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怎样贴笛膜 中国笛子开孔贴膜,使之脆亮的音色不同于世界上任何一种笛子,这是中国笛子独特的结构方式。笛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笛子的音色、音量的问题,对于吹笛子的人来说,这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事情。笛膜大多采用苇膜(芦苇空心杆中的一层薄膜)。多年的艺术实践证明,苇膜是最好的制膜材料。苇膜以嫩、老、薄、厚来区分它的好与差。嫩的质薄,透明发亮。老的质厚,糙而发黄。吹笛一般选用嫩膜为好。笛膜选好后,要进行细致的粘贴工作。在粘贴之前,先用刀将笛膜断成长方形小块,然后逆笛膜原条纹状用双手向两边拉,至笛膜出现与原笛膜条纹方向成为垂直状的条纹,便可粘贴。粘贴可用阿胶、桃胶、白芨等,先沾湿胶体,轻轻涂抹于膜孔四周。然后左手握住笛身,右手持膜按正确方向贴向膜孔。当笛膜接触膜孔后,先用左手拇指将笛膜沿笛身的一侧边压牢,再用右手将膜拉出细纹后用右手拇指指肚将膜的另一侧压牢、抹平。逐步贴好后,用两手大拇指肚轻轻按住膜孔两边的笛膜,同时向笛身两侧轻抹。注意调整笛膜的松紧度,过紧则音色发木、不亮;过松,音色发哑、发沙,高音吹不上去。所以要乘胶水未干之前边试吹边调整。如果发现笛膜已经过紧,可以在膜孔边稍微沾水,然后用食指指肚肚轻轻按压笛膜,来逐步调整。贴好的笛膜的笛子在用过一段时间后,往往会因为气候与气温的变化而影响到笛膜的松紧。在这种情况下一般不需要重新贴笛膜。过紧了,可以用上面提到的办法来使它恢复;松塌了,可以先向笛膜呵热气使它湿润,然后再自然吹干或用体温使它受热哄干,反复几次就会恢复。笛子基础教程一 怎样吹响笛子呢? 很简单,只要能吹响“笔套“这个简单的小玩意儿,您就已有足够的天份来学笛子了!现在,请先相信自己, 再配合以下说明及方法要领,吹笛是用口将气息吹进笛子的吹孔而发出的声音。吹响它的要领: 1、嘴唇自然闭合,双手捧着笛子两端,左手握笛头,右手握笛尾,将吹孔置于嘴唇下沿,对准吹孔 吹气。 2、当气息冲出时,只让出小空隙使气息通过,并使成为一束气柱往吹孔下方斜着吹去。其原理就如同吹响 笔套一样。 3、为使气息冲出时不将两唇冲开,而致气息散掉,两颊肌肉必须用劲,保持气息的出口很小。 4、吹出来的声音要求纯净,避免夹杂气声。 5、要对着镜子常练,休会如何对准气孔,使发音位置正确,不偏不倚,使气息全部化为笛音。 几个专用名词的解释: 1、何谓“风门”? 风门是指上、下唇间的小孔。吹低音时风门要大,吹高音时风门要小。吹强音时风门要大,吹弱音时风门要小。 2、何谓“口劲”? 口劲是控制唇部松紧的肌肉伸缩力。通过口劲的松或紧,达到控制音量、音色、音高的目的。在初学时,用一般的口劲,随着练习的进度,逐步提高控制的能力。 3、何谓“口风”? 口风是指吹气的强度及用气的流量。 4、何谓“筒音”? 筒音是指告诉你笛子的指孔现在要全按作1或2或其它的“指法”提示。 5、何谓“小工调”、“正宫调”? “小工调”是全按作5的指法;“正宫调”是全按作2的指法 笛子演奏中的姿势问题 吹笛要讲究姿势,这不仅仅是演奏形象问题,更重要的是为了适应演奏者的生理特点,充分发挥技巧,更好地表现音乐内容。 南派竹笛大师赵松庭先生曾经在其笛艺春秋一书中,提出了一个关于姿势要领的口决:风门正,笛身平,头要直,胸要挺。姆指小指相扶持,莫使笛子柳摇金。 虎口之间可容蛋,关节舒畅手才灵。六指按孔要严密,指指放松成弧形。高低起落有规格,多余动作丢干净。口劲松紧随我意,口风粗细由我心。双臂张开四十五, 青龙白虎全都行。演奏姿态忌做作,严肃认真见真情。(其中青龙、白虎指的是左撇子持笛叫左青龙,右撇子叫右白虎。)另外须注意“小指轻贴笛身”是持笛的需要,也是日后增加音孔的需要,初学者手指一定要摆好位置。“指指放松”亦是重点,持笛手指最忌僵直,僵直则欠缺弹性。关于坐姿或立姿,大致需要身体稍侧向右方,面向正前, 两眼平视前方,下颌微微抬起,胸部自然挺起,腹部放松,两脚自然分开呈小八字形。持笛向左向右其实都一样,只是国际上由于波姆式长笛的广泛采用,乐器构造一律向右,因此, 初学者以右方持笛为宜,习惯左方持笛者亦无妨。 另外,赵先生对于呼吸要领亦有一诀,与姿势略有相关: 双肩不可上下动,胸腹同时来扩张。缓吹平吹全身松,腹肌不必空自忙。急吹超吹劲往下,丹田鼓气力度强。口鼻兼用看需要,切忌呼吸有声响。莫到无气才吸气,始终要有余气藏。强而不噪弱不虚,均匀呼气流水长。 最后,提醒自己养成以笛就人的好习惯,千万不要以人就笛。 笛膜的选用及粘贴 笛膜的种类、品牌众多,有人用竹膜(品质差、缺乏韧性、弹性、易吹破是其缺点)也有人演奏边疆民族音乐时使用羊肠膜(振动不良、音色较硬或闷,别有一番风味),但是人们大都采自芦苇管内壁之上苇膜(也称管膜),由于质地细致,韧性佳,弹性又好, 发音明亮清脆,振动情形良好,而广受欢迎。市面上可买的笛膜品牌常见的大致有一般的管膜、佳音牌笛膜、敦煌笛膜、百花牌笛膜、安徽龙潭湖笛膜不管是哪种牌子的笛膜,选用时以细白、半透明、无杂质或纤维和膜为上选,以目前苇膜产地的质量来看,要数安徽 的五河、小溪、淮南一带的苇膜为最佳,由于当地土壤关系,那里的苇膜厚薄均匀,富有弹性,是专业笛子演奏家理想的笛膜(俞逊发先生介绍的“明贵笛膜”品质相当好)。 笛膜的运用,首先是选择黏合剂,目前使用的有阿胶、驴皮膏、黄鱼胶、树脂、白芨等,何胶、白芨最常使用,一般中药店、药材行皆可购得。由于笛膜本身具有一定的伸缩性和吸水性,贴好的笛膜还会有一定程度的自动还原,所以贴膜时可稍偏紧些,等它自动还原后,笛膜的松紧度为适中,能发出悦耳的声音,但是如果要随贴随用的时候,笛膜就要放松来贴。 贴膜时,先剪下一正方形的笛膜,使笛膜本身的纤维与笛子的纤维平行、重叠,再用阿胶沾水涂在膜孔四周,用左右手大姆指和食指捏住笛膜两侧,拉出与苇膜纤维纹路成垂直的皱纹,而后慢慢地往下侧按贴上,调整均匀后按住一下子,即告完成。笛膜的收藏要注意防潮、防晒,笛膜变黄、变老、失去弹性时要更换使用(新鲜的笛膜如需保存长久,可将笛膜用塑料袋包好放进冰箱冷藏室中即可常保新鲜。) 笛子演奏中的技巧问题 笛子的演奏由于技巧、地域的关系,简单形成两大流派,一为南派;一为北派,就技巧而言:南曲出手颤、叠、振、打;北曲拿手吐、滑、剁、花。因此区分了不同的演奏风格,以下简单介绍几种常用的笛子技巧: 颤音(tr):例如6的颤音相当于演奏67676767一般。 虚颤音:颤音的一种,手指颤动时并末完全盖住音孔(按半孔)的虚颤手法 波音(w):短颤音的一种,也称涟音,意为主音上方的手指快速颤指跳跃一次。 叠音(又):例如6的叠音相当于717 6一般。6是主音,而717相当于复倚音,是装饰音的一种,也称唤音。 赠音:出现在音尾的一种装饰音,会标示出所“赠”之音高,也称送音。 打音(丁):将主音的下一孔位置,用手指迅速的“打”一下。也称导音。 吐音(TK):用吐尖轻吐的一种技巧,有单吐(T)、双吐(TK)、三吐(TKT或TTK),是一种断奏的技巧。 滑音:音符之间移动的过程是“圆滑的”,有上滑音、下滑音、复滑音。借助手指移的慢慢打开音孔或慢慢按闭,造成类似唱腔的效果(指滑音),或借助气息控制,达到类似软绵绵的效果(气滑音)。 剁音:类似鸟叫声,各手指同时快速起落,加上顿音(重吐音),造成特殊音效 花舌(*):利用舌头自然不断的震动,造成音符的绵密颗粒感的一种技巧。 历音:类似钢琴琶音的一种快速音阶进行,速度很快的时候,亦能摹仿鸟叫声。有上、下历音之分。 强音():类似重吐音,主要是用“呼”的气息来吐音,有加重音的效果。 顿音:明显地断奏,用舌重吐发音。 舌起音:一般在吹奏连线中的第一个音域或没有连线的音符时,舌尖轻重适度地(比轻吐还要轻微)吐奏一下,与发“提”字声音时的动作相似,将这些音十分清楚而肯定地吹出。 喉音:类似花舌的音响效果,与花舌不同的是震动的部位在咽喉中的那块突起下垂的小舌。发音颗粒较粗糙。 泛音(。):同种指法吹出不同于八度音关系的音,力度介于两个八度音之间,属于超吹的一种。 飞指(飞):利用臂力的带动作用,使一只手的一指或数指(最多三指)在一个或几个音孔上迅速地左右抹动的奏法。可产生强烈的碎音效果。 历音:由低而高(上历音)或由高而低(下历音)急速地逐级上行或下行的音,叫做“历音”。要求吹奏中手指起落肯定、果断,使经历的每个音都十分清楚,流畅,好象快速上下楼梯那样一级一级地出现。 腹震音():利用腹部的力度控制,使得气息如波浪般起伏,可快可慢,可大可小,藉以表达情绪的激动。 大致一般来说,笛子的演奏技巧可概括气、指、舌、唇四大基本功,气的功夫最难掌握,指的功夫要求手指动作干净、利落、速度平均、灵活、有弹性;舌的功夫要求力度平均、富颗粒感、节奏平均、能持久;唇的功夫就必须注意风门大、小及口劲的适当表现。意之不管什么技巧,只要练得勤,定能熟能生巧。但最重要的一点是笛子演奏者在使用各式各样的技巧是时候,一定要为音乐负责,否则画蛇添足,破坏了曲子原有的美感,这是应有的认识.笛子基础教程二 笛子演奏中口风、风门、口劲及舌头位置的关系 在演奏笛子的时候,您可能会发现一些现象,例如:吹奏高音的时候,嘴唇也闭得紧,吹低音的时候,费气些,吹出的气也不必太冲,吐音的时候,音愈高愈难吐等等,以下仅用表格来分析: 笛子的型制、音域与口风、风门、口劲、舌头的位置的关系: 口风 风门 口劲 舌头位置 高音域或高音笛 略急 略小 紧 前 中音域或中音笛 适中 适中 适中 中 低音域或低音笛 舒缓 略大 松 后 笛子的吐音也因音域或笛子型制的不同而有异: 高音域(笛):吐音口决=TiKi或DiGi(D、G是加重力度) 中音域(笛):吐音口决=TuKu或DuGu 低音域(笛):吐音口决=TaKa或DaGa 笛子演奏中的呼吸问题 1、何谓“胸式呼吸法”? 胸式呼吸法指的是通过肋间肌的收缩与放松,牵动肋骨、胸骨一起一伏,使胸腔扩大或缩小,使肺部达到呼吸的目的。 2、何谓“胸、腹式联合呼吸法”?胸腹式呼吸法指的是由隔肌收缩使得横隔膜下降,肺泡向下伸展挤压腹腔,腹肌放松向前下方自然扩张,同时腰肌、肋间肌自然外扩,达到扩大胸腔以进行呼吸的目的。 3、何谓“腹式呼吸法”?腹式呼吸法主要只借隔肌、腹肌等柔软的弹性肌肉进行收缩与放松的动作,协助肺叶作向下扩张的呼吸动作,并借腹压的反作用力,达到呼吸的目的。 4、笛子演奏最好选用“腹式呼吸法”而不是“胸式”或“胸腹式”的原因? 其一、胸式呼吸法中起作用的肋骨、胸骨本身没有弹性,不可能像腹式呼吸法那样利用横隔,通过隔肌的收缩自如的弹性,以 腹为支点达到控制气息的目的。其二、胸式呼吸法把气吸在肺的上部,易使气滞于胸口,造成紧张压迫状态,把气憋得难受。使用不当时,更易得内伤。 其三、腹式呼吸法如同中国气功里所讲“上虚下实”一般,演奏时力发自两脚,就像丹田发力一般,重心在下不会有头重脚轻之感,利用腹部作为支点,全身力量都有了支撑。其四、腹式呼吸可帮助按摩内脏,达到延年益寿的健康目的。其五、胸式呼吸时肺泡是前后左右扩张,不仅费力且气息无深度可言,反观腹式呼吸,它是采用上下扩张,不只运气自如且较具深度。 5、女性吹奏者真不如男性吗?事实上从肺活量看,男性正常值为3656.5ml左右,女性正常值为2511.3ml左右,生理上较男性吃亏些。但是只要经过生理辅助、心理辅助、 技术辅助,女性甚至表现得较男性为佳。在生理上可借助游泳、慢跑来提高肺活量;在心理上,对自己要有信心,女性吹奏乐器较有感情, 音色较优美;在技术上,女性的呼吸方法可试采用胸腹式联合呼吸法,基本上这是西方公认的较科学的呼吸方法。总之,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功力是日积月累的,只要持之以恒,当能日起有功,乐展风华! 6、何谓“抢气”? 抢气一般用于快速乐曲中连续吹奏八分音符和十六分音符时。抢气主要是用口吸气且动作要快。 7、何谓“循环呼吸”? 循环呼吸又称吞气,原是唢呐的吹奏技巧。方法是当一口气将尽时,迅速把舌头向后收缩,同时使下颚扩张,把气存入口腔,然后通过上、下 颚及两腮肌肉的收缩,将口腔中的气挤压出去,同时用鼻吸入新的一口气,而后巧妙地吹出使笛音绵绵不绝,这便是“循环换气”。 竹笛演奏中的音色问题当您在练习过程中,除锻炼手指运用灵活,舌头动作敏捷,音乐强弱有层次,力度变化明显及丰富的表现外,最主要的目标是把笛子的声音吹得漂亮,吹得动听,这就要谈谈如何处理笛子音色的问题了。基本上一般人总以为把笛子音色吹得亮就很捧了, 所谓“二胡贵其柔,三弦贵其暴,笛子贵其亮。”其实不然,要针对乐曲风格、背景及情绪来处理笛子的音色问题,笛子若只求一单一音色,则其不仅限制发展,亦影响表现。笛子的音色变化事实上非常复杂。例如:俞逊发先生演奏的笛子独奏曲“竹迹”、 已故白台生先生演奏的“青竹青”等。而平时该追求怎样的竹笛音色表现呢?应该是明亮且富有穿透力、放松且华丽的音色,低音域部分音色要深沉、要厚,中音域部分的音色要饱满、扎实、华丽,高音域部分的音色要透明、最忌又暴又噪以又刺耳。 要怎样才能吹出这样的音色呢? 1、全身要放松,呼吸肌保持一定的紧张状态。 2、颊肌放松,吹笛时切忌鼓腮,唇肌自然闭合,保持适度的松紧。 3、舌头收起,舌根下压,喉头尽量放松,好象含了颗卤蛋似的,这叫做“含气”。 4、风门尽量成圆形,由于上下唇关系,自然略成椭圆形,理论上风门口形愈圆愈好。 5、假想的那一条由风门冲出的空气柱,愈集中成一小束愈好。 6、笛膜尽可能贴得松些,以高音仍能吹出为原则。 如此去调节各个发声部位,得以协调一致,便能求得好音色。 笛子的选择、保养与维修 选择笛子,应从笛子的质量和类别上来考虑。笛子的质量,除取决于笛管本身的质材好坏外,还取决于制作水平的高低。选择、购买时,应进行检验: 1、检验笛子的竹质。笛管要求竹质坚实(竹纹老)。竹纹细密。管身直而圆。笛身一般头部比尾部略粗,但相差不宜过大。笛管厚薄适中。笛管内壁平整光滑。全身无虫蛀、裂痕等现象。造型美观大方。这些要求,凭视觉便可以鉴定。 2、检验笛子的音准。方法是按照标准音笛或定音乐器(如笙、手风琴、风琴等)对照试吹。首先以笛子本调的主音和筒音与标准音笛或定音乐器的D音A音核对如笛音与标准音同高或形成八度关系,那么,这支笛子的调高是准确的,主音确定后,再按音程关系,对笛子的全部发音的准确性进行检验。还可以吹吹各个泛音,看是否容易出音、干净。检验泛音也是检验实音音准的好方法。 3、检验笛子的音量。一般来说,音量大者为好。音量大的笛子,共鸣大,振动力强。吹奏时手指上有时有一种发麻的感觉。 4、检验笛子的音色。对音色的一般要求是松、厚、圆、亮,这一方面取决于笛子本身的质量,另一方面与贴膜技术、演奏技巧也有密切的关系。 5、检验笛子的灵敏度。一般来讲,以气到音出、发音不迟钝为好,反应越快越好。 同样一种竹制六孔定调膜笛,分为三类,每一类中又有各种不同调的笛子。怎么选择?一般来说,初学者以选用中笛类E调或F调笛子较为合适。因为这类笛子音高适中较易吹奏,演奏也常用到。如果有条件,想多选几支笛子,那么,除E调和F调中笛外,还可再选一支D调曲笛和一支G调梆笛,这两个调子的笛子也常用到。具备了这三支笛子,等到学会了在同一支笛子上转调的方法以后,各种调子的乐曲,大体上都可以吹出来了。 你拥有一支竹笛的时候,用毕最好使用棉花将笛子水气擦去,而后将笛子挂起,让其自然风干,以免发霉、发臭、掉漆,笛子最怕摔、怕晒、怕虫蛀、怕长霉,所以要好好爱惜使用。笛子某个音不准,音偏高的时候,可以在该音的出音孔(次一孔)从上往下使用适当材料 填补起来,直至音准为止;音偏低的时候,位置亦同,从下往上使用刀具去挖,直至音准为止高八度音偏低的时候,将笛塞往吹孔方向推进,直至音准,高八度音偏高的时候,笛塞往吹孔反方向调整,直至音准。高音不好吹时,可将吹孔边缘修得钝些,或调整前出音孔, 或修改笛尾管内径大小。泛音不准时,笛子本身的开孔比例或管内径就大有问题,相对音准八成也完蛋了,笛子可说是废了。摔裂了就想办法补,发霉就用药用酒精擦拭,掉漆就重新刷漆,长虫就用樟脑油驱虫,缠线掉了就重做,真的没救了,就干脆换一支新的笛子。笛子高深 循环换气法 中国笛子开孔贴膜,使之脆亮的音色不同于世界上任何一种笛子,这是在我国有许多唢呐吹奏家,都能使气息不间断地进行吹奏,获得了广大听众的赞赏。他们创造了一种特殊的换气方法“鼓腮换气法”。 约在1957年间,笛子演奏家赵松庭先生,把唢呐这一“鼓腮换气”法运用在笛子上,定名曰“特长音演奏”。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它的方法是:在吹奏中,当第一口气即将吹完之际(约留三分之一左右),将余气存入两腮,使两腮鼓起(比吹唢呐时鼓得小些),然后用鼻吸气,与此同时,将两腮渐渐收缩,用储存在两腮的气吹奏笛子,直到接上第二口气时,又继续吹奏。这样一反一复,使笛音保持延续不断。这种鼓腮换气法,虽可解决笛子上的特长音演奏,但却因在以下缺点,所以效果不很理想: 1、因要鼓起两腮,就会引起口形的变化,进而影响笛子的音色和音量。 2、鼓起两腮,不但吹起来很费劲,同时也不雅观,容易引起观众为吹奏者担心,分散观众的注意力,影响乐曲的演奏效果。 3、气的储存量小,强度较差,往往不能吹奏高强的特长音和大段乐曲,易使笛音中断。 这种“鼓腮换气法”使用在唢呐上效果不错,而照搬在笛子演奏中就不很理想呢,通过研究和实践找到了如下原因: 1、因为唢呐是双簧管乐器,它是用嘴包住扁圆形的哨子,用气息去吹,使哨子振动发音。也就是说,只要有气基本上就可以吹响。所以当你鼓腮之后口形外表虽已变化,但并不影响嘴里(口腔内)的吹奏形态。笛子是吹孔乐器,它是靠“风门”,将气息恰当地送入吹孔而发音。所以当两腮鼓起之后,口形就不能保持原样。风门就要引起变化,故笛子也就不能正常发音。 2、唢呐上大多还有一个档片,这个档片可以帮助嘴的控制,在鼓腮之后,双唇有力地顶住档片,这就大大增加了两腮的压缩(控制)力量。也就有力地增大了气的储存和排气时的压力。而笛子上却不能装置和使用这个档片。 二十世界五十年代末,演奏家们在原鼓腮换气(特长音演奏)的基础上,通过反复琢磨,练习和演奏实践,使这一技巧更加充实、完整和规范并把这一技巧定名为“循环换气”法和从理论上作了文字总结,于1962、1963年,先后两次在解放军歌曲上发表。 这种“循环换气”法,解放了鼓腮换气法所不能解决的问题: 1、可以使吹奏中的口形不产生任何变化; 2、不致使观众因鼓腮而分散注意力,不但可以吹奏特长音,而且也可以吹奏高音和整段乐曲。 3、扩大了气的储存量,不但可以吹奏特长音,而且也可以吹奏高音和整段乐曲。循环换气法有三种,第一种为长音循环换气,第二种为旋律循环换气,第三种为双吐循环换气。下面分别介绍这三种循环换气的方法和要领: 一、长音与旋律循环换气 此种循环换气是所有循环换气的基础和前提,不掌握这种换气法,其它两种循环换气就无法学会。 循环换气法比较难学,在初练时,除刻苦学练之外,还要细心寻找规律和突破点,循环换气究竟难在何处? 表面上看好像是换气二字,其实是难在换气时“循环”上。而使气息循环不断的突破点又是在“呼”与“吸”上。呼、吸二项对比,主要又难在呼气同时的吸上。也可以反过来讲,它难在吸气同时的呼上。再进一步分析,与吸气的同时的呼气,气又是从何而来?是来自胸、腹还是口腔?当然是口腔(下颌部),所以在吸气时的同时,下颚蓄气的呼出是循环换气法的最关健之处。 长音循环换气在练习时,首先将舌头(舌根)往内(后)收缩,使喉腔形成发“欧”音时的形态。当你发出这个音后,下颚必然会向外(下)扩张,喉腔也随之扩大,口腔内的空间圆而大。在呼吸的运用上,和“鼓腮换气法”差不多,每当你即将吹完一口气时(约留三分之一左右),就将舌头(舌根)往后收,把气存入喉腔(下颚)处,要尽量增大气在喉腔的储存量,然后用鼻迅速吸气(吸气时小腹往里收,把气往上提)。记住,在与鼻吸气的同时,下颚往上收缩(舌头自然向前伸去),使储存的气根据乐曲的需要用颚收缩的不同压力将气压出,吹响笛子,保持笛音的不断。当第二口气吸进之后,应迅速接上去,这样反复循环就可使笛音不断。 开始练习时,可先用曲笛练吹低八度“1”、“2”、“3”三个音(即平吹),待掌握到一定程度后,再练其它的音,或换梆笛、中音笛进行练习。 练习可分以下三步: 第一步:先练习储气和呼气。先用下颚储存气的呼出,把笛子吹响。方法是: 1、舌根往内(后)收缩,形成发“欧”字音的形态,把气储满下颚部。 2、下颚往上收缩(舌头自然向前伸)把储存的气排压呼出,此时最重要之点就是保持住吹笛时的口形,风门不能变化,不能抖动。否则,笛子就无法吹响。音吹得越长、越响越好。 第二步:在第一步完成的基础上,加用鼻子吸气。 这里要注意: 1、吸气要快,先一口气一口气的分解练习,不要急于去连续进行。 2、一定要在呼(吹)气的同时用鼻吸气(即口呼鼻吸同时进行),这一步比较困难,但只要第一步打好了基础,也是容易掌握的。 第三步:循环不断地连续练习,练习这一步时的关键在于从鼻子吸进气之后又要转送到肺部,然后呼出去。这时,鼻子和嘴需要一个连接转换过程。变在这个转换之中,往往易有一个断续的痕迹,这是初学者普遍遇到的难题。要解决这个难题,在日常练习时一定要注意: 1、全身不要过于紧张,特别是口腔、鼻腔要有意识地放松弛一些。 2、加强小腹(丹田)的控制,以减轻口腔的控制力和紧张感。 3、初练时,每到口吹鼻吸两动作转换这际,可将气息缩小,使音弱下来,慢慢地去完成转换过程。 4、在两动作(吸与呼)转换过程中,头部和上体尽量不要幌动,应保持平稳。 只要注意到这几方面,细心摸索练习,就可以很快突破这一关的。 平日最好在笛子上练习,但在没有笛子的情况下,也可以进行练习。方法是: 1、把某一只手(左右都可以)抬起,手心对着风门(嘴)练习换气,依靠手心的感觉,来测量你我气是否集中,有无中断。 2、用循环换气方法来练习吹灯(蜡烛)要使灯火摆动,但不能使它熄灭,来测量你的运气是否连贯、均匀。 3、民间艺人过去练习唢呐的鼓腮换气法时,常用一节空心小棒,插入水中练吹,使水落石出泡不停断地翻滚来练习吹、吸两动作的连续转换。这一方法虽不太适用于笛子,(因为在吹笛子时,要时常改变用气的力度、角度和口形),但用来练习呼吸动作也还是可取的。 在练习过程中,可逐步将嘴与目的物(灯或手)的距离由近渐远地拉开,以测量你的气量是否增加。 在练习和运用这一技巧时,总括起来应注意以下几点: 1、吸气的动作要迅速。 2、第二口气接上去时,一定要连贯均匀,不可时多时少,时缓时急。 3、在吹奏时,光可稍下俯一些,不可直硬挺仰。这样可使喉腔有力地扩大,以增加口腔和喉腔的控制力。 4、在换气的过程中,小腹要始终保持控制状态,不可松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6年高考总复习优化设计一轮复习政治(人教版)-第11课 创新思维要善于联想
- 2025-2026学年广东省广州市增城高级中学生物高三上期末调研模拟试题
- 有关美味的作文教学课件
- 劳动技术课教学课件下载
- 美容擀筋棒教学课件
- 宠物超声诊断学教学课件
- 2025年建筑工程师中级专业能力测试题库与答案详解
- 五年级信息技术上册 第3课 未来的电脑 1说课稿 华中师大版
- 做时间的主人 管理时间提高效率 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中下学期主题班会
- 4.4 光的折射2024-2025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同步说课稿(人教版)河北专版
- 滁州市珠龙广卫绢云母粉厂滁州市南谯区将军山绢云母矿1万吨-年露天采矿工程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 迷你中长导管-
- 钢质防火门安装施工方法
- 优化物理教学策略的思考(黄恕伯)
- GB/T 26358-2022旅游度假区等级划分
- GB/T 25146-2010工业设备化学清洗质量验收规范
- GB/T 14825-1993农药可湿性粉剂悬浮率测定方法
- GB/T 12008.7-2010塑料聚醚多元醇第7部分:黏度的测定
- 文化政策与法规(第一课)
- 最全最好的血液净化课件资料
- 寻找消失的滇缅路:松山战痕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