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单元卷 专题7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人民版必修2.doc_第1页
山东省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单元卷 专题7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人民版必修2.doc_第2页
山东省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单元卷 专题7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人民版必修2.doc_第3页
山东省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单元卷 专题7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人民版必修2.doc_第4页
山东省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单元卷 专题7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人民版必修2.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东省淄博实验中学2013届高三新课标历史必修二一轮复习单元卷(含解析):专题7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专题训练一、选择题1(2011年1月南京模拟17题)某同学在关于苏联(俄)的历史研究性学习中收集了以下两段材料,其最合适的主题是( )a.由余粮收集制到粮食税 b.由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c.由余粮收集制到农业集体化 d.由市场经济到计划经济2(2012年3月泉州市质检23题)下图漫画中的人物分别为列宁、斯大林、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叶利钦、普京、梅德韦杰夫,下列与图片反映的主题相符合的是a沉重脚步俄国走向现代化的曲折探索历程b八位领袖苏联社会主义的曲折探索c大国兴衰从两极格局到多极化趋势加强d体制弊端高度集中的体制阻碍苏联发展320世纪六七十年代苏联改革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a.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b.没能突破斯大林体制的长期束缚c.违背实事求是的精神d.违背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4“社会主义也要市场”在俄国开始于a实施新经济政策 b执行第一个五年计划c开展农业集体化运动 d开展社会主义工业化运动5下表是苏联19601985年经济增长率百分比( )19611965196619701971197519761980198119856.57.85.74.33.6根据:1985年的苏联国民经济年鉴造成苏联25年来出现这种经济变化趋势的原因不包括( ) a.斯大林模式的僵化 b.长期争霸 c.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改革的失败 d.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失败6(2012年4月安徽省宣城市二调21题)有学者认为:新经济政策不是被“取缔”的而是由于它能够承担如此沉重的任务被“压垮”了。“压垮”新经济政策的是a国内外敌对势力的武装干涉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发的经济和政治危机c苏俄国民经济的恢复工作d苏联国家工业化的要求7(2012年3月石家庄二模31题)1982年,里根在美国国会发表演说称,“我现在要叙述的长期计划和希望自由和民主的前进,将使马克思列宁主义弃置在历史的灰烬之中,正如它曾将其他压抑人民自由、禁止人民表现自我的暴政弃置一样。”l984年尼克松在真正的和平中鼓动美国政府:“对于苏联来说,最大的危险之一就是他们的思想、人民、社会同我们相接触。如果我们不这样做,而是孤立东方,减少它同我们的联系,我们就丢掉了我们对付克里姆林宫领导人的一件最有效的武器。”对上述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其标志着美国“和平演变”战略的正式实施 b其实质与杜鲁门主义相同 c其表明美国在美苏争霸中处于战略攻势 d其目的在于推行自由、民主价值观8(2011年1月金华十校高二期末15题)列宁指出,既然我们无法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那么我们就“应该利用资本主义生产作 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的中间环节”。这里的“中间环节”主要是指俄国( ) a退出一战 b实行“粮食税” c实行新经济政策 d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9(2011年9月湖北重点中学起点考试22题)有人评述苏联改革说:“赫鲁晓夫把苏联改乱了,勃列日涅夫把苏联改死了,戈尔巴乔夫把苏联改垮了”。就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的经济改革失败的原因,从实质上来讲都是由于 a把重点放在农业改革上 b把重点放在重工业改革上 c没有改变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 d缺乏明确的指导思想10(2011年12月安徽示范高中联考21题)比较分析右图,从中能获得的正确信息是 a经济大危机对整个世界打击很大 b苏联的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 c罗斯福新政使美国工业产值居世界第一 d新经济政策使苏联工农业生产迅速发展11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的改革最终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a缺乏实事求是的精神b不注重农业问题c缺乏正确的指导思想d没有从根本上触动经济、政治体制的弊端12(2012年4月山东省淄博市二模16题)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中写道:“在西方的经济确实是一团糟的同时,苏联正在继续进行经济发展方面的独特实验”。下列选项中属于“独特实验”的是a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实施新经济政策c按照五年计划组织经济建设d推行赫鲁晓夫改革13(2012年10月皖南八校高三联考21题)列宁主张“要迫使资产阶级专家在无产阶级的领导下来建设我们的大厦”。这一观点在苏俄(联)的建设实践中表现为a实行余粮收集制 b征收粮食税c实现国家工业化 d向资本家租让部分厂矿企业14(2011年11月黄山市七校联考23题)下表为19761990年苏联经济增长率(%)简表,其中,1990年经济发展出现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年份1976198019811985198619901990社会总产值4233182国民收入4332104劳动生产率33313a、自然灾害造成的破坏 b、赫鲁晓夫改革导致的社会混乱c、苏联解体导致的社会混乱d、戈尔巴乔夫经济改革不见成效15苏联解体的标志是( )a.“八一九”事件的发动 b.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条约的公布c.阿拉木图宣言的签署 d.明斯克协议的签订二、非选择题16(2012年11月潍坊市现代中学高三检测34题)(14分)2006中国“俄罗斯年”的举办,加深了国人对俄罗斯的了解。前苏联(19221991年)的历史,是俄罗斯文明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其经验教训发人深思。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到1932年第一个五年计划结束时,苏联的工业生产已从世界第五位上升到第二位。从斯大林主要关心的世界实力平衡的角度看,苏联的全部工业产量在世界上所占的份额从1921年的l5增长到了1939年的10和1966年的20%。其识字率从1897年的284上升到1926年的566、1939年的874%和1959年的985。在1913年到1961年间,外科医生的数量从23200人增加到425700人,预期寿命从32岁上升到69岁,婴儿死亡率从每千人273降到32。农民就将集体农庄视为外来的、强加给他们的东西而消极怠工,当苏联政府每年拿出国民收入的三分之一用作再投资(工业),这也就意味着低工资和消费品短缺。一个苏联工人的反应很典型:“他们假装给我们工资,于是我们也假装我们在工作。”摘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 由于长期政局不稳、社会动荡,以及在经济改革和发展的决策方面屡有失误,1988年起苏联的经济每况愈下,陷入了深刻的危机之中。据苏联国家统计局发表的数字,与1989年相比,1990年苏联国民收入下降4%,国民生产总值下降2%,劳动生产率下降3%,对外贸易额下降69摘自周尚文等苏联兴亡史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第一个五年计划给苏联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7分) (2)根据材料二,苏联当时由哪位领导人执政?概括当时的经济状况。(2分)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改革的角度说明分析导致这种状况的原因。(3分) (3)综合上述内容,谈谈你对经济体制改革的认识?(2分)17(辽宁抚顺市六校联合体2011届高三一模27题)(18分)在世界现代化进程中,不同的国家,经济发展模式也不尽相同。以英、美为代表的“自由放任”模式和以苏联、中国为代表的“计划经济”模式,都可能使一个国家完成工业化,实现经济转型,但这两种模式走向极端和僵化后,也会造成严重弊端。请回答下列问题:(1)以英国和苏联为例,简要说明“自由放任”模式和“计划经济”模式产生的消极影响。(4分)(2)以美国罗斯福新政为起点,西方国家通过何种方式突破“自由放任”模式?与其相适应的经济理论是什么?(4分)(3)为修正“计划经济”模式的弊端,苏、中两国先后进行了改革。简述苏联赫鲁晓夫改革的结果及其成因。(4分)指出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从实践上全面突破“计划经济”模式的标志性事件。(2分)(4)美、中两国对各自经济发展模式成功突破的手段有何共同之处?(2分)(5)纵观经济发展模式的调整过程,你能得到怎样的启示?(2分)专题7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专题训练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a解析:根据第一段材料中“需要先进工人进到所有一切运输和分配粮食和燃料的地点去”可知,说的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中的余粮收集制,从而排除d;根据第二段材料中“改善农民的生活状况和提高他们的生产力”可知,说的是新经济政策中的固定粮食税,从而排除b、c,并再次否定d。2a3b解析:简单回顾课本知识即可。4a解析:四个选项a最早,是1921年,在工业和贸易方面是允许私人经济,承认商品和货币关系,从而有利于市场经济的发展。b、c、d时间较迟,且强调的是计划而非市场。5d解析:戈尔巴乔夫改革开始于1985年,不符合题干的“19601985年”的时间。6d解析: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完成了a项的任务;新经济政策基本完成了b、c项的任务。7b8c解析:本题出现较多,考查了新经济政策的意义,根据所学:新经济政策是列宁总结战时共产主义的经验教训找到的一条俄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是列宁从俄国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实际情况出发对俄国社会主义建设进行的有益探索。结合材料,本题选c项 。9c解析:考查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的经济改革失败的原因,难度小,根据所学知识,两者改革失败的根本原因是没有从根本上打破斯大林模式,即没有改变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注意题干中的限制:经济改革失败的原因、实质。10b11d解析:没有从根本上动摇斯大林模式。根本原因从生产力和经济角度出发。12c解析:“西方的经济确实是一团糟”是指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危机时期,这个时期苏联正在按照五年计划组织经济建设。a、b发生在20世纪前20年,赫鲁晓夫改革发生在二战后,故a、b、d错误。13d解析:材料体现出的信息是要利用资本主义来发展社会主义经济。 新经济政策规定,对一些国家暂无力开发的矿产、森林、油田等,以政府租让的方式让外国资本家经营,即利用资产阶级的技术、资金发展经济,以奠定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故正确的答案是d。14d15c解析:1991年阿拉木图宣言签署标志着苏联的完全解体。二、非选择题16(1)积极影响:完成工业化并成为世界经济大国,提高了国民的文化素质,提高了国家的科技水平,提高了医疗卫生水平。(4分)负面影响:劳动者生产积极性不高,国民经济比例失调,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3分)(2)戈尔巴乔夫,经济衰退(或经济恶化等)。(2分)“加速发展战略”的重点放在重工业上,使原本畸形的经济结构更加失调;经济改革的宏观决策缺乏具体可行的配套措施;改革阻力重重,效果不佳。(3分)(3)经济体制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必须保持国民经济协调发展;成功的经济体制改革能保持经济社会发展的活力;经济体制改革要关注人民生活水平。(2分,任答两点即可)17(1)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发生(2分)苏联:农、轻、重比例严重失调;生产积极性受到影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