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设计】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小节课时跟踪检测(含14最新模拟)(1).doc_第1页
【三维设计】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小节课时跟踪检测(含14最新模拟)(1).doc_第2页
【三维设计】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小节课时跟踪检测(含14最新模拟)(1).doc_第3页
【三维设计】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小节课时跟踪检测(含14最新模拟)(1).doc_第4页
【三维设计】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小节课时跟踪检测(含14最新模拟)(1).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时跟踪检测(十七)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说明:标“”题有一定难度,请同学们慎思慎做,教师重点选讲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太平天国时期的歌谣有号召歌、响应歌、英雄歌、记事歌,用诗体语言和群众口语记述太平天国的光辉历史。“贼做官,官做贼,清廷一片黑漆漆。骨包皮,皮包骨,金田快有新君出。”这一首歌谣()a属记事歌,再现了太平天国辉煌的历史b语言生动,可作为研究起义原因的佐证c表明金田已是全国革命志士的向往之地d反映了太平天国政权仍是一个封建政权2经洪秀全批准,太平天国于1853年出版了一本论文集诏书盖玺颁行论,其中一篇由高级官员黄再兴写的论文说:“凡一切孔孟诸子百家妖书邪说者尽行焚除,皆不准买卖藏读也,否则问罪也!”这表明太平天国()a重视意识形态控制b禁绝了儒学百家思想c反对专制统治理论 d推崇法家治国的思想3(2014江宁质检)著名学者田秉锷教授在大国无兵一书中认为:“较之清王朝的制度,洪秀全政权的制度建设没有历史进步的大势。”下列各项中,最不能佐证该观点的是()a以“拜上帝教”为号召,发动金田起义b定都天京,建立与清王朝对峙的政权c颁布天朝田亩制度,提出绝对平均主义的分配方案d颁布了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施政方案资政新篇4(2014前黄中学质检)历史教科书总结说:“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证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农民阶级不能领导革命取得胜利。”对此某学生提出:“毛泽东出身农民,他却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书上明显错误。”对上述观点最合适的理解是()a教科书只是出自某些专家的“一家之言”,结论不一定合理b教科书只是就一般规律作出判断,毛泽东是个特殊现象c太平天国运动和毛泽东所处的时代不同,结论差异合理d该学生对“农民阶级”这一概念理解片面,结论错误5.为实现社会的转型,近代先进的中国人作出了不懈探索。下列太平天国运动中提出的主张,最符合社会转型趋势的是()a“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b“所有婿娶弥月喜事,俱用国库”c“贵贱宜分上下,制度必判尊卑”d“每年纳银若干,有失则保人赔其所值”6右图文字为:天命诏旨书,辛亥十二月初三日(1852年1月23日)上主皇上帝曰:“万方儿小别家庭,离乡立志做忠臣。前未勤王当虎豹,今知有主可成人。”对右图所包含信息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太平天国起义已经开始b西方宗教文化思想对运动产生了影响c太平天国运动带有传统农民战争的性质d太平天国运动具有强烈的反对外来侵略的色彩7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中说道:“辛亥革命时期的人文思潮虽然有对人的价值的发现,但它的灵魂不是对个人理性的高扬,而是将个人价值的实现与国家和民族的独立解放紧密结合在一起。”这一特点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不够充分b中国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深重c三民主义思想存在严重缺陷d中国传统文化压抑扼杀人性8.1912年2月12日颁布的清帝逊位诏书曰:“是外观大势,内审舆情,特率皇帝将统治权公诸全国,定为共和立宪国体,近慰海内厌乱望治之心,远协古圣天下为公之义。”该诏书()a标志着中国封建制度的结束b体现了清帝对君主立宪政体的向往c以和平方式宣告了清王朝的覆灭d为中华民国成立创造了有利条件9孙中山在制定建国大纲宣言中说:“试观元年临时约法颁布以后,反革命势力不惟不因以消灭,反得凭藉之以肆其恶,终且临时约法而毁之,而大多数人民对于临时约法,初未曾计及于本身利害何若,闻有毁法者不加怒,闻有护法者亦不加喜。”由材料可知,孙中山认为()a约法未能体现资产阶级意愿b资产阶级革命时机未成熟c三民主义思想不符合当时的国情d约法被毁有其必然因素10.(2014邗江调研)1894年孙中山创建兴中会时指出:“夫以四百兆苍生之众,效万里土地之饶,固可发奋为雄,无敌于天下。乃以庸奴误国,涂(荼)毒苍生,一蹶不兴,如斯之极。方今强邻环列,蚕食鲸吞。有心人不禁大声疾呼,亟拯斯民于水火,切扶大厦之将倾。”对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开发中华资源,抵御列强侵略b推翻满清贵族统治c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d以救国救民为己任11(2014江阴月考)“今全国人民心理,多倾向共和,南中各省,既倡议于前,北方诸将,亦主张于后,人心所向,天命可知予与皇帝得以退处宽闲。”这段文字说明清王朝灭亡的直接原因是()a权臣的逼迫 b人民的反抗c外敌的侵略 d皇族的倾轧12(2014太湖高级中学模拟)有人说:“100年前,武昌的枪声埋葬了一个旧时代;100年后,新时代一直还在路上。”这里的两个“时代”分别是指()a封建社会、社会主义社会b君主专制、人民民主c近代工业化、社会主义现代化d闭关锁国、改革开放二、非选择题(第13题20分,第14题20分,共40分)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按照天朝田亩制度所宣布的目标,太平军运动确实是一场深刻的社会革命:在这场革命中经济竞争被完全消灭;家庭被剥夺了它在经济和社会上的重要作用;国家获得了一种新的合法性和更广泛的权力。然而甚至在最初那些有希望的年代中都有迹象表明,太平军制度不可能在长时期内制止私人财富的积累和特权的膨胀。摘编自剑桥中国晚清史材料二洪仁玕在1859年发表的资政新篇中概括地提出了强化中央集权、采用西方技术以使中国经济和交通现代化以及发展与西方列强友好关系的政策。洪仁玕所提出的开设现代银行、颁发专利权、建造铁路和轮船以及发展采矿业等建议表明,他对西方力量所在的若干因素抱着全心全意的、虽然认识很不全面的赞赏态度。这些建议是太平天国经济理论的一个重大转变。(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太平天国是怎样进行“社会革命”的?为什么“太平军制度不可能在长时期内制止私人财富的积累和特权的膨胀”?(8分)(2)为什么说资政新篇是“太平天国经济理论的一个重大转变”?分析这种转变未能成功的原因。(10分)(3)从材料一到材料二的转变说明了什么?(2分)14.辛亥革命是完整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阅读材料,回答问题。问题一:偶然与必然学者张鸣认为,“起义前一个月,革命党人在汉口试验炸弹不慎爆炸,暴露了据点。清政府拿到了他们丢下的革命党人名册、武器,湖广总督瑞澂抓了20多人。之后就有传言说瑞澂要按图索骥把所有革命党都抓了,当时新军军营里有不少革命党,包括一些跟革命党有过交往的人,大家都人心惶惶其实瑞澂未必打算追查,但谣言四起”,形成一种人人自危的恐怖气氛。武昌起义其实是出乎意料地爆发,并出乎意料地取得成功,带有极大的偶然性。学者金冲及则认为历史的发展决不会是无缘无故的,总由当时的客观大趋势所决定,这就是必然性。(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观点并说明理由。(6分)问题二:成功与影响列宁说:“资产阶级革命面前只有一个任务,就是扫除、摒弃、破坏旧社会的一切桎梏。任何资产阶级革命完成了这个任务,也就是完成它所应做的一切,即加强资本主义发展。”(2)结合列宁的观点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辛亥革命功绩的理解。(8分)问题三:继承与发展1956年,毛泽东在纪念孙中山诞辰90周年时说:“现代中国人,除了一小撮最反动分子以外,都是孙先生革命事业的继承者。我们完成了孙先生没有完成的民主革命,并且把这个革命发展为社会主义革命。”(3)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采取了哪些措施“完成了孙先生没有完成的民主革命”?(6分)答 案1选b本题考查太平天国起义的相关史实。从题干可以看出这首民谣反映的是对当时清政府统治的不满,金田起义要推翻清政府的统治,重立新君。2选a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根据材料中不准买卖藏读孔孟诸子百家之书,可知太平天国加强意识形态控制。b项说法不符合史实;c项说法错误;d项与材料无关。故a项正确。3选d本题考查太平天国运动的进步意义。太平天国运动是一场农民运动,a、b、c三项足以说明这场运动仍然停留在旧式农民运动这一层次上。从近代世界历史看,发展资本主义是进步的,而资政新篇是近代中国人提出的最早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符合时代潮流。4选d农民阶级与落后的生产力和生产方式结合在一起,故在半殖半封的中国无法领导革命取得胜利;毛泽东虽出身农民但他的思想已经超越了农民阶级的层次,他转变成为与先进生产力结合在一起的无产阶级知识分子,故他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该学生对“农民阶级”的概念理解错误,故选d项。5选d注意关键信息“为实现社会的转型”。近代社会的转型实质是近代化,即以经济的工业化和政治的民主化为核心,包括经济制度、政治制度、生活方式乃至思维方式的全方位的社会变革。a项反映农民的小农意识;b项反映太平天国运动的圣库制度,是一种传统的农民的“大同社会”思想,不符合现代社会经济工业化特点;c项反映太平天国运动的等级观念和制度,是传统封建等级思想,不符合政治的民主化的特点。d项类似于现在的金融行业的担保制度,有利于社会的诚信发展,符合近代社会转型的特点。6选d从“1852年1月23日”这一时间信息可知运动已经开始;从“皇上帝”可以判断b项正确;“天命诏旨”“上主皇上帝”“今知有主”说明c项正确;d项从材料中体现不出来。7选b本题以历史事件背景分析立意,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分析能力。结合史实可知,辛亥革命发生时中国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深重。8选c清帝退位意味着清朝的结束,故c项正确;意味着君主专制政体的结束,但不是中国封建制度的结束,故a项不正确;材料信息无法体现b项;中华民国成立于1912年元旦,排除d项。9选d从材料信息看,孙中山认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后,反革命势力更加猖獗,大多数人民对约法漠然视之,因此,约法被毁也是必然之势。故d项符合题意。10选c由题干材料中的“土地之饶”、“庸奴误国”、“拯斯民于水火”等信息,可判断a、b、d三项正确。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无法从材料中体现,故c项符合要求。11选a从“予与皇帝得以退处宽闲”可知这应是清帝溥仪退位的诏书。根据所学,清帝退位的直接原因是袁世凯等大臣的逼迫,时间是1912年2月12日。12选b辛亥革命埋葬的是君主专制而不是封建主义,由此排除a项;近代工业化开启的标志是洋务运动,排除c项;闭关锁国被埋葬的标志是鸦片战争,排除d项。新时期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正在不断发展和完善,故b项正确。13解析:本题考查太平天国运动。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可从经济方面的变革回答;“私人财富的积累和特权的膨胀”是由小农经济的本质决定的。第(2)问根据资政新篇的内容可知,其经济主张是发展资本主义,这和天朝田亩制度维护小农经济的政策相对立;“转变未能成功”应从社会环境、阶级基础等方面回答。第(3)问可从先进中国人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角度回答。答案:(1)说明: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实行国库(圣库)制度,平均分配产品。原因:小农经济的存在。(2)转变理由:仿效西方资本主义制度,发展近代工业和各项事业。未能成功的原因:缺乏相应的社会基础和实施条件;战争环境紧张;得不到广大农民的支持。(3)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寻求真理,探索救国救民道路。14解析:第(1)问,是开放式题目,可从偶然性和必然性两个角度阐明观点,并充分说明理由。第(2)问,可从政治前提和社会风气两个角度分析辛亥革命对资本主义发展的促进作用。第(3)问,做好本题的关键是找准答题的突破口,即从民族革命、民主革命和社会革命三个角度归纳中国共产党在建国初期“完成了孙先生没有完成的民主革命”所采取的措施。答案:(1)答案一:考生将辛亥革命爆发作为一个孤立的事件思考。观点:是偶然的。理由:革命党人试爆炸弹不慎爆炸,清廷大搜捕的谣言盛行,人人自危。(若答出其他理由,言之有理即可得分。只答出观点不阐明理由,不得分)答案二:考生能将辛亥革命爆发放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思考。观点:是必然的。理由:当时已经具备了革命的主客观条件。具体要点:资本主义发展,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民主革命思想广泛传播;革命政党成立;清政府反动本质进一步暴露;保路运动等收回利权斗争兴起等。(答出四点即可)答案三:考生能将偶然因素和必然因素相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