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经济概论论文.doc_第1页
世界经济概论论文.doc_第2页
世界经济概论论文.doc_第3页
世界经济概论论文.doc_第4页
世界经济概论论文.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金融危机后外国投资变化及原因分析1111652梁志远摘要:2008年的金融危机波及了全球的大部分国家和地区,危机也从金融领域蔓延到实体经济。在外商投资出现了多年来的首次下降的情况下,我国及时采取了一些应对措施,促进了外商投资在较短时间恢复了增长势头,但危机后外商投资的方式有所改变,投资的产业、地区、规模有所不同,我们应该密切关注这一变化趋势,积极诱导外资流向我国经济建设最需要的地方,避免可能的风险。关键词语:金融危机、外商投资、方式改变、应对策略一、外商投资的变化金融危机时,许多跨国企业改变了原定在中国投资的计划,大量资金回流到本国。但是金融危机一有所缓解,为了自己公司的需要,又重新开始关注在华的投资市场。由于危机带来的种种影响,国内以及国际投资环境都发生了变化,外商依据这种环境适时对投资的方式进行了变化,主要体现在投资的行业、地区、形式三方。首先是危机后,外商投资行业的改变。如下三图是2008年、2009年 、2010年的外资直接投资项目个数和实际使用资金金额。我们重点分析一下七个重点行业在这三年中的变化趋势。农、林、牧、渔业917119102 采矿业14957283 制造业115684989483 建筑业262109256 金融业2557255 房地产业4521858995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31385058842008年图农、林、牧、渔业896142873 采矿业9950059 制造业97674677146建筑业22069171 金融业5245617 房地产业5691679619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28646078062009年图农、林、牧、渔业929191195 采矿业9268440 制造业110474959058 建筑业276146062 金融业85112347 房地产业6892398556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34187130232010年图由三年的图可以得出,在2008年危机到来之后,中国农林牧渔业、采矿业、制造业、建筑业等的实体经济行业都或多或少的受到影响,尽管在2010后反弹回升,但增加速度已经大大减小。有的行业甚至一直呈现下降趋势,如采矿业在2009年下降了33%,在2010年依旧下降17个百分点。而与此相对的是中国的虚拟经济行业,如上图所示的金融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在金融危机来临之后,不但没有出现大幅度回落甚至部分行业出现新一轮的增速。例如金融业在2009年增速达到了100%,2010年依旧保持在63.46%的高水平。服务业领域使用外资的增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新设立的外商投资企业一万零五百三十七家,同比下降9.4%,实际使用外资金额三百一十五点七亿美元,增长了42.6%,占同期新设立的外商投资企业数和实际利用外资的金额比重分别为50.7%和42.5%。服务业吸收外资主要集中在分销、运输、信息咨询、计算机应用、旅游等方面。通过两种不同经济的对比以及三年的变化趋势不难发现,金融危机之后,外商把投资的重点开始向金融业等虚拟经济行业开始转移。其次危机后,外商投资地点的变化。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已经形成了全方位立体式的开放格局,不仅仅东部沿海地区,中西部相对落后地区在近年来在吸引外资方面也表现出了迅猛发展的势头,特别是加入WTO以后,中西部特殊的投资环境渐渐被外商所接受,实际利用外资金额不断增加。危机发生以后,中西部地区和东部一样,引入外资的数量下降。但是进入2010年后,东部地区的外商投资已经又重新开始大幅攀升,而部分中西部的省份依旧停滞不前甚至不断下降。2009年东部地区例如江苏、浙江、安徽等省份外商投资总额增速在17%左右,而贵州、陕西等西部省份增速在8%左右,西藏、青海甚至出现了负增长。如果再考虑到东部省份的外资金额基数大而中西部地区基数小,那么在金融危机后,两者在吸引外资方面的差距就更大了。指 标2007200820092010实际使用金 额实际使用金 额实际使用金 额实际使用金 额 总 计783.39952.53918.041088.21 外商直接投资747.68923.95900.331057.35 合资经营企业155.96173.18172.73224.98 合作经营企业14.1619.0320.3416.16 外资企业572.64723.15686.82809.75 外商投资股份制企业4.928.5920.446.46 合作开发 其他 外商其他投资35.7228.5817.7130.86 对外发行股票4.020.771.6216.64 国际租赁1.801.442.303.00 补偿贸易0.180.520.130.45 加工装配29.7225.8513.6610.78还有一点就是外商投资形式发生了改变。观察下面2007年到2010年外资不同形式的分布。在直接投资方面,合资经营企业、外资企业在2009年摆脱危机后呈现大幅上升态势,增幅在20%左右;而合作经营企业呈现下降态势。在外商其它投资方面,对外发行股票、国际租赁、补偿贸易在危机过后增加速度明显加快,特别是对外发行股票;中国传统的加工装配领域大幅下降,与2007年相比,降幅超过了50%。细细分析以上外商投资形式的改变,可以感觉到中国投资环境的改变。外商更加倾向于可以减少资金投入的投资形式以及在短时间内可以资金回流的形式。例如中外合作企业中需要外商提供大量的资金,而中外合资企业对这种需求就相对少一点,所以后者就受到了更多的关注。二、出现投资变化的原因分析。2008年金融危机发生以后,中国吸收外资所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也可以说是机遇和挑战并存。新形势下也使得国内外的投资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外商在中国的投资以此做出了相应的调整。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方面。在金融危机中印度、东南亚以及一些非洲国家廉价的劳动力优势给中国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很多准备在中国投资实体的企业特别是一些劳动密集型企业转向上面的地区和国家,这使得中国在实体经济行业吸引外资的能力减弱。一些国家为应对危机提出了产业回归和制造业再造,采取财税等措施来吸收跨国公司的资金回流,已经影响到其海外的投资发展,跨国公司也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到了内部的重组和结构调整上,放缓了实施新的投资计划和步伐。发达国家在这方面政策上的调整,也对我国实体经济在利用外资方面造成了不利影响。在我国内部,政府采取了一些经济转型的策略,加大了在第三产业和高新技术方面的投入,外商在国内投资一些例如高耗能的产业受到了少许限制,优惠条件也相对减弱,这使得在中国投资实体的内部环境相对恶化,影响了外商的投资。相对于实体经济投资环境的恶化,中国虚拟经济投资环境在金融危机中表现出来前所未有的优势。第一,巨额的外汇储备,足可抗御外来风险的冲击。第二,传统的储蓄美德和较高的储蓄率。中国政府内债、外债的总和不到GDP的60%,财政负债风险不高。第三,审慎严格而又灵活,既管制又自由的外汇管理政策。资本项下实行管制,外国资本不能随意地进出中国,而在经常项目下的外汇进出又较为自由灵活。第四,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巨大的内需市场。第五,健康的金融体系和严格的金融监管。中国的金融体系经过几十年来的改革发展已经基本完善,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显著增强。中国金融制度健全管理严格,且严格控制金融衍生产品,没有出现类似于美国金融体系那样的问题。第六,强大的制度优势和政府宏观调控能力。中国社会稳定、政治稳定,法制逐步健全,发展环境不断改善。因此风险相对较小。中国的金融市场成了危机期间外商资金的避风港。此外,国家政策向服务业倾斜,外商抓住此次机会,开始大量投资第三产业。在投资地点方面,尽管国家在中西部的优惠条件好于东部,但危机来临之后为了吸引外资都加大了优惠条件,使得在政策上两者的差距减小。自2008年以来,加之通货膨胀的影响,国内油价不断攀升,导致运营成本增加,许多外商打算在中西部投资时不得不考虑一下产品的运输费用。在投资形式方面,外商侧重于那些投资金额小,回收周期短的行业。金融危机后,许多金融机构破产倒闭,剩下的金融机构也采取各种措施来规避可能的风险,比如增加了审批项目、严格了贷款流程、加强了对贷款企业的资金监管。外商获得大量资金的难度加大,成本也相对危机前有所上升。由于国内资本市场流动性严重不足,各国会将部分海外资本撤回以确保国内市场的稳定,从而加剧全球短期资本流动的波动性,这就使得有更少的资金可以支配。以上种种原因,导致外商更加青睐于资金少而且流转速度快的形式来投资。三、应对策略及相关建议我国在吸引外资方面不应单单看其数量,还要看其质量以及资金流向。对于有利于我国目前经济建设的外资应给支持,加大引进力度;而对于一些对我国建设无益的外资,应该加以限制利用。(1)大量外资在金融危机之后有实体经济转向了虚拟经济领域,对于这部分资金,不能一概而论。首先,由于在低端制造业的投资减少而服务业的投资相对增加,符合了我国提出的经济转型策略,对我国下一步经济发展有利,应该予以支持。但是,有几点需要注意,流入金融业的资金在促进我国金融业向国际接轨的同时,也带来了风险,一旦这部分资金在国外环境稳定后短时间内抽回,势必造成我国经济动荡。还有大量资金涌向房地产业,可能导致房价偏离实际价值,形成泡沫,给社会带来不稳定因素。因此,对于这些资金,应该加强防范。(2)针对中西部在危机后吸引外资能力下降的情况,中西部省份要自力更生,减少对外资的依赖。国家也因该适时出台相关的政策,比如产品运费的补贴等等,来增加中西部地区对外商的吸引力。其它方面例如可以改善中西部的外部环境,大力发展交通运输,尽可能为政策上的支持,力争让外资在西部大开发中发挥优势。(3)针对外商投资形式的变化,我国应该加大对合资经营企业、外资企业的支持力度,在不影响经济建设的前提下,鼓励和引导外商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华投资建厂。另外,我们应该培养在对外发行股票、国际租赁、补偿贸易等新兴领域的管理人才,这样既有利于我们监督外资的流动,还可以填补我国在以上领域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当然,由于外资的不稳定性,加大在以上方面的监管是有必要的。这只是针对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