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昆明市第三中学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_第1页
云南省昆明市第三中学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_第2页
云南省昆明市第三中学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_第3页
云南省昆明市第三中学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_第4页
云南省昆明市第三中学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昆明三中、昆明滇池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试卷满分150分,时间150分钟】 第卷 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关于“信”,孔子有许多精辟的论断。例如,子贡问政,孔子回答是:“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提出一个假设的问题:“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孔子的回答是:“去兵。”子贡再问:“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孔子的结论是:“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论语颜渊)他所说的“信”是“信任”的意思,主张以信任为人与人交往的基础或前提。如果没有这个前提,没有这个基础,人们就无法结成社会群体,因而比军事(“兵”)和经济(“食”)都重要。孔子只谈到“信”,还没有谈到“诚”。孟子把孔子提出的“信”,提升到终极价值目标的高度,提出“诚”的观念。他说:“是故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孟子离娄上)思孟学派把诚视为人生终极价值目标,把“反身而诚,乐莫大焉”视为人生价值实现的最高境界。 宋明理学家完成了对“诚”的本体论证明。朱熹说:“诚者,真实无妄之谓,天理之本然。”(四书集注中庸章句)程朱理学把天理说成是“诚”的本体论依据。周敦颐把“诚”与“圣”相联系,强调“诚者,圣人之本”,“圣,诚而已矣”。在圣人身上,充分体现真的价值、美的价值和善的价值,他尽善,尽美,亲亲,仁民,爱物,所有的优秀品格都归结为一个“诚”字。他把“诚”解释为真善美的统一,解释为儒家价值观的核心范畴。人类以结成社会群体的方式而存在,儒家提出的诚信观念,就是人类社会群体存在的反映。诚信观念具有超历史、超时代的恒常价值,对于任何社会都是必不可少的。诚信的反面是虚伪。为了对治虚伪,不断地强化诚信意识,造成讲诚信的社会氛围,是十分必要的。孔子生活在农耕时代,人们活动的社会范围比较小,人与人交往比较少,也比较简单,人也比较纯朴。那个时代讲诚信也许会容易一些。我们所处的时代,人与人交往频繁,交通通讯便捷,地球变“小”了。人的本事大了,作伪的手段也变得高超了,甚至可以采取高科技手段犯罪。但每个时代都应当讲诚信,但必须找到与前人不同的讲法。我们在现代讲诚信,难度比孔子时代要大得多。市场经济强调每个人的主体性,强调等价交换,那只“看不见的手”支配着人们的生活世界。于是,人们接受自由、平等之类的新观念,主张人格独立,要求解除人身依附关系。这种变化的积极意义在于有利于调动人的积极性,有利于社会的发展,但也萌生把一切价值都商品化的倾向,掩盖着以主体性原则损害合群体性原则的倾向,从而为讲诚信带来比较大的困难。人们在看到现代化的市场经济的一面的时候,往往忽视了它同时又是社会化大生产的一面。社会化大生产当然更需要讲合群体性,更需要讲诚信。西方发达国家借助上帝的权威维系博爱原则和诚信原则。我们中国人倡导诚信原则,不能不到儒家那里寻找资源。儒家的诚信观念犹如我们的黄皮肤、黑头发一样,是我们不可摆脱的民族精神基因。(选编自宋志明温国学,讲诚信)1.下列关于“信”和“诚”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孔子主张以信任为人与人交往的基础或前提。在孔子看来,民无信不立,“信”是“信任”的意思,“信”在政治上的作用等同于经济和军事的作用。b.孟子丰富了孔子“信”的学说,并把孔子提出的“信”,提升到终极价值目标的高度,第一次提出了“诚”的观念,认为“诚”是做人的根本。c.宋明理学家把“诚”解释为真善美的统一,认为在圣人身上,充分体现了真善美的价值;“诚”是儒家的核心价值观,所有的优秀品格都可归结为一个“诚”字。d.儒家提出的诚信观念,其实就是人类社会群体存在的反映。无论在何种社会,都需要倡导诚信观念,倡导合群体性原则。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虚伪是诚信的大敌。虚伪也许是人类最难克服的劣根性之一。为了医治虚伪,不断地强化诚信意识,造成讲诚信的社会氛围,显然十分必要。b.诚信观念具有超越历史、超越时代的价值,无论在农耕时代,还是在现代社会,诚信观念对于任何社会都是必不可少的群体共存观念。c.孔子生活的时代,人们活动的社会范围比较小,人与人交往的机会比较少,也比较简单,人也比较纯朴,那个时代讲诚信必然会容易一些。d.今天人与人交往频繁,交通通讯便捷,地球变“小”了,人的本事大了,作伪的手段也变得高超了,与古代相比,这样的时代讲诚信可能就会困难一些。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a.市场经济强调每个人的主体性,强调等价交换,那只“看不见的手”支配着人们的生活世界。但市场经济也应当讲诚信,只是必须找到与前人不同的讲法。b.人们接受自由、平等之类的新观念,主张人格独立,要求解除人身依附关系等变化是有积极意义的,有利于调动人的积极性,有利于社会的发展和新诚信观的建立。c.现代社会把一切价值都商品化的倾向,掩盖了以主体性原则损害合群体性原则的倾向,诱使一些人见利忘义,从而为讲诚信带来比较大的困难。 d.西方国家借助上帝的权威维系诚信原则,中国需要到儒家那里寻找资源,儒家的诚信观念是我们不可摆脱的民族精神基因。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陶潜,字元亮,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为乡邻之所贵。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时人谓之实录。以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州召主簿,不就,躬耕自资,遂抱羸疾。复为镇军、建威参军,谓亲朋曰:“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可乎?”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在县公田悉令种秫谷,曰:“令吾常醉于酒足矣。”妻子固请种粳,乃使一顷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粳。素简贵不私事上官郡遣督邮至县吏白应束带见之潜叹曰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义熙二年,解印去县,乃赋归去来兮辞。顷之,征著作郎,不就。既绝州郡觐谒,其乡亲张野及周旋人羊松龄、宠遵等或有酒要之,或要之共至酒坐,虽不识主人,亦欣然无忤,酣醉便反。未尝有所造诣,所之唯至田舍及庐山游观而已。刺史王弘以元熙中临州,甚钦迟之,后自造焉。潜称疾不见。渊明尝往庐山,弘命渊明故人庞通之等赍酒具,于半道要之。渊明有脚疾,使一门生二儿舁篮舆;既至,欣然便共饮酌。弘后欲见,辄于林泽间候之。至于酒米乏绝,亦时相赡。其亲朋好事,或载酒肴而往,潜亦无所辞焉。每一醉,则大适融然。又不营生业,家务悉委之儿仆。未尝有喜愠之色,惟遇酒则饮,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尝言夏月虚闲,高卧北窗之下,清风飒至,自谓羲皇上人。性不解音,而畜素琴一张,弦徽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 潜若先醉,便语客:“我醉欲眠,卿可去。”以宋元嘉中卒,时年六十三。世号“靖节先生”。(改编自晋书陶潜传)【秫谷:黍米,可酿酒。舁篮舆:交替抬轿。】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博学善属文 属:连接,连缀,引申为写作。b既绝州郡觐谒 觐:拜见。c未尝有所造诣 造诣:学问技艺达到的程度、水平。d亦时相赡 赡:供给。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素简贵/不私事上/官郡遣督邮至县/吏白应束带见之/潜叹曰/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b素简贵/不私事上/官郡遣督邮至/县吏白应束带见之/潜叹曰/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c素简贵/不私事上官/郡遣督邮至县/吏白应束带见之/潜叹曰/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d素简贵/不私事上官/郡遣督邮至/县吏白应束带见之/潜叹曰/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陶潜博学多识,擅长写作文章。他的五柳先生传被当时人认为是他自己的真实写照;后又撰写了归去来兮辞。b陶潜仕途短暂。他曾做过州祭酒、州主簿、镇参军、建威参军、著作郎等官,但终于不能忍受为官的束缚,辞官回家。c陶潜清高不群。他起初不愿意同江州刺史王弘交往,更不愿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d陶潜自任率性。他不懂音乐,但却备有一张琴,抚弄无弦琴寄托情感;如果自己喝醉,就叫客人先回去。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及所学课文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刺史王弘以元熙中临州,甚钦迟之,后自造焉。(4分)(2)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3分)(3)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这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约 客 赵师秀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8诗歌前两句描绘了夏雨中的江南,诗人是怎样描绘这一景象的?请结合诗句分析。(6分) 9“闲敲棋子落灯花”一句写了哪些细节?这些细节表现了什么情感?请结合诗句分析。(5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共6分) (1)氓中写女子家人对其不理解的句子是“ , 。”(2)离骚中表明人生各有各的乐趣,而他穷其一生追求美政的句子是“ , 。”(3)在赤壁赋中,苏轼用“_,_”两句概括了曹操的军队在攻破荆州后顺流而下的军容之盛。三、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1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想念一位老头儿忆王世襄先生 王庚 2003年我收到友人借给我的一本书,是李辉先生写的王世襄的个人传记,书中所写的种种着实令我惊讶。我爱玩,但比起书中的主人公来说,我的玩儿简直是不入流!经邵燕祥先生介绍,我在那年的八月到芳草地西巷拜访王世襄先生。我清楚地记得那天我特意换了一身整洁的衣裳。进入房间的一刹那,我和俪松居主人的服装成了鲜明的对比:他穿的是一件跨栏儿大背心儿。之后六年的时间里,我和他是在一起吃饭也好、聊天也罢,我生活的时代似乎变了,待人接物的角度变了,知道的东西多了,总而言之,和我一起玩儿盆景的朋友说我“玩儿得比以前高多了”! 我们最早谈论的话题是花卉,他知道我喜欢盆景,又最爱梅花。社会上热议国花的时候,他问我到底是选牡丹还是梅花,我说我都选,他摇摇头,说应该选梅花,因为梅花有傲骨,梅花不低头。后来,“梅花院士”陈俊愉先生去拜访他,来之前王老就打电话给我,叫我一起过去聊聊。两位八九十岁的老头儿聊些过去的经历,作为晚辈哪里插得上话,我成了旁听者,不过听得挺带劲儿。他们聊够了,陈先生转头问我:“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到这时我才明白王老叫我一起聊聊的用意。他讲日本的野梅盆栽把树干削得光光的,名曰舍利干,实在残忍,远不及林和靖的意境。日本说他们是盆景的发源地,这怎么可能呢?唐代章怀太子墓中就有捧花侍女的壁画,再说从意境上来讲,日本的盆栽怎么能比呢?我要给咱们的盆景讨个公道! 他爱吃,爱到令人可笑的地步。我单位食堂的小蛋糕做得不错,有一次我买了一袋到他家,寒暄之后说让他尝几个,老人脸儿薄,开始没要,我也就没再坚持。不想我临走之前,他和我说话时不住的看那个蛋糕袋儿,终于忍不住说:“要不您留一个我尝尝!”说着就拿起了他的筷子,这就是人们说的有林林总总头衔的那位国宝,他可爱极了!时隔不久,王老拿着一罐上好的宁波望海茶给我,我推辞不要。他这次堵着我了:“那您不还给我尝蛋糕了吗?这您得拿着。”说完像小孩儿一样的笑了。后来,我一口气买了两袋小蛋糕送给他,老人狡猾地说我这是还镚子,几番推让下来,由他儿子给我100块钱,作为这次和以后买蛋糕的费用。之后几年,王家府上时不时地便有小蛋糕,因为他爱吃这口儿!还有一件事令我时常想起:南河沿街边有个西餐馆“起士林”,王老数次提出去那里吃饭,由于门口有较高的一段台阶,他年纪大了,上台阶困难,所以一直没有成行。后来他自己琢磨了一个办法,就是别人上去吃饭,他一人留在车里,把菜叫下来,坐在车里大吃一顿。我听着忍俊不禁。一位九十多岁的老饕!这真是应了那句话:“是真名士自风流”。 2003年是王老大悲大喜的一年,那一年老伴袁荃猷先生病逝、荷兰克劳斯亲王最高荣誉奖颁给王老、俪松居长物拍卖圆满。我知道对于王老来说,喜不能抵悲。在他家公寓楼下的花园中有几株金银花,因为离自己的楼门口远,他就请我帮他移一株到自家的楼门口,结果因为我总是有事,他等不及,请保安代劳了。我不知道金银花对于这位老人的意义,但从那一年起,只要是金银花盛开的季节,袁先生像前的那个唐代的小花瓶中总会有几枝金银花安静地在那里盛放,让人时不时地能闻到一股幽香。 他94岁时,我发现老头儿真是老了,他自己也总是念叨:“老态老态”。穿衣时我帮他一下,他就急说几句不敢当。我想起交往的六年中,除了聊得兴起,他对我称为你以外,几乎每每都以您来称呼,他的客气令我惶恐不安,他大我65岁啊,学问大得惊人,一位大家。我呢?因为爱玩而与他走到一起的一个“小孩儿”,他何须如此啊!这一点,用北京人的话来讲,实在是让人念想儿!我有一次去看他,因为老人鼻凹处油脂较多,我就拿棉签蘸水给他擦一擦,他嘿嘿一乐,说:“我这儿勾脸儿呢。”这是他最后一次把我逗笑了的话,自那儿以后的老头儿就再也让我笑不出来了。一切美都从深度中走来,这就是我认识的把一切喜爱的事物都挖到最深处的那个美极了的老头儿,我想他!(节选自文汇报,有删改)相关链接我病累君病,我愈君不起。知君不我怨,我痛无时已。(王世襄告荃猷诗其一)王世襄是著名文物专家、学者、文物鉴赏家、收藏家,著有北京鸽哨明代家具珍赏锦灰堆等数十种著作。晚年的王世襄却自嘲:“我自幼及壮,从小学到大学,始终是玩物丧志,业荒于嬉。秋斗蟋蟀,冬怀鸣虫挈狗捉獾,皆乐之不疲。而养鸽飞放,更是不受节令限制的常年癖好。”(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作者和王世襄先生的相识是由于李辉先生写的王世襄的个人传记,因为作者也爱玩,故而经邵燕祥先生介绍去拜访。b王世襄先生认为日本的野梅盆栽远不及林和靖的意境,还说日本认为他们是盆景的发源地,是不可能的,所以在意境上日本盆栽不行。c王世襄先生在和年轻人的交往中,待人非常客气,作为一位学问大家对“小孩儿”是不需如此的,这“实在是让人念想儿”。d王世襄先生想吃西餐馆“起士林”的美食,因为上台阶困难,他宁愿一人留在车里,把菜叫下来在车里吃,说明王老爱吃,却不愿麻烦别人。e王世襄先生兴趣广泛,放鸽子、斗蛐蛐、玩葫芦,飞鹰走狗无一不精,玩的东西多属于民俗,但大俗的东西到了他这儿却玩成了大雅,他玩物成家,研物立志。(2)王世襄先生的人格魅力是他至今仍被作者怀念的重要原因。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6分)(3)选文主要运用了哪些手法来写王世襄先生?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4)王世襄是著名文物专家,而本文作者却很少谈及这方面的内容,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理解。(8分)第卷 表达题四、语言文字运用(20分)1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年事渐长,慢慢懂得了一点道理,花中四君子并非浪得虚名,确是各有特色。梅,剪雪裁冰, ;兰,空谷幽香, ;竹,筛风弄月, ;菊,不趋炎热, 。合而观之,有一共同点,都是清华其外,淡泊其中,不做媚世之态。孤芳自赏 凌霜自得 潇洒一生 一身傲骨a b c d13.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一份关于手机使用人群的抽样调查显示,超过50%以上的人有“手机依赖症”,总在期待自己能收到最新信息。b.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状况令人担忧,出于对职业发展前景的考虑,毕业生们决定从事哪一份工作,往往要经过多方面的考量。c.“心塞”之所以能成为流行词,是因为该词与生活密切相关,符合人们在压力较大的环境下表达某种感情。d.美国预防杂志刊文指出,老年人如果每天买菜、煮饭、干家务活的时间在一小时以上,他们的身体会更健康。 1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正如大凡神圣人物总有一个神秘出身一样,诗经的出身也颇扑朔迷离。 。 。 。 。 。 ,且这“献诗”之 “诗”,是否为公卿列士自作也成问题。班固和何休都有“采诗”之说,且都说得极有诗意但仔细推敲他们的说法,却并无任何历史根据为了解答这个问题,便有了“采诗说”和“献诗说”但我们却又无力驳斥班固和何休,因为他们的说法虽然缺乏证据,却是一个合理的推断司马迁就没有这种说法,左传中也无这种说法与国风“采诗”说相配合的,便是大、小雅的来自“公卿至于列士”的“献诗”。这种说法也只有国语“召公谏厉王”中的一个孤证 a b c d15. 下面是元宵节的形象标志图,请写出构图要素,并说明图形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90个字。(6分)16. 教材中的许多文学意象,常常引发我们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请从下列意象中选择一个作为对象,写一段话描绘你所想象的情景。要求:体现意象特征;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字数不超过60字。(5分)悠长雨巷 萧萧易水 依依杨柳 流觞曲水 五、作文(60分)17.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胜利日大阅兵,两岸领导人穿越66年的历史性握手,85岁的屠呦呦成为首位获得诺贝尔科学类奖项的中国女科学家,“互联网+”风潮改变生活长江之星翻沉,天津港爆炸黑烟骤起,深圳渣土堆汹涌而泻,38元大虾让“好客山东”品牌毁于一旦,巴黎恐袭也让人们心塞不已刚刚过去的2015年,无论世界、国家,还是家庭、个人,都经历了各自路途中的阴晴雨雪。过去这一年中的喜怒哀乐,哪些是值得你回味的?请根据以上材料,结合你的生活体验和思考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昆明三中、昆明滇池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1. (3分) a(从文中第一段子贡问政,孔子的回答看,“信”在政治上的作用大于经济和军事的作用,a项“等同于”属误读文意,故错)2. (3分) c(文中说“那个时代讲诚信也许会容易一些”)3. (3分)b(无中生有,“有利于新诚信观的建立”在文中找不到依据)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4. (3分) c(造诣:拜访;去的地方)5. (3分) c6. (3分) b(“州主簿”、“著作郎”陶潜未就职)7.(1)(4分)王弘在元熙年间到江州做刺史,对陶潜甚为敬仰,后来亲自登门拜访。(关键词:“钦迟”是敬仰之意;“造”是拜访之意。关键词各一分,句意2分)(2)(3分)本来知道把死和生等同起来的说法是不真实的,把长寿和短命等同起来的说法是妄造的。(一,把看作一样;齐,把看作相等。关键词各一分,句意1分)(3)(3分)这就是求学的人不能不深思熟虑且慎重取证的原因。(所以,的原因;学者,求学的人。关键词各一分,句意1分)8.(6分)运用了叠词、反衬等手法描绘这一景象。 叠词:“家家”修饰雨,表现了江南多雨的气候特征,营造了一种烟雨迷蒙悠闲清静的诗境;“处处”修饰蛙声,写农村景象,生机盎然。隐约写出诗人待客的悠然而略显孤寂的心情。 反衬:雨声不断,蛙声一片,看似表现得很“热闹”的环境,实际上诗人要反衬出它的“寂静”。写出了时令特色和地方气息,从侧面透露出诗人在静候友人来访时的感受,也暗中点明朋友“不来”的原因。(6分。每点3分,写夸张、对偶酌情给分)9. (5分)写了“闲敲棋子”和“落灯花”两个细节。(1分)诗人约客久候不到,灯芯很长,他在百无聊赖之际,下意识地将黑白棋子在棋盘上轻轻敲打,而笃笃的敲棋声又将灯花都震落了。“敲棋子”写出了等得苦闷,客人迟迟不来的焦急、失望、惆怅。“落灯花”写出了等得太晚了,已是过夜半了,表现对朋友盼得殷切。(每个细节2分)10. (6分)(1)兄弟不知,咥其笑矣(2)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3)舳舻千里,旌旗蔽空(每空1分,错字、漏字、多字该句不给分)三、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11.(1)(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