(1分)5、定性描述一下粉气流进入熔池的行为。 答:粉气流包括载流气体和粉粒两部分,当粉气流离开喷口后:载流气体:流速大,在喷口处产生一段气体的流股,气体流股受到浮力和熔池阻力的作用比两相流的动能大,所以气体在力的作用下会分散成为大小不等的气泡上浮。(1.5分)粉粒:1)粉粒细小,且速度很小,因而惯性力很小,仍然悬浮于气相中。(1.5分)2)粉粒比较小,速度不太大,惯性力较小,因而在惯性力作用下,沿原来的运动方向运动,在气液界面处,因无法克服表面张力和熔体所产生的阻力,而停留在气液界面。(1.5分)3)颗粒较大,速度较大,惯性较大,因而可以穿过气液界面,进入到钢水中,进入到钢水的粉粒,在熔体的阻力作用下,速度衰减到零。当ddmax,粉粒受到的浮力占主导,会在浮力作用下上浮,当ddmax,钢液流的牵引力占主导,可以较长时间的悬浮于钢液中随之运动。(2.5分)四、问答题(15分) 写出高铬钢液吹氧脱碳反应的两种反应机理,指明以哪种反应为主,并解释原因。答:高铬钢液吹氧脱碳反应的机理有两种:直接氧化和间接氧化。直接氧化:(4分)1)气液界面(AM-G)上,1/2O2O吸; 2)C扩散到气液界面(AM-G)上; 3)在界面上,C+O吸=CO; 4)CO扩散离开界面。间接氧化:(4分)1)气液界面(AM-G)上,1/2O2O吸; 2)xFeyCr + 4O吸=FexCryO4,x+y=3; 3)FexCryO44C4COxFeyCr; 4)CO扩散离开界面。(1.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