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印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对中国及世界经济影响研究.pdf_第1页
中印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对中国及世界经济影响研究.pdf_第2页
中印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对中国及世界经济影响研究.pdf_第3页
中印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对中国及世界经济影响研究.pdf_第4页
中印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对中国及世界经济影响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印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对中国 及世界经济影响研究 木 李 丽 邵兵家 陈迅 内容提要本文运用 G T A P模 型和等递归动态法 针对中国与印度 自由贸易区的构建 以及在此基 础上可能形成的其他不同区域合作方案 对 中国的贸易规模 贸易结构 G D P 福利水平和生产格局等将 产生的经济影响进行 了一般均衡模拟分析 研究表明 在不同区域合作方案下 中国福利损益有差异 中 国的贸易规模及除服务业之外的各产业的进 出口增长都比较显著 服务业是 中国参与东亚区域经济合作 的薄弱产业 1 0 6 方案对 中国最不利 而中国 一 印度 自由贸易区和中国 一印度 一澳大利亚 自由贸易区 方案对中国较为有利 中国的优势方案是争取在印度 澳大利亚之 间建立 自由贸易区 而避免 东盟 日本 等的加入 关 键 词 中印 自由贸易区G T A P模型 动态递归 一般均衡 经济影响 作者单位重庆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 中图分类号 F 1 1 4 4 6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 0 0 7 6 9 6 4 2 0 0 8 0 2 0 7 1 0 1 2 0 8 0 6 一 引 言 1 问题的提出 2 0 0 3 年印度总理访华时 曾提出建立 中国一印度 自由贸易区的建议 2 0 0 5年 4月 中国总理温家宝访 问印度后 建立 中印 自由贸易区提上议事 日程 2 0 0 7 年 6月4日 中印双方举行了区域贸易安排可行性研究 第四次会议 就货物贸易 服务贸易 贸易投资便利化和 经济合作等内容交换了意见 并基本达成共识 如果两 国签署双边 自由贸易协定 中印自由贸易区将成为全球 最大的 自由贸易区 其规模会超过北美 自由贸易区和欧 盟 也势必对两国的经济及整个东亚市场产生一定影响 在中国力求与印度建立双边 自由贸易区的同时 中 国与澳大利亚 印度与澳大利亚 日本与中国 印度 澳 大利亚 日 本 新西兰 印度 澳大利亚等国家与东盟也 在积极探讨建立 自由贸易区的可能 然而 这些区域合 作的进展 仍然存在较大的变数 若 中国与印度达成双 边 自由贸易协定 在此基础上还可能会面临其他几种不 同的合作方案 2 2 世界经济研究 2 o o 8年第 2期 1 中国 印度 澳大利亚 自由贸易区 日前 中国 和印度分别与澳大利亚进行着 自由贸易谈判 中澳双 方已于 2 0 0 7年 3月 3 0日进行 了第八轮 自由贸易区谈 判 而 2 0 0 6年 3月 1 7日 赴印度访问的澳大利亚总理 已正式宣布 将同印度进行经济贸易协定谈判 将两 国 的自由贸易区设想推向新台阶 2 中国 日本 印度和澳大利亚 自由贸易 区 日 本 自2 0 0 5年以来也加快了接 近澳大利亚和 印度 的步 伐 谋求与其建立 潜在的同盟 2 0 0 7 年 4月2 3日 日 本和澳大利亚的首轮谈判已拉开序幕 并建立了一个具 体的谈判框架和 日程 而 2 0 0 7年 4月 9日 日本与印 度开始了第二轮 自由贸易谈判 意欲在两年内达成贸易 协定 此外 日本还可能与中国和韩国签署三方 自由贸 易协定 据报道 日本计划在 2 0 0 7年 与印度和澳大利 亚就 自由贸易协定举行会谈 并于 2 0 0 9年和中国就此 进行谈判 3 1 0 6 方案 即日本提出的 泛亚洲 自由贸易 资助项 目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项 目 No 2 0 0 5 0 3 7 5 5 1 维普资讯 中印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对中国及世界经济影响研究 区 格局 2 0 0 6年 8月 日本 在东盟 会议 上 提 出 了 E P A行动计划 一 个包括东盟 1 0国和 中国 日 本 韩国以及印度 澳大利亚 新西兰的 泛亚洲 自由贸 易区 2 0 0 7年 1月 1 5日 东盟秘书长王景荣表示 印 度 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将加入亚洲 自由贸易区 印尼贸 易部长也表示 东盟 国家领 导人可 能批 准一项 总计 8 5 0 0万美元的计划 研究建立包括印度 澳大利亚和新 西兰在内的 1 6国东亚共同体 尽管鉴于东亚 自由贸易 区在建立过程 中的种种复杂性 日本的 E P A 构想可实 施性较低 但也越来越得到重视 渐渐成为可能 针对中印自由贸易区的构建 以及在此基础上可能 形成的上述其他三种东亚地区不同区域合作方案 本文 运用 G T A P模型 并结合 Wa l m s l e y等递归动态方法 着 重分析各方案对中国的 G D P 社会福利 贸易规模 贸易 结构 生产格局等将产生的经济影响及影响程度 进而 讨论中国在东亚区域合作中最优路径的选择问题 2 文献综述 中印 自由贸易区的构建无疑会对两 国的贸易与生 产格局及整体经济带来 一定影 响 文富德 2 0 0 6 李 伟等 2 0 0 4 从 中印两国当前 的经贸关 系着手 分析了 建立中印 自由贸易区的可行性 叶德利 2 0 0 5 对 中印 产业与贸易结构作 了比较分析 认为两国虽在某些外贸 程序和政策法规上存在差异 但通过对双方贸易政策的 不断修正 两国将能够在贸易和产业合作方面创造更大 的发展前景 然而 以往这些定性研究虽然论证了中印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可行性 却难 以具体测度中印 自由贸 易区将带来的计量经济效应 如可能对 贸易规模 贸易 结构 双边贸易 生产格局 G D P 国民福利等方面同时 产生的定量效果 巴拉萨模 型 B a l a s s a 1 9 6 7 引力模 型 I n ma c u l a d a 2 0 0 3 和可计算一般均衡 C G E 模型的发展 为 自由 贸易区的实证分析提供 了新的切入点 巴拉萨模型是 通过区域贸易合作前后进 口的需求收人弹性的变化来 说明区域贸易合作的贸易创造效应和贸易转移效应 引力模型可以显示建立关税 同盟或 自由贸易区后 哪一 年的贸易效应比较明显 这相对于巴拉萨模型来说是一 个进步 上述两个模型实际上都是对区域经济一体化 的贸易影响进行事后的研究 而事前分析区域经济一体 化效应时一般采用 C G E模型 例如 C h i r a t h i v a t 2 0 0 2 以1 9 9 7年为基期 通过 C G E模型分析了中国 一东盟 自 由贸易区的经济效果 L e e 2 0 0 4 利用 动态连接 C G E 模型对东南亚一些可能构建的 自由贸易区效应进行 了 分析 薛敬孝 2 0 0 4 利用一个 多国多部 门静态 C G E模 型对各种东 亚地 区经贸合作方式 进行 了比较研究等 C G E模型与一般计量分析方法相 比 是一种事前分析方 法 能够全面考虑各种经济政策变量 可以通过对经济系 统中每一个部门设置政策变量 来考察各种政策同时实 施的全面效果 这是其他研究方法所不及的 当前 C G E模型 中的全球贸易分析 G T A P 模型 被众多学者应用于农业 税收 贸易和能源等政策模拟 上 国 内 的有 李众 敏 2 0 0 7 周 曙东 2 0 0 6 杨 军 2 0 0 5 等 国外的有 K A n d e r s o n 2 0 0 6 M S i r i w a r d a n a 2 0 0 7 J H u a n g e t a 1 2 0 0 4 D K B r o w n e t a 1 2 0 0 5 等 本人亦曾运用 G T A P模型对中国 一东盟 自 由贸易区的经济效应问题 邵兵家 2 0 0 6 以及构建 中 印 自由贸易区的经济效果 L i L i S h a o B i n g j i a 2 0 0 7 作过相关研究 鉴于此 为了全面考察中国印度 自由贸 易区的建立以及在此基础上可能形成的其他 区域合作 方案对 中国经济的影响 本研究选用 G T A P模型并结合 数据等递归动态方法 分别对上述一系列 自由贸易区方 案中的贸易政策变动可能产生的经济影响进行一般均 衡模拟研究 二 研究方法及 模拟方案 1 研 究方 法 本研究从当前可能构建的中国 印度 自由贸易区 角度出发 设 定 一系列适 当 的动态模 拟情 景并 引人 G T A P 模型和等递归动态方法 侧重于分析在上述四种 可能的 自由贸易区方案下 不同区域合作方案对 中国经 济的影响 G T A P模型是一个用来分析全球 贸易政策改革的 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 该模型采用比较静态分析法对政 策调整产生的影响进行评估 即将政策及市场条件变化 的某种组合 政策方案 表示为对最初市场均衡的 冲 击 然后求解出整个世界经济体系经过充分调整后达 到的新的均衡 两者的差别作为 冲击 产生的影响效 果 H e r t e l 1 9 9 7 G T A P模型在设计上保证了预测结果 满足资源和技术条件的限制和部门问增长的相互协调 性 在此模型架构中进行政策仿真时 可 以同时探讨政 策调整对各国各部 门生产 进 出口 G D P及社会福利水 平的影响 2 数据来源 本研究使用 G T A P A g g V 6 1 0数据库 该数据库包 含 8 7个国家和 5 7类产 品 针对 中国 一印度 自由贸易 区的构建以及在此基础上可能形成的其他东亚区域合 世界经济研究 2 0 0 8 年第2期 2 3 维普资讯 中印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对中国及世界经济影响研究 作方案 本研究把 8 7个国家划分为 1 1 个地区 中国大 陆 日本 韩 国 印度 澳大利亚 新西兰 东盟 欧盟 其 它亚洲国家 北美 自由贸易区 世界其他国家 产业部 门分类则是遵循 中国当前的产业结构及进出口贸易商 品结构 将 5 7种产品归为 1 2大产业部门 主要包括 纺 织品与服装 皮革及其制品 木产 品 纸制品及 印刷品 化工 塑料 橡胶及其制品 各种金属及其制品 车辆及 运输设备 电器设备 机电设备及其零部件 食 品 其他 制造业 服务业 由于 G T A P A g g V 6 1 0数据库是以 2 0 0 1年为基期 的 部分经济指标 近年来 已发生一定 变化 为 了反映 2 0 0 1 2 0 0 6年各 国经济发展与政策 的变化 以及人 口 P O P 和国内生产总值 G D P 的调整 本文以世界银行 统计数据为准 进 出口税率 T M S T X S 的调整 除 了 要考虑因取消 多种纤维协定 而受到较大影响的纺织 品与服装产业外 本文采用 H u a n g e t a 1 2 0 0 4 和 F r a n c o i s a n d S p i n a n g e r 2 0 0 4 的研究结果 资本存量 V K B 的变化 主要依据世界银行发展指数中各 国资本存量变 化情况 至于重要贸易政策的修正 本文将把 目前为止 已经达成的上述 1 1个地区之间的自由贸易协定考虑在 内 以保证最终模拟结果具有良好的准确性 根据 目前 东亚地区区域合作进展情况 本文设定 2 0 1 5年为上述 四种合作方案建成期 为了提高模拟结果的预测精度 依据 1 9 9 6 2 0 0 6年的真实数据 利用 Wa l m s l e y等递归 动态法将 G T A P A g g V e 一 6 1 0数据库 中各 国的人 口 GD P 非熟练劳动力 熟练劳动力 自然禀赋等的变化升 级到2 0 1 5 年 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政策模拟 3 模拟方案设定 本文设定了中国当前可能面临的四种 自由贸易区方 案 方案一 中国 一印度 自由贸易区 方案二 中国 一印度 一 澳大利亚自由贸易区 方案三 中国 一日本 一印度 一澳 大利亚 自由贸易区 方案四 中国 一日本 一韩国 一印度 一 澳大利亚 一 新西兰 一东盟 自由贸易区 通过模型与数据的充分调整 原数据库中各国的人 口 G D P 非熟练劳动力 熟练劳动力 自然禀赋等升级 到 2 0 1 5年 并以此为基准线 在此基础 上进行政 策模 拟 每种 自由贸易区方案下的模拟结果是与基准线指标 相比较 三 模拟结果及分析 1 对 GD P及福利水平的影响 结果如表 1 所示 可以发现区域经济合作将极大改 进世界总福利 且市场越开放 世界总福利改善越显著 2 4 世界经 济研究 2 0 0 8年第 2期 但各国间利益分配存在显著差别 在方案一中 中国是最大的受益国 日本 韩国及其 他亚洲国家 GD P及福利也将受到积极影响 在方案二 中 澳大利亚将成为最大的受益国 中国的 GD P及福利 增长不如方案一 而印度 G D P及福利更加恶化 所受负 面影响明显扩大 在方案三中 G D P增长最快 的是澳 大利亚 2 1 6 和 日本 0 3 3 中国 韩 国 印度 G D P则有所下降 福利增加最多的是 日本 1 1 5 0 0 亿美 元 和澳大利亚 7 5 2 2亿美元 而中国福利损失最大 将减少9 6 4 1亿美元 印度则减少 6 3 9 7亿美元 在方 案四中 中国 韩国 印度 的 G D P及福利进一步恶化 其 G D P 分别下降 2 3 9 1 6 7 和 6 8 9 福利分别减少 1 8 0 6 3亿美元 5 2 6亿美元和 1 5 2 3 7亿美元 中国依 然是福利损失最大的国家 新西兰 GD P增长最快 2 4 7 其次是澳大利亚 2 1 6 和 日本 0 8 0 而 日本福利增加最多 3 1 5 0 7亿美元 其次是澳大利亚 8 0 9 7亿美元 在后两种方案中 随着成员国的增多 中国将处于 不利地位 G D P和福利均会 受到严重的负面影响 在 前两种方案中 中国的 G D P和福利可以得到一定改善 尤其在第一种合作方案中 中国才是最大的受益者 印 度 的立场与中国一致 在方案一下损失最小 日本 澳 大利亚和新西兰在方案 四下获益最多 方案二则是韩 国最优区域合作方案 2 对进出口额的影响 结果如表 2所示 在不 同区域合作方案下 各成员 国的进出口发展前景都 比较乐观 在方案一中 印度进 口值增长最快 达到 0 2 4 中国的进口值有 0 1 9 的增长 日本 韩国等也稍微有 所增长 出口值增长最快 的依然是印度 0 2 3 和中 国 0 1 7 在方案二中 澳大利亚的进口值与出口值 增长最快 分别为 1 2 8 和 1 2 7 中国的进口值与出口 值增长分别为0 4 o 和0 3 1 印度的进口值与出口值分 别为0 2 9 和 0 2 6 新西 兰的进 口值与 出 口值也有 0 0 9 的增长 在方案三中 澳大利亚的进 口值与出口值 仍然增长最快 分别为4 0 7 和 4 o 4 其次是中国和 日 本 而韩国的进口值和出口值将略有减少 在方案四中 各地区的进口 值与出口值顺势增长 澳大利亚仍旧保持最 高增 长 速 度 进 口值 增 长 最 快 的依 次 是 澳 大 利 亚 5 0 1 中国 4 0 8 韩国 3 7 5 新西兰 3 6 9 日本 2 8 9 东盟 2 2 2 和印度 0 8 4 出口值增长 最快的依次是澳大利亚 4 9 7 新西兰 3 5 1 韩国 2 9 2 日本 2 6 1 中国 2 2 9 东盟 1 8 1 和 印度 0 7 3 维普资讯 中印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对中国及世界经济影响研究 数据来源 G T AP模拟结果 在四种方案中 中国 日本 印度 澳大利亚 新西兰 等国进 口值与出口值的增长幅度呈现梯度趋势 均会随 着成员国的增多而逐渐增大 即区域贸易 自由化程度越 高 进出口值就增长得越多 在方案三中 韩国作为非 成员国 其进 口值与出口值会受到贸易转移效应的相关 冲击 出现一定负增长 欧盟 亚洲其他 国家以及世界 其他国家的进口值与出口值 在方案三和方案四中也略 有减少 由于方案四中贸易 自由化涵盖的区域更为广 泛 各成员国间的货物流通更加充分 进 口值与出 口值 增长最多 整体而言 贸易 自由化带来的贸易创造效应 将有效刺激各成员国的进出口 这体现了区域经济合作 的有效性 3 对贸易平衡及贸易条件的影响 结果如表 3所示 在方案一中 贸易平衡增加最多的 是中国 H 本 韩国 分别达到 5 4 1 亿美元 0 5 2 亿美元 和 0 2 8 亿美元 印度 北美 F T A以及世界其他国家的贸 易平衡将有所萎缩 依次减少 0 3 8亿美元 1 1 5亿美元 和4 8 2亿美元 在方案二中 贸易平衡增加最多的依然 是中国 3 1 4亿美元 日本 0 7 9亿美元 韩国 0 4 1 亿美元 澳大利亚也将显著增加 0 1 6 亿美元 印度则减 5 0 6 5 亿美元 北美 F T A和世界其他 国家仍然出现负增 长 在方案三中 成员国中贸易收支增加最多的是 H本 8 5 4 亿美元 和澳大利亚 0 9 3亿美元 中国贸易收支 却极大减少 是减少最多的国家 高达5 6 0 3 亿美元 印 度也会减少 1 0 3亿美元 另外 新西兰和东盟将分别 增加 0 4 0 亿美元与 0 3 4 亿美元 韩国 亚洲其他 国家 北美 F T A和欧盟 的贸易收支会略有减少 在方案 四 中 中国依然是贸易收支减少最多的 国家 会有 1 0 3 2 2 亿美元的负增长 其次是韩 国 2 0 5 5 亿美元 东盟 1 2 3 1 亿美元 北美 F T A 4 5 3 亿美元 和印度 2 6 1 亿美 世界经济研究55 2 0 0 8 年第 2 期 2 5 维普资讯 中印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对中国及世界经济影响研究 元 而增加最多的国家则是 日本 新西兰和澳大利亚 分 别为2 1 1 7亿美元 3 3 8亿美元和 0 9 4亿美元 就贸易条件而言 中国在前两种方案 中有所改善 在后两种方案下会有所恶化 印度的贸易条件在四种方 案中逐渐恶化 日本 澳大利亚 新西兰的贸易条件在 四种方案中是逐步改善的 但韩国与东盟在前三种方案 中略有改善 而在方案四中将分别恶化 1 1 3 和0 1 6 总的来说 在方案一和方案二中中国的贸易收支平 衡会有所增加 而在方案三和方案四中中国的贸易平衡 会明显减少 且其贸易条件也呈现出相同的变化态势 很显然 在方案一中中国的贸易平衡增加最多 贸易条 件改善最显著 对中国经济发展更有利 表 3 不同方案下各地区贸易平衡及贸易条件的变化 数据来源 G T A P模拟结果 4 对中国各产业进出口及产出的影晌 结果如表 4所示 从 产业结构看 在四种合作方案 中 中国大多数产业的进 口 出 口及产出都呈现明显的 增长 态势且增长率随着 自由贸易区成员的增多而逐渐 扩大 对进出口的影响要明显大于对产出的影响 但皮 革及其制品的产出 在方案一中减少 0 0 3 木产品的 进口值在方案三中减少 0 1 0 随着 日本 韩国 东盟 等东亚发达国家的进入 市场开放程度逐步增加 在方 案三和方案四下中国服务业的进 口值和产出略有减少 在方案一中 各产业的进 口值增长率均超过了 0 1 个百分点 其中增长最快 的是化I 塑料 橡胶制品 涨 幅达到0 3 5 除了服务业外 各产业的出 口值也略 有增 长 增 长 最 多 的依 次 是 化 I 塑 料 橡 胶 制 品 0 7 9 金属产品 0 3 4 食品 0 2 9 其他制 造业 0 2 7 机械设备 0 1 5 其余产业出口增长 幅度不到 0 1 各产业的产出 除皮革及其制品外 都有少量增长 化工 塑料 橡胶制品增长 0 1 6 其他 产业增长率少于0 1 在方案二中 基本上各产业的进出口及产出都有一 定增长 进 口增长最快的是食品业 2 5 1 出口增长 最快的是化I 塑料 橡胶制 品 0 8 9 产出增加最 快的是纺织品与服装 0 3 4 而增长最缓慢 的是服 务 业 在方案三中 木产品与服务业的进 口值出现负增 2 6 世界经济研究 2 o o 8 年第2 期 长 服务业的产 出将缩减 0 0 6 纺织 品与服装的进 口及产出增加最快 分别达到 6 6 3 和 2 5 6 另外 食品业的进口增长率不及在方案二中纸及印刷品 车辆 及运输设备的出口增长率也不及方案二 其余产业的增 长均会超越方案二 在方案四中 各产业 服务业除外 的进出 口及产 出增长最快 纺织品与服装的进 口增长超过了 1 1 而 食品的出口增长率高达 2 2 4 6 各 产业的产出增长率 也都超过了 0 8 从模拟结果可以看出 随着市场开放 中国的食品 纺织品与服装 化I 塑料 橡胶制品 金属产品 机械设 备等产业的出口明显存在着进一步扩张的潜力 并且 各产业的产业间贸易与产业 内贸易都会显著提升 在 方案一和方案二中中国的服务业会受到正面影响 但影 响程度较小 在方案三和方案四中随着 日本 韩国 东盟 等的进入 中国的服务业将受到一定 冲击 产出会受 到 相应抑制 显然 服务业是中国参与区域经济合作的薄 弱 产业 四 结语 1 在不同的区域合作方案中 各国受益有差异 从 不同方案对 G D P及福利水平 的影响看 中国 印度 澳 大利亚 日本 东盟等对于区域合作的方案很难形成一 维普资讯 中印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对中国及世界经济影响研究 数据来 源 G T A P模拟结果 致的看法 建立 中国 一印度 自由贸易区和中国 印度 一 澳大利亚 自由贸易区 虽然对 中国 E t 本 韩 国 澳大 利亚有一定正面影响 但是程度非常有限 中国在方案 一 中受益最 显著 将更愿意建立 中印 自由贸易区 然 而 E t 本 澳大利亚 新西兰更倾 向于建立 1 0 6 自由 贸易区 而韩国则倾向于中国 印度 澳大利亚建立 自由 贸易区 而 自己不参与 自由市场 对印度 而言 任何一 种方案的影响都是负面的 区域合作是否能够实现 哪 种方案能够形成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印度的态度 2 从进 出口及产出变化情况看 合作方案间表现出 一 种梯度趋势 即市场开放程度越高 各成员国的进出 口贸易越能够得到有效刺激 中国各产业的产出越能够 得到提高 各合作方案对中国进出 口的影响要 明显大 于对产出的影 响 中国的总体进 出 口增长率及各产业 服务业除外 的进出 口增 长率都 比较 明显 然而 服 务业是中国参与区域经济合作的薄弱产业 前两种合作 方案对其有一定正面影响 但影响程度较小 而后两种 方案会对其产生严峻的负面冲击 中国在加强研究区 域合作中可优惠的产品及相关 的可接受 的优 惠措施及 程度的同时 应积极采取措施保护本国服务业 3 中国的贸易平衡在前两种方案下有所增加 有利 于扩大其当前的贸易顺差趋势 而在后两种方案下出现 负增长 会相应抑制其贸易顺差 中国的贸易条件与其 贸易平衡变化情况一致 在前两种方案下得到相应 改 善 而在后两种方案下明显恶化 从这一角度看 第一 种方案依然是中国的最佳合作方案 4 在各方案中 1 0 6 方案对 中国最为不利 E t 本 韩 国 东盟等地区的加入会对中国经济产生一定威 胁 而中国 印度 自由贸易区和中国 一印度 一澳大利亚 自由贸易区的构建对中国较为有利 中国与印度 澳大 利亚建立 自由贸易区 相当于中国产品获得 占据印度和 澳大利亚市场的机会 相反 如果东盟 日本等参与进 来 则相当于东盟 E t 本的产品会在很大程度上排挤 中 国产品 使中国陷入不利地位 因此 中国的有效方案 是争取建立 中国 一印度 自由贸易区或 中国 一印度 澳 大利亚 自由贸易区 参考文献 1 李伟 张威 王泺 建立 中印 自由贸易 区的可行性及政策建 议 J 中国商务部 网站 h t t p w ww m ofe o m g o v c n a a r t i e l e o d k r 2 0 0 4 0 6 2 0 0 4 0 6 0 0 2 3 2 4 5 3 h t ml 2 0 0 4 6 2 李众敏 吴 凌燕 多哈 回合对中国农业 的影 响 基 于全球 贸 易分析模型 G T A P 的初 步评估 J 世界经济 2 0 0 7 2 3 邵兵家 李 丽 C A F T A的构建 对成员国经济影 响的计量研 究 J 经济科学 2 0 0 6 6 4 文富德 浅 谈 中印 自由贸易 区的可行性 I J 南亚研 究季 刊 2 0 0 6 1 5 薛敬孝 张伯伟 东亚经贸合作安排 基于可计算一般均衡 模型 J 世界经济 2 0 0 4 9 6 杨军 张海森 黄季煜 取消 MF A后 的贸易安排对世 界和 我国经济影响及政策含义 J 管理世 界 2 0 0 5 3 7 叶德利 中国和 印度 贸易发展 潜力 和贸易 政策修正 探析 J 国际经贸探索 2 0 0 5 5 8 周曙东 胡冰川 吴强 崔奇峰 中国一东盟 自由贸易区的建立 对区域农产品贸易的动态影响分析 J 管理世界 2 o o 6 1 O 9 B a l a s s a B T r a d e C r e a t i o n a n d T r a d e D i v e r s i o n i n t h e E u r o p e a n C o m mo n Ma r k e t J t h e E c o n o mi c J o u rna l 1 9 6 7 7 7 3 0 5 1 O C h i r a t h i v a t A S E AN C h i n a F r e e T r a d e A r e a b a c k g r o u n d i p l i e a t i o n s a n d f u t u r e d e v e l o p m e n t J J o u r n a l o f A s i an E c o n o m i c s 2 0 0 2 1 3 1 5 6 7 1 6 8 6 1 1 D K B r o w n e t a 1 C o m p u t a t i o n a l ana l y s i s o f t h e F r e e T r a d e 世界经济研究 2 0 0 8年第 2期 2 7 维普资讯 中印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对中国及世界经济影响研究 1 2 1 3 1 4 1 5 1 6 A r e a o f t h eA m e ri c a s F T A A J N o r t h A m e ri c a n J o u r n a l o f Ec o n o mi c s an d Fi n a n c e 2 0 0 5 1 6 1 5 3 1 8 5 F r anc o i s J F D S p i n ang e r WT O a c c e s s i o n and the s t r u t t u r e o f C h i n a s m o t o r v e h i c l e s e c t o r J i n D B h a t t a s al i S L I and W Ma r t i n e d C h i n a and t h e WT O A c o p u b l i c a t i o n o f t h e W o r l d Ban k an d Ox f o r d Un i v e r s i t y W a s h i n g t o n 2 0 0 4 1 9 1 21 0 He rt e l T W Gl o b al t r a d e a n aly s i s mo d e l i n g a n d a p p l i c a t io n s M U n i v e r s i t y P r e s s N e w Y o r k 1 9 9 7 Hu a n g L S Ro z e l l e S M C h a n g T r a c k i n g d i s t o rt i o n s i n a g r i c u l t u r e Ch i n a a n d it s a c c e s s i o n t o t h e W o r l d T r a d e Or g a n i z a t i o n J T h e Wo r l d B ank E c o n o m i c R e v i e w 2 0 0 4 1 8 1 5 9 8 4 J Hu a n g e t a1 Bi o t e c h n o l o g y b o o s t s t o c r o p p r o d u c t i v i t y i n C h i n a t r a d e a n d w e ff e i m p l i c a t i o n s J J o u r n al o f D e v e l o p me n t Ec o n o mi c s 2 0 0 4 7 5 2 7 5 4 J Ya n g e t a1 T h e I mp a c t o f T r a d e P o l i c y Ar r ang e me n t s o n C h i n a a n d Wo r l d E c o n o my i n P o s t MF A E r a J J o u rnal o f D o n g h u a U n i v e r s i t y 2 0 0 6 2 3 2 6 8 7 3 1 7 1 8 1 9 2 O 2 1 K An d e mo n e t a1 Do h a Me r c h a n d i s e T r a d e Re f o r m W h a t I s a t S t a k e f o r D e v e l o p i n g C o u n t ri e s J T HE WO R L D B A N K E C O N OM I C R E V I E W 2 0 0 6 2 0 2 1 6 9 1 9 5 L e e H Ch i n a s Eme r g e n c e a n d t h e I mp l i c a t i o n s o f P r o s p e c t i v e F r e e T r a d e A g r e e m e n t s i n E ast A s i a J H t t p w w w ri e b k o b e u a c j P I i L i B i n g j i a S h a o Xu n C h e n E m p i ri c al A n aly s i s fo r t h e I mp a c t o f S i n o I n d i a F r e e T r a d e Ag r e e me n t o n Ch i n a a n d the Wo r l d E c o n o m y J R e v i e w o f Wo r l d E c o n o mi c s W e h wi rt s c h a f t l i c h e s Ar c h i v i n p r e s s M S i r i wa r d a n a T h e Au s t r ali a Un i t e d S t a t e s F r e e T r a d e A gre e m e n t A n e c o n o mi c e v alu a t i o n J N o rt h A me ri c a n J o u r n al o fE c o n o mi c s a n d F i n an c e 2 0 0 7 1 8 1 1 7 1 3 3 W alms l e y T L V D Be t in a A M Ro b e rt A b a s e c a s e s c e n a r i o for t h e d y n a mi c mode l M Ce n t e r for Glo b al T r a d e An aly s i s P u rdu e Un i v e r s i t y We s t L a f a y e t t e 2 0 0 0 责任编辑 王丽娟 盒 盍 盒 穴 盒 盍 盒 盒 盒 盒 盒 盒 盍 盎 盒 盒 盒 盒 盒 盍 盒 盒 盒 盒 盒 盒 盒 盒 盒 盍 盒 盒 盒 穴 盒 盍 盒 盒 盒 盒 盒 盒 盒 盒 盍 盒 盒 盍 盒 盒 盍 盒 上接第 1 4页 2 范言慧 段 军山 外商直 接投 资与 中国居 民的收 入分 配 J 财经科学 2 0 0 3 2 3 胡大源 转轨经济中的地 区差距 对 地区差距扩大论 的质疑 J 战略与管理 1 9 9 8 1 4 江小涓 中国的外资经济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 0 0 0 5 赖德胜 地 区收入差距扩大 的人力资本成 因 J 当代经济 研究 1 9 9 7 4 6 李雪辉 许 罗丹 F D I 对外 资集 中地 区工资水平 影 响的实 证研究 J 南开经济研究 2 0 0 2 2 7 龙娇云 F D I 进入对我 国职工工资水平影 响研究 J 大众 科技 2 0 0 4 9 8 陆建军 F D I 对 中国国内投资影响 的实证分析 J 财经问 题研究 2 0 0 3 9 9 邵永发 国外有 关 F D I流入对东道 国工资影 响的研究 进 展 J WT O与经济全球化理论月刊 2 0 0 3 1 1 1 O 沈坤荣 田源 人力资本 与外商直接投 资的区位选择 J 管理世界 2 0 0 2 1 1 1 1 沈坤荣 外 国直接投 资 与中 国经 济增 长 J 管理世 界 1 9 9 5 1 2 王华玉 外商直接投资 的技术外溢 与工资溢出 J 燕山大 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 0 0 3 4 3 1 3 王韧 曾国平 任毅 外商投资绩效及其 挤出效应 的区际 实证 J 当代 财经 2 0 0 4 1 1 4 王志鹏 李子奈 外商直接投 资对国 内投资挤 入挤 出效应 的重新检验 J 统计研究 2 0 0 4 7 1 5 魏后凯 加入 WT O后中国外商区位变化及 中国西部地 区 引进外资前景 J 管理世界 2 0 0 3 7 1 6 武剑 外国直接投资的区域分布及其经济增 长效应 J 经 济研究 2 0 0 2 4 1 7 宣烨 赵曙东 外商直接投资 的工资效应分析 J 南开经 2 8 世界经济研究 2 0 0 8年第 2期 2 4 2 5 2 6 2 7 2 8 盒 盒 盒 盒 盒 盍 盒 盒 盒 盒 盒 盒 盒 盒 盒 盍 盒 盒 盍 盒 盒 盒 盒 济研究 2 0 0 5 1 杨先 明 发展阶段 与国际直接投资 商务 印书馆 2 0 0 0 杨泽文 杨全发 F D I 与实际工资 我 国分地区分行业的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