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株洲县禄口镇中学九年级语文下册《3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教案 新人教版.doc_第1页
湖南省株洲县禄口镇中学九年级语文下册《3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教案 新人教版.doc_第2页
湖南省株洲县禄口镇中学九年级语文下册《3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教案 新人教版.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题3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知识目标1理解、积累“干瘪、疲惫、簇新、迷惘、绯红、喷薄”等词语。2了解舒婷的涛在委婉曲折中表达心声的特点。3感情诵读并背诵全诗。能力目标1理解诗中的艺术形象,领会诗歌蕴含的深沉情感,培养学生解读诗歌的能力。 2品味诗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3把握诗歌的情感历程,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德育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献身祖国的精神。教学重点诵读,理解诗歌中新颖的意象所表现出的凝重的情感。教学难点探究诗中抒情主人公“我”的具体内涵,准确把握诗歌中抒情主人公的情感历程。教学方法1. 诵读感悟法 通过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深沉情感。 2联想想象法 用于对诗中意象含义的把握。3讨论点拨法 用于对诗歌主题的分析。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 导语设计同学们,我们为中国古典诗歌而自豪,因为它凝练、隽永,是多少年沉淀的精华。但这还不是中国诗歌宝库的全部。一批锦绣满腹、才华横溢的新一代诗人,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感受着新时代的清新气息,创作了一大批精彩华章,装点了中国以及世界诗坛的盛装。欣赏现当代诗歌,我们会得到另一种美的熏陶、情的感染。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朦胧诗人舒婷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去领略它别样的审美特征。(板书文题、作者)二、解题: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发表于1979年7月,以其沉重的历史积淀,表达了一种希望光明的痛苦和挚情,从中可以体会到诗人对祖国的深情和挚爱。五、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概括各诗节的大意。 明确:第一节:回溯祖国数百年的贫困、落后的历史。 第二节:写人民的痛苦和希望。 第三节:描绘处于历史转折时期的祖国形象。 第四节:强调“我”与祖国不可分割的关系。教师示例: (1)我是干瘪的稻穗,滋养你被劳作压身躯。 (2)我是失修的路基,承载你坎坷蜿蜒地前行。八、课堂小结热爱祖国、歌颂祖国,不仅是文学永恒的主题,更是民族振兴的精彩传唱。我们有理由、有信心唱得更响、更亮。九、布置作业三、资料展示舒婷,1952年出生于福建省漳州市石码镇。祖籍晋江泉州四、诵读,整体感知诗意(1)默读,疏解字词,初步感知诗意(2)听读课文录音,揣摩诗歌内在旋律。(3)自由诵读,体会诗句节拍、重音。(4)有感情诵读全诗,思考: (1)经历了“文革”浩劫之苦的诗人,在这首诗中抒发了对祖国怎样的感情?这种感情又是通过哪些事物来表现的? (2)第一诗节中,诗人创造了几个意象?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3)第二诗节中所表现的情感是单一的吗? (4)第三诗节的感情色彩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诗人是用哪些意象表达这种感情的? (5)第四诗节中,诗人抒发的感情与第三节有何异同?用自己的理解概括本节内容。思考后回答六、研读,探究品味 配乐朗读,合作探究: (1)每节诗末的“祖国啊”所抒发的感情是否一样,从中可以看出诗人的情感有何变化为何有这样的变化? (2)这首诗是以第一人称写的。诗中的“我”仅指作者一个人吗?“我”与祖国是一种什么关系? (3)舒婷的诗往往在曲折委婉的抒情中表达真挚的心声。这首诗的哪些地方体现了这一特点?四人学习小组合作研讨、交流七、集体诵读全诗,自由续诗。 发挥想象,仿照课文,在下面这些诗句后添加一句诗: (1)我是于瘪的稻穗,_ (2)我是失修的路基,_ (3)我是你挂着眼泪的笑涡,_ (4)我是你雪被下古莲的胚芽_ (5)我是新刷出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