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过关检测四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格局经历了由以欧洲为中心的传统国际关系格局到被美苏两极格局所取代的过程。其标志是()A雅尔塔体制的确立B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C杜鲁门主义的出台D北约组织和华约组织的出现答案A解析雅尔塔体制的形成,主要是靠美苏两个大国的推动,建立在两国划分势力范围的基础上,标志着以欧洲为中心的传统国际关系格局被美苏两极格局所取代。故本题选A。2联合国成立初期一度受到美国的控制,20世纪70年代以后逐渐摆脱了被少数国家操纵的局面,但20世纪90年代末期又遭到美国的挑战。联合国曲折发展的根本原因是()A苏联从逐渐强大到解体B美国一度衰落又重新强大C第三世界崛起并逐渐强大D国际力量对比的重大变化答案D解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实力膨胀,控制联合国;20世纪70年代,美苏两极格局受到冲击,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美国实力相对下降,联合国逐渐摆脱了被少数国家操纵的局面;20世纪末,美国作为唯一的超级大国挑战联合国的权威。由此可见,国际力量对比制约着联合国的发展。故D项正确。31947年美国人乔治凯南在美国顶级外交刊物外交季刊上以“X”先生的身份发表文章苏联行为的根源,第一次为他的对苏政策取名,此政策由此成型,并贯穿整个冷战时期。材料中是指()A战争 B存异 C遏制 D和谐答案C解析注意题干提供的信息“此政策贯穿整个冷战时期”。冷战即用除战争之外的一切手段遏制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所以选C。420世纪50年代后期,赫鲁晓夫为实现苏美共同主宰世界的战略目标而采取的措施有()成功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与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举行戴维营会谈在古巴建立导弹基地开始实行“缓和”战略A B C D答案A解析解答的关键是注意题干中的限定时间50年代后期,发生在60年代,发生在70年代,排除;是1957年、是1959年,故A项正确。5在纽约,一群青年人狂喊:“与其让俄国人的原子弹来轰击,不如自己毁灭了!”在莫斯科,几名女大学生躲在宿舍内相拥哭嚎,等待末日的到来。在哈瓦那,天空中的每一个黑影、声响都令市民心惊肉跳。上述情景反映的历史事件是()A1961年柏林危机 B苏伊士运河战争C1961年越南战争 D古巴导弹危机答案D解析解答本题注意题目中提及的“俄国人的原子弹”以及几个地点,如“纽约”“莫斯科”“哈瓦那”等。综合这些信息可知,这是古巴导弹危机时这些地方人民的反应,也从另一方面反映了当时局势的紧张程度。故D项正确。6下图“阳台对话”向世界传递的信息是()A古巴导弹危机结束 B美苏关系趋于缓和C冷战格局全面终结 D多极化世界的来临答案B解析图片反映了20世纪70年代美苏关系的缓和,故B项正确;古巴导弹危机发生在1962年,当时是赫鲁晓夫当政,A项错误;1991年苏联解体标志着美苏冷战的终结,C项错误;D项无法从材料中得出,排除。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共76分)7(2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47年3月,杜鲁门在国会发表咨文。说明要援助受共产主义威胁的希腊、土耳其;宣称世界已分为两个敌对的营垒,一边是“极权政体”,一边是“自由国家”,因而“美国的政策必须是支持那些正在抵抗武装的少数人或者外来压力的征服企图的自由民族”。他宣布:“不论在什么地方,不论直接或间接侵略威胁了和平,都与美国安全有关”并说:“我相信,这是美国外交政策的转折点。”战后世界历史长编材料二尼克松说:“美国不再负起保卫世界自由国家的全部责任。在涉及其他形式的侵略场合,我们将根据条约的义务,在被要求时提供军事、经济的援助。但我们指望遭受威胁的国家承担为本身防务提供人员的主要责任。”第二次世界大战经济政治和国际关系(1)根据材料一,指出杜鲁门主义的核心。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文中所说的“转折点”表现在哪些方面?(10分)(2)对比材料一、二,概括美国的对外政策有何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变化的原因又是什么?(10分)答案(1)核心:反对苏联扩张(遏制共产主义),称霸世界。表现:由战时同盟转变为敌对营垒;由反法西斯转变为干涉具有社会主义性质的革命和别国内政;由反法西斯同盟的一员转变为要担当“世界警察”的责任,称霸世界。(答出两点即可)(2)变化:由战略进攻转为战略防御。原因:经济陷入困境;国内反战和平运动高涨;霸主地位动摇。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美国的政策必须是支持那些正在抵抗武装的少数人或者外来压力的征服企图的自由民族”“不论在什么地方,不论直接或间接侵略威胁了和平,都与美国安全有关”可以得出结论:杜鲁门主义的实质就是要遏制共产主义,进而称霸世界;第二小问关键是要多角度理解这个“转折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外交转折点主要是针对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而言的,表现主要从反法西斯阵营的破裂和美国国际角色的转换等角度去分析。第(2)问,第一小问对比材料一和材料二(“美国不再负起保卫世界自由国家的全部责任”)的基本内容可以看出其从战略进攻到防御的变化;第二小问变化原因要结合所学知识从多角度回答,主要从经济、和平运动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等角度来分析。8(20分)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材料联合国在各种非政治生活方面十分成功。它在执行维持和平这一主要任务方面成绩却时好时坏。它通过提供保持友好关系的媒介,帮助阻止了大国间的全面战争。它已制止了不涉及大国重大利益的印度尼西亚、以色列和克什米尔这些地区的战争。但是,它未能阻止朝鲜、阿尔及利亚、埃及和越南的一系列局部战争即“灌木林火”战争。在1962年的极度危险的古巴危机中,联合国也没有举行任何磋商会议。尤其在欧洲大陆,联合国被证明几乎是软弱无力的。在那里,冷战扩大了共产党集团和非共产党集团之间的鸿沟,这一鸿沟最后宽到不可逾越的程度。因此,各大国各行其是,组织了相对抗的安全防卫体系,对每次危机都独自作出反应。同国联一样,联合国的主要困难在于:在一个由主权国家组成的世界中,它能提供一台解决争端的机器,但却不能下令使用这台机器。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999年版)(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联合国成立以来维持和平方面成绩“时好时坏”的表现。(10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联合国在维持和平方面成绩“时好时坏”的原因。(10分)答案(1)表现:“好”:阻止了大国间的全面战争;减少了局部战争;达成众多裁军协议;推动结束殖民主义制度。“坏”:未能阻止一些局部战争;未能消除大国间的矛盾;在解决一些重大危机时,往往不被重视。(2)“好”的原因:联合国提供适宜平台或媒介,对冲突起到了缓冲作用;美苏双方势均力敌;第三世界的兴起;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坏”的原因:一些大国为谋求霸权推行强权政治,无视有关国际公约。解析第(1)问,联合国的积极作用在于维护世界的和平稳定、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限制,但仍旧有不尽如人意之处,并不能从根本上杜绝战争、消除霸权。第(2)问,从和平发展的促进因素和负面因素两个角度来分析。9(16分)阅读关于爱因斯坦的两则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我们的教科书颂扬战争,而又掩饰战争的恐怖。它们把仇恨灌输给孩子们。我却要教他们和平而不教他们战争,向他们灌输爱而不灌输恨人们应当继续战斗,可是他们应当为值得花精力的事情去战斗,而不是为想象中的地理界线、种族偏见和爱国主义色彩伪装下的私人贪欲去战斗。他们的武器应当是精神,而不是手榴弹和坦克。爱因斯坦为和平而牺牲(1931年)材料二战争是赢得了,但和平却还没有。在战时团结一致的大国,现在却在解决和平的办法上分手了。世界被许诺有免于恐惧的自由,但事实上战争结束后恐惧却大大增加。世界被许诺有免于匮乏的自由,但世界上大部分地区却面临饥馑,而另一部分人则养尊处优。各国人民被许诺获得解放和正义,但是我们已经看到,并且现在还在看到这样悲惨的景象:以“解放”自居的军队向那些要求独立和社会平等的人民开火,而用武装力量来支持那些国家里最能为既得利益服务的政党和个人。领土问题和权力之争,尽管已是陈腐了的东西,但仍然压倒了共同幸福和正义的基本要求。罗素爱因斯坦宣言(1)根据材料一,概括爱因斯坦的思想主张。(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罗素爱因斯坦宣言发表的背景及思想精神。(10分)答案(1)主张:倡导和平与爱,反对战争与仇恨;用精神的武器为有价值的事情去奋斗。(2)背景:反法西斯战争结束,美苏由战时合作走向对峙,核武器的研究不断发展;世界各种矛盾与斗争依然存在,人类社会依然面临严重的战争危机,人类生存存在威胁。精神:反对核武器;要求政府承诺和平解决争端。解析第(1)问,仔细阅读材料,提取关键信息:“我要教他们和平”“向他们灌输爱”“为值得花精力的事情去战斗”“他们的武器应当是精神”等归纳。第(2)问,根据材料信息联系所学知识分析,“战时团结的大国分手了”“事实上战争结束后的恐惧却大大增加”,容易联系冷战对峙与核战争危机;罗素爱因斯坦宣言的思想精神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0(2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不要忘记以下情况,德国人侵入苏联,是经过芬兰、波兰、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和匈牙利的。德国人所以能够经过这些国家侵入苏联,是因为在这些国家中,当时存在着敌视苏联的政体。苏联为了保证自己将来的安全,力求在这些国家内能有对苏联抱着善意态度的政府。斯大林关于丘吉尔先生的演说和真理报记者的谈话材料二1953年3月,斯大林逝世,美苏双方的关系开始出现微妙变化。苏联最高领导人赫鲁晓夫提出一套争取同美国平起平坐,实现苏美共同主宰世界的战略目标。美苏争霸局面逐渐形成。王斯德、钱洪主编世界当代史材料三1973年勃列日涅夫曾在捷克斯洛伐克首都布拉格召开的东欧各国共产党领导人秘密会议上阐述了苏联的“缓和”战略。他认为,“缓和”为的是“使苏联赢得时间来加强我们的军事和经济实力,以便在1985年以前使力量对比发生决定性的变化,从而使我们能够在任何需要实现我们意愿的地方实现我们的意愿”。周尚文、叶书宗、王斯德著苏联兴亡史(1)综合材料一、二的信息说明斯大林与赫鲁晓夫对外政策的不同点及对国际关系产生的影响。(12分)(2)根据材料三,说明苏联的“缓和”战略的根本目的是什么?其目的实现了吗?说明理由。(8分)答案(1)不同点:斯大林采取防御型的外交政策,维护自身安全,并力图维护和扩大在东欧的势力范围;赫鲁晓夫则争取与美国平起平坐,实现苏美共同主宰世界的战略目标(或争夺世界霸权)。影响:前者加剧了美苏全球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贵州黔南州瓮水街道招聘公益性岗位人员20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参考答案详解
- 2025年福建省水投勘测设计有限公司劳务派遣综合办公室招聘1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全优)
- 2025江西招收劳务派遣制工作人员3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附答案详解(典型题)
- 2025河南新乡市开发公益性岗位招聘25人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1套
- 2025北大荒完达山乳业股份有限公司社会化招聘6人笔试题库历年考点版附带答案详解
- 2025中国东航东航股份空保管理部校园招聘笔试题库历年考点版附带答案详解
- 福建安全环保培训课件
- 2025标准租赁协议范本:简单住宅租赁合同
- 福州市安全培训公司课件
- 服装品牌授权协议
- 《研究生入学教育》课件
- 汽车行业中的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 打起手鼓唱起歌混声合唱简谱
- 空调安装免责协议
- QGW 201175-2019-金风陆上风力发电机组 塔架通用防腐技术规范
- 老友记第一季字幕
- 输电线路风偏计算基本方法
- 骨科概论课件
- 第5章光电成像系统
- GB/T 9117-2010带颈承插焊钢制管法兰
- GB/T 5455-2014纺织品燃烧性能垂直方向损毁长度、阴燃和续燃时间的测定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