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古今饮食与文化 作 者 XX关键字:饮食 饮食文化 食品 明清盛世 食器 烹饪 菜肴 健康 营养一、烹饪初创 中国的烹饪初创于原始社会解体、进入奴隶社会的时期。公元前17世纪,商代奴隶制度有了较大发展,有了剩余产品,才有了发展烹饪的物质条件。相传中国烹饪的始祖伊尹就是那个时代的。伊尹,名挚,商代初期宰相辅佐成汤伐桀救民,受到成汤的信任和尊重。史记&殷本纪载:伊尹“负鼎俎,以至味说汤,致于王道”。他背了炊具。用烹饪和至味的道理去说服汤,使汤得治天下。吕氏春秋&本味篇记载了伊尹以至味说汤的故事,叙述了商汤之时的烹饪状况。伊尹以味说汤,反映了当时中国烹饪已初步形成为一门技艺。他讲的主旨虽然是圣王之道,治世之道,却以人人都能体验的味觉讲起,把滋味分析得鞭辟入里,事实上是一篇烹饪初创的经验总结。当然,究竟谁可奉为中国烹佐的始祖,看法不一。有人依据传说中的黄帝制造釜额,建灶教民蒸谷为饭为理由,认为他是烹任的始祖。也有人认为隧人氏“钻木取火,以化腥躁”,应看作是人类饮食史上的一次革命,认为他才是真正揭开烹饪史的第一页。还有人依据伏羲氏“结网罟,以教佃渔,故曰 ;宓牺氏 ;;养牺牲之充庖厨,故曰 ;庖牺氏” ;,认为伏羲氏为中国烹饪的始祖。其实,上述古籍中有关伏羲氏、燧人氏等的记载都是后人追记的,而且经常涂上一层神话色彩,更难免把一个时代或者一个氏族部落的某些创举集中到一个人身上。凡此种种,反映的也不过是从茹毛饮血到熟食的转化,此时的饮食也只是为了一个目的 ;一果腹,还谈不上烹饪的艺术。用严厉的历史眼光看,只有生产力不断发展。剩余产品日渐丰富,社会分工日益扩大,烹饪才成为一种专职分工,从而渐渐演变成种艺术、一种文化。总之,烹饪的真正的始祖,祖国食文化的真正胚胎,是广大劳动者长期积累,共同创造的。二、汉唐时代璀璨辉煌的饮食文化 汉代,中国饮食有了很大的发展,这一时期在融合了前代饮食文化的基础上,初步形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体系。植物油开始登灶入馔,已掌握了炖、煮、炒、煎、酱、腌、炙等烹调方法,对食品原料也十分讲究,烹饪操作的技术分工已趋成熟,这可以从山东出土的庖厨图、“厨夫俑”中得到证明。庖厨图描绘了一套前后连贯的烹饪制作过程的宏大场面,图中刻绘的人物个个忙碌,各司其职,从上到下有六个层次,概括了从原料准备到加工处理等各个环节,分工层次明确,是汉代烹饪文化的有力表现。“厨夫俑”则是关于厨师形象的造型,从衣着装束看,几乎与如今的厨师不相上下,这说明当时厨师已形成为一种职业。这一时期的饮食器具,不仅在数量上大为增加,而且在花色品种上更加丰富多样,各种饮食器具在这一时期基本上全部出现,具有了比较固定而专门的用途,并且每一套餐具,都讲求完整搭配。各种食器定型完备,杯盘碗碟、锅盆盂瓮,品种齐全,功用完备,如饮器,就有盛汤之勺和匙、盂,饮器以大小功用的不同,有盏、杯、盅之别,可见其各司其责、分工明确。使其更加生活化,具有更高的实用性。此外,这一时期的食器还表现为其制作材料完备。青铜器逐渐减少,而被漆器、瓷器、铁器所取代。到了东汉,瓷器不断成熟,玻璃质的盘、碗大量出现;铁已被较为广泛地运用到了饮食器具的制作,铁釜、铁刀等炊具已普遍使用。唐代经济上的强大,必然使饮食极为丰富,饮食的丰富,又使食器品种多样。而宋代市井文化的兴起,更是促进了饮食的繁荣和昌盛。所有这种社会形态,都促使美妙的食器与之相配,唐宋时代食器的主要特点,便是食与器的搭配和谐自然,达到了水乳交融的绝妙境地。由于统治者的推崇,道教在唐代得到了极大的发展。饮食当中,统治者将道教禁食鱼、肉的教规推广到普通百姓之中,道教名词在菜肴中频繁出现,道教节日与节日饮食习惯传入民间,道教养生食品受到普通百姓的推崇,尽最大可能去自然界寻觅野菜,借以弥补食物的欠缺,同时也为自己的日常食物开辟了更多的资源。这一系列现象反映出唐代饮食文化独具特色的一面。由于胡汉民族长时期的杂处错居,在饮食生活中互相学习、互相吸收,并最终趋于融合,使中国传统的饮食文化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同时,胡汉民族的饮食文化交流与融合也不是简单地照搬过程,而是结合了本民族的饮食特点对外来的饮食文化加以改造使之更适合于本民族。唐代的饮食文化才能表现出比以往任何一个历史时期都要绚丽的色彩。饮食生活的开放,反过来也促进了社会的开放,唐代的长安就是当时文化的中心。随着美食品种的不断增加,烧制各种瓷具的窑遍布全国各地。当时的瓷质五彩纷呈、各有千秋,邢瓷如银类雪,白瓷若玉似冰,龙泉瓷色彩葱翠,钧州瓷红若胭脂,而最著名的青瓷,则以青如天、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的质地,受到中外青睐。除了瓷器之外,南宋宫廷的食器皆“金、银、錂、漆盌木枼也。”这时在食与器的结合上,已十分注重色彩的对比与形制的和谐。如在杜甫古今传唱的佳作丽人行中“紫驼之峰出翠釜,水精之盘行素鳞。犀箸厌饫久未下,鸾刀缕切空纷纶”的描写,就将人们的日常饮食行为,带入了色彩和谐的艺术审美的境界。当时不仅注重食、器在形与色上的和谐搭配,而且在整个一席菜肴的搭配上,十分讲求构图的整体美。三、明清盛世的饮食文化 明代,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城市的繁荣,饮食业有了很大的发展,明代的饮食理论是中国烹饪技艺和理论著述走向高峰的重要阶段。从养生到“尊生”,淡味和鲜味的再发现在讲究美食、美味的同时,中国传统的养生之道,在明代饮食思想中新发展表现为,把饮食保健的意义提高到以“尊生”为目的,在各类饮食著作中受到普遍的重视和发挥。重视清淡和素食,不仅是食物原料和饮食结构是以粮食和蔬菜为主要内容,也是一种养生修身的信念,佛家戒杀生、道家倡素净、儒家重修身,从不同角度推崇蔬食,口味清淡,成为饮食时尚。反对“虐生”的提出,表明饮食伦理中的人文关怀已经从人与人的关系扩大到人和动物的关系,在人和自然的和谐发展中满足口腹之欲,这是明代饮食文化中最有价值的思想之一。同时,瓷器烧制工艺在技术上也有很大进步,所以这一时期瓷餐具式样丰富,品种繁多,而纹饰上多“用白地青花,间装五色,为古今之冠。”当时著名的瓷器,如按其烧制年代,就有洪武窑、永乐窑、宣德窑、成化窑、正德窑和嘉靖窑等,所有这些窑烧制的压手杯,“中心画双狮滚球为上品,鸳鸯心者次之,花心者又次。杯外青花深翠,式样精妙”。可见当时不仅器形多样,而且烧制技术极高,色彩丰富艳丽,纹饰五彩缤纷,质地光泽细润。单就纹饰来看,各种花卉果实形象逼真,虫鱼鸟兽呼之欲出,人物举止惟妙惟肖,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意境。而这些饮食器具与当时品种繁多的各类肴馔相结合,形成了丰富多彩的饮食文化的内涵。 清代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它总结并汲取了中国饮食文化的传统精华,把宫廷饮食发展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清代饮食集大成者非满汉全席莫数。清宫的饮食档案,详细记载着筵宴名称、饮食人员、时间、地点、食品种类、座次排列、餐桌餐具、桌张规格、席间音乐、进餐程序,以及饮食品种来源、流水账目、食品赏赐、赴宴衣着等十分丰富的项目内容,透过这浩繁的史料可以使我们对清代宫廷宴有个大致了解。正如清代著名文学家、诗人、美食家袁枚所云,它是一门须“先知而先行”掌握各种烹调技艺的“学问之道”;另一方面他也是包含饮食、美器与礼仪,食享与食用等多重文化内涵的一门“综合艺术”。 清朝初年,因兵火未停、战乱连年,故当时瓷器的烧制技术亦日渐衰落,以至窑无美器。这时“富者用铜锡,贫者用竹木为制。然而我盛馔肴,不堪经宿,洗涤亦不能洁,远不如瓷器之便。”到了康熙初年,“窑器忽然精美,佳者直胜清窑。”从工艺上看,这一时期宫廷的食器开始出现了珐琅彩,并且还饰有“五福”、“万寿无疆”等吉祥祝福之语,此外还针对某一种菜肴,在食器上绘饰与菜肴内容相关的图纹,如每年农历七月初七,清宫御膳房所做的巧果,要放在绘有“鹊桥仙渡”图案的珐琅彩瓷碗中,其图案取材于喜鹊搭桥牛郎织女天河相会的神话传说,这种菜肴与食器在内容上一致、色彩上和谐的结合,在食与器的配合上,从内容到形式都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总之,在中国饮食文化的发展史中,器具是一个重要的内容,或者说饮食器具本身就参予了中国饮食文化的创造,如果没有历代工匠在食具上的苦心经营和革新创造,中国饮食文化将会大为逊色。四、现代饮食以及食品文化 现代科学研究领域的食品文化是社会发展的组成部分,泛指一切与食品有关的文化现象。食品文化的研究内容包括:食源,食物,食机与食具,食艺,食法,食风与食俗等。食品是饮食文化的“载体”。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不同的历史渊源,人文地理环境,形成了东西迥异,南北殊同的饮食文化现象。21世纪,天然、健康、营养、安全是饮食文化宣传的主题。随着新世纪的到来及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食品的需求已经不只是简单地满足于提供营养素,而且还要从饮食中得到一种高于生存需要的精神享受和审美情趣。此外,饮食与健康的关系越来越被重视,食品营养的重要性及保健食品、预防疾病和促进健康的功能,不断成为人们对饮食的关注。 综上所述,饮食文化是以饮食为载体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文化现象,饮食的重要性,决定了在人类全部物质文化中,最重要的就是饮食文化。中国饮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标尺,也是中华民族特质的体现。民以食为天,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乐理考试题及答案小学
- 消防安全生产人考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 矿山电工考试题及答案
- 课件显示不完整问题
- 教师招聘之《小学教师招聘》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完整答案详解(典优)
- 课件时间修改
- 铝及铝合金熔铸工晋升考核试卷及答案
- 2025年中国纸浆模包装制品数据监测报告
- 轻冶沉降工技能操作考核试卷及答案
- 经济政治考试题及答案
- 《火灾调查 第2版》 课件 第5-7章 火灾调查分析、放火火灾调查、电气火灾调查
- 2024-2025学年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第一次月考试题
- 消化道出血诊疗规范2022版
- 退休返聘人员劳务合同范本
- 储能柜质保协议
- 教学课件 《自动化制造系统(第4版)》张根保
- KLA缺陷检查培训
- 收购组织财务尽职调查资料清单
- 产业链风险管理
- 四川省普通高中2022-2023学年学业水平考试英语试题
- 通信管道管线施工安全操作规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