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用FB做的带数据块的流量累积功能块.doc_第1页
我用FB做的带数据块的流量累积功能块.doc_第2页
我用FB做的带数据块的流量累积功能块.doc_第3页
我用FB做的带数据块的流量累积功能块.doc_第4页
我用FB做的带数据块的流量累积功能块.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我用FB做的带数据块的流量累积功能块。采样累积在毫秒单位内ms_v,满一秒转入是s_v,同时将ms、ms_v清零,满一分钟累积量转入m_v,t同时将s、s_v清零,满一一小时累积量转入h_v,同时将min、m_v清零,可以累积入天.。每一时刻的累积量是ms_v+s_v+m_v+h_v。Rest为零累积量清零。在OB35中调用即可,如OB35中断周期为100ms,流量输入单位方/H,Unilt_c就是36000,Hz就为10,unilt_v对应流量记满量程值。In pv word 瞬时流量In Unit_c Real 瞬时流量单位转换为采样时间流量单位In Rest int 为零时,累加器清零In Hz int 每秒采样次数In unilt_v Real 流量计最大流量单位Out ov Real 流量累积输出In_out ms int 毫秒记数In_out s int 秒记数In_out min int 分钟记数In_out h int 小时记数In_out ms_v dint 毫秒流量累积In_out s_v dint 秒流量累积In_out m_v dint 分钟流量累积In_out h_v dint 小时流量累积In_out in_v dint 将输入瞬时流量变为长整型流量累积功能块毫秒流量累积 L #PV T #iv_c L #iv_c L #ms_v +D T #ms_v L #ms L 1 +I T #ms L #Hz I JC ol秒流量累积 L #ms_v L #s_v +D T #s_v L #s L 1 +I T #s L 0 T #msT #ms_vL #s L 60 I JC ol分钟流量累积 L #m_v L #s_v +D T #m_v L #min L 1 +I T #min L 0 T #sT #s_vL #min L 60 I JC ol小时流量 L #h_v L #m_v +D T #h_v L #h L 1 +I T #h L 0 T #min T #m_v清零ol: L #Rest L 0 I JC end L 0 L 0 T #ms T #s T #min T #h T #ms_v T #s_v T #m_v T #h_v累积量end: L #ms_v L #s_v +D L #m_v +D L #h_v +D DTR L #Unit_c /R L #unilt_v *R L 2.764800e+004 /R T #ov不足之处,尚请指出。PLC输出接点故障及排除可编程序控制器(PLC)广泛应用于工业控制,作为开关器件,它的输出接点常用来接通或断开外接的继电器、接触器线圈回路。但实际应用中PLC输出接点常会出现这样的故障:PLC输出接点能够在程序控制下接通外部电路,但不能在程序控制下断开外部电路。 故障发生的原因,需从PLC本身输出电路着手分析。PLC输出电路有晶体管输出电路、双向品闸管输出电路和继电器输出电路。根据所带负载大小不同,来选用相应输出电路的PLC:当带接触器一类负载时,应选用输出较大功率的继电器输出电路。继电器输出电路原理如图1所示。图1 输出电路与外接电路原理图KD是小型直流继电器大约为80VA,不能带大负载。为了提高触头带负载能力,常用一个串联的RC支路与之并联,消除触头断开时产生的电弧,以提高触头的分断能力,K是外接的接触器。PLC基本工作原理是,当程序逻辑运算的结果使PLC内晶体管V的基极为高电平时,V导通,KD线圈通电,它的常开触点闭合,使PLC外接的K吸合;当程序逻辑运算的结果使V的基极为低电平,V截止,KD断电,PLC外接K跳闸,这样,PLC通过预先编好的程序来控制外接K的通断。由图1可知,它的输出接点之所以会出现外接K合闸而不能使之分闸的故障现象,是因为KD的动合触头在分断时出现粘合现象。动合触头被粘合,原因有二:(1)与之并联的RC支路元件可能损坏,或者断线,灭弧能力下降,使KD动合触头分断时可能被粘合住;(2)外接的K容量过大。因K容量大时,线圈中贮存的磁场能量就大,当超过PLC输出接点的分断能力时进行分断,PLC输出继电器的动合触头有可能被粘合住。不管上述何种原因,均可采取下列方法:图2 交流接触器线圈并联电容器当PLC的输出端接交流接触器时,可在接触器线圈两端并联一个电容器(或电容器加电阻),如图2所示。当KD线圈断电,动触头动断时,K的线圈CI形成振荡回路,线圈中贮存的磁场能量可通过RI和CI构成的回路释放,能减弱K线圈回路断开时产生的电弧强度,可避免继电器动触头在分断时被粘住。例如,我们在调速设备中用PLC控制接触器CJ10-10,额定电流10A、线圈电压220V,对PLC的输出继电器而言负载过大,因而,经常出现K不能分闸的故障现象。后来我们在K两端并联一个0.1uF左右的电容器,不能分闸的故障立即被排除。图3 直流继电器线圈反并联二极管当PLC的输出端接直流继电器KD时,流过线圈的电流为直流,为排除不能分闸的故障,可在线圈两端并联一个二极管,如图3所示。当KD断电,它的动触头动断图3直流继电器线圈反并联二极管时,K中的电流通过二极管VD续流,能降低K线圈断电时产生的高电压,有利于灭弧,避免PLC的输出接点被粘住。总之,只要对故障正确分析,故障现象很快就被排除。我想将采样的IW0IW20的值同时复制到DB1.DBD0DB1.DBD20,请问怎样实现?使用SFC20.CALLSFC20SRCBLK=P#I0.0BYTE22RET_VAL=MW0DSTBLK=P#DB1.DBX0.0BYTE22现在是这样的:我想做一个累积流量的计算,现场来的信号为电磁流量计的瞬时流量,请问在里面有没有什么做好的或者之类的,我直接调用就可以了,谢谢赐教!没有,流量累积一般取100MS为一个累加的单位时间,通过把当前瞬时流量换算为以100MS为单位的流量值,将此值直接累积就可以.所以应该把程序写在循环中断里.PLC晶体管继电器输出的区别,以及在使用中的注意事项?1 继电器输出方式(R方式)优点:推动功率较大(100W左右)。 2 它阻性负载和感性负载能力都比晶体管输出方式(T方式.。还有一种晶闸管“S”输出方式)高出几倍 3 R方式:能工作在交-直流负载电流当中。标准电压有AC250V以下.,DC30V以下。而T方式只能工作在DC5-30V的直流负载电路中。 4 但T方式控制负债的响应时比R方式要高出几个量级。而且触点使用寿命比“R方 式也高得多如何学习别人的程序(转帖)1 收集资料。在收集资料时不仅要收集程序还要收集程序所附带的工艺流程及I/O分配表。2 程序分类。在收集到前人的程序后,首先加以分类。以不同品牌的程序分类再以不同功能细分。3 选择程序加以理解。分类完成后就是慢慢的“消化”程序了。首先选择自己熟悉的PLC程序或是自己将要用到的程序样例下手,这样理解起来比较容易。4 对于有工艺流程及I/O分配表的程序进行理解。1) 了解程序的工艺流程。2) I/O分配。把I/O分配表中的说明加在程序的注释中。3) 理解中间位。在程序设计时肯定会用到诸多的中间位做转接,然后搞清楚每一步或每一网络所对应的中间位的功能,在程序中加以注释。4) 理解定时器。程序中定时器的功能要清楚,特别是有时间日期控制的,定时器的功能是比较重要的。其意义也要记录下来。5) 理解计数器。6) 理解陌生指令。在“消化”别人程序的过程中,不勉会看到一些自己没用过或不熟悉的指令,这也是自己要重点理解的对象,要准备一份电子指令手册随时查找,并在程序中记录。这才是自己要学习与进步的地方。5、 对于没有任何说明的程序进行理解。1) 指令应用。对此类程序主要是注意程序中的指令应用。把指令截取下来,以指令名称为为文件名另存在文件夹中。2) 分系统另存。对于能理解并能整理成系统程序加以另存,比如说程序中的时间系统、PID系统等等的程序。3) 所有的PLC指令都是大同小异的,当以后工作中能应用到的部分可以就地取材,举一反三。西门子PLC使用FB41进行PID调整的说明 FB41称为连续控制的PID用于控制连续变化的模拟量,与FB42的差别在于后者是离散型的,用于控制开关量,其他二者的使用方法和许多参数都相同或相似。PID的初始化可以通过在OB100中调用一次,将参数COM-RST置位,当然也可在别的地方初始化它,关键的是要控制COM-RST;PID的调用可以在OB35中完成,一般设置时间为200MS,一定要结合帮助文档中的PID框图研究以下的参数,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以下将重要参数用黑体标明.如果你比较懒一点,只需重点关注黑体字的参数就可以了。其他的可以使用默认参数。A:所有的输入参数:COM_RST: BOOL: 重新启动PID:当该位TURE时:PID执行重启动功能,复位PID内部参数到默认值;通常在系统重启动时执行一个扫描周期,或在PID进入饱和状态需要退出时用这个位;MAN_ON: BOOL:手动值ON;当该位为TURE时,PID功能块直接将MAN的值输出到LMN,这可以在PID框图中看到;也就是说,这个位是PID的手动/自动切换位;PEPER_ON: BOOL:过程变量外围值ON:过程变量即反馈量,此PID可直接使用过程变量PIW(不推荐),也可使用 PIW规格化后的值(常用),因此,这个位为FALSE;P_SEL: BOOL:比例选择位:该位ON时,选择P(比例)控制有效;一般选择有效;I_SEL: BOOL:积分选择位;该位ON时,选择I(积分)控制有效;一般选择有效;INT_HOLD BOOL:积分保持,不去设置它;I_ITL_ON BOOL:积分初值有效,I-ITLVAL(积分初值)变量和这个位对应,当此位ON时,则使用I-ITLVAL变量积分初值。一般当发现PID功能的积分值增长比较慢或系统反应不够时可以考虑使用积分初值;D_SEL : BOOL:微分选择位,该位ON时,选择D(微分)控制有效;一般的控制系统不用;CYCLE : TIME:PID采样周期,一般设为200MS;SP_INT: REAL:PID的给定值;PV_IN : REAL:PID的反馈值(也称过程变量);PV_PER: WORD:未经规格化的反馈值,由PEPER-ON选择有效;(不推荐)MAN : REAL:手动值,由MAN-ON选择有效;GAIN : REAL:比例增益;TI : TIME:积分时间;TD : TIME:微分时间;TM_LAG: TIME:我也不知道,没用过它,和微分有关;DEADB_W: REAL:死区宽度;如果输出在平衡点附近微小幅度振荡,可以考虑用死区来降低灵敏度;LMN_HLM: REAL:PID上极限,一般是100%;LMN_LLM: REAL:PID下极限;一般为0%,如果需要双极性调节,则需设置为-100%;(正负10V输出就是典型的双极性输出,此时需要设置-100%);PV_FAC: REAL:过程变量比例因子PV_OFF: REAL:过程变量偏置值(OFFSET)LMN_FAC: REAL:PID输出值比例因子;LMN_OFF: REAL:PID输出值偏置值(OFFSET);I_ITLVAL:REAL:PID的积分初值;有I-ITL-ON选择有效;DISV :REAL:允许的扰动量,前馈控制加入,一般不设置;B:部分输出参数说明:LMN :REAL:PID输出;LMN_P :REAL:PID输出中P的分量;(可用于在调试过程中观察效果)LMN_I :REAL:PID输出中I的分量;(可用于在调试过程中观察效果)LMN_D :REAL:PID输出中D的分量;(可用于在调试过程中观察效果)C:规格化概念及方法:PID参数中重要的几个变量,给定值,反馈值和输出值都是用0.01.0之间的实数表示,而这几个变量在实际中都是来自与模拟输入,或者输出控制模拟量的因此,需要将模拟输出转换为0.01.0的数据,或将0.01.0的数据转换为模拟输出,这个过程称为规格化规格化的方法:(即变量相对所占整个值域范围内的百分比 对应与27648数字量范围内的量)对于输入和反馈,执行:变量*100/27648,然后将结果传送到PV-IN和SP-INT对于输出变量 ,执行:LMN*27648/100,然后将结果取整传送给PQW即可; D:PID的调整方法:一般不用D,除非一些大功率加热控制等惯大的系统;仅使用PI即可, 一般先使I等于0,P从0开始往上加,直到系统出现等幅振荡为止,记下此时振荡 的周期,然后设置I为振荡周期的0.48倍,应该就可以满足大多数的需求。我记得网络上有许多调整PID的方法,但不记得那么多了,先试试吧。附录:PID的调整可以通过“开始SIMATIC-STEP7-PID调整”打开PID调整的控制面板,通过选择不同的PID背景数据块,调整不同回路的PID参数。PNP与NPN型传感器其实就是利用三极管的饱和和截止,输出两种状态,属于开关型传感器。但输出信号是截然相反的,即高电平和低电平。NPN输出是低电平0,PNP输出的是高电平1。PNP与NPN型传感器(开关型)分为六类:1、NPN-NO(常开型)2、NPN-NC(常闭型)3、NPN-NC+NO(常开、常闭共有型)4、PNP-NO(常开型)5、PNP-NC(常闭型)6、PNP-NC+NO(常开、常闭共有型)PNP与NPN型传感器一般有三条引出线,即电源线VCC、0V线,out信号输出线。1、PNP类PNP是指当有信号触发时,信号输出线out和电源线VCC连接,相当于输出高电平的电源线。对于PNP-NO型,在没有信号触发时,输出线是悬空的,就是VCC电源线和out线断开。有信号触发时,发出与VCC电源线相同的电压,也就是out线和电源线VCC连接,输出高电平VCC。对于PNP-NC型,在没有信号触发时,发出与VCC电源线相同的电压,也就是out线和电源线VCC连接,输出高电平VCC。当有信号触发后,输出线是悬空的,就是VCC电源线和out线断开。对于PNP-NC+NO型,其实就是多出一个输出线OUT,根据需要取舍。2、NPN类NPN是指当有信号触发时,信号输出线out和0v线连接,相当于输出低电平,ov。对于NPN-NO型,在没有信号触发时,输出线是悬空的,就是0v线和out线断开。有信号触发时,发出与OV相同的电压,也就是out线和0V线连接,输出输出低电平OV。对于NPN-NC型,在没有信号触发时,发出与0V线相同的电压,也就是out线和0V线连接,输出低电平0V。当有信号触发后,输出线是悬空的,就是0V线和out线断开。对于NPN-NC+NO型,和PNP-NC+NO型类似,多出一个输出线OUT,及两条信号反相的输出线,根据需要取舍SIMATIC S7-300具有多种不同的通讯接口: 多种通讯处理器用来连接AS-i接口、PROFIBUS 和工业以太网总线系统。 通讯处理器用来连接点到点的通讯系统。 多点接口(MPI) 集成在CPU中,用于同时连接编程器、PC机、人机界面系统及其他SIMATIC S7/M7/C7等自动化控制系统。 - 用户可以方便的使用Step7软件进行通讯组态。 - CPU 支持下列通讯类型: 过程通讯 通过总线(AS-i或PROFIBUS)对I/O模块周期寻址(过程映象交换) 。 数据通讯 在自动控制系统之间或人机界面(HMI)和几个自动控制系统之间,数据通讯会周期地进行或被用户程序或功能块调用。 通过PROFIBUS的过程通讯 - - S7-300通过通讯处理器,或通过集成在CPU上的 PROFIBUS-DP接口连接到PROFIBUS-DP网络上。 - 带有PROFIBUS-DP主站/从站接口的CPU可以使用户能够方便高效地进行组态。 - 而且,用户通过PROFIBUS-DP分布式I/O就像处理集中的I/O一样,具有相同的组态、地址和编程。 - 下列设备可以作为通讯的主站: SIMATIC S7-300 (通过带PROFIBUS-DP 接口CPU或通过 PROFIBUS-DP) SIMATIC S7-400 (通过带PROFIBUS-DP 接口的CPU或通过PROFIBUS-DP CP) SIMATIC C7 (通过带PROFIBUS-DP接口的C7或通过PROFIBUS-DP CP) S5-115U/h,S5-135U和 带IM308的S5-155U/H 带PROFIBUS-DP接口的 S5-95U SIMATIC 505 - 需要说明的是,在一条线上不要连接2个以上的主站。 - 下列设备可以作为从站: ET200B/L/M/S/X分布式 I/O设备 通过CP342-5的S7-300 CPU315-2 DP,CPU316-2 DP 和CPU318-2 DP C7-633/p CP,C7-633 DP,C7-634/P DP,C7-634 DP,C7-626 DP 虽然带有STEP7的编程器PG/PC或OP在总线中作为主站,但它们只使用部分通过PROFIBUS- DP运行的MPI功能。 通过AS-i的过程通讯 - 对于AS-i接口总线,S7-300有合适的通讯处理器(CP342-2)用来连接现场设备。 数据通讯概述 - S7-300 具有多样的通讯方式。 用全局数据通讯联网的CPU之间可以通过联网进行数据包的交换; 用通讯功能块对网络其他站点进行由事件驱动的通讯。 - 对于联网,可以使用MPI, PROFIBUS或工业以太网。 - 全局数据,通过全局数据通讯服务,联网的CPU可以相互之间周期性交换数据(最大到4gd包,每包有22字节/周期)。例如:一个CPU可以访问另一个CPU的数据、存储位和过程映象。全局数据通讯只可以通过MPI进行。在Step7中的GD表中进行组态。 -通讯功能,对S7/M7/C7的通讯服务可以使用系统内部块建立起来。 通过MPI的标准通讯 扩展通讯通过MPI、K总线、PROFIBUS和工业以太网(S7-300只能作为服务器) 对于s5系列及第三方的通讯服务,可以使用非驻留块建立。 通过PROFIBUS和工业以太网实现S5兼容的通讯 通过PROFIBUS和工业以太网实现标准通讯 (第三方设备) - 与全局数据进行对比,必须为通讯功能建立通讯连接。 通过CP的数据通讯(点对点) - 用CP 340/CP 341通讯处理模块可以建立起经济而方便的点到点链接。在3种通讯接口的基础上,有多种通讯协议可以使用。 20 mA(TTY) RS 232C/V.24 RS 422/RS 485 可连接下列设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