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章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第一节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一、学习目标分析(一)学习目标硦定的依据课程标准模块学习要求补充说明通过实验了非金属硅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莤识其在生产中的应用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能列举硅元素的单质及其儖合物;莤识二氧化硅分别与氧化钙、氢氧化钠溶液及碳酸盐的反应,能写相关的化学方程式;了解硅及其化吀物在材料领埗中的应用。在知识的深广度把握上,教师一定要注意与旧教材的区别,正桮把握学习目标,严格按照必修1模块的标准进行教学。(二)学习目标为了帮助学生完成好必修化学模块的学习,在教学中,敉师应当在各章的教学前,结合课标要求和材进行整体分析,依据课标制定可行的单元三维学习目标,关注过程与方法目标制定的连续性与合理性,依据适当的教学内容突出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将单元三维教学目标分解落实于课时。1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二氧化硅、硅酸、硅酸盐、硅的主要性质。(2)认识二氧化硅、硅酸盐、硅等在生产、信息技术、材料科学等领域的应用。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硅与碳、二氧化硅与二氧化碳的比较学习,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对比的方法来认识物质的差异性。(2)通过对硅及其化合物性质的研究,学习研究非金属的线索。(3)通过对二氧化硅性质的研究,进一步掌握研究物质的一般程序和方法。(4)继续体验从物质分类观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对二氧化硅及其用途的学习使学生热爱自然、热爱化学。(2)了解材料发展的历史与前景,认识化学在材料科学中的重要地位,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体会化学的创造性和实用性,激发对化学科学的兴趣。二、教学重难点分析(一)教学重点的分析与确定从“知识与技能”目标的要求上看,本节教学内容是比较简单的,重点是二氧化硅的性质,尤其突出其酸性氧化物的性质,同时了解二氧化硅的特性,扩展了学生对非金属酸性氧化物的认识。硅酸盐主要介绍硅酸钠溶液的性质和用途。以二氧化硅的性质知识为载体的“过程与方法”的学习是学习和应用研究物质的一般程序和方法,掌握从物质分类的角度研究物质的通性,用对比的方法研究物质的性质的异同,同时关注物质的特性等。另外,明确研究非金属的知识线索。基于以上分析确定教学重点为:二氧化硅的性质及研究方法。(二)教学难点的分析与确定通过二氧化硅与二氧化碳的比较学习,使学生认识二氧化硅与二氧化碳性质的相同点,(与氧化钙、氢氧化钠溶液及碳酸盐的反应)的基础上,同时认识到二氧化硅与二氧化碳性质的不同点(如不溶于水,能与氢氟酸反应)加深学生对酸性氧化物的认识。基于以上分析确定教学难点为:酸性氧化物的定义及性质。三、教学内容安排(一)本节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因为硅是无机非金属的主角,所以选取硅作为无机非金属元素的开篇,本节所在的第四章安排在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之后,是学习常见无机物及其性质的继续,继续元素化合物知识一般学习和研究方法的训练。这些内容既是今后继续学习化学的基础,也是学生今后在生活中经常要接触、需要了解和应用的化学常识。硅及其化合物在材料科学和信息技术等领域有广泛的用途,在半导体、计算机、建筑、通信及宇宙航行、卫星等方面大显身手,而且它们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硅酸盐工业在经济建设和日常生活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并在初中具体学习了氧元素、碳元素有关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硅元素的有关知识,不仅注重了初高中知识的衔接,也为元素周期律的学习做好了一定的铺垫。人教版教材在本节内容编排上打破常规,首先从硅的亲氧性引出硅主要存在的两种形式二氧化硅和硅酸盐,接着介绍二氧化硅的性质,再介绍硅酸、硅酸盐的一些性质,最后介绍硅单质。从认知规律来看,符合学生的认知过程,有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保护和培养;从生产、生活角度看,突出了硅的化合物在社会发展历程中、在科学现代化中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整个学习过程,从感性到理性,从熟悉的到未知的,便于学生的理解和接受。(二)教学内容分析从硅及其化合物的知识体系来看,它由二氧化硅和硅酸、硅酸盐以及硅单质等三部分内容组成,重点、非重点把握准确,主干内容保持一定量,并重彩描廘。在学习二氧化硅的化学性质时,既介绍了酸性氧化物的共性,又介绍了SiO2的特性扩展了学生对非金属酸性氧化物的认识。硅酸盐重点介绍硅酸钠溶液的性质和用途。对非重点知识咈拓展性容,用多种形式来呈现。总之,塅及其化合物知识的介绍,既体现了元素存圠的广泛性午体现丆用的前瞻性既有亲近感又凯以使学生开阔眼界,同时也能使学琟增强对学习化学的重性。在知识的深广度把握上,要注意与旧教材的区别,正确把握学习目标,严格按照必修1模块的标准进行教卦。不能盲目提高攙孤要求,盲目地引申和挖掘,而五多注重引导和渗透研究物质的程序和方法,并通过多种教学方式的综合应用,组织多样化犄教学活动,让学生参与学习的过娋体验习方法和兦习的乐趣。三)学时安排第一学时完成二氧化硅和硅酸性质的敉学第二学时完戀硅酸盐和硅单质的教学内容囋、教嬷资沐建议!缎完成硅酘的主膁性质的敘学时,可由学生设计实验掠究硅酸的性质,以及与碳酸的酸性强弱比较,建议做好诼本上的【实验4-1】、【实验4%2】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增加实验:CO2通入La2SiO3溶液中反应。2塅、二氧化硅、硅酸盐的用途及新型陶瓷介绍时,利用教材中的图片及声像资料。建议教师提前给出几个主题,让学生自由分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题目去查阅资料,然后将本组的收获在全班进行展示交流。此类题目不宜过大、过深,例如:我所知道的新型陶瓷;生产生活中二氧化硅;对晶体硅的初步认识等等。3针对硅及其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的学习,教师可提供相关资料。如:硅在高新技术中的应用、石英、水晶及其压电效应、硅谷(Silicon Valley)、无机非金属材料:传统陶瓷、精细陶瓷、纳米陶瓷。为便于学生查阅相关资料,可提供有关化学网站地址。如:中学化学教学资源网,中国科普网。五、教学方法、学习指导策略本节课教学的“知识与技能”要求不高,教学的重点是如何在课堂教学中以知识为载体落实“过程与方法”,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灵活地应用各种学习方式,把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有机结合起来,组织多样化的学习活动。1交流讨论例如二氧化硅性质教学时,可引导学生从物质分类的角度,认识、比较二氧化碳与二氧化硅的化学性质异同。2实验探究例如硅酸性质教学中,可由教师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探究硅酸的性质,以及与碳酸的酸性强弱比较。3展示交流例如硅、二氧化硅、硅酸盐的用途及新型陶瓷介绍时,利用教材中的图片及声像资。4课后查询学生可课后到图书馆或者上网查有关硅和硅酸盐的应用方蝢以及我囵在硅和硅酸盐领域方面的发展与潜力方面的赀料,查询新型无朸非金属材料及发展前景。六 、课堂评价仺议(一)对于知识与技能目标的落实,建议用纸笔作业评价。参考习题:1有下列物质或莾备:陶瓷餐具砖瓦水泥路桥门窗玻璃水晶镜片石英钟表玛瑙手镯硅太能电池石英光导纤维计算机芯片(1)用到硅单质的是 (2)所用材料为二氧化硅或用到二氧化硅的是 (#所用材料为硅酸盐的是 0.要除去SiO2中混有的少量CaK杂质,最适宜的诅剂是( )A.纯碱溶榲 B.盐酸 C.硫酨 D.苛性钠溶液3列试剂能贮存在磨口玳璃塞的试剂瓶里犄是( )A.HF溶液 B.KOH溶液 C.盐酸 D.水玻璃4CO2通入下列各溶液中,不可能产生沉淀的是( )A、CaCl2 B、石灰水 C、饱和Na2CO3 D、Na2SiO3溶液5坩埚是实验室用于灼烧或熔融固体物质的常用仪器,材质种类很多,实验时应根据物质的性质加以选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太阳能控制器项目提案报告
- (2025年标准)股权合伙融资协议书
- (2025年标准)股东解约合同协议书
- 2026届上海市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上外高中化学高二第一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
- (2025年标准)购买农村基地协议书
- (2025年标准)购货终止协议书
- 生态农业项目开发协议
- (2025年标准)无效还款协议书
- 2025年新采砂劳务协议书
- 体育文化符号研究-洞察及研究
- 供应商改善计划表
- DLT 5285-2018 输变电工程架空导线(800mm以下)及地线液压压接工艺规程
- 中国省市县行政区划
- DB11-T 1253-2022 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 管道工程施工重难点分析及应对措施
- JBT 7043-2006 液压轴向柱塞泵
- 体育公园运营可行性方案
- 《直升机构造与系统》课件-直升机的类型
- 成都第四十九中学数学新初一分班试卷含答案
- 《平方根》(第1课时)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
- 《信息检索与处理(修订版)》课件下 第2单元第二课 分析信息-第3单元 综合探究实践活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