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地理总复习 七下 第十章 极地地区课件.ppt_第1页
中考地理总复习 七下 第十章 极地地区课件.ppt_第2页
中考地理总复习 七下 第十章 极地地区课件.ppt_第3页
中考地理总复习 七下 第十章 极地地区课件.ppt_第4页
中考地理总复习 七下 第十章 极地地区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十章极地地区 考点1 独特的自然环境1 地理位置 1 北极地区主要位于北极圈以北 包括北冰洋大部分及其周边的亚 欧 北美三洲部分地区 2 南极地区主要位于南极圈以南 包括南极洲及其周边的海域 2 自然环境 太平洋 大西洋 印度洋 亚洲 欧洲 北美洲 酷寒 企鹅 北极熊 注意 南极洲之最世界上最寒冷的大洲 南极洲世界上淡水资源最丰富的大洲 南极洲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洲 南极洲跨经度最广的大洲 南极洲地球上最南的大洲 南极洲世界上唯一没有国家和定居人口的大洲 南极洲 探究 南极地区气温比北极低 降水比北极少 风力比北极大 这是为什么 1 南极地区以陆地为主 北极地区以海洋为主 陆地散热和冷却比海洋快 降温幅度比海洋大 2 南极地区冰层反射阳光 百分之九十的太阳热量被反射到了宇宙空间 3 南极地区海拔比北极地区高 气温低 风力大 考点2 科学考察的宝地1 极地考察目前 已经有个国家在南极地区建立了150多个科学考察实验站 北极地区的各种考察站也多达数百个 1985年2月14日 我国在乔治王岛建立了第一个南极考察站站 62 12 59 s 58 57 52 w 1989年2月26日 我国在南极大陆上建立第二个考察站站 69 22 24 s 76 22 40 e 2009年2月2日 我国首个南极内陆考察站 南极昆仑站正式开站 2004年7月28日 我国北极科学考察站 黄河站在北冰洋斯瓦尔巴群岛正式落成 拓展 泰山站 是继长城站 中山站 昆仑站之后中国的第四个南极科学考察站 其名称寓意坚实 稳固 庄严 国泰民安等 2014年1月3日 泰山站 完成主体封顶 2月8日上午11时国家海洋局宣布 中国南极泰山站正式建成开站 20多 长城 中山 高效记忆 2 资源状况 矿产 固体淡水 海洋生物资源 主要为资源 矿产 考点3 极地地区的环境保护由于人们乱捕滥杀 极地动物陷入危机之中 石油 天然气等资源的开采和加工活动 导致北极地区的环境污染 1959年12月 澳大利亚 阿根廷等12个国家签订了 南极条约 以此保护极地环境 我国于1983年加入此条约 点拨 阅读南极洲地图的方法 1 地球自转方向表现为顺时针方向 2 图的中心为南极 其他纬线都是以南极为中心的同心圆 3 图中经线是以南极为起点向外辐射的直线 4 从0 经度起 顺着地球运动方向到180 是东经度 逆着地球运动方向至180 是西经度 5 站在南极 前后左右都是北 关于南极洲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南极洲是地球上最南的一个洲b 南极洲是世界上纬度位置最高的一个洲c 南极洲是世界上海拔最低的大洲d 南极洲是跨经度最广的大洲 解析 本题考查南极洲的概况 从纬度位置看 南极洲是世界上纬度位置最高的一个洲 也可以说南极洲是地球上最南的一个洲 从经度位置看 南极洲是跨经度最广的大洲 从地势来看 南极洲平均海拔2350米 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洲 答案 c 企鹅 北极熊这两种动物主要栖息地为 a 酷寒的高纬地区b 寒冷的高原高山地区c 干燥的荒漠地区d 湿润的热带雨林地区 解析 企鹅 北极熊分别是南极地区 北极地区的代表性动物 它们生活在酷寒的高纬地区 答案 a 有关南极科学考察的叙述正确的是 a 长城站和中山站都位于西半球b 中山站比长城站的建站历史早c 迄今为止 只有俄罗斯 美国 日本 中国四个国家在南极地区建立了科学考察站d 我国第一个南极内陆科学考察站昆仑站在南极内陆冰盖的最高点建成 解析 本题考查极地科学考察的知识 长城站位于西半球 中山站位于东半球 中山站比长城站建站要晚 迄今为止 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