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乙己》教学设计以导学案.doc_第1页
《孔乙己》教学设计以导学案.doc_第2页
《孔乙己》教学设计以导学案.doc_第3页
《孔乙己》教学设计以导学案.doc_第4页
《孔乙己》教学设计以导学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教案设计一、 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 中学 小学 2,学科: 语 文3,课时:1课时4,学生准备:(1) 初读课文,了解小说情节,找出自己喜欢的精彩片断。(2) 潜心自读,自主批注。 (3) 查找当时的社会背景资料,了解人物生活时代特点。二、 教学课题1、学习用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描写来展示人物思想性格的写法。 2、探究小说人物的性格内涵,探究孔乙己悲剧的根源及其思想意义。 3、勾画关键语句,培养初步的文字感知、赏析能力。三、 教材分析本文写于1918年冬天,是鲁迅创作的第二篇白话小说,也是他继狂人日记之后的又一篇反封建主义的小说。它成功的塑造了一个封建社会末期下层知识分子的典型形象。 小说开头先介绍孔乙己活动的社会环境鲁镇的咸亨酒店,然后转入对酒店里各种人物及其相互关系的描述,接着自然地引出主人公孔乙己。小说在笑声中引出孔乙己,最后他又在笑声中走向死亡。“笑声”贯穿全篇。这阵阵哄笑声跟孔乙己的不幸遭遇形成了强烈的对照,它深刻的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冷酷,同时,也批判了群众的麻木、昏沉。 小说的结尾,写得悲凉,留给人们深思。【教学重点】分析孔乙己这一人物形象,学习小说多角度鲜明、生动刻画人物的写法;圈点勾画、质疑赏析。【教学难点】结合时代背景,深层领会小说的思想意义。【教师准备】教学之前用百度在网上搜索孔乙己的相关教学材料,通过分析人物形象探究人物性格,挖掘人物悲剧命运根源。用百度视频网上搜索下载孔乙己电影片段,给学生视觉上的直观感受。四、 教学方法诵读法反复诵读,仔细揣摩鲁迅小说含蓄、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以深刻理解人物形象,进而整体把握内容;质疑探究法小说从多个角度鲜明生动地刻画人物形象。教学中引导学生结合时代背景,深入分析和思考小说人物的性格内涵,理解作品的思想意义五、 教学过程环 节 师 生 活 动设计意图课前预习1、查阅资料,了解写作背景 ,下发导学案。2、朗读、默读过程中勾画出人物描写文字,初步了解人物。珍视阅读初体验,参看导学案,完成对人物到初步了解课堂导入(1分钟)大凡读过孔乙己的人,无不在心中留下孔乙己这个遭到社会凉薄的苦人儿的形象。鲁迅先生自己也说过,在他创作的短篇小说中,他最喜欢孔乙己。他为什么对孔乙己如此钟爱,而孔乙己又是怎样一个艺术形象呢?明确学习重点作者、作品简 介(2分钟)1. 【百度视频】片段/show/ScS33CM7S4mx0q-.html(电影片段)1、学生介绍课前收集的批注资料;2、分享资料:【百科名片】/view/2004.htm由学生查找的资料入手,调动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点燃课堂学习的激情口语交际(2分钟)结合预习内容,分析孔乙己这一人物的性格特点,可用以下方式回答读 句话,我可以看出孔乙己是个 人初步认知主人公孔乙己形象小组内朗读,再次批注(10分钟)圈点勾画重点:描写刻画人物的文字1、 在朗读中用笔画出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等文字 然后参看导学案完成对人物形象到认识。2、 勾画孔乙己生活的环境的文字,社会环境和人文环境,探究其悲剧命运的原因在阅读中自主与文本对话,培养快速获取信息的能力及概括能力 交流、探究分析人物形象、分析其悲剧的原因(25分钟)1.学生通读全文,思考:小说是从哪些方面对孔乙己进行个性刻画的?学生小组研讨,教师点拨,归结。 (1)概括介绍:“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这种矛盾现象充分说明孔乙己的特殊身份和性格特征。(2)肖像描写:例:第一次出场:写他“身材很高大”,说明他尚有劳动能力;“青白脸色”说明他穷困潦倒。营养不良又不肯劳动的结果;脸上“时常夹些伤痕”,是他穷困而偶然偷窃被人打伤的标志,也是他走向没落的重要标志。“一部乱蓬蓬的花白胡子”既表明他年龄较大而又精神委顿颓唐。他那件长衫“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说明他穷酸潦倒,懒得出奇的经济状况和性格特征。 (3)语言神态描写:例:他对人说话,总是满口之乎者也,教人半懂不懂的。说明他以读书人自居,卖弄学问。迂腐可笑的性格。 (4)动作描写:例:“便排出九文大钱”既表现他拮据而穷酸的本相,又对酒店卖弄分文不少,自己是规矩人。并对短衣帮的耻笑表现出若无其事,这一“排”的动作,恰如其分地显示了他的心理。2、文中有几处写到众人的哄笑?他们为什么而笑?作者用众人的笑来贯穿孔乙己的故事,有什么用意? “短衣帮”意识不到自己与孔乙己同处于社会底层,麻木不仁,自私冷酷,对孔乙己这样一个不幸者不但没有同情与帮助,相反只知哄笑取乐,在劳累而苦闷的生涯中寻求片刻的快乐。 用众人的哄笑贯穿孔乙己的故事,烘托和加强了小说的悲剧效果,使孔乙己的悲剧 更笼上一层令人窒息的悲凉的意味,以乐境写哀,更令人悲哀。表示孔乙己的悲剧不是个人悲剧而是社会悲剧,作品反封建的意义更加深刻了。板书:环境:咸亨酒店 封建社会孔乙己:热衷功名科举失败死要面子自欺欺人 孔乙己好喝懒做至死不悟 麻木不仁至死不悟 主题:揭示封建科举制度的罪恶 批判国民的冷漠、麻木细细品读文字,揣摩文字深层含义,剖析人物性格,小组内交流拓展延伸(5分钟)请你设想一下,孔乙己用手爬着走出咸亨酒店后的情况,以“走出咸亨酒店的孔乙己”为题续写小说。运用人物描写方法,发挥想象,续写孔乙己命运课堂小结世界短篇小说巨匠契诃夫塑造的装在套子里的别里科夫形象,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那穿着长衫的孔乙己形象,与别里利夫何其相似。面对时代的变革,有勇气脱下“长衫”,才是一个全新的人,一个与时俱进的人。愿孔乙己的长衫给我们的启示历久常新。 六、 教师个人介绍省份: 山东省 学校: 昌乐县朱刘街道中学 姓名: 钱振芬职称: 中教二级 电话:电子邮件:通讯地址: 262404 昌乐县朱刘街道中学个人简介: 孔乙己导学案 学习目标:1.学习用人物描写方法来展示人物思想性格的写法。 2.探究小说人物的性格内涵,体会孔乙己形象的思想意义。3.了解作者对腐朽罪恶的封建科举制度和病态冷酷的社会的揭露和批判。 课前预习1、了解背景孔乙己写于1918年冬天,当时以青年为阵地,虽已揭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但是封建复古的逆流仍很猖獗。科举制度虽于1906年废除,但是培植孔乙己这种人的社会基础依然存在,孔孟之道仍然是社会教育的核心内容,这样就有可能产生新的“孔乙己”。要拯救青年一代,不能让他们再走孔乙己的老路。鲁迅选取了社会的一角鲁镇的咸亨酒店,艺术地展现了20多年前社会上的这种贫苦知识分子的生活,就在于启发读者对照孔乙己的生活道路和当时的教育现状,思考当时的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批判封建教育制度和科举制度。 2、我所知道的鲁迅及作品3、我的积累(1)词语识记: 阔绰( ) 羼( ) 绽出( ) 拭( ) 此外还有: (2)词语释义: 阔绰: 污人清白: 绽出: 君子固穷: 不屑置辩: 颓唐: 此外还有: 课内探究1.自由诵读全文,从课文中找出反映下列内容的语句并揣摩其丰富含义。 (1)孔乙己的特殊身份 从这句话中 我可以看出 (2)孔乙己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从这句话中我可以看出 (3)孔乙己的命运结局 我的理解是 2、请学生理清小说情节结构,并概括孔乙己的六个生活片断。 这六个生活片断是: (1) (2) (3) (4) (5) (6) 3、速读课文,找出刻画孔乙己的文字,用笔画出来,并尝试着分析人物性格特点(1)肖像描写: 第 段,从中可以看出 此外还有 (2)语言神态描写: 第 段,从中可以看出 此外还有 (3)动作描写: 第 段,从中可以看出 此外还有 4.孔乙己是个什么样的人,他的性格中有怎样的矛盾,请用下面的形式说出你的理解例:孔乙己是站着喝酒但又穿长衫 的人。 孔乙已是穷得将要讨饭但又 的人。 孔乙已是 但又 的人。 5、孔乙己生活在怎样的社会环境中,周围人对他是怎样的态度,找出 相关出语句,细细品读,说出你的理解课后拓展阅读刘云龙的孔乙己那件脱不下的长衫,回答问题。 中学课本里鲁迅先生的文章,让我认识了那位在咸亨酒店里几粒茴香豆下酒的孔乙己。且莫言他的潦倒和窘迫,留在我记忆里的是他那似乎永远也脱不下的长衫。孔乙己无疑是旧知识分子的一个典型代表。透过他那破旧的长衫,我们窥见的是那个时代的无奈与守旧,是那种既不愿意承认窘境又执意恪守“清高”,的心态。这,不得不让我寄予极大的同情和怜悯,其间夹杂些许困惑。 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虽不见了孔乙己的长衫,但类似的人却远没绝迹。虽说一些人不再身着那灰布长衫,但在他们名牌服饰的里面还固执地罩着那件脱不下的无形的“长衫”。 很显然,这“长衫”存在于人们的意识深处。它禁锢了思维方式的变化,妨碍了观念的更新和思想的解放,使一些人的视野不能开阔,目光流于短浅。在现实生活中,何曾不见这“长衫”一如影子似地制约和束缚着我们?我们这个时代倡导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而在一些人眼里,这只是一句书面的口号,一些文字材料上的“添加剂”。这些人思想僵化,因循守旧,处处为自己考虑,不愿放弃既得利益,把解放思想当作装点门面的饰物。 毕竟我们生活在日新月异的时代,必须迅即脱下那陈旧的“长衫”,做一个健步如飞的先行者,做一个敢为天下先的弄潮儿。遗憾的是。那些“长衫者”对瞬息万变一日千里的形势无动于衷,依旧我行我素。沉浸于往日的陈规陋习之中,甚至连承认那件长衫存在的勇气都没有。只要我们认真搜寻和思索一下周围的人和事,就不难发现,这该死的“长衫”还继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现实生活的舞台上仍然存在着那不死的身影。我们到底是以此为荣,还是以此为辱? 孔乙己的时代早已消失。往昔渐去渐远,思想常虑常新。只要触及到关于思想关于观念的问题,我便会很自然地想到孔乙己那件灰布长衫。这互不关联的东西所引发的思考,一直萦系于心。可以断言,彻底脱下“长衫”之日,便是时代进步之时。 1.从全文看,当今社会中的一些人身穿的“长衫”指的是_ 2.孔乙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