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 乡 的 槐 树 爷 淳化.doc_第1页
故 乡 的 槐 树 爷 淳化.doc_第2页
故 乡 的 槐 树 爷 淳化.doc_第3页
故 乡 的 槐 树 爷 淳化.doc_第4页
故 乡 的 槐 树 爷 淳化.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故 乡 的 槐 树 爷 淳化:肖青云槐树爷是树不是人,它是村中的地标,是村民心中的树神,因其古老而不知其岁,也不知从何时起村中男女老少代代相因皆呼其为“槐树爷”。古往今来,它像一个苍老而又彪形的老爷爷正襟危坐在那危危乎的高崖畔,栉风沐雨,俯视人间,仰望苍穹,展示着生命的伟力,记录着岁月的沧桑。我们那古老而渺小的小村庄,就像一个面西橫置(侧放)的“U”字,淹没在渭北黄土高坡一处沟壑边上。整个“U”形都是祖先们缘着沟沿掘崖打洞奠定的基本村状。那崖势高深,窑洞宽大,村民相邻而居,或独门独户,或三五人家共居,多是没有围墙没有篱笆的敞院子,家家庭院深深,户户树木森森。村子有两缓两陡,也可说是两主两辅的四条坡道是村民出出进进,通向崖背通向四方的村道。槐树爷就雄踞在南侧陡坡道的上端紧旁。它盘曲着左腿,坐南面北似的,俯视着整个村庄,右腿神奇地沿着这条二三十米长的坡道东沿伸向坡底,既护着坡道的边缘又像着意为上下坡道的人们提供着扶手。最让人感到温暖的还是它那永远都向人们敞开的阔大的胸怀,槐树爷因古老千年,它的腹腔已全部腐空了,形成了一个面东人高的门洞,内是一次可进入五六人的空腔,即使大人立身举手也摸不到它朽空的穹顶。小时候,大人们在古槐旁的碾晒场忙碌,我们小孩便在树下玩耍,躲进槐树爷的“怀抱“里捉迷藏是村中的小孩大都经历过的。每当风寒雨冷时大人们也会躲进去。槐树爷是村民们常常开会闲聊的天然场所,也成了村中信息和流言蜚语的传播地。如果说它的身腹腿部展现了它仁慈宽厚的心怀,那么,体现它顽强坚毅,奋发向上精神的则是它那高昂不屈的头颅。那恰好由三支粗鲁的枝干形成的参差如“山”状的冲天峨冠,足足有二三十层楼房那么高。单看那粗壮而又出类拔萃的中枝,历经千百年风霜雷电,被锻造的简直像一柄刚劲有力的利剑,直刺苍穹,其势突兀而孤傲。在蓝天朗日下近看粗鲁的枝干上稀疏地携带着不知其几十几代儿孙似的细枝嫩桠,附着些绿叶,在微风中轻轻地婆娑着,显得十分沉稳安详。而每临狂风暴雨,电闪雷鸣,那依附于主枝骨干上的细枝嫩叶,却像不情愿似的随风披靡,一波一波地,反衬出它那庞大的身躯和主枝骨干更加岿然如山不为所动,更显得它刚强坚挺,坚忍不拔,堪誉擎天一柱。我最喜欢观看暴风雨中的古槐,也最感叹最难忘它那搏击狂风暴雨的雄姿。小时候就喜欢站在庭院屋檐前,举头张目,观望电闪雷鸣下,古槐斗风搏雨,抗击雷电的飒爽英姿。每次看到狂飙突进中,那张狂的风像疯了似的,仿佛要推倒古槐一般,一阵猛似一阵地摇撼它,胡乱地撕扯它那轻薄的绿衣,但它却像莽汉一样,轻轻地摆一摆手,把狂风从它那伟岸的身躯边拨走了。有时,狂风挟裹着黄沙细尘,怒号着翻卷着冲向古槐,但每一次临身,古槐都是随声附和似的扩大其呼号,随便赠送几个细碎的残枝败叶,打发它呼啸而去了。千百年来,古槐曾遭受多少次狂风侵袭,雷击电伤,不需要诉说,从它那折了又生,生了又折近似黑色的伤痕残迹上就可以一目了然。但千百年来,风雨没有吹倒它,雷电没有击毙它,它仍然顽强的生活着,高高地站立着,傲然的挺拔着,英雄的姿态让人肃然起敬。从它抗击狂风暴雨的身影中,我读懂了顽强坚毅,不畏强暴,铁骨铮铮的精神;从它直逼云霄,冲刺苍穹的气魄里,我领悟了奋发向上,勇往直前的气质风貌;从它那不屈不挠,不死不灭千古沧桑的经历,我参透了生命不朽的真谛,珍爱脚下的热土,深深地扎根大地,敬畏生命,自然会年年新枝,岁岁绿叶。遗憾的是,我外出工作后,听说那一次又是暴雨滂沱,狂风肆虐,雷电轰鸣,古槐的中枝又被雷电削掉了一截,影响了古槐在人们心中英武的雄姿,也渐渐削弱了人们对它崇拜敬畏的心理。更有甚者,提出了要砍伐老槐的动议。经过“文革“洗礼的村民头脑,不敢藏有”物老成宝“的思想,不敢再把古槐看作村中的护佑神,古槐就是一颗老树而已,什么爷不爷的! 但有人看到它新伤旧痕处那血丝血红的不就是它在流淌的血吗?不就是它灵性的透露么?“再没树伐啦?!要砍伐槐树爷,疯啦?胡闹!”对砍伐的动意心里愤愤的。而这时,又恰是村中小学人数激增的年月,”文革“中习惯于给村中地富下令要桌凳,要木板要树木的村主任,在不能故技重演的情况下,便把目光投向(打量在)了槐树爷的身上。而对此有怨言的人们,好像也没有什么敢于明争的理由,只会嘟囔着迷信的,情感的心里话在背后窃窃私语。没有人清楚地意识到其历史的、观赏的、旅游资源的可贵价值,古槐就被愚昧而急功好利的人们在村主任的决策指挥下,悲惨地毁掉了。据说砍伐时不能取用为材的弃料都被爱发“洋财”的村民当做烧饭的柴火,你拉我拽地抢去了。但其后不久,我在故乡的水渠中发现了一截浑身被劈砍得稀哩巴烂的圆木节,木色黄亮木质坚硬蛮好的一段木材,似乎还可取作板材的,为何被抛弃在水渠中?心里疑惑探问究竟,家人方告知那是杨某怕遭槐树爷报应,不敢再劈柴烧火而丢弃的,(没地方丢只好丢弃在村中公共的水渠中)村中凡烧过槐树爷柴的,好多家人好端端地就生怪病或“横死”(意外死亡)了。这本为“树神”的“槐树爷”,现在反倒成了村民心中的“木鬼”或“鬼木”了,让人们惊恐,唯恐躲避不及而带灾。说怪也怪了,槐树爷走了,村中的“邪事”的确就接踵而来了。短短几年似乎死的人太多,特别是中青年太多,让人觉得有些不正常。即使那些口中常言“人,生有时候,死有地方”“生死路上无老少”,平常颇能以平淡心看待人间生老病死的村民,现在也都很难接受这早已司空见惯的人间沧桑正道。他们感到那些遭遇“横死”的人似乎是不该死的,死法也是不可以“横死”的,似乎“横死”的人太多了,也就太“邪气”了。最让人感到邪门的是那指挥砍伐老槐的村主任遭报应了。当年他是那样的高调:什么槐树爷有神灵,遭报应就冲我来吧。是人口有毒还是树有神灵,恰好他的小儿子二十岁左右这回就被“横死”报应了。随后不久主任也被暴病报应走了。他似乎是“亵渎”和“冒犯”神灵最严重的一个,因此也是被“报应”得最惨痛的一个。“报应”似乎渐渐开始了,“报应说”也似乎更兴盛更明目张胆了,村民也似乎更加惶恐了。灾难中的人们总是在乞盼寻求着救命的稻草。于是便有人主张给“槐树爷”立“爷庙”焚香供奉。接着诚心于此的人组织安排,捐钱献物,热衷于此的人则投工出力,不几日一座像模像样的“槐爷庙”就矗立在槐树爷生前的地方。人们纷纷开始了焚香磕头,上供挂红,虔诚地顶礼膜拜,村中号称神婆者还念念有词,谢罪宽恕祈福保佑。消息很快传到了乡政府,乡长勒令:“迷信活动,坚决取缔,谁立谁拆,立即拆除。”立庙者嘴撅脸吊,心中诅咒着十分不情愿地把新立的“槐爷庙”又拆掉了。“爷庙”不能建,灾难似乎又要不断降临了,无计可施的人们又在苦思冥想着“安神”的新办法。“槐树爷”不在了,“爷庙”也不在了,但急于“驱邪”“安神”的人们还是爱去槐树爷生长的老地方转悠,发现“槐树爷”的根还在,便主张保护它,保护它每年都会长出许多成丛成丛的叶芽儿,保护它们,选留一株茂盛者,作为“槐树爷”的继任者或未来的槐树爷。一时间有人扎篱笆围护它,有人给它挂红,有人给它挂白纸条,栓彩布带,有人说“槐树爷”早死了,有人说槐树爷仍然活着。槐树爷到底是死了还是活着,到底是村民心中的什么?我也说不清了。但每当我想起故乡,就想起故乡的槐树爷,想起儿时出门走亲戚,无论远隔一二十里,就爱在往来的路上,眺望家乡那参天的古槐,至今似乎还能感觉到每次望见它那通天的枝干,一种快慰的暖流便从心中泛起,一种喜悦的情感就会自然地洋溢在脸庞,疲劳的脚步便加了油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