颐和园百余年前照片现身 可见被焚后遗址(图).doc_第1页
颐和园百余年前照片现身 可见被焚后遗址(图).doc_第2页
颐和园百余年前照片现身 可见被焚后遗址(图).doc_第3页
颐和园百余年前照片现身 可见被焚后遗址(图).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颐和园百余年前照片现身 可见被焚后遗址(图)被毁的石狮附近,目前是排云门 摄/法制晚报记者 付丁近日举办的北京华辰春拍影像专场中,一批记录了北京城旧貌的老照片首次亮相。这些黑白影像不仅还原了帝都旧景,更是将百余年前的历史重新展现在人们眼前。其中一张拍摄于19世纪60年代的清漪园(颐和园前身)重点建筑大报恩延寿寺照片最为罕见。专家告诉法制晚报记者,大报恩延寿寺为颐和园排云殿景区前身,这张照片是目前所知的英法联军烧毁清漪园后最早的影像。老照片图像清晰可见被焚后遗址这张照片由两张照片拼接而成。虽然已经历经百余年,照片也已泛黄,但图像依然很清晰。照片显示的是大报恩延寿寺全景,寺庙前两侧有两个大石狮子,石狮子之间一片瓦砾,大报恩延寿寺天王殿已经不见踪影,天王塑像只剩下下半身,衣衫精美。天王塑像旁有两座经幢,五六层高。照片右侧中部有转轮藏和万寿山昆明湖石碑。照片中还有通往大报恩延寿寺最高建筑佛香阁的平台扶手。华辰拍卖图录表明,摄影者应该是John Dudgeon(德贞),她1863年来华任职教会医生,在华35年。她也是中国早期摄影史上最早出版摄影专著的摄影师之一,在中国拍摄了不少照片,但留存下来的相当罕见。图录介绍,该照片拍摄时间是1867年至1869年间,是目前发现的清漪园被毁后最早的一张大报恩延寿寺遗址旧照,无论是研究还是收藏,都有很高的价值。这张照片最终拍卖价格,加上佣金,超过了16万元。问来由照片海外征集 由一中国机构收藏今天上午,华辰拍卖行影像部经理李女士介绍,这张颐和园图片由海外征集而来,流转过程比较清晰,拍卖行专家鉴定为最大可能为德贞拍摄。照片最终为一家中国机构收藏,拍卖价格加上佣金为16.1万元,但是拍卖行不能透露该收藏家信息。专家看很有价值 为被毁后最早旧照中国圆明园学会学术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史地民俗学会理事刘阳介绍,德贞1863年来到中国,其中1867年到1869年之间在北京活动。另外一名外国摄影师托马斯查尔德也在19世纪70年代拍摄过清漪园,照片显示清漪园当时的损毁程度要大于这张照片。综合各种因素,这张照片应该拍摄于1867年到1869年。这是目前发现的清漪园被毁后最早的一张大报恩延寿寺遗址旧照,这张照片对研究三山五园特别是颐和园的变迁有很高的价值。英国布尔顿大学摄影学在读博士王溪介绍,这张照片很明显为“蛋白技术”照片,采用蛋清混合银化合物冲印照片技术,这是英国维多利亚女王时期的摄影技术,照片成像应该在1870年前后。尤为可贵的是,照片为两张拼接照片,必须在10分钟内完成“拼接”,冲印技术很高,收藏价值很大。关于大报恩延寿寺史料记载,大报恩延寿寺是乾隆时期著名的“三山五园”之一的清漪园重点建筑群,始建于乾隆十五年(1750年),是乾隆皇帝为庆祝其母孝圣皇太后钮祜禄氏六十整寿而修建的大型寺庙。“大报恩延寿寺前为天王殿、为钟鼓楼,内为大雄宝殿,后为多宝殿、为佛香阁,又后为智慧海。殿前碑亭,勒御制大报恩延寿寺记。殿后碑亭东勒金刚经,西勒华严经。”咸丰十年(1860年),大报恩延寿寺连同整个清漪园被英法联军焚毁。光绪十四年(1888年)慈禧利用海军军费重修清漪园,并改称“颐和园”,大报恩延寿寺遗址也改建成了“排云殿”景区,是慈禧在园内过生日时接受文武百官和光绪皇帝朝拜祝寿的地方,现在这组建筑是颐和园最为壮观的建筑群体。同样是在这场拍卖会,一组圆明园西洋楼谐奇趣和远瀛观景观照片拍出了28万元的高价。这组照片由外国摄影师拍摄于1877年,据专家介绍,这组照片非常接近于焚毁前的景象,对圆明园研究以及日后寻找圆明园遗物意义重大。6张照片 展示被焚毁17年后西洋楼这组照片共有六张,拍摄的是圆明园西洋楼谐奇趣和远瀛观,每幅照片都有摄影师的签名和编号,以及拍摄时间“1877年”。编号为207的照片为圆明园西洋楼远瀛观,远瀛观主体仍然保存完好,十数根高大石柱还都存在,其中券门两侧的汉白玉巨柱,柱头柱身满刻下垂式葡萄花纹。但是,门口原摆放狮子的石座上已经没有了狮子,东边的石座上坐有一名男子,正在好奇地看着摄影师。另外五张照片为圆明园西洋楼谐奇趣景观,拍摄重点包括全景、主楼、二楼。从图中可以看到,三层的谐奇趣主楼没有坍塌,却已经荒废,连廊和八角楼厅损毁较为严重,门窗全部不见踪影,楼下的湖泊长满了杂草。这六张照片的估价远远高于其他同时期的照片。5月17日,一名神秘买家通过电话以28万元的总价拍下这六张照片。专家评说 保存近140年 研究意义重大中国圆明园学会学术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史地民俗学会理事刘阳考证,照片中可以看到远瀛观刻工精良,枝叶活泼如生,实属艺术珍品。刘阳介绍,照片作者托马斯查尔德在中国19年时间,拍摄了约200张北京照片,涉及到圆明园的只有10张左右,拍摄少,冲洗出来的更少。2008年左右,其中一两张出现在拍卖场合,被浙江横店集团买走。这次一口气有六张照片出现,还是首次,并且照片历经近140年,保存非常好,难能可贵。这组照片非常接近于焚毁前的景象,对圆明园研究意义重大。对于以后寻找圆明园遗物意义重大,如果出现这两个景观地区的构件,这些照片可以提供最直观的证据。还原变迁史 毁掉圆明园的不只是一把火目前所发现的圆明园最早的照片为1873年德国人奥末尔所拍摄,拍摄内容为圆明园谐奇趣和远瀛观景观。但是托马斯查尔德为专业摄影师,照片角度更全面,清晰度更高,细节更丰富。照片拍摄于冬季,树叶凋零,对建筑物阻挡较少。另外,虽然两组照片相隔四年,但是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1873年尚存的谐奇趣顶端的巴洛特风格的雕刻钟表花纹,1877年时已经荡然无存,远瀛观的扶手也不见踪影,可以说两组照片形成了圆明园19世纪70年代的变迁史。“这几张照片回到中国对于人们理性认识历史有一定帮助。”刘阳解释,过去人们只知道英法联军烧毁了圆明园,其实彻底毁掉圆明园的不只是那一把火,后来的战乱、偷窃,以及非法侵占造成的恶劣后果也不小。谐奇趣在图中还有三层楼,1949年左右只剩下半层,现在几乎为平地,远瀛观也只剩下一条原为门框的“石柱”,圆明园实际上是一个逐步毁坏的过程,值得国人反思。本版文/记者 蒋桂佳拍摄者据了解,这些照片拍摄者为英国人托马斯查尔德,1870年他来到中国,受雇于海关稽查总局成为工程师。他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拍摄了北京以及周围的建筑和风景,留下了宝贵影像。1889年他回到英国。他的照片一般有手写标号,表明时间和地点,为考证留下了直接的证据。华辰影像原文地址:/xjdbwz/ /xjdbyx/ b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