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第4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第13课 辛亥革命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ppt_第1页
高中历史 第4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第13课 辛亥革命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ppt_第2页
高中历史 第4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第13课 辛亥革命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ppt_第3页
高中历史 第4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第13课 辛亥革命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ppt_第4页
高中历史 第4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第13课 辛亥革命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3课辛亥革命 素养落实价值立意 素养提升 主题立意 辛亥革命实现了近代中国的第一次巨变 是近代中国走向现代化的重要历史事件 学习目标 1 通过相关知识梳理 了解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 通过史料探究理解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成立对中国结束帝制 走向民主共和的意义 培养史料实证 合理解释历史问题的素养 2 客观评价辛亥革命 体会中国近代化的艰难曲折 增强社会责任感 课前预习课前自学 释疑解惑 知识梳理 一 武昌起义1 背景 1 政治 签订后 中国人普遍感到清政府腐败无能 应当推翻 2 经济 清政府相继打出 新政 和 预备立宪 的幌子 进行了一些改革 客观上促进了的发展 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准备了一些条件 2 条件 1 阶级 新式学堂的勃兴和留学教育的发展 使革命知识分子队伍不断壮大 2 思想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广泛传播 如天赋人权 自由平等学说 重要阵地 上海和日本东京 辛丑条约 资本主义 革命宣传家 章炳麟 和陈天华等 3 组织 1894年 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团体成立 1905年第一个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中国成立 其政治纲领为 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 平均地权 4 军事 发动一系列武装起义 推动全国革命进入高潮 影响最大的是 清政府镇压保路运动导致湖北防务空虚 革命形势成熟 3 爆发 年10月10日 武昌新军工程营的革命党人率先起义 经过一夜激战 革命军占领武昌 12日 占领武汉三镇 二 中华民国成立1 成立民国 年元旦 孙中山宣告中华民国成立 定都南京 以五色旗为国旗 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 邹容 兴中会 同盟会 创立民国 黄花岗起义 1911 1912 2 颁布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 内容 中华民国主权属于 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国民有人身 居住 财产 言论 出版 集会 结社 宗教信仰等自由 国民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确立行政 立法 司法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约法特别规定实行制 2 性质及意义 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宪法 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 三 中国民主进程的丰碑1 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1 原因和条件 袁世凯的两面手段 一面命令北洋军猛攻汉口 汉阳 一面向南京临时政府提出议和 国民全体 责任内阁 列强的支持 列强向革命政权施加压力并制造舆论 革命营垒中的立宪派和旧官僚破坏革命 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妥协和退让 2 过程 在袁世凯的逼迫下 1912年2月12日 退位 清朝覆灭 袁世凯通电赞成共和 孙中山辞职 南京临时参议院推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 1912年3月 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2 辛亥革命的功绩 1 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 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权利 2 使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3 推翻 洋人的朝廷 客观上打击了侵略势力 4 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宣统帝 君主专制 民主共和 帝国主义 教材补缺 预备立宪 20世纪初 面对国内外的压力 清政府被迫宣布 预备立宪 其目的并非实行民主政治 而是为了缓解统治危机 最终实现 皇位永固 预备立宪 加剧了中央与地方 满汉之间 阶级之间的矛盾 引起了社会的极大混乱 加速了清王朝的覆灭 保路运动 保路运动是清末四川人民维护路权的斗争运动 四川人民自办铁路 清政府迫于帝国主义的压力 要将路权收归国有 四川人民奋起反抗 清廷派湖北新军前去镇压 造成武昌空虚 为辛亥革命首役 武昌起义奠定了基础 特别提示 立宪派是20世纪初 随着 新政 和 预备立宪 而崛起的资产阶级政治派别 他们既反对暴力推翻清王朝 又反对清王朝的专制统治 预备立宪 后 该派别发生分化 很多人投入革命阵营 参加了辛亥革命 革命阵营里的旧官僚指辛亥革命中投身革命的原清朝官员 他们大部分是清朝的汉族官吏 很多热衷于洋务运动 他们参加辛亥革命主要是因为反满 而不是为了民主 这些人一般支持袁世凯的反动活动 思维导图 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的条件 走出误区 辛亥革命结束的只是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而非封建制度 君主专制制度是以君主专制 独裁为主要特征的一种政治制度 封建制度是一个综合性的政治概念 它包括政治 经济 土地 思想文化等制度 在我国 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结束以辛亥革命后清帝退位为标志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推翻了封建主义 而封建土地制度最终结束则以1952年土地改革的完成为标志 史料探究主题探究 史料教学 探究主题1辛亥革命的成果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材料中华民国之主权 属于国民全体 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 无种族 阶级 宗教之区别 人民得享有下列各项之自由权 中华民国之立法权 以参议院行之 临时大总统由参议院选举之 总揽行政事务 法院以临时大总统及司法总长分别任命之法官组织之 行使司法权 内阁总理由议会的多数党产生 辅佐临时大总统 总理可以驳回总统的意见 总统颁布命令须由总理副署才能生效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问题 上述材料分别体现了哪些基本原则 据此分析约法的性质 有何意义 解读 中华民国之主权 属于国民全体 体现人民主权原则 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 人民得享有下列各项之自由权 体现自由平等 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 大总统总揽行政事务 法院行使司法权 体现三权分立原则 内阁总理由议会的多数党产生 辅佐临时大总统 体现责任内阁制原则 结论 基本原则 人民主权原则 自由平等 三权分立原则 责任内阁制原则 性质 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国家临时大法 意义 以法律形式巩固辛亥革命的成果 结束帝制 建立民国 推动中国民主法制进程 探究主题2辛亥革命的结局材料辛亥革命的悲惨结果可由以下因素来解释 组成官僚的知识分子 专心于儒家经典 中国几乎没有借用国外东西的传统 尽管19世纪后半叶中国的确发生了变化 但其变化的速度远远落后于对西方作出反应的其他国家 部分人试图在中国建立从美国观察到的制度 由于他们建立的制度显然对中国人民毫无意义 因此它们很快就在中国的政治现实面前土崩瓦解 斯塔夫里阿诺斯 全球通史 问题 据材料 指出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 你是否同意 革命派建立的制度显然对中国人民毫无意义 这一观点 结合所学说明理由 解读 组成官僚的知识分子 专心于儒家经典 说明儒家传统文化影响 没有借用国外东西的传统 其变化的速度远远落后 说明中国向西方学习缓慢 他们建立的制度显然对中国人民毫无意义 体现照搬西方制度 没有结合中国国情 结论 原因 儒家传统文化的影响 向西方学习的进程缓慢 照搬西方体制 观点 同意 理由 共和体制有名无实 人民没有获得真正的民主权利 没有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 观点 不同意 理由 结束了封建帝制 建立了中华民国 颁布了 临时约法 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深化拓展 运用多种史观分析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1 从革命史观看 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历史上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2 从现代化史观看 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 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权利 宣传了资产阶级的天赋人权 自由平等观念 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打击了帝国主义势力 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条件 3 从社会史观看 辛亥革命推动了社会习俗如断发易服等运动和社会风尚如自由 平等解放意识的变革 4 从整体史观看 辛亥革命是亚洲觉醒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探究主题3辛亥革命的评价材料一 辛亥革命后 任凭你像尧舜那样贤圣 像秦始皇 明太祖那样强暴 像曹操 司马懿那样狡猾 再要想做中国皇帝 乃永远没有人答应 梁启超材料二以南京临时国会为中心舞台 惜阴堂为幕后磋商场所 南北通过谈判 妥协与法制程序 终于完成了清朝政权向民国的和平转移 有学者将此称之为中国版 光荣革命 我看是恰如其分的 我们看到 辛亥革命政权转移等一切重大政治议题 都经过了国会 没有打大仗 减少了流血 这是值得高度评价的 袁刚 国会和辛亥革命 材料三民国三年 戴季陶遇见一个老农 因戴氏身着日本服装 老农遂问其国籍 戴称 予中华民国人也 老农 忽作惊状 似绝不解中华民国为何物者 当戴氏告诉老农 你也是中华民国人 时 老农茫然惶然 连声说 我非革命党 我非中华民国人 问题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评价辛亥革命 解读 材料一从政治及思想角度显示辛亥革命意义 材料二从争取民主的方式的角度肯定辛亥革命 材料三体现辛亥革命对下层群众影响甚微 说明群众基础不足 结论 积极 政治上结束君主专制 思想上民主共和观念逐步深入人心 经济上促进民族工业发展 较和平的实现政体的转变 有利于社会稳定 局限 缺乏群众基础 随堂训练即学即练 学以致用 编者选题表 一 选择题1 据统计 1902 1911年 各地反抗清政府勒索压迫的所谓 民变 多达1300多次 发生地区遍布直隶 山西 山东 河南 安徽 江苏等全国各省份 这表明 a 民族危机的空前严重b 清政府统治基础发生动摇c 武昌起义的重要作用d 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软弱性 解析 b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当时 民变 次数多 发生的地区广泛 说明清政府统治遇到严重危机 b项正确 材料强调清朝内部人民的反抗 而非外来侵略导致的民族危机 a项错误 武昌起义发生于1911年10月 与材料中 1902 1911年 不符 c项错误 材料未涉及资产阶级的软弱性问题 d项错误 2 口号和标语往往具有一定的政治背景 1911年10月武昌起义胜利 下列标语 口号最有可能出现在当时武汉街头的是 a 热烈祝贺孙中山先生就任军政府都督b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万岁c 热烈庆祝湖北军政府诞生d 清朝已经灭亡 解析 c注意题干关键信息 1911年10月武昌起义胜利 1911年10月武昌起义后成立湖北军政府 故选c项 孙中山没有担任军政府都督 排除a项 中华民国在1912年1月1日成立 排除b项 清朝灭亡是在1912年2月12日 排除d项 3 南京临时政府颁布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的目的之一是限制袁世凯的权力 体现这一目的的主要规定是 a 主权属于国民全体b 立法 行政 司法三权分立c 实行总统制d 实行责任内阁制 解析 d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特别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 内阁总理由议会的多数党产生 总理可以驳回总统的意见 总统颁布命令须由总理副署才能生效 革命派企图以此限制袁世凯的权力 4 2018 山东桓台期末 下表为中国近代后期不同教科书关于辛亥革命的评述 摘选 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a 袁世凯逼迫清帝退位b 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力量强大c 辛亥革命促使清朝统治结束d 清朝结束具有偶然性 解析 c关于辛亥革命的评述 南京国民政府教科书认为 荡涤二百六十多年的耻辱 日伪政权教科书认为清政府 把天下让给南京政府 中国共产党根据地教科书认为 推翻了清政府 据此可知 三者均认为辛亥革命结束了清朝统治 c项正确 a项材料没有体现 b项仅日伪政权教科书提及 d项不是三者的认识 故排除a b d三项 5 辛亥革命 打开了中国近代化的闸门 使20世纪的中国历史发生了第一次巨变 这主要表现在 a 它推翻了清政府的腐朽统治b 它创立了民主共和制度c 它动摇了封建制度的根基d 它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解析 b辛亥革命的最大功绩在于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建立了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 确立了民主共和政体 实现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巨变 二 非选择题6 2018 河北邯郸期末 学习历史不仅要学会掌握史实 更要学会解释史实 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民国初年 全国报纸总数高达500余家 不少报纸以 民主 民权 民国 和 国民 命名 全国报纸发行总数达4200万份 读报者虽限于少数人 但报纸发表之意见 有公众的或私人议论 几乎下等之苦力 亦受其宣传 材料二民国三年 戴季陶遇见一个老农 因戴氏身着日本服装 老农遂问其国籍 戴称 予中华民国人也 老农 忽作惊状 似绝不解中华民国为何物者 当戴氏告诉老农 你也是中华民国人 时 老农茫然惶然 连声说 我非革命党 我非中华民国人 解析 第 1 问 由材料一中的 不少报纸以 民主 民权 民国 和 国民 命名 几乎下等之苦力 亦受其宣传 等信息可知辛亥革命打开了中国进步闸门 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 提高了国民参政意识 第 2 问 由材料二中的辛亥革命后 戴季陶遇见老农后 老农的表现是 忽作惊状 似绝不解中华民国为何物者 我非革命党 我非中华民国人 等可知 辛亥革命后 民主思想传播有限或者说群众基础薄弱 也可以说辛亥革命对中国现状的改变是乏力的 第 3 问 材料一和材料二实际上反映了辛亥革命在城市和乡村的不同影响 说明了辛亥革命对城市和乡村的影响是不平衡的 民主共和理念的传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