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中考历史 基础知识精讲 第17讲 第一次世界大战、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和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西方世界课件.ppt_第1页
江西省中考历史 基础知识精讲 第17讲 第一次世界大战、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和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西方世界课件.ppt_第2页
江西省中考历史 基础知识精讲 第17讲 第一次世界大战、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和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西方世界课件.ppt_第3页
江西省中考历史 基础知识精讲 第17讲 第一次世界大战、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和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西方世界课件.ppt_第4页
江西省中考历史 基础知识精讲 第17讲 第一次世界大战、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和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西方世界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模块六世界现代史 第一次世界大战 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和凡尔赛 华盛顿体系下的西方世界 教材整理复习篇 第17讲 2013 2016年江西中考考情总览 本讲在近几年中考均有出题 2014年考查了罗斯福新政与苏俄的新经济政策 2015年考查了巴黎和会和第一次世界大战 2016年以综合题的形式考查了苏俄新经济政策 2017年可能结合斯大林模式考查我国社会主义探索过程中出现的重大失误及对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借鉴意义 也有可能通过美俄两国的新政结合现实分析如何进行改革 发展经济 特别注意2017年是十月革命100周年 应作为重点复习 简述 三国同盟 三国协约 的组成国及相关条约的主要史实 了解欧洲两大军事对抗集团形成的严重后果 常考点 考点1 1 背景 19世纪末20世纪初 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但是它们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新老牌殖民国家为了争夺世界 积怨很深 其中英德矛盾是主要矛盾 各国在即将到来的冲突面前 疯狂扩军备战 组成军事同盟 2 三国同盟 1879年德奥结盟 1882年德 奥 意组成以德国为核心的 三国同盟 意大利后加入协约国 1 三国同盟 和 三国协约 的形成 简述 三国同盟 三国协约 的组成国及相关条约的主要史实 了解欧洲两大军事对抗集团形成的严重后果 常考点 考点1 3 三国协约 英国被迫放弃 光荣孤立 的外交政策 在1904年和1907年 分别与法国 俄国签订了 英法协议 英俄协议 最终形成了以英国为核心的 三国协约 4 性质 帝国主义军事集团 1 三国同盟 和 三国协约 的形成 简述 三国同盟 三国协约 的组成国及相关条约的主要史实 了解欧洲两大军事对抗集团形成的严重后果 常考点 考点1 2 影响 随着两大军事对抗集团的形成 帝国主义列强为了争霸世界纷纷疯狂扩军备战 进一步展开军备竞赛 两大军事集团的对峙 使国际危机局部战争不断发生 巴尔干半岛是两大集团争夺的焦点 成为一战的火药桶 讲述萨拉热窝事件的主要过程 认识突发事件对人类和平的威胁 考点2 1 时间 地点 1914年6月28日 萨拉热窝 2 事件 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以塞尔维亚为假想敌人进行军事演习 结果在萨拉热窝遇刺身亡 3 影响 这次事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 或直接原因 德 俄 法 英很快卷入战争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1 萨拉热窝事件 一把枪挑起一场战争 讲述萨拉热窝事件的主要过程 认识突发事件对人类和平的威胁 考点2 2 对萨拉热窝事件的认识 普林西普的刺杀行为不是捍卫民族利益的正当行为 虽然目的是为了挽救民族危机 但性质上属于恐怖主义行为 因此在任何时候都要坚决反对一切恐怖主义活动 战争不是不可以避免的 要充分认识到突发事件尤其是个人暗杀等恐怖行为对世界和平的威胁 以凡尔登战役为例 认识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灾难 常考点 考点3 1 时间 1916年 2 交战双方 德 法 3 特点 凡尔登战役是典型的阵地战和消耗战 双方都投入了相当多的兵力 一些杀伤力巨大的武器如火炮 毒气等也在战场上使用 因而造成了相当大的伤亡 被称为凡尔登 绞肉机 屠场 和 地狱 4 结果 德国速战速决的计划落空 损失巨大 再也无力发动大规模进攻 5 影响 成为了一战的转折点 1 凡尔登战役 以凡尔登战役为例 认识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灾难 常考点 考点3 2 一战的性质 一场争夺世界霸权的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战争 塞尔维亚是为了维护民族独立而战 但不能改变整个战争的性质 3 一战的影响 战争给交战各国造成深重的灾难和破坏 严重削弱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的力量 促进了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 客观上推动了科学技术的进步 简述俄国1917年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的概况 了解世界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及其重大意义 考点4 1 原因 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俄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二月革命推翻沙皇专制统治后 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承袭反人民政策 继续进行帝国主义战争 俄国国内阶级矛盾空前激化 2 时间 1917年11月 俄历10月 3 领导者 列宁 4 概况 1917年11月7日 在列宁的领导下 起义队伍迅速占领了首都彼得格勒几乎所有的战略要点 攻克了临时政府盘踞的最大据点 冬宫 彼得格勒起义取得了胜利 1 十月革命 彼得格勒武装起义 的胜利 简述俄国1917年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的概况 了解世界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及其重大意义 考点4 5 结果 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工人士兵苏维埃政府 人民委员会 列宁当选为主席 1918年3月 苏俄首都从彼得格勒迁到莫斯科 6 性质 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 7 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由此诞生 十月革命的胜利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 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 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1 十月革命 彼得格勒武装起义 的胜利 简述俄国1917年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的概况 了解世界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及其重大意义 考点4 1 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俄的诞生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由理论变为现实 标志着俄国走上了实现现代化的独特之路 2 为世界上落后国家的发展树立了榜样 对20世纪的历史进程产生了深刻影响 2 世界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的意义 了解列宁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所做的探索 常考点 考点5 1 背景 十月革命胜利后国际帝国主义势力和苏俄境内的叛乱分子勾结 向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发动猖狂进攻 2 特点 兼有 战时 和 共产主义 特点 在 战时 运用军事和政治手段控制社会经济运转 3 结果 取得国内战争的胜利 但战后苏俄继续实行这一政策 导致了严重的经济危机 乃至政治危机 1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了解列宁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所做的探索 常考点 考点5 1 背景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下出现了严重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 2 时间 1921年开始 3 领导人 列宁 4 措施 粮食税取代余粮征集制 允许中小企业由私人和外国资本家经营 允许自由贸易 实行商品买卖 按劳分配 5 特点 把社会主义同市场直接联系起来 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6 意义 小农占优势的苏俄找到了发展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 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为即将到来的工业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这也是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的有益探索 2 新经济政策 了解列宁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所做的探索 常考点 考点5 1922年底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 简称 苏联 当时加入苏联的有俄罗斯联邦 外高加索联邦 乌克兰和白俄罗斯 后来发展到15个加盟共和国 3 苏联的成立 概述二三十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和经济政治体制上存在的严重弊端 考点6 1 工业方面 1928 1937年 第一 第二个五年计划相继实施 重点发展重工业 两个五年计划完成后 苏联由传统的农业国变成了强盛的工业国 1937年 苏联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位 世界第二位 资本主义世界正在经历1929 1933年的经济危机 2 农业方面 实行农业集体化 为工业化提供了物质基础 1 二三十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成就 概述二三十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和经济政治体制上存在的严重弊端 考点6 1 形成标志 1936年 苏联通过新宪法 宣布苏联是 工农社会主义国家 2 特点 经济政治体制高度集中 3 主要表现 经济方面 限制商品货币关系 否认市场的作用 片面发展重工业 政治方面 权力高度集中 忽视民主与法制建设 2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模式 斯大林模式的形成 概述二三十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和经济政治体制上存在的严重弊端 考点6 1 优势 使苏联迅速发展成为一个先进的工业化国家 国防实力也大大加强 为以后苏联打败德国法西斯的侵略打下了基础 2 弊端 第一 优先发展重工业 使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 第二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 片面强调产值和产量 造成了产品品种少 质量差的状况 第三 国家从农民手中拿走的东西太多 严重损害了农民利益 农民没有生产积极性 农业产量长期停滞不前 第四 经济发展方式粗放 经济效益低下 大量消耗和浪费了资源 3 对斯大林模式的评价 概述二三十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和经济政治体制上存在的严重弊端 考点6 延伸 对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认识 1 一个国家制定的政策必须符合本国的国情 2 生产关系一定要和生产力发展相适应 3 国家经济的发展必须是农 轻 重比例的协调发展 4 必须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 依法治国 考点7 1 目标 建立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 2 实质 否定党的领导 否定马克思主义 3 内容 经济改革 提出 加速国家社会经济发展 的战略 政治改革 提出建设 人道的 民主的社会主义 外交 开展 新思维外交 主动缓和苏美关系 4 影响 激化了各种矛盾 加剧了苏联的动荡 加快了苏联的解体 知道戈尔巴乔夫改革 苏联解体与东欧剧变 1 戈尔巴乔夫改革 1985年 考点7 1 原因 历史原因 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弊端和政策上的失误长期得不到纠正 积累了许多社会问题和民族问题 现实原因 戈尔巴乔夫背离社会主义方向和原则的政治体制改革 外部原因 西方长期对苏联实行的 和平演变 战略 根本原因 长期以来 苏联未能推动现代化建设的持续发展 从而在美苏争霸中处于劣势 导致了两极力量对比失调 曾经强大的苏联最终解体 2 苏联解体 1990年3月 立陶宛首先宣布脱离苏联 1991年 八一九事件 后 国家大权转移到叶利钦手中 苏联分裂进一步加快 1991年底 苏联解体 知道戈尔巴乔夫改革 苏联解体与东欧剧变 2 苏联解体 1991年底 考点7 3 对苏联解体的认识 1 苏联的解体是斯大林模式的失败 并不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失败 2 社会主义改革必须要结合本国国情 不能偏离社会主义轨道 4 东欧剧变 1989年下半年 1 剧变原因 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 是导致东欧剧变的历史因素 经济困难引发的严重的社会政治危机 是引发东欧剧变的内部原因 苏联戈尔巴乔夫改革和西方 和平演变 战略的影响 是东欧剧变的外部原因 2 表现 南斯拉夫一分为五 捷克斯洛伐克一分为二 民主德国并入联邦德国 德国实现了统一 3 实质 社会制度发生变化 4 启示 根据国情搞经济建设 不可照搬别国模式 知道戈尔巴乔夫改革 苏联解体与东欧剧变 考点8 1 操纵国 英 法 美 2 主要目的 调整战后的统治秩序 解决帝国主义在西方的矛盾 3 主要成果 签订了 凡尔赛和约 等一系列条约 凡尔赛和约 的主要内容 禁止德国同奥地利合并 政治 禁止德国实行义务兵役制 莱茵河东岸50千米内不设防 军事 法国收回阿尔萨斯和洛林 领土 德国的全部海外殖民地由英 法 日等以 委任统治 的名义加以瓜分 德国在中国山东半岛的权益由日本继承 殖民地 4 实质 战胜的协约国宰割战败国的分赃会议 5 作用 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之间的关系 确立了战后帝国主义在欧洲 西亚和非洲的统治秩序 了解 凡尔赛和约 九国公约 的基本内容 知道战胜国建立了战后世界的新秩序 常考点 1 巴黎和会 1919年1月 6月 考点8 1 操纵国 美 日 英 2 主要目的 缓解美 日等国的矛盾 调整帝国主义在远东 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 3 主要成果 签订了 九国公约 等一系列条约 九国公约 的主要内容 宣称尊重中国的主权 独立和领土完整 遵守各国在中国的 门户开放 机会均等 的原则 九国公约 的危害 使中国又回到一战前列强共同支配的局面 为美国在中国的进一步扩张提供了方便 4 作用 确立了帝国主义在远东 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 了解 凡尔赛和约 九国公约 的基本内容 知道战胜国建立了战后世界的新秩序 常考点 2 华盛顿会议 1921 1922年 考点8 一战后 通过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签订的一系列条约 构成了资本主义世界国际关系的新秩序 即凡尔赛 华盛顿体系 凡尔赛 华盛顿体系虽然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 但是它不可能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因此 也就不可能长期维持下去 了解 凡尔赛和约 九国公约 的基本内容 知道战胜国建立了战后世界的新秩序 常考点 3 对凡尔赛 华盛顿体系的认识 考点9 1 背景 20世纪20年代 资本主义世界进入垄断时期 盲目扩大生产 处于无政府状态 社会生产力的增长 同消费水平的低下矛盾严重 生产过剩 供大于求 繁荣的背后掩盖着深层矛盾 最终导致世界经济危机的总爆发 2 爆发 1929 1933年 首先在美国爆发 然后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3 原因 1 直接原因 生产与销售的矛盾 2 根本原因 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即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简述1929 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 常考点 考点9 4 特点 1 涉及范围广 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和工业 农业 商业和金融等部门 2 持续时间长 从1929年一直到1933年前后五个年头 3 破坏性大 世界工业生产下降1 3以上 世界贸易总额缩减2 3 5 影响 1 经济危机引发了严重的社会危机和政治危机 2 使国际关系紧张 3 动摇了凡尔赛 华盛顿体系 引起了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 简述1929 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 常考点 考点10 1 背景 1929 1933年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 引起了政治危机 1933年 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 2 目的 不改变资本主义制度 消除经济危机 稳定资产阶级的统治 根本目的 3 内容 第一 整顿金融 恢复银行信用 第二 农业方面 让农民缩减耕地 屠宰牲畜 由政府补贴 第三 中心措施 通过 产业复兴法 加强政府对资本主义生产的调节和控制 防止因盲目竞争而引起生产过剩 第四 兴办公共工程 刺激消费 减少失业 以 产业复兴法 为例 评价罗斯福新政在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作用 常考点 考点10 4 特点 在不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 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5 实质 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 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进行的局部调整 6 作用 美国经济缓慢恢复过来 人民的生活得到改善 资本主义制度得到稳定 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先河 为其他资本主义国家提供了典范 此后资本主义国家加强国家垄断 适时调整经济政策 以防止新危机的发生 以 产业复兴法 为例 评价罗斯福新政在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作用 常考点 考点10 7 评价 新政是在不改变资本主义制度前提下对生产关系作局部调整 加强了政府对经济的宏观调控能力 有利于经济的发展 恢复了人们对美国国家制度的信心 罗斯福新政是资本主义发展历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虽然美国从危机中恢复过来 但并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社会固有的矛盾 不能消除经济危机的根源 以 产业复兴法 为例 评价罗斯福新政在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作用 常考点 考点11 1 背景 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世界经济危机激化了社会阶级矛盾 以希特勒为首的法西斯组织纳粹党乘机发展壮大 2 建立 1933年 希特勒上台 标志着德国法西斯专政的建立 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 3 暴行 1933年为了取缔共产党 达到独裁目的 纳粹党制造国会纵火案 1935年起掀起 反犹狂潮 在纳粹暴政期间 约有600万犹太人惨遭杀害 通过国会纵火案和反犹暴行等事例 揭露德意日的法西斯暴行德意日法西斯1 德国纳粹专政的建立和强化 德国法西斯化 1 德国纳粹专政的建立和强化 德国法西斯花 考点11 1 背景 一战后 意大利经济衰退 政治混乱 工农运动高涨 中央政府无力控制局势 墨索里尼趁机组织法西斯党 2 建立 1922年 法西斯党徒向罗马进军 墨索里尼逐步建立起法西斯独裁统治 意大利是现代法西斯专政最早出现的国家 3 强化 1935年入侵埃塞俄比亚 意大利成了非洲战争策源地 通过国会纵火案和反犹暴行等事例 揭露德意日的法西斯暴行德意日法西斯1 德国纳粹专政的建立和强化 德国法西斯化 2 意大利法西斯专政的建立和强化 意大利法西斯花 考点11 1 背景 1929 1933年经济危机造成日本工农业生产严重衰退 阶级矛盾异常尖锐 2 建立 日本军部法西斯通过暗杀 政变等恐怖手段建立独裁政权 亚洲战争策源地形成 3 暴行 1937年7月 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通过国会纵火案和反犹暴行等事例 揭露德意日的法西斯暴行德意日法西斯1 德国纳粹专政的建立和强化 德国法西斯化 3 日本法西斯专政的建立 日本法西斯化 考点11 4 轴心国集团 1 形成 1937年11月 德 意 日结成侵略性的军事政治集团 称 柏林 罗马 东京轴心 2 影响 世界面临法西斯的进攻 局部战争四起 世界和平面临威胁 5 对德意日法西斯暴行的认识 1 德意日法西斯的暴行给人类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因此必须坚决反对法西斯主义 维护世界和平 2 正义的力量必须要联合起来反对邪恶势力 通过国会纵火案和反犹暴行等事例 揭露德意日的法西斯暴行德意日法西斯1 德国纳粹专政的建立和强化 德国法西斯化 新华社莫斯科2016年8月22日电乌克兰外交部政治司司长马克耶夫22日对媒体说 虽然乌俄关系严重冷却 但乌克兰并不打算断绝与俄罗斯的外交关系 俄乌两国近日围绕克里米亚问题展开一轮较量 引发外界对两国发生大规模军事冲突的担忧 但分析人士认为 尽管不能完全排除俄罗斯军事介入乌克兰危机的可能 但是目前来看 这种介入对俄方而言并不是最有利的选择 结合以上热点可以考查苏联解体相关知识 乌克兰和俄罗斯历史上都曾是苏联的加盟共和国 随着苏联的解体而成为独立的国家 1991年 苏联镰刀锤子旗降落 取而代之的是红白蓝三色俄罗斯国旗 随之俄罗斯取代了苏联在联合国的位置 例1 2016年河北 某条约第2条规定 如果意大利未有直接挑衅行为而遭到法国进攻 不论其理由为何 其他两缔约国必须以它们的全部军队给予被攻击的一方以援助 这一条款中的 其他两缔约国 指 a 德国 奥匈帝国b 法国 俄国c 英国 法国d 英国 俄国 考点1 2 三国同盟 三国协约 萨拉热窝事件 解析 分析材料可知 其他两缔约国 应是和意大利同属一个集团并和法国敌对的国家 结合一战前 三国同盟 形成的史实可知是德国 奥匈帝国 答案 a 例2 2016年盐城 第一次世界大战之所以被定性为一场帝国主义战争 是因为这场战争 a 因列强争夺殖民地而引发b 交战双方都蒙受巨大损失c 推动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d 波及欧 亚 非及太平洋广大地区 考点3凡尔登战役 第一次世界大战 解析 最能体现战争性质的是战争目的 一战的交战双方都是为了争夺殖民地和世界霸权 因此一战是一场帝国主义战争 答案 a 例3 2016年内江 下列事件被称为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的是 a 巴黎公社b 苏联的成立c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d 十月革命 解析 1917年俄历十月 列宁领导布尔什维克党取得了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的胜利 这就是著名的十月革命 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由此诞生 答案 d 考点4十月革命 例4 2016年江西 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1920 1924年苏俄 联 农民年平均税款 1 根据材料 指出1920 1924年苏俄 联 农民年平均税款的变化 2 结合所学知识 分析上述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 考点5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新经济政策 解析 1 本题考查的是苏俄 联 经济发展的知识点 材料一反映的是1920 1924年苏俄 联 农民平均税款的变化 读图可知 从1920 1924年苏俄 联 农民的平均税款不断减少 由1920年的10 30卢布 减少到1924年的3 06卢布 2 本题考查新经济政策的知识点 1921年 列宁领导苏俄人民实行了新经济政策 用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 从而导致从1920 1924年 苏俄 联 农民的平均税款不断减少 答案 1 不断减少 2 苏俄 联 实行新经济政策 或以固定的粮食税取代余粮征集制 考点5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新经济政策 例5 2016年广西 它排斥市场调节 由国家占有绝大部分的生产资料 并通过指令性计划对经济进行直接管理 市场那只 看不见的手 完全为国家这只 看得见的手 所取代 文中的 它 是指 a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 新经济政策c 斯大林模式d 罗斯福新政 解析 题干中给出的关键信息是 通过指令性计划对经济进行直接管理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苏联斯大林上台后 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忽视市场的调节作用 完全靠国家指令性计划经济进行生产 挫伤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 a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苏维埃政府在战时采取的特殊手段 取消私人贸易 实行贸易国有化 b d项都重视市场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答案 c 考点6斯大林模式 例6 2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