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1土力学.doc_第1页
绪论1土力学.doc_第2页
绪论1土力学.doc_第3页
绪论1土力学.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 绪论一、土力学、地基及基础的概念(一)土力学利用力学的一般原理,研究土的物理,化学和力学性质及土体在荷载、水、温度等外界因素作用下的工程性质,包括土的应力、变形、强度、稳定和土与结构物相互作用等规律的一个力学分支。(二)地基支撑建筑物荷载、且受建筑物影响的那一部分地层称为地基。(三)基础建筑物向地基传递荷载的下部结构就是基础。图1-1 地基与基础示意图(四)地基基础设计的先决条件。在设计建筑物之前,必须进行建筑场地的地基勘察,充分了解、研究地基土(岩)层的成因及构造、它的物理力学性质、地下水情况以及是否存在(或可能发生)影响场地稳定性的不良地质现象(如滑坡、岩溶、地震等),从而对场地件作出正确的评价。(五)地基基础设计的两个基本条件。1.要求作用于地基的荷载不超过地基的承载能力,保证地基在防止整体破坏方面有足够的安全储备;2.控制基础沉降使之不超过地基的变形允许值,保证建筑物不因地基变形而损坏或者影响其正常使用。(六)基础分为浅基础和深基础。(七)地基类型分为天然地基和人工地基。天然地基:没有经过人为处理,直接修建。人工地基:地基承载力低,压缩性大的地基,需经过人工处理后才能修建。建筑物的上部结构、基础和地基三部分,功能不同,研究方法各异,但它们又是建筑物的有机组成部分,缺一不可、彼此联系、相互制约。所以,科学的、理想的方法是将三部分统一起来进行设计计算。地基和基础是建筑物的根基,又属于隐蔽工程,它的勘察、设计和施工质量直接关系着建筑物的安危。工程实践表明,建筑物的事故很多都与地基基础问题有关,而且一旦发生地基基础事故,往往后果严重,补救十分困难,有些即使可以补救,其加固修复工程所需的费用也十分可观。二、国内外地基基础工程事故举例 与地基基础有关的土木工程事故可主要概括为以下类型:地基产生整体剪切破坏,地基发生不均匀沉降,地基产生过量沉降以及地基土液化失效。(一)地基产生整体剪切破坏1.巴西某十一层大厦1955年始建的巴西某十一层大厦长25m,宽12m,支承在99根21m长的钢筋混凝土桩上。1958年大厦建成后,发现其背后明显下沉。1月30日,该建筑物的沉降速度高达每小时4mm,晚8时许,大厦在20s内倒塌。后查明该大厦下有25m厚的沼泽土,而其下的桩长仅有21m,为深入其下的坚固土层,倒塌是由于地基产生整体剪切破坏所致。 2.加拿大特朗斯康谷仓下图是建于1914年的加拿大特朗斯康谷仓地基破坏情况。该谷仓由65个圆柱形筒仓构成,高31m,宽23.5m,其下为钢筋混凝土筏板基础,由于事前不了解基础下埋藏有厚达16m的软粘土层,谷仓建成后初次贮存谷物达27000t后,发现谷仓明显下沉,结果谷仓西侧突然陷入土中7.3m,东侧上抬1.5m,仓身倾斜近27o。 后查明谷仓基础底面单位面积压力超过300kPa,而地基中的软粘土层极限承载力才约250kPa,因此造成地基产生整体破坏并引发谷仓严重倾斜。该谷仓由于整体刚度极大,因此虽倾斜极为严重,但谷仓本身却完好无损。后于土仓基础之下做了七十多个支承于下部基岩上的混凝土墩,使用了388个50t千斤顶以及支撑系统才把仓体逐渐扶正,单其位置比原来降低了近4.0m。这是地基产生剪切破坏,建筑物丧失其稳定性的典型事故实例。图1-2 加拿大特朗斯康谷仓的地基事故(二)地基产生不均匀沉降 1.意大利比萨斜塔意大利比萨斜塔1173年动工修建,当塔修建至24m高时发生倾斜,一百年后续建该塔至塔顶,建成后塔高54.5m。目前塔北侧沉降一米多,南侧沉降近三米,塔顶偏离中心线约5.54m(倾斜约5.8o)。为使斜塔安全留存,后在国际范围内进行了招标,对斜塔进行了加固处理。 图1-3 意大利比萨斜塔2.我国名胜苏州虎丘塔苏州虎丘塔建于959961年期间,为七级八角形砖塔,塔底直径13.66m,高47.5m,重63000kN塔建成后由于历经战火沧桑、风雨侵蚀,使塔体严重损坏,为了使该名胜古迹安全留存,我国于19561957年期间对其进行了上部结构修缮,但修缮的结果使塔体重量增加了约2000 kN,同时加速了塔体的不均匀沉降,塔顶偏离中心线的距离由1957年1.7m发展到1978年的2.31m,并导致地层砌体产生局部破坏。后于1983年对该塔进行了基础托换,使其不均匀沉降得以控制。(三)地基产生过量沉降 1.广深铁路k2+150段线路我国广深铁路k2+150段线路位于广州市,该路段地处山涧流水地带,淤泥覆盖层较厚,通车后路基不断下沉,1975年后,严重地段每旬下沉量高达1216mm,其它地段每旬下沉量812mm不等,路基的下沉不仅增加了该段铁路的维修保养作业量,更严重威胁着铁路列车的安全营运。该路段后采用高压喷射注浆法进行了路基土加固处理。 2.西安某住宅楼西安某住宅楼位于西安市霸桥区,场地为级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建筑物长18.5m,宽14.5m,为六层点式砖混结构,基础采用肋梁式钢筋混凝土基础,建筑物修建以前对地基未做任何处理,由于地下管沟积水,致使地基产生湿陷沉降,在沉降发生最为严重的5天时间里,该建筑物的累计沉降量超过了300mm。后虽经对基础进行托换处理止住了建筑物的继续沉降,但过量沉降严重影响了该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在门厅处不仅形成了倒灌水现象,而且门洞高度严重不足,人员出入极不方便。(四)地基液化失效 1.日本新泻地震日本新泻市于1964年6月16日发生了7.5级大地震,当地大面积的砂土地基由于在地震过程中产生振动液化现象而失去了承载能力,毁坏房屋近2890幢。2.唐山地震1976年7月28日发生在我国唐山市的大地震是人类历史上造成损失最严重的地震之一,震级7.8级,大量建筑物在地震中倒塌损毁,地基土的液化失效是其中的主要原因之一,唐山矿冶学院图书馆书库因地基液化失效致使其第一层全部陷入地面以下。三、本课程的基本内容、特点和学习要求(一)土力学的基本内容:土中的渗流及渗透性;土中的应力与变形;土的抗剪强度;土压力;地基承载力;边坡稳定问题。(二)课程的特点 1.地基及基础课程涉及工程地质学、土力学、结构设计和施工几个学科领域,内容广泛、综合性强;2.理论与实践结合,知识更新周期短,实践领先于理论。(三)学习要求 1.学习和掌握土的应力、变形,强度和地基计算等土力学基本原理;2.学习和掌握浅基础和桩基础的设计方法;3.熟悉土的物理力学性质的原位测试技术以及室内土工试验方法。4.重视工程地质基本知识的学习,了解工程地质勘察的程序和方法,注意阅读和使用工程地质勘察资料能力的培养。四、土力学的发展过程经验累积阶段(古代)理论提高阶段独立学科的形成(20世纪2060年代)现代土力学阶段(20世纪60)。20世纪60年代70年代,区域性土分布和特性以及地基处理技术应用在水利、铁道和矿井等工程建设中。70年代80年代,基础工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