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项知能检测(16)一、(2012惠州质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诫子书张之洞吾儿知悉:汝出门去国,已半月余矣。为父未尝一日忘汝。父母爱子,无微不至,其言恨不一日离汝,然必令汝出门者,盖欲汝用功上进,为后日国家干城之器,有用之才耳。方今国是扰攘,外寇纷来,边境屡失,腹地亦危。振兴之道,第一即在治国。治国之道不一,而练兵实为首端。汝自幼即好弄,在书房中,一遇先生外出,即跳掷嬉笑,无所不为,今幸科举早废,否则汝亦终以一秀才老其身,决不能折桂探杏,为金马玉堂中人物也。故学校肇开,即送汝入校。当时诸前辈犹多不以然,然余固深知汝之性情,知决非科甲中人,故排万难送汝入校,果也除体操外,绝无寸进。余少年登科,自负清流,而汝若此,真令余愤愧欲死。然世事多艰,习武亦佳,因送汝东渡,入日本士官学校肄业,不与汝之性情相违。汝今既入此,应努力上进,尽得其奥。勿惮劳,勿恃贵,勇猛刚毅,务必养成一军人资格。汝之前途,正亦未有限量,国家正在用武之秋,汝只患不能自立,勿患人之不己知。志之志之,勿忘勿忘。抑余又有诫汝者,汝随余在两湖,固总督大人之贵介子也,无人不恭待汝。今则去国万里矣,汝平日所挟以傲人者,将不复可挟,万一不幸肇祸,反足贻堂上以忧。汝此后当自视为贫民,为贱卒,苦身戮力,以从事于所学。不特得学问上之益,且可藉是磨练身心,即后日得余之庇,毕业而后,得一官一职,亦可深知在下者之苦,而不致自智自雄。余五旬外之人也,服官一品,名满天下,然犹兢兢也,常自恐惧,不敢放恣。汝随余久,当必亲炙之,勿自以为贵介子弟,而漫不经心,此则非余所望于尔也,汝其慎之。寒暖更宜自己留意尤戒有狭邪赌博等行为即幸不被人知悉亦耗费精神抛荒学业万一被人发觉甚或为日本官吏拘捕则余之面目将何所在汝固不足惜而余则何如更宜力除至嘱!余身体甚佳,家中大小,亦均平安,不必系念。汝尽心求学,勿妄外骛。汝苟竿头日上,余亦心广体胖矣。父涛示。(选自清代四名人家书,有删改)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勿惮劳,勿恃贵惮:畏惧b反足贻堂上以忧 贻:赠给c为贱卒,苦身戮力 戮:竭尽d当必亲炙之 炙:熏陶【解析】贻:留给。【答案】b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a即跳掷嬉笑,无所不为汝平日所挟以傲人者b果也除体操外然犹兢兢也c而汝若此,真令余愤愧欲死勿自以为贵介子弟,而漫不经心d. 今则去国万里矣此则非余所望于尔也【解析】a助词,用在动词之前,构成“所”字结构,起指代作用。b.语气词,用在句子中间,表示舒缓语气;语气词,用在句末,表示陈述语气。c.连词,表示假设,相当于“如果”;连词,表示承接,相当于“就”。d.连词,表示转折,相当于“却”;表示判断,相当于“是”。【答案】a3下列句子中,都属于张之洞送儿子到日本习武的原因的一组是()为后日国家干城之器外寇纷来,边境屡失学校肇开不与汝之性情相违固总督大人之贵介子也得学问上之益abc d【解析】 新式学校开始是在儿子去日本之前,与去日本学武没有关联。总督的儿子不一定要学武。“得学问上之益”,与学武没有必然联系。【答案】a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a张之洞十分关爱儿子,在儿子离家半月后,就急着写信给儿子,把家里的大小事情全都告诉他,让他安心学习。b张之洞的儿子从小喜欢卖弄才华,常常捣乱课堂,无心读书,张之洞认为凭他的资质不可能再考取更大的功名。c张之洞认为,即使科举没有废除,儿子最多也只能考中一个秀才,而当时各位前辈则不认同张之洞的这个看法。d张之洞告诫儿子,就算将来毕业后,靠父亲的庇护能谋得一官半职,也要好学上进,体察民情,不要放纵自己。【解析】a信中并没有“把家里的大小事情全都告诉他”。b.信中没有写儿子“从小喜欢卖弄才华”。c.信中是说“各位前辈对新式学校不以为然”,不是“儿子只能考中秀才”一事。【答案】d5断句和翻译。 (1)用“/”给下面的文字断句。寒暖更宜自己留意尤戒有狭邪赌博等行为即幸不被人知悉亦耗费精神抛荒学业万一被人发觉甚或为日本官吏拘捕则余之面目将何所在汝固不足惜而余则何如更宜力除至嘱!【答案】寒暖更宜自己留意/尤戒有狭邪赌博等行为/即幸不被人知悉/亦耗费精神/抛荒学业/万一被人发觉/甚或为日本官吏拘捕/则余之面目/将何所在/汝固不足惜/而余则何如/更宜力除/至嘱! (2)翻译下面的句子。汝只患不能自立,勿患人之不己知。译文:_亦可深知在下者之苦,而不致自智自雄。译文:_【答案】你只需担心自己不能够成才,不需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也要深切了解底层百姓的疾苦,而不致于妄自尊大(自认为聪明,自认为杰出)。【参考译文】吾儿知悉(书信开头用语):你出门离国,已经有半个多月了。我每天都记挂着你。父母爱子,无微不至,真恨不得一天都不离开你,但又一定要让你出门离家,因为希望你能用功上进,将来能成为国家的栋梁、有用的人才啊。 现在国家纷乱,外寇纷纷入侵,边疆国土接连失陷,国家腹地亦已危殆。兴国之道,最重要的是治理好国家。治理好国家的办法不止一个,训练军队实在是首要的办法。你从小就贪玩好动,在书房中,老师一旦离开,你就跳掷嬉笑,什么事情都干。如今碰上科举已废除,要不你最多也就只能以一个秀才的身份终老,一定不能金榜题名,成为朝廷的官员。所以学校开始设立,我就送你入学。那时还有很多前辈不认可这样的做法,但我十分了解你的性情,知道你一定不是科举之人,所以排除各种困难送你入学读书,果然除体操外,其他的没一点儿长进。 我少年登科及第,自然背负上“清流”之名,如果也要你这样,真的会让我愤懑愧疚得想死。现在世事多艰险,习武很好,因此送你东渡,进入日本士官学校进修学业,这样不会跟你的秉性气质相违背。你现在已经入学,应该努力上进,要把军事上的奥秘全部学会。不要畏惧辛劳,不要自恃高贵,要勇猛刚强坚毅,务必要养成军人的禀赋。你的前程,正可谓不可限量,国家正是在用兵的时候,你只需担心自己不能够成才,不需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记住记住,别忘别忘。 我还有要告诫你,你和我一起在湖南湖北,自然是总督大人的尊贵公子,没有人不恭敬地对待你。而如今却已离国万里,你平时那些可以依仗来轻视他人的条件,将不再能依仗,万一不小心生出祸端,反而让我们十分担忧。你今后应该把自己看成是贫苦的百姓,看成是地位低下的士兵,吃苦尽力,要用这些身份来处理求学时遇到的问题。这不只是得到学问上的好处,而且可以借此来磨练身心,就算以后得到我的庇荫,在毕业之后,谋得一官半职,也要深切了解底层百姓的艰苦,而不致于妄自尊大(自认为聪明,自认为杰出)。我已是五十岁开外的人了,官居一品,天下闻名,但还是要小心谨慎,常常担心自己做错事,不敢放纵。 你跟随我的时间很长了,一定会亲自实践并努力坚守,不要自认为是尊贵的公子,就随随便便,全不在意,这不是我对你的希望,你一定要谨慎啊。天气冷暖变化应该自己留心,尤其要告诫自己不能有嫖娼赌博之类的所为,如果有这样的行为,即使幸运地不让别人知道,也会消耗自己的精神,荒废了学业;万一被人发现,甚至被日本的官吏拘捕,那我的脸面,将搁在哪里呢?(如果有那样的情况,)你固然不值得怜惜,但我又该怎么办呢!这是最应该竭力根除的,这是极恳切的嘱咐! 我的身体很好,家里的老老少少也都平安,你不必挂念。你要全心求学,不要随便在外乱跑。你如果能不断进步,我也就胸襟宽阔,身体舒泰了。父涛示(父亲书信结束用语)。二、(2012揭阳测试)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张巡,蒲州河东人。兄晓,开元中监察御史。兄弟皆以文行知名。巡聪悟有才干,举进士,三以书判拔萃入等。天宝中,调授清河令。有能名,重义尚气节,人以危窘告者,必倾财以恤之。禄山之乱,巡为真源令。说谯郡太守,令完城,募市人,为拒贼之势。时吴王祗为灵昌太守,奉诏纠率河南诸郡,练兵以拒逆党,济南太守李随副之。巡与单父尉贾贲各召募豪杰,同为义举。时雍丘令令狐潮欲以其城降贼,民吏百余人不从命,潮皆反接,仆之于地,将斩之。会贼来攻城,潮遽出斗,而反接者自解其缚,闭城门拒潮召贲。贲与巡引众入雍丘,杀潮妻子,婴城守备。吴王祗承制授贲监察御史。数日,贼来攻城,贲出斗而死,巡乃合贲之众城守。令狐潮引贼将李廷望攻围累月,贼伤夷大半。禄山乃于雍丘北置杞州,筑城垒以绝饷路,自是内外隔绝。又相持累月,贼锋转炽,城中益困。时贺兰进明以重兵守临淮,巡遣帐下之士南霁云夜缒出城,求援于进明。进明日与诸将张乐高会,无出师意。霁云泣告之曰本州强寇凌逼重围半年食尽兵穷计无从出但睢阳既拔即及临淮皮毛相依理须援助。”霁云自临淮还睢阳,绳城而入。城中将吏知救不至,恸哭累日。十月,城陷。巡与姚摐、南霁云、许远,皆为贼所执。巡神气慷慨,每与贼战,大呼誓师,眦裂血流,齿牙皆碎。城将陷,西向再拜,曰:“臣智勇俱竭,不能遏强寇,保守孤城。臣虽为鬼,誓与贼为厉,以答明恩。”及城陷,尹子奇谓巡曰:“闻君每战眦裂,嚼齿皆碎,何至此耶?”巡曰:“吾欲气吞逆贼,但力不遂耳!”子奇以大刀剔巡口,视其齿,存者不过三数。巡大骂曰:“我为君父义死。尔附逆贼,犬彘也,安能久哉!”子奇义其言,将礼之,左右曰:“此人守义,必不为我用。素得士心,不可久留。”是日,与姚摐、霁云同被害,唯许远执送洛阳。选自旧唐书,有删节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民吏百余人不从命,潮皆反接接:捆绑b贼伤夷大半 夷:铲平,消除c皆为贼所执 执:拘捕d子奇义其言 义:认为忠义【解析】夷:创伤。【答案】b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a兄弟皆以文行知名时贺兰进明以重兵守临淮b贼来攻城,贲出斗而死霁云自临淮还睢阳,绳城而入c贲与巡引众入雍丘每与贼战,大呼誓师d时雍丘令令狐潮欲以其城降贼而反接者自解其缚【解析】a介词,因,由于/用;b.连词,表承接/表修饰;c.连词,和/介词,跟;d.代词,他的或自己的。 【答案】d3下列各句,能直接表现张巡“忠义抗逆贼”的一组是()说谯郡太守,令完城,募市人,为拒贼之势重义尚气节,人以危窘告者,必倾财以恤之巡与单父尉贾贲各召募豪杰,同为义举此人守义,必不为我用。素得士心,不可久留巡遣帐下之士南霁云夜缒出城,求援于进明每与贼战,大呼誓师,眦裂血流,齿牙皆碎abc d【解析】讲的是张巡好扶贫济困;这是尹子奇左右对张巡的评价;讲的是张巡派南霁云求援。【答案】a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天宝年间,张巡调任清河县令,有能干的美名,他注重义并崇尚气节,有人把危急困窘告诉他,他一定会倾其财力来救济他。b安禄山之乱时吴王李祗任灵昌太守,奉诏率领河南各郡,训练兵马来抗御逆党,济南太守李随做张巡的副手,跟随张巡参加忠义活动。c为了解救睢阳,张巡派帐下之士南霁云夜里缒城而出,向贺兰进明求援,但贺兰进明没有出兵之意。d至德二年十月,尹子奇攻克雍丘,张巡被俘,尹子奇先对他态度粗鲁,后被他忠义之言感动,但在众人的劝谏下,但最终还是杀害了张巡。【解析】李随是吴王李祗的副手。【答案】b5断句和翻译。 (1)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霁云泣告之曰本州强寇凌逼重围半年食尽兵穷计无从出但睢阳既拔即及临淮皮毛相依理须援助。 【答案】霁云泣告之曰/本州强寇凌逼/重围半年/食尽兵穷/计无从出/但睢阳既拔/即及临淮/皮毛相依/理须援助。(2)翻译下面的句子。又相持累月,贼锋转炽,城中益困。译文:_尔附逆贼,犬彘也,安能久哉! 译文:_【答案】又相持了几个月,贼军锋芒转盛,城中更加困难。你依附逆贼,是猪狗呀,怎么能长久呢!【参考译文】张巡,蒲州河东县人。兄名晓,开元年间任监察御史。兄弟都因文章德行知名于世。张巡聪明有才干,考中进士科,先后三次参加书判拔萃的考试且成绩优秀。天宝年间,调任清河县令。有能干的美名,他注重忠义并崇尚气节,有人把危急困窘告诉他,他一定会倾其财力来救济。安禄山之乱,张巡任真源县令,劝说礁郡太守,下命令加固城池,招募市人,形成抗贼的形势。当时吴王李祗任灵昌太守,奉诏率领河南各郡,训练兵马来抗御逆党,济南太守李随做他的副手。张巡和单父尉贾贲各自招募豪杰,一起做这种忠义活动。当时雍丘县令令狐潮想拿他的城池去投降贼军,百姓和官吏百余人不服从他的命令,令孤潮把他们反捆起来,使他们扑倒在地上,将要杀掉他们。适逢贼来攻城,令狐潮赶紧出城与之会合,而被反捆的人自己解开绳缚,关闭城门拒绝令狐潮而召请贾贲。贾贲和张巡率领众人进入雍丘,杀掉令狐潮的妻子,环城守卫。吴王李祗承制授任贾贲监察御史。数日后,贼来攻城,贾贲出城战斗而死,张巡于是会合贾贲的部众守城。令狐潮带领贼将李廷望围攻几个月,贼伤亡大半。安禄山于是在雍丘北面设置杞州,筑起城垒来断绝运送粮饷的道路,从此内外隔绝。又相持了几个月,贼军锋芒转盛,城中更加困难。当时贺兰进明率重兵守卫临淮,张巡派帐下之士南霁云夜里缒城而出,向贺兰进明求援。贺兰进明每天和诸将在一起大摆宴乐聚会享乐,没有出兵的意思。南霁云哭着告诉他说:“本州遭受强寇侵逼,已被重重包围了半年,粮食用尽了武器也不够用,已想不出好办法了。只是如果雎阳被攻克,就要殃及临淮,皮毛互相依存,当理应按援助。”南霁云从临淮返回雎阳,用绳吊进城去。城中将吏知道救兵不能来,痛哭了好几天。十月,城池陷落,张巡和姚摐、南霁云、许远,都被逆贼拘捕。张巡神气慷慨激昂,每次和贼军交战,都大呼誓师,眼眶瞪裂流血,牙齿都咬碎了。城将要陷落时,向西两次拜礼,说:“臣的智勇都用尽了,不能遏制强寇,保住孤城。臣即使做了鬼,也发誓要降灾给逆贼,来报答圣明的恩泽。”当城市陷落,尹子奇对张巡说:“听说您每次交战都瞪裂眼眶,牙齿也都给咬碎了,为什么至于这样呢?”张巡说:“我是想气吞逆贼,只是力量不够罢了!”尹子奇用大刀割开张巡的嘴,看他的牙齿,见存留的牙齿不过三颗。张巡大骂说:“我是为君父守义而死,你依附逆贼,是猪狗呀,怎么能长久呢!”尹子奇认为他的话很忠义,想礼遇他,左右的人说:“此人恪守义节,一定不会被我们利用。他一向很得人心,不可以久留。”当天,和姚摐、南霁云一起被害,只有许远被押送洛阳。三、(2012汕头检测)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小题。申公者,鲁人也。高祖过鲁,申公以弟子从师入见高祖于鲁南宫。吕太后时,申公游学长安,与刘郢同师。 已而郢为楚王,令申公傅其太子戊。戊不好学,疾申公。及王郢卒,戊立为楚王,胥靡申公。 申公耻之,归鲁,退居家教,终生不出门,复谢绝宾客,独王命召之乃往。弟子自远方至受业者百余人。申公独以诗经为训以教,无传,疑者则阙不传。兰陵王臧既受诗,以事孝景帝为太子少傅,免去。今上初即位,臧乃上书宿卫上,累迁,一岁中为郎中令。及代赵绾亦尝受诗申公,绾为御史大夫。绾臧请天子欲立明堂以朝诸侯不能就其事乃言师申公于是天子使使束帛加璧安车驷马迎申公弟子二人乘轺传从至见天子。天子问治乱之事,申公时已八十馀,老,对曰:“为治者不在多言,顾力行何如耳。”是时天子方好文词,见申公对,默然。然已招致,则以为太中大夫,舍鲁邸,议明堂事。太皇窦太后好老子言,不说儒术,得赵绾、王臧之过以让上。上因废明堂事,尽下赵绾、王臧吏,后皆自杀。申公亦疾免以归,数年卒。弟子为博士者十馀人:孔安国至临淮太守,周霸至胶西内史,夏宽至城阳内史,砀鲁赐至东海太守,兰陵缪生至长沙内史,徐偃为胶西中尉,邹人阙门庆忌为胶东内史。其治官民皆有廉节,称其好学。学官弟子行虽不备,而至于大夫、郎中、掌故以百数。言诗虽殊,多本于申公。(节选自史记儒林列传)【注】胥(x)靡:禁锢。王:指鲁恭王刘余。轺(yo):一马或二马拉的驿站之车,供使者乘用。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令申公傅其太子戊傅:教导b戊不好学,疾申公 疾:嫉妒c学官弟子行虽不备 备:完美d言诗虽殊,多本于申公 殊:不同【解析】疾:厌恶、憎恨。【答案】b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a申公者,鲁人也弟子为博士者十馀人b独王命召之乃往臧乃上书宿卫上c申公独以诗经为训以教得赵绾、王臧之过以让上d申公耻之天子问治乱之事 【解析】a助词,放在主语后面,表判断/代词,指人,可译为“的人”。b.副词,才/副词,于是、就。c.均为连词,表目的,来。d.指示代词,这/结构助词,的。【答案】c3下列句子中,能直接表现申公“儒学之士”气质的一组是()申公耻之,归鲁,退居家教,终生不出门,复谢绝宾客。申公独以诗经为训以教,无传,疑者则阙不传。然已招致,则以为太中大夫,舍鲁邸,议明堂事。为治者不在多言,顾力行何如耳。申公亦疾免以归,数年卒。其治官民皆有廉节,称其好学。abc d【解析】说的是天子对申公的礼遇,说的是申公晚年的遭遇,说的是申公的学生,而不是说申公。【答案】c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当年汉高祖经过鲁国时,申公带着弟子跟着他的老师到鲁国的南宫拜见过汉高祖。b申公到长安交游求学,与刘郢同师受业。后来刘郢做了楚王,就请申公教育他的儿子刘戊。c刘戊被立为楚王后,就把申公禁锢起来。申公感到耻辱,辞官回了鲁国,隐退在家中教书,不出家门。d申公的弟子中人才辈出,做博士官的有十多个人,官至大夫、郎中和掌故的人也有百余人。【解析】当年汉高祖经过鲁国时,申培以弟子的身份跟着他的老师到鲁国的南宫拜见过汉高祖。【答案】a5断句和翻译。(1)用“/”给下列文段断句。绾臧请天子欲立明堂以朝诸侯不能就其事乃言师申公于是天子使使束帛加璧安车驷马迎申公弟子二人乘轺传从至见天子。(2)翻译下面的句子。申公独以诗经为训以教,无传,疑者则阙不传。译文_太皇窦太后好老子言,不说儒术,得赵绾、王臧之过以让上。译文:_【答案】(1)绾/臧请天子/欲立明堂以朝诸侯/不能就其事/乃言师申公/于是天子使使束帛加璧安车驷马迎申公/弟子二人乘轺传从/至/见天子。(2)申培用诗经为规范来教授,没有阐发经义的著述,自己有疑惑的就空着,不强作解释。(但是)太皇窦太后喜爱老子的学说,不喜欢儒家思想,她找出赵绾、王臧的过失来责备皇上。【参考译文】申培是鲁国人。当年汉高祖经过鲁国时,申培以弟子的身份跟着他的老师到鲁国的南宫拜见过汉高祖。吕太后执政的时候,申培到长安交游求学,与刘郢同师受业。后来刘郢做了楚王,他请申培教育他的儿子刘戊。刘戊不好学习,憎恨他的老师,等到楚王刘郢去世,刘戊立为楚王,就把申培禁锢起来。申培感到耻辱,回到了鲁国,隐退在家中教书,终生不出家门,又谢绝一切宾客,唯有鲁恭王刘余召见他才前往。当时不辞遥远到他家里求学受教的有一百多人。申培用诗经为规范来教授,没有阐发经义的著述,自己有疑惑的就空着,不强作解释。兰陵的王臧跟着申培学诗以后,用它侍奉孝景皇帝,曾做太子少傅,后来又被免官了。当今皇上刚即位,王臧就上书请求入宫为皇上值宿警卫。他不断得到升迁,一年中做到郎中令。代郡的赵绾也曾跟着申培学过诗,后来做了御史大夫。赵绾、王臧请示皇上,想建造明堂用来召集诸侯举行朝会。但是他们都不知道这件事情究竟怎么去做,于是就向皇上推荐了他们的老师。皇上立即派遣使臣携带贵重的礼物束帛和玉璧,驾着驷马安车去迎请申培,两个弟子自己也乘着驿站的马车跟着一道去迎请申培。申培进京后,拜见了皇上。皇上向他询问了一些有关治理国家的问题,这时申培已经八十多岁了,人老了,他说:“治理国家的人不必多说话,而是要看他怎样身体力行罢了。”当时皇上正喜欢儒生们的一些花言巧语,现在听到申培这么说,默然不乐。但既然已把他请来了,于是就封他做太中大夫,让他住在鲁国的官邸里,商量如何建立明堂的事情。(但是)太皇窦太后喜爱老子的学说,不喜欢儒家思想,她找出赵绾、王臧的过失来责备皇上。皇上因此停止商议建造明堂的事,把赵绾、王臧都交付法官论罪,后二人皆自杀。 申培也以病免官返回鲁国,数年后逝世。申培的弟子做博士官的有十多个人:孔安国后来官至临淮太守,周霸官至胶西内史,夏宽官至城阳内史,砀郡的鲁赐官至东海太守,兰陵的缪生官至长沙内史,徐偃官至胶西中尉,邹人阙门庆忌官至胶东内史。他们管理官吏和百姓都廉洁有节操,人们称赞他们好学。其他的学官弟子,品行虽不完美,但是官至大夫、郎中和掌故的人也有百余。他们讲解诗虽然有所不同,但是大多都依循申培的见解。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晁错,颍川人也。以文学为太常掌故。错为人峻直刻深。孝文帝时,诏以为太子舍人、门大夫、家令。以其辩得幸太子,太子家号曰“智囊”。数上书,孝文时,又言宜削诸侯事,及法令可更定者,书凡三十篇。孝文不听,然奇其材,迁为中大夫。当是时,太子善错计策,袁盎诸大功臣多不好错。景帝即位,以错为内史。错常数请间言事,辄听,宠幸倾九卿,法令多所更定。迁为御史大夫,请诸侯之罪过,削其地,收其枝郡注。奏上,上令公卿列侯宗室集议,莫敢难,独窦婴争之,由此与错有篞。错所更令三十章,诸侯皆喧哗疾晁错。错父闻之,从颍川来,谓错曰:“汝用事,即侵削诸侯,疏人骨肉,口让多怨,汝何为也?”晁错曰:“固也。不如此,天子不尊,宗庙不安。”错父曰:“刘氏安矣,而晁氏危矣,吾去汝归矣!”遂饮药死,曰:“吾不忍见祸逮身。”死十余日,吴、楚七国果反,以诛错为名。及窦婴、袁盎进说斩错。上默然良久,后乃使中尉招错。晁错衣朝衣斩东市。晁错已死。谒者仆射邓公为校尉,击吴楚军为将。还,谒见上。上问曰:“闻晁错死,吴楚罢不?”邓公曰:“吴王为反数十年矣,发怒削地,以诛错为名,其意非在错也。且臣恐天下之士噤口,不敢复言也!”上曰:“何哉?”邓公曰:“夫晁错患诸侯强大不可制,故请削地以尊京师,万世之利也。计划始行,卒受大戮,杜忠臣之口。臣窃为陛下不取也。”于是景帝喟然长息,曰:“公言善。吾亦恨之。”太史公曰晁错为家令时数言事不用后擅权多所变更诸侯发难不急匡救欲报私仇反以亡躯。语曰:“变古乱常,不死则亡”,岂错等谓邪?(选自史记袁盎晁错列传,有删改)【注】郡:指诸侯国支系亲属拥有的封地。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错常数请间言事数:多次b口让多怨,汝何为也 让:责备c吾不忍见祸逮身 逮:及、殃及d吾亦恨之 恨:痛恨【解析】恨:遗憾,悔恨。【答案】d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以其辩得幸太子故请削地以尊京师b请诸侯之罪过,削其地 错父闻之,从颍川来c削其地,收其枝郡 以诛错为名,其意非在错也d臣窃为陛下不取也 然奇其材,迁为中大夫【解析】c项“其”,都是第三人称代词,表领属,他们的;a.前者介词,因为;后者连词,表目的,来、用来;b.前者助词,的;后者代词,这件事;d.前者动词,认为;后者动词,担任、做官。【答案】c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属于导致晁错死亡的原因的一组是()请诸侯之罪过,削其地,收其枝郡太子善错计策,袁盎诸大功臣多不好错(错父)遂饮药死吴、楚七国果反,以诛错为名错所更令三十章,诸侯皆喧哗疾晁错晁错衣朝衣斩东市abc d【解析】错父“饮药死”不是导致晁错死亡的原因,是晁错死时的状况,不是原因。【答案】d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晁错才学出众,为人严峻刚直,受到皇帝的器重。景帝时,他受宠超过九卿,当时许多法令多是由他更改修定的。b晁错在文帝时就进言削弱诸侯,文帝没有听从,但很赏识他的才能。景帝即位后,采纳了他削藩的政治主张。c晁错的父亲担心削藩会危及儿子的性命,从家乡赶来极力劝阻。看到儿子一意孤行,晁父因伤心而自杀。d当听到邓公分析吴楚借诛杀晁错之名而行谋反之实、错杀晁错带来的严重后果后,汉景帝同意邓公的看法。【解析】极力劝阻的目的不仅是担心儿子,而且是整个晁氏家族的安危,也怕祸及自身。【答案】c5断句与翻译。(1)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太史公曰晁错为家令时数言事不用后擅权多所变更诸侯发难不急匡救欲报私仇反以亡躯。(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汝用事,即侵削诸侯,疏人骨肉。译文:_计划始行,卒受大戮,杜忠臣之口。译文:_【解析】(2)用事:掌权;疏:使动用法,使疏远;卒:通“猝”,突然;杜:堵塞。【答案】(1)太史公曰/晁错为家令时/数言事不用/后擅权/多所变更/诸侯发难/不急匡救/欲报私仇/反以亡躯。(2)你一掌权,就侵犯诸侯利益、分割诸侯土地,使别人的亲人疏远。计划才刚刚实施,(晁错)突然遭受杀身之祸,(这样就)堵住了忠臣的嘴。【参考译文】晁错,是颍川人。他凭着文学才能担任太常掌故。他为人严峻刚直苛刻。孝文帝的时候,下诏任命他做太子舍人、门大夫、家令。因他善于论辩,得到太子宠幸,太子家号称他是“智囊”。多次向皇帝上书,在孝文帝时,又论述要削弱诸侯的事情,以及可以更改确定的一些法令,奏疏一共有三十篇。孝文帝没有听取他的建议,但觉得他是个奇才,提升他做中大夫。在这个时候,太子认为晁错的计策好,而袁盎等各个大功臣多不喜欢晁错。汉景帝即位,让晁错担任内史。晁错经常请求皇帝在秘密处听取他说的事情,皇帝总是听从,宠幸晁错胜过九卿,法令多由他更改修定。晁错升任御史大夫(以后),呈请(查究)诸侯的罪过,削减他们的封地,收归他们支系亲属拥有的封地。奏疏呈上之后,皇帝命公卿、列侯、宗室集合议论,没有人敢反对,只有窦婴争议,因此同晁错有了矛盾。晁错所更改的法令有三十章,诸侯都大声叫嚷,疾恨晁错。晁错的父亲听到这件事,从颍川赶来,对晁错说:“你一掌权,就侵犯诸侯利益、分割诸侯土地,使别人的亲人疏远。很多人都责备怨恨你,你为的是什么呢?”晁错说:“本来就应该这样做的。不这样做,天子不得尊崇,王室不得安宁。”晁错的父亲说:“刘家安宁了,可是晁家就危险了。我要离开你回家了。”于是喝毒药自杀了,说:“我不忍看到灾祸殃及到我。”死了十几天,吴、楚七国果然造反,以诛杀(乱臣)晁错为名义。等到窦婴和袁盎进宫劝说皇帝斩晁错时,皇帝很久都不说话。后来,皇帝就下令中尉去叫晁错。晁错当时穿着朝服,在东市被处斩。晁错死后,谒者仆射邓公是校尉,攻打吴、楚叛军担任将领。回到京城见皇上。皇上问他:“听到晁错已死的消息,吴、楚两地的叛乱停止了没有?”邓公说:“吴王几十年来都想谋反,(这次是)发怒于削夺他们的封地,(只是)借诛杀晁错为名,他们的本意并不在于晁错(而在于朝廷)。我担心天下的士人将要封住嘴巴不敢再进言了。”皇上问:“为什么呢?”邓公说:“晁错忧虑诸侯强大了不能控制,所以请求削减他们的土地来维护朝廷的尊严,这是千秋万代的利益啊。计划才刚刚实施,晁错突然遭受杀身之祸,(这样就)堵住了忠臣的嘴。我私下认为陛下不该这样做。”于是景帝长长叹息,说:“你说得对。我也感到遗憾了!”太史公说:晁错在做太子家令的时候,屡次进言奏事不被采用;后来掌握大权,进行不少变革。诸侯发动叛乱的时候,不赶紧挽救国家的危局,却企图报个人的私仇,反而送了性命。俗话说:“改变古法,扰乱常理,不是断命也要垮台。”也许是说的晁错这种人吧!五、(2012云浮质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令狐熙,字长熙,敦煌人也,代为西州豪右。熙性严重,有雅量,虽在私室,终日俨然。不妄通宾客,凡所交结,必一时名士。博览群书,尤明三礼;善骑射,颇知音律。起家以通经为吏部上士,寻授帅都督,转夏官府都上士,俱有能名。及周武帝平齐。 以留守功,增邑六百户。历司勋、吏部二曹中大夫,甚有当时之誉。高祖受禅之际,熙以本官行纳言事。寻除司徒左长史,进爵河南郡公。时吐谷浑寇边,以行军长史从元帅元谐讨之,以功进位上开府,后拜沧州刺史。时山东承齐之弊,户口簿籍类不以实。熙乃晓谕之,令自归首,至者一万户。在职数年,风教大洽,称为良。开皇四年,上幸洛阳,熙来朝,沧州吏民恐其迁易,悲泣于道。及熙复还,百姓出境迎谒,欢叫盈路。及上祠太山还,次汴州,恶其殷盛,多有奸侠,于是以熙为汴州刺史。下车禁游食,抑工商,民有向街开门者杜之,船客停于郭外星居者,勒为聚落,侨人逐令归本,其有滞狱,并决遣之,令行禁止,称为良政。上闻而嘉之,顾谓侍臣曰:“邺都者,天下难理处也。”其年来朝,考绩为天下之最,赐帛三百匹,颁告天下。上以岭南夷、越数为反乱,征拜桂州总管十七州诸军事,许以便宜从事,刺史以下官得承制补授。熙至部,大弘恩信,其溪洞渠帅更相谓曰:“前时总管皆以兵威相胁,今者乃以手教相谕,我辈其可违乎?”于是相率归附。在职数年,上表曰臣忝寄岭表四载于兹犬马之年六十有一才轻任重然所管遐旷绥抚尤难虽未能顿革夷风颇亦渐识皇化今年疾俱侵岂可犹当重寄请解所任优诏不许赐以医药。后因李佛子为乱之事,上闻而疑之,遣使者锁熙诣阙。行至永州,忧愤发病而卒,时年六十三。(选自隋书令狐熙传,有删改)【注】齐:指南北朝时的北齐。吐谷浑:也称吐浑,中国古代西北民族及其所建国名。渠帅:武装反抗者的首领或部落酋长。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不妄通宾客妄:胡乱b时吐谷浑寇边 寇:侵犯c及上祠太山还 祠:祭祀d恶其殷盛 殷:殷勤【解析】殷:富庶。【答案】d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a前时总管皆以兵威相胁今者乃以手教相谕b熙乃晓谕之 今者乃以手教相谕c令自归首,至者一万户 邺都者,天下难理处也d沧州吏民恐其迁易 我辈其可违乎【解析】a用,介词。b.于是,连词/却,副词。c.代词,的人/语气词,用于判断句。d.他,代词/难道,表反问语气,副词。【答案】a3下列句子中,全都体现令狐熙政绩的一组是()寻授帅都督,转夏官府都上士高祖受禅之际,熙以本官行纳言事熙乃晓谕之,令自归首,至者一万户其有滞狱,并决遣之,令行禁止征拜桂州总管十七州诸军事今者乃以手教相谕,我辈其可违乎abc d【解析】政绩,指的是官员在任期间的成绩。表现令狐熙劝谕百姓登记户籍所取得的成绩。写令狐熙果断审结滞留的案件,社会因而令行禁止,这是政绩的体现。表现作乱的部落首领在令狐熙的感召下,商讨归顺的情景,侧面体现其政绩。而写令狐熙因为通晓经典而当了官,并得到晋升,并非政绩。写令狐熙以本官身份代行纳言之事,并无政绩可言。写太祖皇帝任命令狐熙总领十七州的军事,并未涉及政绩。【答案】d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令狐熙出身名门望族,为人严肃稳重。他博览群书,文武兼备,早在周武帝时就很受重用,仕途通达,他的才能颇得时人的赞誉。b令狐熙治理沧州,使百姓安居,风气良好,因而广受拥戴。他被调往朝廷任职时,百姓悲伤不舍;他重返沧州主政,百姓无不欢欣鼓舞。c令狐熙做汴州刺史,一到任就针对当地“殷盛”与“多有奸侠”的现象,推行重农抑商等政策,清理了狱讼积案,受到了隋文帝的嘉奖。d岭南一带的人经常作乱,其首领受前任总管武力胁迫,不肯臣服。令狐熙到任后,广施恩信,使部落首领深受感动,从而率众归附。【解析】原文中令狐熙没有“被调往朝廷任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转转公司团建活动方案
- 韩语发音考试题及答案
- 管道保温考试题及答案
- 古代变法考试题及答案
- 工程保险考试题及答案
- 阜阳话考试题及答案
- 财务成本预算编制模板涵盖项目分析功能
- 企业人员招募面试与评价记录表
- 法律造价考试题及答案
- 食品质量检测合格承诺函5篇
- (完整版)高考英语词汇3500词(精校版)
- 大学生职业规划课件完整版
- 印刷包装公司安全生产管理方案
- 《大学语文》普通高等院校语文课程完整全套教学课件
- 学校护学岗制度
-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 燕子矶水厂改建工程(净水厂工程)环评报告表
- 仁爱版英语九年级上下册单词(含音标)
- 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导
-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 1《春》 课后提升训练试卷
- T-CPQS C010-2024 鉴赏收藏用潮流玩偶及类似用途产品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