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善于倾听不同的声音和意见美文.doc_第1页
要善于倾听不同的声音和意见美文.doc_第2页
要善于倾听不同的声音和意见美文.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要善于倾听不同的声音和意见美文 我于10月6日发表了一篇游记散文:满眼秋色美如画,不少站得到了较好的反响和评价,读文斋网给出较高的8、4分,并引发老师和网友的好评和点赞;蜀韵作为头条,大红标题刊发。该网站主编,雨祺老师极力推荐,留言给于好评,读者点击率较高。 然而读文斎网有一位叫一粒花生的文友点评,把我从喜悦中拉回到理性之中。引发了我的注意和思考。他说:“文字写的很好,但没有体现出你的标题。这就是景区介绍,而不是你说的标题。”意见提的十分中肯。 其实,文章发出后不久,冥冥之中,我就有一种美中不足、文不达题的预感和担忧,后悔匆忙发稿。现在果然被文友言中,我很感谢文友的率真和坦诚,当即回复:“谢谢你的直言,我会好好反思的!”说到做到。随即我做了深刻反思:文章的题目,即是本文的主题。应着眼于表现金秋十月大家庭成员游园赏景的过程及所见所闻。而非一味的景区介绍,文中虽有秋天美景的表述,但分量显然偏弱,不足以体现文章的主题。 对拟满眼秋色美如画一文的标题,我的初衷其实是一个双关语。即有对园区自然与人工创造的景致的赞美,也有对大家族中温馨和睦、尊老爱幼的亲情美意的歌颂,也就是“天人合一”之境界!两者之间,又是相得益彰相互作用的。这恐怕也是本文之所以让读者垂青的原因之一吧。我很赞成读文斎网冰清玉洁老师的评价:“好几辈人的生活,读后比这植物园景致,还要让人羡慕。孙子、老父亲全在作者笔下出现了。祝福你!”老师的话,真是入木三分。我即刻回复:“谢谢您的领悟和高见,天人合一是本文的主题。” 找到了问题的症结所在,我着手补充了几个游园花絮。 1、游月季园。当第一次看到,大面积种植的月季园,眼前一片花的海洋,就被它震撼了。红色、粉色、黄色、白色的月季花,色彩斑斓、美不胜收; 2、瓜果长廊的描写:丰收季节瓜果飘香挂满枝头的盛况和我们喜悦心情的表达。这两段契合了满眼秋色美如画的景致描绘; 3、沙生馆的植物观赏。超大的仙人掌、仙人球、仙人柱触目惊心,这种植物具有顽强的生命力,我们既惊叹这种植物的生命特质和形态,也有借此象征人应有像它那样,坚强勇敢和不屈的意志品质的感悟。以上三个花絮,仅是游园丰富多彩过程的某些片段,虽着墨不多,但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文章的后面,是对游园的感悟和感触,也是升华主题的部分。强调了辰山植物园不仅是天下植物的博览园,而且是园艺艺术的大宝库。它进一步阐明了植物园闻名遐迩,名不虚传的价值和意义。更重要的是:大家族中每一个成员在这次踏秋、赏景、品植物的游园中,尽情享受,幸福体验着这份诗情画意的意境情调。 文章修改后,题目也作了进一步的诗化满眼秋色美如画这里无处不芬芳,散文再一次以新的面孔与读者见面,果然不同凡响。蜀韵再次好评如潮,读者点击率三天过千;打破近期我的文章读者点击率低迷的状态,多位老师给予好评;、文章吧等网站读者点击率,大大超越满眼秋色美如画原文。 面对此情此景。让我感慨万千。俗话说:“好文章是改出来的”。他让我想起自己搞美术创作的过程和经验,道理也是如此。千锤百炼才能锻造出好的作品。精益求精,一丝不苟,是做学问的基本态度。作为普通的文学作者,应当学会善于倾听不同的声音和意见,及时改进我们的不足。由此也让想到我们的站,不仅是文章交流展示的平台,还应当是学术探讨和提高的阵地。如果站,能够开辟一个用于作者反思与修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