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C风冷散热技术漫谈(1)关键词:风冷 散热导言:介绍PC风冷散热技术的一般性知识随着PC内部组件功耗及发热量的不断提升,如何有效地为PC降温便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各式各样的散热器竞相面市。从散热方式上看,目前PC散热仍然是最常见几种:风冷、水冷、被动散热。其中水冷散热产品价格偏高,安装繁琐;被动式散热的性能偏低,制作工艺上的限制更使其价格没有优势;至于其他如液氮、干冰之类则更属专家玩家的选择。风冷散热性能优良、价格更低廉、安装更简便、应用更广泛,现在及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仍是PC降温散热的主流。风冷散热器从结构上来说,一般分为4个部分:散热风扇、散热鳍片、扣具及附带的调速装置。风扇PC散热器中的风扇主要有如下两种:轴流风扇(方型扇,圆形扇):轴流风扇以其便宜的价格使用最广泛。其工作原理是利用风扇叶片的扬力使空气在轴向方向流动,其风扇叶片一般与电动机直接相连,体积小,重量轻。离心风扇(涡轮风扇):离心式风扇也叫涡轮风扇,利用离心力,空气在叶片的半径方向流动,可以得到很高的风压,可装置在通风阻抗大的场合发挥效果,显卡散热中多使用此类风扇。风扇承轴技术在PC直流风扇领域按承轴技术可分为以下几类:油封轴承、滚珠轴承(又分单滚珠和双滚珠两种)液压轴承、磁悬浮轴承、流体保护系统轴承(又称为合金轴承)等。在国内散热器市场应用较多的轴承技术有:滚珠轴承,油封轴承以及液压轴承。油封轴承风扇有制造成本低廉、工艺简单、低噪音小的优势,但是使用寿命很低,一般国产扇寿命最高只有5000-8000小时,而进口扇最高可达1,5000小时。滚珠轴承风扇使用寿命可以达到40,000小时,噪音比油封轴承风扇大,但成本较高。液压轴承则在工作的噪音和使用寿命上都有突破,寿命可达到4,0000小时。风扇口径风扇口径对风扇的出风量也有直接的影响,一般说来,风扇的口径越大,那么该风扇的出风量也就越大,风力效果的作用面也就越大。一般8CM以上大口径的风扇主要应用于机箱,电源以及目前高端的静音散热器。8CM以下的产品应用较广,大到机箱电源小到内存显卡等。大尺寸散热风扇相比尺寸较小的风扇,可以在转速、噪音更低的情况下获得更大的风量。扇叶倾斜角度与扇叶数量一般情况下,扇叶的倾斜角度在35左右最为合适。选购扇时不要选择扇叶过多或者过少的产品一般扇叶数量在68片之间。如果风扇的风压高,但扇叶的倾斜角较小,那么风扇的排风量小但转速高,带走热量的速度快,比较适合全铝材质的散热鳍片。若扇叶倾斜角度较大,那么风扇的排风量较大适合全铜材质的散热鳍片。而铜铝结合的散热鳍片在搭配风扇时,取其中间。同样风量的情况下,散热效果和风的流动方式有关。风量和风压是两个相对的概念。一般来说,要设计风扇的风量大,就要牺牲一些风压。如果风扇可以带动大量的空气流动,但风压小,风就吹不到散热器的底部这就是为什么一些风扇转速很高,风量很大,但就是散热效果不好的原因。风扇功率风扇功率是影响风扇散热效果的一个很重要的条件?在其他条件相同的前提下,功率越大,风扇的风力越强劲,散热性能就越强劲。选择多大功率的风扇完全由你的CPU发热量来决定。目前市场上出售的都是直流12V的风扇,功率从0.X到5.X瓦不等(风扇的功率12V电压电流)。PC风冷散热技术漫谈(2)散热器鳍片散热鳍片其实就是一个被动的热交换体,这个热交换体一共分为两个面,第一个面(与CPU接触)一般打磨越平滑,和CPU底部接触面就越充分,散热效能就越高,第二个面(与风扇连接)是其风冷散热器的散热片与风扇所吹出的气流和其散热片一起产生的热流。散热鳍片材质常见散热鳍片选用材质主要有全铝、全铜、半铜半铝、贴铜,通过下表可以看出,银是效率最高的导体,很多工业用的闭合开关会采用银点,但若应用于PC散热器领域则成本太高。而铜纯铜材料导热率与纯度99.9%银导热率非常接近,但成本却相差几十倍,全铝的导热率位居第三,材料的价格大约为纯铜的一半,这也是全铜和全铝材料在散热领域应用较广泛的主要原因。材质导热率材质导热率银 99.9% 411 W/m.K纯铝237 W/m.K硬铝 4.5%Cu 177 W/m.K6061 型铝合金155 W/m.K纯铜398 W/m.K1070 型铝合金226 W/m.K铸铝 4.5%Cu163 W/m.K1050 型铝合金209 W/m.K金315 W/m.K6063 型铝合金201 W/m.KMg,0.6%Mn148 W/m.K青铜 25%Sn 26 W/m.K散热鳍片工艺散热鳍片从工艺上可分为:切割、铆合、插齿、回流焊接以及目前比较畅销的高塔热管散热器。目前市场主流的散热器鳍片在外形上都是标准的四边形,但也有部分产品拥有自己独特的外形,其中有以韩国思民为代表的圆形散热器,还有以Tt为代表的塔式散热器。相对其它形式的制造工艺而言,铆合工艺要简单不少,这也是低端散热器市场最常见的类型。在主流市场上渐兴起的导流管式散热器则在材料上使用了导热能力较强的热导管,在散热器底部采用全铜材料,而在散热鳍片上部分厂家采用全铜设计也有部分厂家采用全铝设计。这样设计的原理是,首先全铜的吸热底部将CPU的热量导出然后通过热导管将热量迅速传导到散热鳍片上最终散出。从原理上,大家可以看到采用了热管技术的散热器热量都需要经过几次传导才能散出,正因如此在不同材料之间的热阻大小便会对散热器整体性能有着直接影响。其实,只要涉及到两种不同材料结合的散热器就会面对热阻问题。诸如大家常见的:插齿工艺、回流焊接等工艺,无一例外都会牵扯到热阻问题。这里我们建议大家在选择时,还是尽可能选择那些知名品牌的产品。毕竟,大品牌的产品无论是在设计还是在做工用料上都要好得多。为了降低风扇的转速,加大散热面积是一个非常好的方法。目前,很多静音散热器也是通过这种方法来实现静音目的。不过在加大散热面积上各家也有不同的招式,我们常见到加大散热器方法就是厂家加大散热器的体积,但也有部分厂家是通过在单位面积内加大散热面积来实现,这种散热器的代表当数日本ALPHA系列。著名的ALPHA 8045就是在体积没有增大情况下,通过添加更多的六棱散热柱来实现增大散热面积。面对这种散热器,我们在风扇搭配上建议大家选用抽风式散热结构,因为这将有利于热空气的排出。风扇连接部位看过了静音风扇、了解了静音散热器的散热鳍片,接下来我们要看的是经常被大家忽略的地方风扇与散热鳍片的连接方式。由于散热风扇在高速工作中不可避免的会产生一定震动,如果此时风扇是通过螺丝直接与散热鳍片固定,那么因震动而产生噪音就是不可避免的。为了解决震动的问题,众多散热器厂家纷纷拿出了自己的对策。其中,最为常见的方法就是在风扇和散热鳍片之间添加减震材料。散热器扣具与风扇转速调节多功能扣具的套件的出现,不但增强散热器的可升级性能,满足了不同平台用户的需求,而且还为赢得更多时市场份额增加了筹码,可谓一举多得。而为了使自家的产品具备高散热性能与静音兼备的优势,目前很多中高档风冷散热器都附带了风扇转速调节装置。在调节方式上,主要分为自动调节以及手动调节。其中自动调节是指,配合与其匹配的平台使用,风扇会根据环境温度以及CPU的负载程度来进行自动调节。而手动调节,则是用户根据自己需要通过调速器来进行手动控制转速。因为CPU耐温程度往往会高于温控风扇的设置点,所以手动调节比较适合注重静音的用户。总结05年底Intel全新制成的65纳米CPU以发布,在2006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事业单位工勤技能-广西-广西中式面点师二级(技师)历年参考题库典型考点含答案解析
- 2025年事业单位工勤技能-广东-广东工程测量员四级(中级工)历年参考题库典型考点含答案解析
- 2020-2025年一级注册建筑师之建筑结构高分通关题型题库附解析答案
- 2025年驾驶证考试-网约车资格证-网约车资格证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5年职业技能鉴定-茶艺师-茶艺师五级(初级工)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5套)
- 2025年职业技能鉴定-热工职业-热工程控保护职业技能鉴定(中级)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5套)
- 热力发电厂热工课件
- 季度院感知识培训记录课件
- 存货出入库管理培训课件
- 婚车出租专业知识培训内容课件
- 新生儿病房护理安全管理
- 乘客遗失物品处理课件
- 美编设计面试题目及答案
- 2025年云南省中考物理真题(含答案)
- 肿瘤患者有效沟通技巧
- 医院科室停电应急预案
- 2025-2030中国工业用地开发与产业升级分析报告
- 2025年教育学家教学理论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医疗器械不良事件培训考试试题(有答案)
- 第1课 互联网和物联网 课件 2025-2026学年七年级下册信息技术浙教版
- 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